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路[科舉]》第013章
沈家的新居比原先寬敞一些,其實是格局好,之前是人家家里隔出來的,院子狹長,屋子暗,利用率不高,這邊的院子雖然不大但規整,而且如今有了鋪子,方氏的東西可以放鋪子里,家里頭還省了個廚灶間,后頭只住人。
這開鋪子和搬家都是大事兒,沈全支會老家一聲,第二日沈老頭帶著兩個兒子孫子來了,別人傳信說不清,還是得當面說。
沈全就把大虎漲半吊錢房租的事和他們說了,沈二氣呼呼:“一漲漲半吊錢,當那兒是金窩不。”
沈老頭也不齒,但到底活了大半輩子,也通:“無非是你們如今賺得多了,坐地起價,搬了也好,前面有鋪子方便鐵娃他娘賣賣燒餅,租金更貴吧?錢可還夠用?”
沈老頭和崔氏不迂腐,雖沈全和方氏在外頭賺錢不,但只讓他們固定的份額,其他兩房也是,他們為家里耕地忙活,每個月給固定的零用錢,平時去給別人家做短工、人織布賣的錢也只拿一部分。
沈全心里,他爹還想著他在城里錢夠不夠用,又有些為自己存錢的私心到愧疚,他們三房手里錢銀可能是最多的,迭聲道:“夠的夠的,您可別擔心我們,我和鐵娃娘都掙著錢,又有你們經常送糧食來,花錢的地方不多。”
沈大道:“今時不同往日,鐵娃念書花費大。”
“真的夠的,這鋪子雖然貴,但以后穩定下來,這邊人來人往,生意肯定好,鐵娃娘說這鋪子還是大了點,想著再做一個營生,到時候讓娘、大郎二郎來幫幫忙,能賺得更多一些。”
沈大沈二不喜上眉頭,他們這樣的人家,誰不喜歡孩子洗干凈上的泥,做個干干凈凈面面的城里人,若是真的和他三叔一樣,能在城里有個飯碗,他們多干些活也心甘愿。
莊稼人一輩子都離不開地,其實進城門檻不高,又沒有戶籍限制,若不挑剔,找份養家糊口的活也容易,做個肩夫、挑水夫,肯吃苦也是夠養活自己的,可人一輩子并不是只要養活自己就好了的,在地里,能吃飽穿暖,有地方住,攢錢給子孫。
所以若非像沈全一樣在城里有個不錯的飯碗,進了城也過活不下去。
沈老頭欣道:“好,你們到時候捎個信回來,就讓你娘大郎二郎來。”
沈二話道:“老三,我今年讓二郎在村頭李木匠那兒做點小工,也好學活。”
二郎腦袋不靈,但有一蠻力。在鄉下,男人們都會些木活,打個桌子椅子什麼不問題,但沒什麼觀和技,像有些重要的件還是得找木匠。
沈全道:“這還真不錯,二郎力氣大,做這些活使得。他年紀還小,那便先不來,跟著李木匠先學著,我瞧瞧城里有沒有木匠鐵匠收徒弟,讓他進城先做個學徒,功夫先學到位了。”
沈全自己就是腆著臉跟著賬房先生學的,知道這師傅的重要,村頭的李木匠給鄉下人做的和給城里人做的還是有些差別的,這城里頭的木匠做出來的就是更致好看。
沈大沈二都很高興,覺得弟弟還是把侄子放在心上的。
有了幾個壯丁,搬家都省力多了,一個上午的時間就弄好了,大虎來收房,看著三個模樣相似的壯漢,加上沈老頭,話都不敢多說,草草檢查了一遍,說沒事兒。
雖說是租的,但該有的儀式還是要的,搬新居,首先需要驅除晦氣,誰知道以前在這兒發生過什麼,其次就是拜灶神、迎財神,尤其方氏還要開鋪子的,迎接財神尤為重要。
沈陵看著他們把方氏沈全重金請來的財神像放墻上面的架子上,恭恭敬敬地擺好,然后點上兩蠟燭和香,香得從外面引進來,這引財,最后由沈全和方氏鄭重地上。
本來這種事兒是不到人的,但如今在城里做的營生,是家里主要的收,便由他們兩一道給財神進香。
暖新居的第一頓飯要做的盛一點,方氏割了一塊,用梅干菜做了個梅菜扣,兩個大小伙子吃得飯碗都干凈的,還多的,方氏就讓公公帶回家給婆婆吃,地里的活等著人,沈老頭坐不住,吃個午飯就回去了。
