《那些回不去的年Chapter 2 回憶的開始

青春在哪里?

每個年的眼睛,黑白分明,猶如一塊幕布。

勇敢、沖、懦弱、好奇、、困、傷心、失、思索……

所有屬于青春的絢麗彩都在那黑白分明的幕布中上演。

當它在繽紛地演奏時,我們卻懵懂無知,即使它近在我們的眼睛里。

正因為它太近了,近在我們的眼睛里,所以,我們無法看到。

唯有當它逐漸遠離時,我們才能看清它。看清楚那一切也許彩、也許不彩故事背后的因果得失,可是,一切已經是定格后的膠片,無論我們是微笑、還是落淚,都只能遙遙站在時這頭,靜看著時那頭熒幕上的聚與散、得與失。

這就是青春,唯有它離開后,我們才能看清楚。

回憶的開始

我出生在一個很普通的家庭,家庭條件不富也不窮,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也不低。在我五歲之前的記憶中,關于他們的畫面很,因為在小我一歲零五個月的妹妹羅瑗瑗出生后,父母將我送到了外公邊。

在外公那里,我很幸福快樂,集萬千寵于一生,是一個典型地泡在“罐子”里的孩子。

外公是當地最好的土木工程師,畫圓圈可以不用圓規,寫得一手非常漂亮的蠅頭小楷,晚年時喜讀金庸,至今家里仍有他手抄的《倚天屠龍記》,裝訂冊,如一本本的古書。他出富足,家里是大橘園主。

因為他的出,在那個年代,他沒經歷風浪,可不管什麼磨難,他都淡然對之,唯一讓他不能淡然的就是他和外婆的離婚。離婚后,外婆帶著母親遠走他鄉,嫁給了另一個男子,這個男子對我的母親很刻薄,母親的年和年堪稱不幸。等我母親再見我外公時,已經是二十多年后,母親初見他時,怎麼都不出“爸爸”二字,早已不因喜、不以己悲的外公老淚縱橫。

提出離婚的是外婆,錯不在外公,可外公對我的母親依舊很愧疚,再加上我是他邊唯一的孫子輩,他對我的溺達到了人神共憤的地步。據我二姨媽的回憶,我小時候又臭又囂張又貪小便宜,給我買了一雙小皮鞋,早上服侍我穿鞋,我堅決不肯穿,嫌棄皮鞋不夠亮,無論如何勸都沒有用,只能早飯都不吃地幫我皮鞋,抱怨了兩句,我立即去找外公告狀,堅決要求打,外公真的就拿報紙拍了二姨媽兩下。還有,家里無論任何人照相,都不能掉我,如果不把我納相機,那誰都別想照,連二姨媽的同事照合影,我都要摻和一腳,所以,雖然那個年代,照相還是一件嚴肅認真稀罕的事,可我五歲前的相片多得看都看不過來,常常是一堆大人中間夾著個小不點,人家哭笑不得,我得意洋洋。

那些人神公憤的記憶都來自于二姨媽的講述,我是一點都不記得。在我的記憶中,我只記得外公帶我去釣魚,我不喜歡他抱,要自己走,他就跟在我旁,短短的路,我一會要采花,一會要捉螞蚱,走一兩個小時都很正常,外公就一直陪著我;外公給我買酒心巧克力,只因為我吃,他不介意人家說小孩不該吃醉;我把墨糊到他收藏的古書上,二姨媽看得都心疼,他只哈哈一笑;清晨時分,他教我誦“春眠不覺曉”;傍晚時分,他抱著我,坐在搖椅里,對著晚霞搖阿搖。

在外公的寵溺下,我囂張恣意地快樂著。

五歲的時候,因為要上小學了,父母將我接回自己邊。記得母親出現在我面前時,我不肯“媽媽”,我只是一邊吮著棒棒糖,一邊用狐疑的目打量著這個遠道而來、神哀傷的子。在我的大哭大、連踢帶踹中,母親將我強行帶上火車,返回了我的“家”。

從此,我的幸福終結,苦難開始。

在外公邊,我是小公主,我擁有一切最好的東西,最厚的,整個世界都在圍繞著我轉,可是,在父母邊,另一個小姑娘,我的妹妹才是小公主。

父母本來上班就很忙,而他們僅有的閑余時間都給了我的妹妹。妹妹一直在父母邊長大,能言善道,會撒,會哄父母開心,而我是一個在很長一段時間連“爸爸”、“媽媽”都不肯的人。

兩個年齡相差不大的孩子,又都是唯我獨尊地被養大的,在一起時免不了搶玩、搶零食,我一再被父母囑咐和警告,“你是姐姐,你要讓著妹妹。”強調要姐妹和睦,姐姐讓妹妹。

在父母的“姐妹和睦、姐姐讓妹妹”的教育下,最好的玩要給妹妹,最好的食要給妹妹,最漂亮的子要給妹妹,總而言之,只要想要的、看上的,我就要一聲不吭地放棄。

在無數次的“姐姐讓妹妹”之后,我開始學乖,常常是一個人躲在一邊玩,不管任何東西,我都會自覺地等妹妹先挑,不要的歸我,甚至已經歸我的,只要想要,我也要隨時給。吃飯了,上飯桌,一句話不說,快速地吃飯,然后離開,他們的歡笑談和我沒有關系。

