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第25章 第 25 章

聽說是出口公司打來詢問土特產的電話, 宋恂哪還顧得上什麼電話員考試,一把就接過了聽筒。

對面接聽電話的是出口公司水產組負責海味品采購的孫干事。

“宋主任,你們送來的那些土特產,組里的同志們都一一試吃過了, 所以才拖了這麼長時間給你們回話。”孫干事在電話里語帶歉意。

宋恂客氣笑道:“沒關系, 這也說明出口公司對于出口產品的選擇是嚴謹負責的。您今天打電話過來, 是已經有結果了嗎?”

對方這麼久沒有回信, 他們本來已經不抱什麼期了。

這通電話可以說是意外之喜。

賈紅梅等人也放下手頭工作, 圍過來聽他打電話。

“有些東西確實好吃,但是因為已經有了同類產品的供貨, 我們沒有將那些選大名單。不過,你們帶來的那些陶罐中,有一種蟹醬的風味很獨特, 罐子上標注的是23號。另外, 還有兩包蟹米的品質也不錯, 不過蟹米沒什麼技含量, 很多生產隊都能晾曬。你們那邊如果可以大量供貨, 我們出口公司也是常年收的。”

宋恂單手夾著電話聽筒, 給項國比了一個23的手勢。

示意他去查閱之前的記錄,這種蟹醬是由哪家提供的?

話筒里,孫干事還在說蟹米的產量問題。

另一邊項國已經將之前的工作筆記幫他翻了出來,23號是田嬸提供的。

宋恂訝異地挑了下眉。

人稱“地瓜油”的田嬸?

不只宋恂沒想到,其他人也很意外。

“孫干事,瑤水的這兩樣特產能被出口公司選中, 對我們來說是極大的鼓勵和肯定。社員們早就盼著這個好消息了。”宋恂先謝過了對方,才商量道,“只不過, 您也知道,吃蟹是有季節的。蟹醬和蟹米是否能量產,或者集中在某幾個月量產,這件事我們公司部還得商討一下。”

“這是應該的,商討出結果以后,盡快給我答復吧。聽說你們公司正在籌建加工廠?只要你們能確保產品的風味不走樣,符合檢疫檢驗的各項指標,就可以列我們的出口名單。”

放下電話,宋恂跟大家通報了出口公司的決定。

眾人的心跟宋恂一樣,喜憂參半。

喜的是,他們瑤水有土產被出口公司選中了,這算是給他們打開了一條新路子。

憂的是,如宋恂所說,螃蟹捕撈是有季節的,而且活蟹不易保存,蟹醬和蟹米想要量產很不容易。

宋恂與田嬸打道的機會不多,更不可能吃過家的東西,還真不知道做的蟹醬是什麼滋味的,居然能被見多識廣的出口公司,從上百種土特產中挑中。

“田嬸做的蟹醬真那麼好吃?你們有誰吃過嗎?”

“沒有。”所有人一齊搖頭。

隊里誰也占不到田嬸的便宜,不占別人的便宜就不錯了。

想白吃家的東西?開什麼玩笑?

項小羽話說:“當初沒想送蟹醬去出口公司的。還是看到我帶了一塊錢去一嬸家買蟹醬,才跟著湊個熱鬧。還讓一嬸分了錢……”

眾人:“……”

宋恂掏出五錢遞給項國。

國,你去田嬸家跑一趟,跟買點蟹醬來,咱們嘗嘗田嬸的手藝。”

聽說要讓他去田嬸家,項國就犯怵地直往后退。

“要不讓杜老三去吧,他不怕田嬸。”

杜三泰不接話,直接背過去。

笑著將項國推出大門,賈紅梅不忘叮囑:“暫時先別告訴田嬸,出口公司看上了的蟹醬。就說咱們外來的小宋主任想買點蟹醬換換口味。我怕坐地起價,獅子大開口。”

國不不愿地出了門,心想,早說晚說都一樣,只要他們想用人家的配方,必定是要被狠宰一刀的。

“馬上就是捕撈梭子蟹的時節了,如果真能趁著這次機會制作蟹醬,給出口公司供貨,也是個不錯的路子。”嚴秋實對這件事保持樂觀態度。

杜三泰卻要保守許多:“呵呵,螃蟹雖說不是離水即死的,但也不了多長時間。下個月正式進吃蟹旺季,咱們的生產任務里有一部分就是捕撈梭子蟹的。到時候肯定得先可著活蟹供應,做蟹醬和蟹米太耗費原料了。尤其是蟹米,四十斤螃蟹才能出一斤蟹米,誰有那個閑工夫弄蟹米呀!”