搬新居,一家人都很高興,即便是租的,可這屋子房主不在,就似他們的一般,又沒有那等惡鄰居倒人胃口,而且這兒更寬裕,沈陵和三妞都能有房間了,沈陵的房間朝南,采最好,窗口邊放個小書桌,算是有個正經讀書的地方了,這讓他很欣,而且是個獨立空間,他每天做什麼都不用在別人眼皮底下了。
下午沈陵和三妞就給周圍的人家送紅蛋和燒餅,送紅蛋是規矩,他看方氏撕了一點老一輩包紅包用的紅紙放進水里,然后把蛋放進去,一會兒就紅了,這種紙他在電視里也看到過,沾點水,然后人抿一抿,就當口紅了。
其實沈陵也發現了,古代單調的,尤其是老百姓,大部分都是灰布,或者是藏青、靛青一類的,的話也是墨藍、深綠這樣的,不會有人穿紅黃一類的亮,富貴人家好一些,他見過齊夫人過玫紅綢緞。
一來深不容易顯臟,二來鮮艷的布料更貴,普通人家的人穿紅戴綠也會惹人笑話,所以對一些鮮亮的艷羨卻只能在心底。沈陵曾看到三妞羨慕地看著富貴人家的孩兒穿著一洋紅衫,像年畫上的玉,已經過了這個年紀,再穿紅就是結婚。
沈陵只盼自己能快快長大,好能給三妞一份面的嫁妝,嫁一個好人家,也能穿得起錦袍綢緞。
方氏的燒餅在城里小有名氣,他們去送紅蛋和燒餅的時候,不人就恍然,噢原來是方娘子燒餅啊,周圍鄰里都是做小生意的,前頭開著鋪子,后面住著一家子,也紛紛給他們回禮。
姐弟兩在周圍也混了個臉,沈陵記了一遍人,把做什麼營生的給對上號,若是在現代,他肯定是沒有這麼思想覺悟的,他自小不在父母爺邊長大,姐姐也就比他大個八歲,他對人世故一概不通,也就學習好。
可來了這古代,他就明白,商可能是比智商更重要的東西,商一是與生俱來的,二是后天培養的,他就讓自己多觀察邊的人往來,多思考多想,也有助于他以后寫文章。
他們一家搬到了這兒,齊家人才知曉,齊老爺多,知道他們不愿借他的力,便也不多問,總歸對他們來說,換個地方也沒差別。
方氏花了三天把店鋪給休整了一下,他們這店鋪是不大,可做個燒餅綽綽有余,如今燒餅是賺錢,名聲也響亮,但除去租金和本,就不剩多了,這麼好的店鋪可不能浪費,方氏想再加一個營生。
腦袋里來來回回都是什麼最拿手、崔氏什麼最拿手,可大都不適合賣,也不犯了愁。
沈陵聽和沈全聊了好幾日也沒有定下再做個什麼營生,總得來說,要求就是好做、好賣,最好能和別人賣的不太一樣。
他們這條街,路廣而去長,從南邊進城門,都會經過這條街,所以南門大街,這街上小攤小販多,很多鄉下人會進城賣東西。
這兒吃食賣的最多的就是湯包、面條、鴨,因為方便快捷又便宜,尋常人家很上酒樓,除了貴,就是不方便。
但沈陵覺得,要說最方便又實惠的,難道不是快餐嗎,把菜都做好了,直接分配好,一份多錢,賣的時候最方便。
沈陵心底嘆息一聲,常看那些穿越人士三天兩頭倒騰出新的花樣分分鐘發家致富,待他來了,他才發現普通人終歸還是普通人,你說這做生意,他一個孩子,誰會聽他的。
你有好的點子,可要知道現代好多食不還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你所吃的,怕是你祖宗也沒吃。像穿越者神咸鴨蛋松花蛋,北魏《齊民要》里就有記載,松花蛋要晚一些,明朝有記載,但預計宋元時期應該出現了。
而做生意不僅僅是賣的東西好不好的問題,沒有技含量很容易被模仿的,更需要財商,你會發現有些東西大家賣的都一樣,可為什麼有人就是賣得更好。這不是你一個穿越就能解決的事兒,又不是穿越一趟就了馬爸爸。
不過,這個家里頭,方氏和沈全的財商就還不差,可能是打小都出來打拼,方氏待客人很是爽氣,從不工減料,抹個零頭也無傷大雅,看似有時候會吃虧,這樣可不就籠絡住了客人的心,大家都知道實在,更愿意來這兒買。
“不如賣點餛飩什麼的吧,好賣些。”
“前頭有家餛飩店了,那家生意很好的。”
夫妻兩每天都在討論,卻還沒個所以然,燒餅店開了三天了,老顧客都知道開在這兒了,生意也慢慢回來了,加上每天人來人往,可能比擺攤子還好一些。
