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舉》第29章

林先生又了別人上去細講經義, 批改寫好的文章。崔燮夾著字帖和那本闈墨集, 麻木地回座位抄題目。下去時那幾個他拿目點過名的學生抬眼看他,這回卻到他面無表地的搞校園冷暴力了。

第一篇就是王鏊那篇, 林先生剛剛講過;第二篇也是他的, 題目是《周公兼夷狄驅猛而百姓寧》;第三篇則是李東的《由堯舜至于湯》三節。他攤開一張大紙, 在下面墊了墊格,規規矩矩的抄下題目和范文中的破題, 又在題目旁默寫下前兩題的前后句, 第三題的三節全部容,最后換朱砂筆在正文后默了程朱注釋。

這年代的破題還是以三四句為主。王鏊第一題破題是兩句話, 第二題就是三句:“論古之圣人, 除天下之大害, 天下之大功”。而李東那道由堯舜至湯,每隔五百年就有圣道傳承的題目也是三句話破題:“圣人之生有常期,或傳其道于同時,或傳其道于異世”。

他把題目抄到紙上, 整篇文章記在腦中盤里, 然后上去把程文集送還給先生。回座之后就抓時間, 趁著剛才先生講的知識點還新鮮熱乎,對著那道《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開始憋破題。

原作者王鏊的破法就是順破,他也先仿一個順的吧。

原文本段之前有“孟子曰”,王鏊也寫了“大賢”,那他也用個大賢,底下就好辦了, 周公三王都是圣。

大賢論……不,不能跟人家的太一樣了,就大賢述吧。前圣也要改,改先圣就差不多了;群圣改用眾圣;“纘其舊服”改朱子注原文里的“人謂各舉其盛”。前句破題面,后句就要破題意了。題意王鏊已經說了,圣人憂勤惕厲的心是同樣的,那麼他就稍稍改個說法,就……

“大賢述先圣慕群圣而繼盛舉者,以其道相類也。”

崔燮四指抵著筆管,極認真地將這句話記下來,自己反復讀了幾遍。

格式沒有問題,容上他真的已經盡力了。他就先放下做好的這題,接照逆破法,從后面的字眼開始破起。

四事,三王,周公,孟子。

倒推下來該怎麼破呢?

他一時想不出來,索打開筆記重新看了一遍講義,忽然看到“上句破題意,下句破題面”這條,思路豁然打開——也就是說,只要把剛做出的那個破題整個顛倒過來,不就正好符合逆破的標準了?

只是純粹顛倒破題前后語句順序,寫出來的東西又僵又怪,不是正經文字。還是得從朱子注釋里理解這段意思,再把題面的破法也改一改,不要一個詞一個詞的翻譯拼湊,也試著概括一下……

許久之后,他在紙上另起一行,寫下了“道不因時世易變,此大賢所以言先圣德行,后圣繼之者也。”

上一句化用朱子注中“時異勢殊”,“理初不異”一句,說周公之道與三王之道本是一相承的;而下兩句則先寫三王再寫周公,也應該算是逆破了。

再來便是正破和反破。正破就是依照題目本意而破,和順破其實是差不多的,只是并不嚴格要求破題順序。反破則是按題意相反的意思破——原題是《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那麼反破就是周公不思兼三王以施四事會怎麼樣?

可林先生剛講過,連上、侵下都是大忌。也就是重復了圣人已說過一遍的話,或是在破題這句里提到了圣人還未說的言語,都算是破題不合格。

要求這麼嚴格,這樣歪曲周公行為的破題真能做嗎?

他終于懷疑,林先生當時就是忘了講怎麼正破反破,講完之后為了不讓自己意識到這一點,就隨口讓他再做個正破反破,本沒過腦子。

他又做了一個正破的破題,“大賢論先圣之遠效群圣者,以其仁道德行一也”,反破的題目索留著沒做,也沒去問先生能不能。

反正明天作業時先生還要點評,到時候見他沒寫,自會有一番說法。要是提前問了,先生想起來這不能寫,又給他留個明破暗破各做一道的作業,那真的是要人命了。

今天暫且做個不完作業的差生吧。

崔燮只寫了九道破題,剩下的時間認認真真臨了二十頁臺閣,背完了《南有嘉魚之什》最后五篇容,回到家依然兩手空空,不帶家庭作業。

但既然已經開始學作八文了,之前劉師爺送的那些時文集也該開始背起來了,還有戚縣令特地送給他的那套《六先生文集》……要學的東西太多,要做的事也太多,時間不夠用啊。

他對著滿滿一面墻的書嘆了口氣,出一本縣試案首文選翻看。

生試的題目都是些割裂截搭的小題,破題致奇詭,和他現在走的通解經義的大題路線不太相合。但縣試都是要考小題的,早早晚晚他也得悉這種破題思路,于是耐下子翻開那本書,只看題目和破題兩句,印進PDF里以便隨時揣

這些優秀程文還只是要看的,唐宋八大家的文選就得背了。他這個穿越者不會寫古文文章,只能從背誦開始——俗話說,“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嘛。背得多了,自己大也能湊合著寫寫,再套上標準的八格式,不敢說一定能寫好,應該也就是篇規規矩矩的文章了。