我從唧唧喳喳,開始變得沉默寡言。我常常思念外公,那個時候,每次痛苦孤單時,我就會想著等我長大了,可以自己坐火車時,我就回到外公邊,唯有那樣,我才覺得自己的生活還有點盼頭。

我記憶中最深的一副畫面就是黃昏時分,母親在廚房忙碌,我躲在書柜的角落里翻兒畫報,父親下班歸來,打開了門,第一聲就是“瑗瑗”,妹妹高著“爸爸”,歡快地撲上去,父親將抱住,高高拋起,又接住,兩個人在客廳里快樂地大笑著。

我就躲在暗中,沉默地窺著。他們做游戲,他們講故事,他們歡笑又歡笑,一個小時,沒有任何一個人問我去了哪里。那種覺就像我坐在宇宙洪荒的最盡頭,四周漆黑一片,冰冷無比,孤單和荒涼彌漫全。當時我也許還不明白什麼是宇宙洪荒,也不明白那種讓我著外面,卻又悲傷地不肯自己走出去的緒是什麼,但是,那個蜷暗角落,雙臂抱著自己,眼睛一眨不眨盯著外面,聽父母一聲自己名字的孩子的樣子永遠刻在了我的心上。

直到晚飯做好,母親把菜全部擺好后,才想起我吃飯,我仍然躲在書柜、沙發、墻壁形的死角里不出來。我又是自傷、又是自傲,在心里莫名其妙地一遍遍想著,為什麼現在才想起我?遲了,已經遲了!如果再早一點,我會因為你們的呼喚,歡快幸福地沖出去,可是現在,我不想答應了!我就是不想答應了!我不稀罕!我一點都不稀罕你們!

母親打開每個房間我,都沒有發現我,他們詢問妹妹我去了哪里,但那個笨笨的小人只會搖頭,聲說:“我在玩積木,不知道去哪里了。”

因為我人小,坐在角落里,是一個視覺盲點;他們又怎麼都想不到,我竟然就在客廳,在他們的眼皮底下,這又是一個心理盲點,所以父母一直沒有找到我,驚慌失措下再顧不上吃飯,匆匆找來隔壁的阿姨照顧妹妹,兩個人穿上大,沖進冬夜的寒風里,開始四尋找我,而我只是坐在客廳的角落里,靜靜地看著一切的發生。

我并不是故意制造這場慌,我只是當時真地不想答應他們的聲,而后來,等事鬧大時,我自己也開始慌害怕,不知道該怎麼辦,只能把自己更深地藏起來。

這場鬧劇一直持續到深夜,后來,妹妹撿滾落的積木時發現了我。這個家伙一臉我軍抓住國黨特務的興,邀功地去上報,父親抓住我想打,母親攔住了他,問我原因,我看著父親的大掌,著自己的屁,想都沒有想地沖口而出,“我沒聽到你們我,我看著看著圖畫就睡著了。”

我人生的第一個謊言讓我免去了一頓“鐵掌炒”。

在我還差一個月六歲的時候,我進了小學。

當時,對上學年齡的管制很嚴格,沒有滿七歲絕不許上學,不要說差一歲多,差一個月都不行。父親為了送我學,頗想了點辦法,托關系把我送進了當地駐兵部隊的子弟小學,那個學校是部隊自己辦的,錄取標準比較寬松。

但是,由于我得了肺結核,在拼音還沒學全的時候,就休學了。

在家養病一年后,父母問我是重新讀一個一年級,還是就接著讀二年級。

那個時候,學校里流行一首歌謠:“留級生炒花生,炒了花生給醫生。醫生說真好吃,原來是個留級生!”

我親眼目睹過一群小朋友聚集在路邊對著一個孩子高聲唱誦的場面,想到這里,我打了一個寒,毅然告訴父母,我要和同學一起讀二年級。父母就讓我去讀二年級了。

我的年齡本就比同學小,心智半開,又沒有讀小學一年級,結果很容易想象——我的績很不好。由于格孤僻、沉默寡言、再加上績不好,我從頭到腳都不是老師喜歡的類型,所以我就越發的格孤僻、沉默寡言、績不好。

不過,這些都沒有什麼,因為我的父母并不在乎我的學習績,他們從來不會因為我考了倒數第一、第二就責罵我,他們只說盡力就好,所以我并沒有太大的學習力。除了那個讓我羨慕、嫉妒、討厭的妹妹,以及讓我覺得無比抑和孤單的家庭,我的生活也還過得去,我甚至到了一個極其要好的朋友——葛曉菲,是班上的第一名,是獨生,非常羨慕我有一個妹妹可以一起玩,而我羨慕所有的獨生。初中的時候,上政治課時,知道了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后,我還怨怪我國的基本國策執行力度實在不夠。

葛曉菲很喜歡說話,而我很不喜歡說話,和我在一起,絕對不用擔心有人和搶話。除了這個互補的不同點,葛曉菲和我還有一個共同點,我們都不喜歡回家,常常放學后,別的同學都已經早回家時,我們兩個仍然在學校里四徘徊。