“我說老杜,你怎麼總是打退堂鼓?”吳科學已經清了他的路數,“什麼事還沒開始做,你就先否定。這樣多影響士氣!全村這麼多人,壯勞力沒時間弄蟹米,老人孩子難道也沒有空?辦法總是要想的嘛!”

宋恂聽著大家發言,一時沒言語。

田嬸那個蟹醬做得好吃,其中必定有某些繁瑣工序或者加了什麼特殊材料。

太繁瑣復雜的工藝,并不適合現在的他們。

而且蟹醬做好以后的包裝儲存也是個大問題,無論是袋裝還是罐裝,都是要引進包裝機的。

如果只能季節地供貨,實在沒必要購置一套價格不菲的生產線。

國回來的很快,捧著一小碗從田嬸那買的蟹醬。

碗是真的很小,只有普通飯碗的一半,不知從哪弄來一只這麼小的碗。

賈紅梅挑刺:“五錢就給了這麼一小點?”

“人家田嬸說了,這個蟹醬金貴得很!”項國學著田嬸的腔調,掐著嗓子說,“我這個蟹醬是用豬板油和鴨蛋黃炒的!每一樣材料都很難得,給你太多就是浪費!”

宋恂找出一個勺子,舀一勺送進里。

口味確實很獨特,既有螃蟹的鮮,又有豬油的香,而且咸蛋黃的那種沙沙的口也跟蟹融合得恰到好

如果他是出口公司選品的人,也會選擇這款蟹醬。

裝醬的小碗被傳了一圈,大家都嘗了嘗。

平心而論,確實好吃。

就著這個蟹醬,他們可以一口氣干三碗飯!

但是,只聽項國轉述的話就知道,這款蟹醬的原料本很高。

琢磨了一會兒,宋恂翻出之前填寫的船員和電話員報名表,將田家幾人的況掌握清楚,才邀請賈紅梅:“咱們去找田嬸聊聊吧,看一看有沒有合作的可能。”

最好能把本降下來。

其實,這種蟹醬哪怕不走出口的路子,在國銷售也會很有市場。

甚至都不用往首都上海賣,在省城就會很歡迎。

賈紅梅是打小吃著海鮮長大的,海產的各種副產品吃過不,但是嘗過田嬸的蟹醬以后,也不刮目相看。

原本對于與田嬸打道很是不耐煩,這會兒也不由生出一些期待來。

宋恂離開前,安排了電話員的后續考試事宜。

“已經考完的同志可以回去了,還沒到的同志就繼續等電話。小嚴,你們幾個幫著大家把把關,合適的就留下,不合適的也不要耽誤同志們的時間。”

代清楚這些,宋恂就跟賈紅梅一起離開了。

*

走出大瓦房,賈紅梅瞟一眼宋恂,商量道:“田嬸是外來媳婦,這種蟹醬有可能是娘家村那邊的做法,其實咱們也可以讓人去那邊打聽一下。”

而且,瑤水村里的巧媳婦也不,只要舍得用材料,沒有復制不出來的食。

“聽說田嬸家的條件很一般,這次如果可以量產這種蟹醬,對家來說是一個改善生活條件的機會。只要的要求不超出咱們的底線,還是盡量跟合作吧。”

在宋恂想來,不管田嬸本人怎麼樣,既然人家做的東西被出口公司點了名,他們又有求于人,答應田嬸所提的一些要求也是應該的。

“反正你有個心理準備吧,田嬸可不是一般人!”

賈紅梅說得沒錯,田嬸確實不是一般人。

村里的其他嬸子大娘如果聽說自己的蟹醬被省食品出口公司選中了,只有高興歡喜的份兒,這對小漁村的婦來說就是一份殊榮啊!

