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第 6 章

對于項英雄項隊長居然當過道士這件事,宋恂頗意外。

那個一直給他們勸酒,眼里明的彪形大漢,哪里像道士了?

“道士能當大隊干部嗎?”吳科學問。

“我剛聽說的時候,也跟你們一樣震驚。后來才知道,這事在鄉下還真不稀奇。剛解放那會兒,村子里幾乎全是文盲,但是道士大多能寫會算,他又年富力強,正是合適的干部人選。”

宋恂對于項隊長的過往不甚在意,只追問:“無論是什麼出的大隊干部都不能干涉省漁的業務吧?”

“怎麼不能?他可太能了!”嚴秋實灌了兩口茶,打開了話匣子,“這些年各地都在破四舊,反對封建迷信。可是在瑤水大隊,因為項英雄當了這個大隊長,封建迷信活反而更猖獗了!”

說完,他就刻意停頓幾秒,等著看他們的震驚臉。

可惜宋恂讓他失了,聽了這麼勁容,對方臉上也沒什麼波瀾,還在他停頓的間隙抿了口茶。

行吧。

好在吳科學還是很捧場的,一直在催促。

“為了給聯合加工廠提供魚肝油的原料,咱們支公司的一項主要任務就是捕撈鯊魚、孔鰩和鯨魚。”嚴秋實出一言難盡的表,“問題就出在捕撈鯨魚上……”

宋恂篤定地問:“瑤水大隊的人不肯捕鯨?”

嚴秋實夸張一嘆,算是默認了。

“怎麼回事?”吳科學滿頭霧水。

宋恂便晦解釋了其中

與許多沿海地區一樣,南灣也有些民間傳說。

比如,鯨魚、鯊魚、海這類海洋生,在很早以前被視為神

尤其是鯨魚,漁民們稱其為“過龍兵”,認為鯨魚是海龍王的保駕大臣。

而且跟在獵食的鯨魚后,總能得到大量漁獲,所以長久以來,很多漁民認為遇到鯨魚是件幸事。

只是,他沒想到,現在還會有人相信這些傳說。

吳科學無語道:“明知鯨魚在南灣意義特殊,還讓人家去捕鯨,這不是誠心難為人嘛!”

嚴秋實瞪眼:“真是笑話!金海大隊的漁民也是南灣人,為什麼人家就能釣鯊魚捕鯨魚?”

“你們既然認定項英雄搞封建迷信,怎麼不上報?”吳科學哂笑。

嚴秋實一默。

他們當時并沒抓住項英雄的什麼把柄,很多事甚至是過了很久后才想明白的。

他無奈嘆道:“反正你們吸取教訓吧,別仗著是城里來的,就小瞧了農村社員。”

話里還帶著點吃虧后的心酸。

宋恂看他這樣,不由想笑,主跳開話題問:“咱們的船員全都是瑤水大隊的?”

“對。這些人特別抱團,我們重新招過一批船員,不過新招的也是一樣的路數,捕魚可以,但是拒絕捕鯨,連鯊魚都不肯釣。”嚴秋實一攤手,“都是被項英雄攛掇的!沒轍!”

宋恂笑道:“項隊長還有威的。”

對此,嚴秋實也很認同。

“他既是大隊長,又是船老大,在好幾個大漁場都有人賣他面子。所以,在瑤水大隊,除了賈新華,沒人會對他的決定說個‘不’字……”

*

宋恂一整個上午都在琢磨支公司的事。

嚴秋實所說多半是真的,但也得挑揀著聽。

第一年興許是因為船員不肯捕鯨釣鯊才沒能完任務,但之后兩年就未必了。

畢竟規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上級部門總不會撞南墻上癮,明知當地況,還連年給他們制定同樣的生產任務。

所以,關于支公司的問題還得問問其他人,尤其是那位在養病的劉主任。

不過,有一點嚴秋實倒是說得沒錯,他們現在確實沒什麼工作可做。

不只是他們,連賈紅梅這個副主任,也是從早上就開始喝茶看報。

國更是只來公司點個卯就去隊里幫媳婦上工了。

然而,宋恂沒能在辦公室里閑多久,臨近中午的時候,被生產隊的民兵排長找上了門。

聽他道明來意,宋恂好笑地問:“你們隊里開會,讓我去干什麼?”

賈紅梅也說:“對呀,鐵奎,小宋剛來,又不是隊里的干部,你錯人了吧?”

“錯不了,找的就是新來的小宋同志。”鄭鐵奎是個大嗓門,一開口就自帶回音,“隊長叔讓我來的,隊委中午要開會,還是商量那個養豬場的事。”

聽說是為了養豬場,賈紅梅立馬重視起來,“小宋,養豬場的事是大事,你還是去看看吧!”

宋恂本就不樂意在辦公室干坐著,順勢端上茶缸,揣上一張剛看過的報紙,就跟著民兵排長出門了。

著兩人的背影在門口消失,杜三泰翻著他的三白眼,酸溜溜道:“省城來的就是不一樣,才來一天就能去大隊部開會了。”

大隊部在社員心中的地位特殊,能去那邊開會的,都是村里有話語權的人。

要是有機會選擇,他愿用漁業公司的工作換一個生產隊的小隊長當當。

吳科學最煩說話怪氣的,不客氣道:“我也是省城來的,項隊長怎麼沒找我呢?人家那是看重宋恂的本事了。”

“他不就是船廠的技員嘛,我們隊里也有自己的修船師傅,公社農機站里也有技員。”

有啥了不起的。

“宋恂可不是普通技員。”

杜三泰蹺著二郎冷哼:“技員還要分出三六九等呀!他要是真的厲害,自己怎麼不說?”

