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農家子的科舉之路 上》24

在那邊和人喝酒的李山谷見到他們家三寶,李問抬頭見他爹在看他。父子倆的視線對上,李問往他阿爹那里走了過去,喊了一聲“阿爹。”

“嗯,吃過了?”李山谷把兒子攬進了懷里,要說這個漢子是個不疼兒子的,倒也不是,只是漢子人平時話比較而已,對孩子的疼一點都沒

“吃過了,飽的。”李問鉆他阿爹的懷里,對叔叔伯伯們笑。

比起那些婦人們坐的桌,男人們坐在一起吃飯喝酒要文明許多了,至桌上是沒有人會搶菜這樣的事發生。大家見到李山谷家的小子,都喜歡逗小孩兩句,李問繼續裝著天真爛漫還有一點小聰明的小孩,應付著叔叔伯伯們。

“要嘗嘗嗎?”李山谷見到兒子在盯著他杯子里的酒,拿筷子沾了酒放到兒子的邊,問道。

李問還真的就出舌頭去,皺了皺小鼻子。

“哈哈……”一桌的漢子們就都笑了。

“好了,吃飽了就去玩吧。”李山谷拍了拍兒子的屁,讓兒子去玩。

“哦哦。”李問就順利的從他阿爹的懷里轉出去了,剛才嘗試的那酒的味道自然是沒有現代的什麼高粱白酒味道濃香,要說這酒的味道淡的跟水一樣也沒錯,他都要懷疑這個酒兌過水了。

這個時代賣酒是要經過朝廷批準的,因為釀酒是要用到糧食,普通百姓不能隨便釀造,鎮上賣酒的店鋪還是在衙門那里登記過的才能賣酒。

等到太落山,酒席也吃完了,大家紛紛的起桌了,桌子上的菜基本上都吃了。

“今日七叔公的壽宴擺的,是這個。”談起今日的酒席,大家都紛紛都豎起一個大拇指。

今日的桌子上還出現了葷菜,雖說不多,到底也有一點油水,這對于許多都沒有吃過一點葷腥的人家來說,這一頓酒席已經算是很好的了。

沒見上次誰誰家擺酒,擺出來的菜都是素的,一點油水都沒有。

吃過飯后,婦人們還要留下來幫忙收拾東西。

干了一天的活,到了這會大家也累了,大家干活的作不免慢了一點,一大娘說道,“我們手腳利索一點,趕把東西收拾了好回家去休息。”

“我們快點干,干完了好回家。”有人就附和道。

早上起來干活干到現在,孫怡也覺得累,心口總堵著什麼似的,了一口氣,還是蹲著堅持把那一大堆的鍋碗都洗干凈。

“阿母,孩子在哭,我先帶孩子回家去。”孩子在哭,正好給了李大花借口,李大花跟阿母說了一聲,得了阿母的同意就帶著孩子走了。李二嬸子出門還對人訕笑道,“天黑了孩子認地方,一直哭個不停,我帶孩子回家去哄哄。”

孩子明明就是肚子了,喂一頓就行了。

而后李大花就帶著個小的走了,兩個大丫頭就留在這邊干活,李大花也不管。誰還那麼傻啊,肚子都吃飽了還留在那里幫忙干活,走遠了的李大花在心里撇撇

今日李大花帶了一個孩子過來幫忙干活,就一邊干活一邊懶,見帶了一個小的,也沒人會說什麼,李大花就心安理的干一點,但是吃的時候卻不見吃一點,筷子下的比誰都快,夾的比誰都多。

一些事別人都看在眼里,只是大家不當面說罷了。

等李大花帶著孩子走了,和李王氏靠的近的老婦就討論起的兩個媳婦,多的老婦說道,“我看你兩個媳婦兒啊,老二家的心眼多,還是老大家的這個人老實啊,做事勤快。”

做事勤快有個什麼用,肚子又生不出娃,要不是看在孫子的份上,早就讓人把那個人休了再娶了,李王氏在心里笑著,面上笑笑的應著別人的話。

到西邊還剩下最后一點晚霞,所有的活計才干完了。

見到大家把活都干完了,村長家的婆娘笑笑的跟大家說道,“今天多虧了大家的幫忙,要不是有你們,我自個兒還不知道要怎麼做完這麼多事呢,辛苦大家了,辛苦大家了。”