崔燮畢竟是當了十來年優等生的人,對學習還是有點樂觀神的,當下重訂了一張更張的時間表,只當自己要開始考八文學的研究生了。

還是個在職考研。

看了幾本時文后,他就點上幾枝明燭,繼續跟捧硯在臥房桌子上,一面在腦海中味破題思路;一面提肘運腕,努力勾畫出流暢整麗的線條。

轉天上學時,他便把做好的九道破題給林先生,什麼也不多說。林先生看完后果然也沒說做了三道,而是拿出朱筆,在他做的破題上疏疏地畫了幾個圈,捻著清須道:“你初學破題,我便不多作要求,能依格式而作就是好的。”

他指著第一篇文章的三道破題說:“昨日這篇給你講的最多,你做的果然也是最好的。雖然有些割裂文字之,但能抓住經義中眾圣道統相繼的意思,就算是讀經書了。”

崔燮眼前一亮,連連點頭說:“原來是道統相繼!我心里就覺得圣人行事之道都是一致的,不以時事之變而改變,只是寫時就用不準詞。”

林先生微微一笑,灑然道:“你才讀了幾天書,中積累了多圣賢言論。若是這麼容易就能寫出探花文來,天下讀書人豈不個個都能進仕做了。”

他又提點了崔燮幾句,幫他修改煉了破題,最終寫下一句“大賢舉先圣之心法,明道統之相承也”(1),崔燮回去慢慢揣

將三道題全數講完,給了破題范例,林先生便泰然自若地說:“我看你自己就能領悟暗破的法度,不在破題中明言三王之四事,也算是有幾分悟。從今日起,你做破題時便自己度量著或順或逆,或正或反,或明或暗,每次上四道破題即可。”

林先生果非常人。

崔燮心里嘆了一句,面上卻滴水不,恭恭敬敬地領了新作業回去了。

一天又在張的背誦、做題中過去。散學的鐘聲響起,林先生夾著書本慢悠悠地踏出課堂,屋里的學生們才像重新活了起來,呼朋引伴,朝院外走去。

趙應麟過來敲了敲他的桌子,招呼道:“重那天在岳孤山有個詩會,籌辦詩會的沈秀才是岳師兄的表兄,能帶咱們這些生過去開開眼,崔世兄要去嗎?”

崔燮抬眼看去,只見一個十七八歲,穿著白生服的年正微帶忐忑地著他。其人長得普通,平常喜歡談詩論文,恰好就是被他懷疑是企圖搞校園霸凌、傷害他這學渣自尊心的人中的一個。

年的目有些躲閃,說話支吾,那麼質樸的一張臉都這神破壞了。

崔燮還沒見過才子,略有些意,好奇地問了一聲:“詩會是什麼樣的?所有人都要做詩嗎,那些有學文的前輩講不講經義文章?”

周圍響起幾聲輕笑,那些年長些的生都用一種半帶嘲諷和憐憫的眼神看著他。趙應麟抿了抿,無言地看了他半晌:“你在京里沒參加過詩會嗎?詩會啊……還不就是……”他低聲音,警惕地朝院子里看了一眼,湊到他耳邊說:“還不就是大家包個院子喝酒詩,和小唱來佐酒……”

崔燮抬起眼,用正氣凌人的目譴責岳師兄和他邊的幾個生。那幾個年眨眼的頻次都高了許多,收斂了笑容,脖子微微前傾,似乎在等著他回答。

他又問了一句:“那講怎麼做詩嗎?還是只那些秀才詩詞酬唱,我這樣不會作詩的過去就跟著吃喝聽曲?”

一名年長些的師兄笑道:“哪有跟著吃的,至不濟也得對個對子,行個酒令,請秀才公與那些校書們點評啊。”他悄悄瞄了崔燮一眼,有些輕浮地打趣道:“崔師弟這樣的人才,到那里自是不必做什麼,請來的校書們恐怕都要爭著與你……”

他話沒說完就給人扯到了后面,岳師兄似有些惱地看了他一眼,誠懇地問崔燮:“崔兄要不要去?”他仿佛是從膛里憋出了一句話,聲音艱又低沉地說:“我……我們可以幫你應付功課。這場詩會很難得的,咱們縣的大才子郭鏞也要出席,他學問極好,縣里的教諭都說他下科必中的。”

崔燮有點想去看看真正讀書人的世界是什麼樣的,可是想想自己連詩都不會做,去這種詩會做什麼?難道真的喝酒聽曲,在校書面前刷刷臉,驗下早的快

不過如今離重節還有些日子,要是能借這機會宣揚他的新書呢?

他心里暗暗思忖著,又怕版雕不出來,便只含糊答道:“多謝幾位師兄相邀,如今日子還早,我也不好確定能否過去。”

幾位同窗心領神會地笑道:“正是,這是岳師兄外家辦的宴,總不會咱們的位子,到開宴時再定也來得及。”

岳師兄說了聲“我等師弟的消息”,便隨那些生小友出了學堂。

趙應麟家跟崔家間壁住著,便留下來等他收拾東西,一同回家。這年雖然腦子有點直,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但真正相起來,倒是個開朗灑,容易令人生好的人。崔燮對他全家印象都很好,尤其愿意關照一下這位承負了全家寵和期年。

于是他回家后就囑咐崔源,等轉天早上他們上學走了,就親自去鄰居趙員外家一趟,把他們孩子要去不良場所的事舉報給做長輩的知道。

——離后年的院試只有六百多天了,趙世兄,我能幫你的就到這里了。

作者有話要說: (1)唐寅:禹惡旨酒而好善言一章

“周公思兼三王以施四事”出自本章,但兩道題目不同,其實不能這麼用,我是找不到別的破題了,不讓老師給個好的范例又覺得不合適,就借用一下類似的

    人正在閲讀<穿到明朝考科舉>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