沈陵坐在椅子上,捧著飯碗,道:“爹娘,我們為什麼不能賣飯菜?娘和做的飯菜最香了,做的魚、娘做的梅菜扣……”
方氏好笑,心想兒子是不是想吃了,道:“咱們家又沒開酒樓,這飯菜要燒,太慢了。”
沈陵道:“我們可以提前做好。”
“客人們得點菜,你提前做了,客人不要吃怎麼辦,而且,酒樓有好多菜,我們家哪兒做得起來,是吧?”沈全也覺得兒子想得太容易了,但這個年紀本來就是這樣,兒子已經算是老了。
沈陵笑著反問道:“可是爹,你會挑菜嗎?我們告訴他們我們這兒只有幾個菜,就像我們給爹爹送飯一樣,可以一份一份賣,一碗米飯配上一葷一素,娘提前做好配好,這樣,他們進來就可以吃到飯,很快的。”
自打沈陵進私塾之后,就打定主意不裝“”了,說話也逐漸往大人靠攏,好些時候,沈全都快忘了兒子還只有五歲。
沈全和方氏一邊愣神一邊思索,來這兒吃飯的人肯定不是會上酒樓的人,也是圖方便和省錢才來的,哪兒還會管菜是什麼,有的飯菜吃肯定比吃餅和包子好啊,他們怎麼就沒想到呢!
- 完結1914 章
祭煉山河
一尺藍海綻放時,底層掙扎的小人物,把握住命運的契機,走上一條前所未有的道路……我命由我不由天,有時是句無知妄言,但也可能,是一段波瀾壯闊的史詩!
8 11071 - 完結259 章
13路末班車
我是13路末班車的司機,每晚11點我都要跑一趟郊區。此書有毒,上癮莫怪! 。 。 。在這本小說裡你可能發現一向猜劇情百發百中的神嘴到了這居然頻頻打臉,你可能讀著讀著就會問自己“咋回事?咋回事?”請別懷疑人生,繼續往後看。 “懸”起來的故事,拯救書荒難民!
8 8113 - 完結2786 章
第一棄少
五年前,父親公司被人設計陷害,血本無歸,江北辰為了給父親治病在親人面前受盡屈辱,甚至被未婚妻無情拋棄,最後更是被沉入江中。五年後,他榮耀加身,強勢歸來,不僅掃盡一切凌辱,為父報仇,更是屹立九州之巔,俯瞰天下。...
8.18 85739 - 完結457 章
風流三國
一個特種兵,在不經意中回到煙火四起的時代,與史上傳奇般的角色共同相處、發展。為自己的三國夢想,努力四處爭戰,喋血沙場. 從虎牢揚名,到徐州起家,然後江東建基,接著進軍荊襄巴蜀,最後逐......
8.18 15974 - 連載661 章
OB形道士
【道士 靈異 專業技術流 法術 都市 不聖母 無女主】本小說采用第一稱的方式,在小說中講述了涉及道家文化,天文,風水,奇門遁甲,麵相,手相,人文,社會,科學等多方麵角度的知識與經曆。世上的一切未知就像是一片黑暗,科學就像是照亮黑暗的手電筒,光線照射的地方被稱為“科學”,而那些沒被照亮的地方呢?這是道教某門派26代傳人的自述。是故事,還是現實?各位自行分辨,雖然是我自己親身經曆,就算現在已經回歸了社會,但是到至今也都不能確定這一切是不是真的。
8.33 543 - 完結141 章
紀警官的小撩精又撩又甜
悶騷爹係男友×小撩精大小姐甜寵為主,懸疑為輔避雷:成長型女主 第一次見到紀征,楚嬌才18歲。 那日她正在打架,被紀征抓了個正著。 去派出所的路上,紀征教訓她道:“小小年紀學什麼不好,學人家打架。” 楚嬌借著酒勁,撩他一句:“警察叔叔,哪小啊?我的可不小。” 意味深長。 紀征神色淡然,沒放心上。 然而令他沒想到的是,小姑娘撩人得很,他竟漸漸淪陷。 —— 楚嬌把紀征帶回家見自家的大哥楚辭。 大哥楚辭嘴角掛著和煦的笑容,道:“老男人好,老男人會疼人。” 然而手上的一次性水杯卻慢慢被他捏變了型…… 楚嬌嬌臉上保持著憨態可掬的笑容,她偷偷扯了扯紀征的衣角,小聲道:“要不,我們私奔吧。”女主前期學生,後期演員一對一甜寵,雙潔,he又名《對他撒個嬌》
8.18 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