徘徊得多了,抬頭不見低頭見,一來二去,我們兩個了好朋友,而我在面前時,偶爾也會變得像在外公邊一樣活潑調皮。我們兩個一塊上學,一塊放學,在一起時,總是手牽著手,我才是我的姐妹,甚至一顆糖,我也會留一半給對我也極好,只要我想要的,寧可自己不用都要留給我,我不開心時,總是想盡辦法逗我笑,我的手很笨拙,每次上手工課都比別人慢,總是先幫我做,等完我的后,才去匆匆趕自己的作業。

我們倆個好得就像連嬰兒,恨不得時時刻刻在一起。有一天放學后,我們手牽著手玩了很久,卻依然不想分開,可是天已經黑了。

曉菲說不想回家,問我可不可以陪,我就邀請去我家,爸爸媽媽看到我帶小朋友回家,很熱地招待了,晚上,我們倆個睡一張床,頭挨著頭,那是我第一次在家里沒有覺得孤單,我覺得無比幸福。

第二天起床后,看父母神憔悴,才知道曉菲的夜不歸家造驚慌,那個時候又沒有電話,的父母只能一家家找,半夜兩三點才找到我家。爸爸對曉菲撒謊說媽媽知道在我家很不高興,媽媽卻沒有多說,依舊做好盛的早餐,讓我們吃完后去上學。

曉菲悶悶不樂了一天后,第二天就又開開心心起來。

因為有了曉菲,我的生活雖有影,卻仍算快樂。可是,生活大概覺得我這個小駱駝的負重還不夠,所以它給我扔了一的柴。

小學三年級,因為父親的工作調,我要離開這里,到一個新的城市,我和曉菲揮淚告別,抱著我大哭,我當時雖然沒有哭,可是一坐上車,卻開始狂掉眼淚,還不愿讓父母發現,需要憋著氣,才能不出聲音。

小小年紀還未真正懂得什麼離別,卻已經為離別在哭泣。

新的小學,我遇見了一個新的數學老師——趙老師。從此,我人生中新的苦難開始了。

這個邪惡的巫婆讓我至今對老師有心理影。我每次讀到什麼老師是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的話就想冷笑。我的人生經驗,恰恰相反,的確有好老師,但是很多老師都很勢利,如果哪個孩子的父母是高對哪個孩子就會格外親切,如果不小心這個孩子的父母恰好是教育局的,那老師對的溫善良、無私奉獻的確可以和蠟燭媲。但是,如果你既沒有當的父母,也恰好沒錢,然后你自己又不爭氣,學習績不好,那麼老師在這個時候,更喜歡在課堂上把你當靶子,用筆頭丟你,或者時不時,翻著白眼,用看上去輕描淡寫,實際上鄙夷輕視地語氣譏諷著你回答不出問題的窘迫。

大人們常以為孩子很多事都不懂,實際上我們的心很敏,我們都有“面子”的,我們很討厭被人當眾訓斥。在無數次臉漲得通紅之后,我越來越害怕這個老師,而也越來越瞧不起我,每堂課都喜歡把我起來提問,譏諷我幾句。我的笨拙,我的學習績差,我的不會說話,甚至我的孤僻格,都令不滿意。至今還記得撇撇,斜睨著我,用恨鐵不鋼的語氣說:“你怎麼沒一點兒小孩子的樣子?又呆又蠢,也不知道吃的飯都消化到哪里去了。”

孩子都有一顆異乎尋常敏的心,那個時候大家都喜歡被老師寵,喜歡做班干部,喜歡胳膊上戴著三個紅杠,兩個紅杠,站在校門口,板著臉嚴肅地檢查同學的紅領巾有沒有戴、生有沒有染指甲、男生的頭發有沒有超過耳朵。小孩子在很多時候比大人更看重面子,因為世界小,所以,所有的小事都不小。小學老師,在整個社會中,是一個非常平凡普通的人,可是在所有教的孩子面前,卻如同半個上帝,的表揚和批評、的喜和厭惡會產生難以想象的蝴蝶效應。

在趙老師明顯的輕視下,班里的同學也到了影響,們開始不喜歡和我一起玩,跳皮筋、打沙包、踢毽子,沒有人想和我一家,幾次的尷尬后,我開始自覺主地疏離于整個班級之外,常常們在一起玩的時候,我就一個人坐在花壇邊上發呆。

在家里,我孤單一人,需要讓著妹妹。在學校,我孤單一人,老師同學都不喜歡我。在家里,我常常坐在角落里,靜默地看著妹妹抱著爸爸又笑又撒;在學校,我常常站在遠,靜默地看著同學們跳皮筋、打沙包。

在這世上,有很多種不好的覺,但,孤單是其中最恐怖的。

后來,一不小心,在父親的書架上讀了一本古龍的武俠小說,主人公的那種寂寞孤單、被世人棄的懷如雷電般擊中我那小小的心臟,我發現了書架上的寶貝。從此,我更加安靜、更加孤僻地躲了一個想象的世界。

    人正在閲讀<那些回不去的年少時光>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