吳科學不想剛來就跟同事拌,便斜眼看他,眼里的意思很明顯——就算他說了,你懂嗎?

賈紅梅重新拿起報紙,息事寧人道:“行了,介紹信我看了,小吳說的沒錯。隊長讓他去開會,肯定是有原因的,回頭問問宋恂就是了。”

*

宋恂是干什麼的,項英雄很清楚,但他為啥還要上人家來開會呢?

項隊長是這麼跟宋恂和其他干部解釋的:“養豬咱們都會,但機械化養豬誰也沒見過。小宋同志雖然不是搞農機的,但人家是鼓搗船的,比咱們有見識。”

六七個干部或坐,或站,或蹲著,手里捧著各自的干糧,一邊開會,一邊就把午飯解決了。

宋恂的待遇不錯,跟鄭鐵奎和項隊長坐到了一張條凳上,手里還被項隊長塞了兩個窩著咸魚片的窩頭。

因著早上聽了嚴秋實那番話,他今天還特別留意了項隊長。

看了半天也沒發現他與其他農村干部有什麼區別,怎麼看都不像當過道士的。

思緒飄了一會兒,宋恂又將注意力放到正在討論的養豬場上。

據說那位與他乘坐同一趟火車的省農機所宋專家,婉拒了幾個社隊的邀請,當天就按照縣里的路線安排,去了東風公社考察。

不過,今天上午項隊長得到消息,那邊的考察結果并不理想。

“東風公社的條件跟咱們差不離。專家到底對哪里不滿意呢?”項英雄被這事鬧得吃飯都不香了,放下窩頭說,“支書去公社打聽況了,但是在家的干部也不能干等著。小宋同志,你比我們都有見識,你說為了迎接考察,我們隊里還需要做些什麼準備?”

宋恂自打進來就在掂量這個養豬場的事,想法確實有一些,但他還得先確定幾個細節。

“咱們隊里現有養豬場占地多大?能養多頭豬?”

貧協主席于滿倉是負責看管養豬場的,驕傲地答:“不到一畝地,養了三百多頭。”

這個養豬規模,在他們這樣的漁業大隊絕對是蝎子粑粑獨一份兒的!

“每頭豬每天的食量是多,您計算過嗎?”

“你算是問對人了!”于滿倉還真知道,“小豬仔一兩斤吧,大的和哺的就說不準了,三斤五斤的都有。”

宋恂咽下一口窩頭,給他們報數:“也就是說,想要達到萬頭養豬場的規模,是土地,就要預留至三十畝。豬飼料暫時按照每頭豬三斤計算,每天至要消耗三萬斤。”

大隊會計放下飯碗,拿起鉛筆和筆記本唰唰記錄下來,上也不閑著。

“土地咱們有,北面有片鹽堿地,種啥荒啥,正好拿來蓋養豬場,四五十畝肯定有了。”

宋恂搖頭:“三十畝是按照人工喂養計算的。既然要養上萬頭豬,總不能還依靠煮豬食,打豬草喂食。所以加工飼料的設備就是主要機械設備。”

于滿倉呲著缺了半顆的門牙笑道:“這就是農機所要心的事了,咱們又不懂。”

“但隊里需要給機械設備預留位置。”宋恂拿出臨出門時揣上的那張報紙,“這上面有一篇報道,介紹了湖南某機械廠生產的一款新型飼料碎機,每小時可以料六百斤。”

“假設養豬場是使用這種最新碎機的,以每天工作十二小時計算,至需要五臺這樣的碎機才能滿足上萬頭豬的飼料供應。”

屋里的幾個干部都停下吃飯的作,眼地聽他分析。

他們之前想的是怎麼給豬上膘,怎麼先下手為強讓專家來考察,怎麼招待專家。

關于養豬場的建設細節,沒人想過。

就像隊長說的,他們這些人,有一個算一個,誰也不知道什麼是機械化。

“喂豬用的菜葉和塊需要清洗、切碎,這麼大的工程,必然也得使用機。如果有沖洗機和切菜機的話,應該會用上。”

宋恂對于怎麼養豬不甚清楚,只能從作流程上做推測。

“另外,要傳輸這麼多飼料,皮帶輸送、卡車、拖拉機也是必不可的。”

“飲水和糞便理暫且不談。是每天三萬斤飼料的存儲,原料的存儲,以及為這些設備修建的廠房,就要占用大量土地。也許比豬還占地方,四五十畝地未必夠用。”

宋恂端起茶缸喝了口水,三兩口把剩下的窩頭吃了。

干部們眼睛里異彩連連,其他東西他們不懂,但是卡車和拖拉機他們知道呀!

隊里早就想買了!

見大家還在等著他繼續往下說,宋恂搖頭道:“我對農用機械不是很懂,暫時只能想到這些。”

項隊長挲著煙袋鍋子,心想,安置這些設備確實麻煩,但那是農機所要考慮的事,他們只要把空地準備充足就行。

正在心里盤算著,卻聽宋恂又開口了。

“機械設備不需要隊里心,土地也不難解決。但擺在面前最大的問題是,咱們這里還沒有通電……”

※※※※※※※※※※※※※※※※※※※※

謝在2021-11-28 08:47:13~2021-11-29 11:01:17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的小天使哦~

謝灌溉營養的小天使:正版漱安 60瓶;七森林-Sylva 50瓶;33945333 47瓶;42584607 40瓶;鐘聲說、芷旻 30瓶;吃飯飯不想、每天都文荒、優尤有又 20瓶;慕予、夏荷櫻、葉開,是開心的開 10瓶;柒柒 8瓶;拱白菜的豬、D 5瓶;浮生過 3瓶;阿偉沒事、清扎、xxwsuy、柒月、沂水之南 1瓶;

非常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人正在閲讀<七零年代青云路>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