“哎,什麼辛苦不辛苦的,咱們都是自家人,來幫忙做點事是應該的,以后誰家有個什麼事說一聲,咱們就過來。”今天過來幫手的都是同族的人,算的上來都有沾親帶故的關系。

村子里就是這樣,誰家有個什麼事喜事,大家過去幫忙,家里不煮飯,一家人都上門去吃。村長家婆娘是個吝嗇又好面子的,婦人在心里嘀咕,上也是客客氣氣的謝過大伙兒。

廚房里還有收回去的吃食,婦人也沒舍得給誰家帶回去吃,都還在廚房里面放著。

活干完了,大家就一起回去了,路上有人小聲的在議論著。

“阿娘,咱們可以回家了是嗎?”

“嗯,咱們回去吧。”

李問一直等到他阿娘干完了活,才跟在他阿娘的邊,和他阿娘還有阿他們一起回家去。孫怡牽著孩子的手,孩子的頭,帶著孩子回家去了。

后面的漢子看到妻子帶著孩子回去了,也三三倆倆的跟在后面回家去了。

作者閑話:

第二十七章 提出【參賽求枝枝】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

那天聽了李秀林讀了一個上午的書,記憶里某一部分深藏著的東西就像是被鑰匙開啟了一樣,這些從前被李教授拿著戒尺著背下來的課文,不需要去想起,順口張來,他就能背的出來了。

李問并不知道他阿爹站在他背后。

等李問一回頭,就見到他阿爹站在他后,一雙眼睛直勾勾的看著他,還嚇了他一跳。

李問拍了拍小脯,仰著頭看著他阿爹,一雙眼睛明亮清澈,問道,“阿爹,你什麼時候回來的?”

“三寶,你告訴阿爹,你剛才在讀的那些,是從哪里學來的?”李山谷心的激,蹲下來和孩子平視,問道。

他站在孩子的背會聽了好一會,李山谷是個人,他沒讀過書,李山谷也知道孩子剛才是在念書。這個漢子不是沒有起過讓孩子去讀書的念頭,媳婦的子這個樣子也不能生了,他這輩子可能就這麼一個兒子了。

這個孩子打一歲起就會說話了,別人說什麼他都懂,打小就比別人家的孩子聰明。

如果是送孩子去讀書的話,送孩子去的讀書的話,李山谷的腦子里只有這麼一個念頭,他想送孩子去讀書!

“是,是七叔公壽辰那日,三寶在院子里聽秀林叔叔念書記得的。”李問小臉上有些,大眼睛覷著他阿爹,恰當的表現出了一個孩子該有的不好意思。

按輩分來說,他該李秀林一聲叔叔。

“三寶聽秀林讀書,三寶就記住了?”李山谷兩手抓住兒子的肩膀,問道。

“是、是啊。”李問回答這話有點心虛,說道。

不過他阿爹這會兒正陷了兒子會讀書還聽一遍就能記得的激中,沒有發現這些小細節。

李山谷把兒子抱了起來,找了一張小凳子坐下來,看著站在面前的兒子,問道,“三寶想去讀書嗎?如果,阿爹是說如果送三寶去讀書,三寶愿意去嗎?”

讀書?肯定是想的啊。

只是……

李問猶豫了一下,說道,“阿爹,讀書要錢的。”

讀書要錢,走上科舉之路要很多錢,他們家沒有那麼多錢,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李問自然是想去讀書的,他知道他們家里的況,起碼目前來說要供他一個人去讀書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李問是想著在過幾年,等他再長大一點,能夠想辦法幫家里賺點錢,再提出去讀書的想法,可能到時候會更容易一些。

“錢的事阿爹來想辦法。”李山谷頓了頓,他沒想到這個孩子這麼小就懂得這些了,他把孩子拉懷里,著孩子的頭說道,“三寶只要告訴阿爹,你想不想去讀書。”

李問想了想,看著他阿爹說道,“想的,三寶想去讀書。”

“如果三寶去讀書,每天要很早很早起床,和阿爹走很遠的路到鎮上去,三寶還愿意去讀書嗎?”李山谷知道李秀林是在鎮上的書院讀書的,他們村子里沒有私塾,孩子要讀書都得送到鎮上去。

    人正在閲讀<古代農家子的科舉之路 上>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