然而,人家田嬸不這樣。

“給多錢吶?錢了我可不賣!”聽了宋恂帶來的消息,田嬸將正在晾曬的海帶往地上一扔,就湊了過來。

“給錢恐怕不行,您可以提點別的要求。”

“那就給糧票票吧!”田嬸一揮手,繼續提要求。

賈紅梅提醒:“田嬸,現在咱可不能提買賣的事,不然會被人上資本主義和修正主義的標簽。”

“紅梅,你可別嚇唬我。”田嬸不甚在意地笑道,“怎麼不提買賣?我去供銷社買東西不給錢行不?”

“田嬸,”宋恂打斷,“您這個配方打算開價多?”

被他這麼一問,田嬸反而不知道要多錢合適了。

“還是小宋主任痛快。”見自家老娘猶豫,田嬸的小兒子搶著開口,“我們也不多要,給一百塊錢就行!”

一百塊對他們家來說就是大錢了,他家一年到頭也不到一百塊。

田嬸在小兒子上拍了一掌,“呿,這里沒你的事!”

仔細觀察宋恂那張沒什麼波瀾的臉,心知兒子這一百塊要了。

人家宋主任本就不把這一百塊當回事!

想想也是,一百塊對他們家來是大錢,但人家領工資的人來說,幾個月就賺出來了。

隊里那些知青說,這個宋主任以前在船廠的時候是搞技的,一個月就能拿將近一百塊的工資。當然不把他們提的條件放在眼里了!

思及此,田嬸下定決心道:“你們不是說不讓提買賣嗎?那我就不提了!但你們得讓我家大妮去當電話員,大壯二壯三壯去當正式船員,二妮也得在你們大瓦房安排一個合適的工作!”

把五個孩子的工作一次解決了,他們家每個月就能有六七十塊的收。不比只要一百塊強?

賈紅梅被氣笑了,瑤水支公司一共才幾個人吶,他們老田家就要占五個名額!

宋恂問:“您家二妮和三壯多大了?”

“三壯十七了,二妮十五。都是可以干活的年紀!”

“確實是可以干活了。但我們省漁有自己的招工條件,不滿十八歲的,不在招工范圍。”

“那我不管,反正這就是我的條件,你們要是不能辦,就別來談什麼合作不合作的了。”田嬸捧住價格不松口,打定主意要借著這唯一的一次機會,讓他們老田家翻,改換門庭。

“田嬸,一次安排五個工作崗位,我們公司確實是沒有編制,無法作的。”宋恂笑道,“您的蟹醬確實是被出口公司相中的,但是其實并沒被我們漁業公司相中。”

“宋主任,你就別糊弄我啦!沒相中,你跑來我家談什麼啊?”

“我們公司的況,全隊人都知道,如果今年還完不生產任務,很可能被上面撤銷。所以,我們的重點是放在捕撈水產上面的。至于制作蟹醬,那都屬于不務正業。您做得蟹醬確實好吃,但是工藝復雜,原材料難得,包裝出口產品還需要購買生產線。說實話,我是很猶豫是否要上馬這個項目的。”

田嬸沉默著沒回話。

“吃蟹有季節,單獨為了一個蟹醬,就買一條生產線,實在是不劃算。如果您這里談不攏的話,也算是給我放棄這個項目找到充分的理由了。我還得謝謝您。”

宋恂確實很猶豫。

他跟田嬸說的那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只為這一種產品開辦工廠、購買機,確實不值當,除非他們還能生產其他的類似產品。

賈紅梅在一旁敲邊鼓:“你家的這個蟹醬應該不是你獨創的,是你娘家那邊的口味吧?”

田嬸斜眼看

“我們之前想過,去你娘家那邊找配方,不過宋主任是個實在人,不忍心讓你吃虧,拒絕了那個提議。想著通過這次合作,也讓你家改善一下條件。”

田嬸咬咬牙,還是不松口。

宋恂建議:“我說個方案,您要是同意,咱們就繼續談,要是不同意就只能算了。”

“那你說吧。”

“您家大妮的況我了解一些。初小文化,不會說普通話,我就算是把放到了電話員的崗位上,也是去罪的。不過,您家這個姑娘確實是能干人,我們公司是歡迎這樣的同志的。”

田大妮是個沉默寡言的姑娘,他們進來這麼久了,除了剛開始給他們倒水的時候說過話,之后再沒開過口。

一直默默地在角落整理海帶。

“我們公司的工會馬上就要立了,我邊缺一個能幫忙打理工會事務的幫手。”宋恂輕笑道,“我們單位的工會與其他單位又不同,除了船員本,還得照顧到船員家屬,做好船員大后方的安工作。聽說您家田大妮在隊里婦之間的口碑很不錯,您覺得讓來幫幫我怎麼樣?”

田嬸心里是滿意的,當不當電話員無所謂,只要能給安排個正式工作就行。

“這是臨時工還是正式工?”田嬸追問。

“今年招聘的所有人員,除了十五個船員,全是臨時工,包括電話員。”宋恂又保證道,“不過,你放心,每年會有轉正名額,有您貢獻的這個配方,轉正是遲早的事。”

“那我家其他幾個怎麼辦?”

“您家大壯沒念過書,二壯是初小文化,其實都是不符合我們這次正式船員的招工條件的。但是,因著您手里的配方,我可以給二壯一個正式工的名額,給大壯一個臨時工的名額。至于您家里的那兩個最小的,以后有了條件,您還是送他們去讀幾年書吧。年紀到了以后,來我們公司報考時,可以優先考慮您家的孩子。”

家的大壯二壯打魚的本事都沒問題,如果正常招工的話,是可以選上臨時工的。

宋恂給出的這個條件,看著熱鬧,但是只占用了一個正式工名額,又招進來一個幫他打理工會事務的臨時工。

賈紅梅配合地驚訝張,強烈反對:“船員那邊的招工基本已經定了,這會兒把老田家的人進去,有兩個人就要被刷下來!你這麼干是要得罪人的!”

宋恂無奈地擺擺手,

見田嬸還是沒反應,宋恂起道:“田嬸,這是我能給出的最好條件了,您再考慮一下吧。如果您覺得合適,就盡快來一趟大瓦房,咱們商量后續事宜。”

*

兩人從田嬸家告辭,回到大瓦房時,剛進院子,就聽到了里面的爭吵聲。

“哎呦,這一天天的,真是沒個消停的時候。”賈紅梅抱怨著,就快步跑進去看熱鬧了。

宋恂:“……”

發現他們回來,只有嚴秋實和吳科學關心了一下田嬸蟹醬配方的問題,其他人還在吵吵呢。

“你這樣安排就是不公平!為什麼其他人都是接打電話,到我們這里就變了命題考試?”幾個知青圍著杜三泰要說法。

“你們都是知青,普通話本不用考,能把我們南灣話說順溜了就行!”杜三泰自有他的道理,“給我們打電話的,不只是省城那邊的,南灣的也不。你們連四和十都分不清,公社讓十點去開會,你們給記了四點。怎麼當電話員?”

他們南灣話里的四和十是同一個發音,外地人經常鬧出笑話。

不止這些知青,宋恂也分不清楚。有時候需要結合語境去推測對方說的是四還是十。

杜三泰給剛進門的兩人講了事原委。

項小羽之后的五個知青,像是從上找到了通關碼。

一個個接打電話的時候,都是扯著嗓子喊的,生怕聲音小了,對面聽不清。

再加上,他們本普通話標準,跟省漁的兩通電話,很順利的就完接聽了。

杜三泰覺得這樣不行,電話員只招一個,這得考到啥時候去?干脆就把幾個知青召集起來,讓他們說南灣話。

知青們覺得這樣不公平,同樣的考試,容卻不同,有什麼公平可言?

李英英見到宋恂,便直接告狀:“宋主任,考試形式和容是提前說好的,公司總不能中途出爾反爾吧?”

其實不在乎一個電話員的工作,接打電話枯燥得很,有什麼可做的?

得抓住這個跟宋恂近距離接的機會!

自打宋恂來了瑤水,除了在養豬場那陣子,能與宋恂說得上話,之后就再沒什麼面的機會了。

宋恂就像個工作狂似的,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班的路上,要麼就是在省城出差。

本找不到接近宋恂的機會!

原本尋思,讓他趁機搬去知青點住,結果天公不作,知青點的房子居然塌了!

所以,這個電話員是非當不可的。

杜三泰反駁:“我們只招一個電話員,這樣考試的話,大家都能通過,最后選哪個?”

宋恂揮手讓知青們坐回去,繼續等電話。

然后對杜三泰代:“那你就多費點心,給大家出一份南灣話的考題吧。等所有人都接打完電話以后,合格的同志進第二考試,就考南灣話。”

眾人:“……”

行吧。

宋恂沒把電話員的事,放在心上。

他已經認定這個電話員的工作就是項小羽的了。

外地人說南灣話不占什麼優勢,別看知青們來南灣隊已經好幾年了,但是該說不好還是說不好。

這些知青平時吃住都在一起,除了上工時能跟社員零星說幾句日常用語,平時都用普通話流。

有些人的南灣話還沒他這個剛來的說的利索。

他把招電話員的事給了賈紅梅負責,自己跑去碼頭找項隊長了。

項英雄正在跟社員一起鼓搗那兩對新買回來的退役機帆船,看盡宋恂找過來,還拉著他幫忙看看其中一艘船的發機。

宋恂拿過工箱,一面檢查排氣缸,一面跟他說了曬蟹米的問題。

“出口公司那邊是常年收蟹米的,不過,我看咱們村里好像很有人曬蟹米?”

們一般都是弄紫菜海帶或者烤魚片,蟹米不常見。

“那玩意不好弄,一只螃蟹只能摳出一丁點,蟹子打開就吃了,誰還有耐心把留下來晾曬蟹米呀!”項隊長搖頭,“而且隊里曬的蟹米,一般都是用婦小孩趕海撿回來的螃蟹曬的。你想想,那點螃蟹才能曬出來多?”

“咱們船隊捕回來的螃蟹不做蟹米?”

“螃蟹不好保存,我們出海捕魚的時候,一網下去會零星撈上來一些,不過要麼當時就吃了,要麼就重新扔回海里,不然沒等船隊收山,那螃蟹就死了。”

宋恂把堵住的排氣缸清理干凈,示意項隊長啟機試試。

“你的意思是,這個蟹米的買賣做不?”

“做不。”項英雄堅定搖頭,“螃蟹保鮮太費勁了,一斤兩斤的買賣,人家出口公司跟咱做嗎?”

為了做兩斤蟹米,得消耗上百斤的螃蟹,誰有那個耐心呀。

跟項隊長這里說不通,宋恂給他們修完發機,用抹布干凈手上的機油,就跑去了隔壁他們公司的船上。

趙老大和孫老大剛收了風帆,坐在船頭煙聊天。

見他從那邊過來,便笑道:“小宋主任,來找我們是有事吧?”

宋恂接過他們遞來的煙夾到耳朵上,問了他們任務的完況。

“不就是五千擔嘛,你就放心吧,下周開海,我們正準備大干一場呢!”趙老大笑道,“不過,你要是能把公司新買的船給我們用,我們肯定完得更快!”

宋恂心里一

與出口公司簽訂的合同中,沒有規定,供貨時使用的必須是這次新買的漁船,只要他們每月能完規定的水產供貨量,對方不管他們是怎麼調配船只的。

宋恂笑:“用新船也不是不行。”

“真的?”趙老大和孫老大同時坐直看過來。

他們可是眼饞那幾對新船,眼饞好久了。

“真的,我打算將兩對新船,與之前的舊船調換一下,先保證咱們生產任務的完。”宋恂停頓片刻又道,“不過,這兩對新船的使用是有條件的。”

“啥條件?”

“新船的空間大,我打算在船上直接弄一個加工小作坊。”

孫老大皺眉:“加工什麼?”

“蟹米。”宋恂笑瞇瞇道,“聽說以前撈上來的螃蟹都是扔回海里的,以后就不用了,可以直接在船上清洗蒸煮,就地取,曬蟹米。”

“呦,那工作量可就大了。等待起網的時候,還得加工螃蟹,耽誤船員的休息時間吶。”

他們拿的都是固定工資,這會兒沒有津一說,那都是資本主義和修正主義的。

所以干多干一個樣,哪怕額外給公司加工海味品了,船員也是拿不到錢的。

他們作為船老大,雖然想開新船,但絕不能這麼坑手下人。

見兩個老大的熱減退,宋恂繼續解釋:“哪個小組能在保證完生產任務的同時,加工蟹米,這兩對新船就是哪個組的。公司對加工蟹米的數量沒有要求,蟹米收購價的百分之十可以拿出來補船員。干得多了,船員就多得點,干的了就的點,全看你們自己吧。”

加工蟹米,除了費點柴火和鹽,基本算是無本買賣,給出去十個點,公司不吃虧。

“公司能給現錢?”這不是擎等著犯錯誤嘛。

宋恂搖頭:“工會馬上就要立了。我們公司的福利待遇好,會通過福利的形式發給大家。”

孫老大一拍大,“干了!”

哪怕每人給發條巾,也不算白干活呀!

“哈哈,這兩對船還搶手的。公司馬上就要進一批新船員,恐怕不人都打著這些新船的主意呢。”宋恂起下船,“就這兩三天吧,我會召開船長會。到時候咱們商量一下這幾對新船的歸屬問題。”

*

項小羽最終憑著的大嗓門,流利的普通話和有先天優勢的南灣話,殺出重圍,當上了大瓦房的第一任電話員。

雖然只是個臨時工,但高興,他們家賺工分的人多,不差的口糧。

以后也是每月領工資的人啦!

收到錄用通知以后,與家里人慶祝一番,就一直在留意隔壁的靜。

聽到宋恂和吳科學下班回來以后,就爬到籬笆墻上招手,“噗呲噗呲”地引起宋恂的注意。

西院那邊還額外住著四個男知青,項小羽不樂意過去。

宋恂打開籬笆門走過去,一本正經地問:“想好給我送什麼禮了?”

“哈哈哈,”項小羽人逢喜事神爽,大方道,“明天就送,明天就送!到時候我多包點餃子帶去大瓦房,讓大家都嘗嘗我的手藝。”

“你還是別帶去大瓦房了,我在家吃就行了。”

項小羽在心里樂,這小宋主任還獨的,吃個餃子還得吃獨食。

奇怪,低著頭笑,宋恂無奈道:“田嬸家的田大妮,明天也會來大瓦房上班。要麼你去跟商量著,一起送東西。要麼你就別送,不然影響和新同事的團結。”

“啊!大妮姐也要來上班啦?田嬸同意提供配方了?”項小羽驚喜地問。

“嗯。”

“那行,我找大妮姐商量去,跟我姐是小學同學。一個班長一個副班長,我們從小就!”項小羽怕他對田嬸有偏見,連累田大妮,忙替田大妮說好話,“他家的家里家外都是大妮姐一把持的,跟田嬸雖然是母,但是完全不是一路人!你招大妮姐進公司就對了,可能干了,一個頂倆!”

“行了。”宋恂見嘰嘰喳喳起來沒完,好笑道,“我自己招進來的人,還能不知道底細?你就別閑心了,趕干點正事,把給我的禮盡快送了。”

“嘿嘿,我太高興啦!”項小羽沖他擺擺手,出門就往田嬸家跑,找田大妮商量去了。

不過,這兩人沒商量出什麼結果,第二天上班的時候,每人給大家帶了點小零食,就算當做新員工的見面禮了。

畢竟家里都不寬裕,給這麼多人送餃子,那得用多面和啊!

宋恂嚼著烤魚片,問杜三泰和嚴秋實:“船員的錄用通知張出去沒有?”

“在代銷點門口了一份。怕有人沒時間去看,我和老杜還跑去,挨家挨戶地通知了。”嚴秋實答。

宋恂點頭:“那行,既然船員已經就位了。咱們盡快安排一個全職工大會,一是給新船員做培訓,講講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和福利待遇,二是,準備今年的船長選拔。”

“這會兒選拔船長?”

“現在不選什麼時候選?”宋恂翻了下筆記本說,“老船員在過去三年沒有任何晉升機會,一直跟著那幾個船老大干。只要船老大不退休,他們就沒有出頭的日子。這次有了新船,還有一批實力不俗的新船員加,正好可以借著這次機會,讓大家競爭一下,新增的幾個船老大的位置。老人新人都可以參加選拔,也算是給大家的一次激勵吧!”

這個可是個大好消息!

升職就意味著漲工資,到時候不知多人要搶破頭了!

幾人正商量著開全職工大會的事,大瓦房的院門卻被人從外面用力推開了。

結實的木門被人推得來回晃了好幾下。

一個宋恂眼生的高壯年輕人,從外面跑了進來,后還呼啦啦跟著五六個家里的兄弟。

“杜老三,你給我出來說清楚!”那年輕人進到辦公室就指著杜三泰的鼻子問,“你既然收了我的煙和酒,錄取名單上為什麼沒有我的名字?”

    人正在閲讀<七零年代青云路>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