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明》第21章 第 21 章

行過拜師禮, 兩家之間跑起來便更頻繁,謝遷趁著年節期間比較閑,了文哥兒的底。

謝豆已開始練字, 《千字文》都會讀了,進度略比文哥兒快些。《大學》容雖比《千字文》略深奧些, 可涵蓋的常用字沒《千字文》多。

謝遷便讓謝豆先空帶文哥兒把《千字文》讀完。

有了這個任務,兩個小的每天都可以一塊玩兒, 有時是文哥兒去謝家陪謝豆打雙陸, 有時是謝豆去文哥兒那邊玩他新得的玩

有時他們識字任務完, 還會拿著圍棋去讓王老爺子教他們下。

比起象棋和雙陸, 圍棋對文哥兒來說要相對難懂一些。

王老爺子本來覺得自己不善此道, 教會文哥兒可能會讓這小子更囂張, 沒想到文哥兒是圍棋苦手, 琢磨半天都琢磨不

這下王老爺子來勁了, 每次文哥兒過來下棋,都把圍棋擺出來。

那得意的臉,簡直氣得文哥兒牙

轉眼到了正月十三, 恰好是滿八/九的日子。

謝遷出去訪友回來才想起這事兒, 空提筆給九九消寒圖添了幾筆。

既然“九九消寒”,那自然一共是九九八十一天。

一般來說三九、四九是隆冬,過后天氣就漸漸轉暖。到了八/九、九九,那就是冰消雪融、冬去春來了。

謝遷擱下筆,正要瞧瞧屋能不能瞧見些許春/, 就見謝豆與文哥兒一同過來了。

文哥兒下圍棋輸給王老爺子, 很有些氣悶。明明他和他祖父下象棋還能有來有回, 怎地下圍棋就單方面被殺得老慘。

想不通,生氣!

謝遷見文哥兒一副悶悶不樂的樣子, 不由問謝豆這是怎麼了。

謝豆老老實實把文哥兒這幾天下圍棋遭挫的事講了出來。

謝遷聞言笑了,說道:“圍棋比象棋復雜多了,棋局時刻都在變化,你便是再聰慧,也不過才剛抓完周,又怎麼可能下得過你祖父?”

明朝神再多,也沒有神這樣的。這傳出去不得被人當妖怪?

文哥兒聽謝遷這麼說,一下子又支棱起來了。對啊,他還小,腦袋瓜子就這麼大,下不過他祖父多正常?他能記住那麼多規則,已經很了不起了!

都怪他祖父,贏那麼幾場就在他面前得意洋洋。

文哥兒哼哼兩聲,放起了狠話:“再大點,一定贏!”

了該死的勝負,文哥兒乖乖與謝豆一同接了謝遷的考校,又在謝遷家蹭了頓飯,才優哉游哉地溜達回家。

按照太宗永樂七年的規定,從正月十一開始會有十天的元宵節假日。

這十天里頭不搞夜,百姓們夜里可以自由出門逛街訪友。平日里大伙夜里都得悶在家里,如今終于可以出門玩耍了,誰愿意浪費這十天的好景?

因著這個緣故,夜后街上行人如織,連長安街的夜都添了幾分熱鬧。

文哥兒也是頭一次這麼晚了還在外面。

想好好欣賞一下難得的京師夜景,可想到趙氏還在家里等著自己,還是放棄了趁機逛個夜市的想法按時按點回了家。

等到了正兒八經的元宵日,文哥兒興沖沖地邀他師祖母和師母過來一起湯圓。

自己的肯定更好吃!

文哥兒言之鑿鑿地這麼說。

鄒氏婆媳倆都憑著謝遷封了宜人,屬于有誥命在的管夫人,本不會親自下廚做吃食。

們抵不過文哥兒的熱相邀以及謝豆的泡,還是答應前去王家試試做湯圓。

鄒氏自從食不振,也不怎麼好,已經久沒出過門了。

這回在兒媳的陪同下出了家門、到了王家,鄒氏只覺口莫名舒暢了不

見孫子一本正經地扶著自己往前走,忍不住笑了起來,一時都不太明白怎麼會悶在屋中不出來走

兒子年輕有為,孫輩又孝順,理應沒什麼煩惱事才是。只是去年開始癸水漸漸沒了,緒時常莫名低落,吃不下飯更是常有的事,自然也每況愈下。

現在神倒是好多了。

文哥兒約了小伙伴過來玩,早就在家里盼著了,得知鄒氏們過來了,立刻出去接人。

鄒氏還來不及慨太多,就變左邊一個小團子、右邊一個小團子,兩個小娃娃齊齊攙著往里走。

岑老太太也出來相迎,瞧見文哥兒自己走路還帶著些搖擺的,也學著謝豆去扶他師祖母,頓覺格外逗趣。

笑著招呼鄒氏婆媳倆里說道:“從前我們家還會自己做團子和湯圓,如今確實好幾年沒做了,也不知生疏了沒。”

這是大實話,在王華沒考上狀元前,他們家就是平頭老百姓,自己手做點吃的非常尋常。

鄒氏年輕時也是會做幾樣吃食的,聞言也有些懷念往昔。笑著說道:“我前幾年不大好,更是沒過這些了。”

文哥兒在旁邊聽們聊了起來,也積極:“我也沒,我也沒。”他出生足足一年多啦,也沒過湯圓!

岑老太太被自家孫子的話噎了一下,抬手了下他茸茸的小腦袋,沒好氣地說道:“你瞎湊什麼熱鬧。”們可是在回想當年,有他一個才剛會說會走的小孩兒什麼事?

不過有文哥兒科打諢,幾個人倒是很快熱絡起來。

在文哥兒的提議下,家里的廚子這幾天到市面上尋了些彩鮮艷的食材,想辦法給面團調。廚子帶著幫廚們琢磨了兩三天,很快掌握了類似紅馎饦和紫馎饦的彩面做法。

今兒知道文哥兒要玩面團,廚房那邊特意給三個小孩和好了幾團彩面,方便他們小湯圓子。

謝豆只吃過紫馎饦,沒見過還沒下鍋的彩面團團,瞧見他們幾個小孩的專屬面板上擺著幾團各異的彩面,登時“哇”地驚出聲。

王守儉聽到謝豆也這麼驚訝,也不覺得自己沒見識了,好奇地和文哥兒兩人一起研究這些彩面團團都是用什麼染的

趙氏早就問過廚房那邊,見三個小孩猜來猜去,就耐心地給他們解釋了一下,除了黑豆做出來的黑面團外,還有胡蘿卜染出來的黃、赤兩種面團。

冬天正是胡蘿卜收的時候,市面上常見的胡蘿卜有黃赤二,廚房那邊覺得這種番邦蘿卜鮮艷可,便買回來試了試。

他們也是瞧見效還不錯就拿來給幾個小孩兒玩。

小湯圓!

又好玩又能吃!

小孩子本沒法抗拒!

幾個小孩開始圍坐在一起興致起了圓子。

比起小孩兒們的瞎玩,鄒氏們還是正經些的,坐下來邊聊天邊往湯圓里包餡料。

這活兒本來就沒什麼難度,幾人很快就徹底上手,把一個個小湯圓包得有模有樣。

倒是文哥兒手勁小,要求又高,典型的眼高手低,半天都不出自己滿意的圓乎乎湯圓,很有些氣悶。

謝豆見文哥兒不開心,立刻大方地說:“我給你吃!”

王守儉見一個外人都這麼關弟弟,不甘落后地說道:“我也給你吃!”

文哥兒聽到兩個小伙伴這麼講義氣,總算沒那麼那麼郁悶,再次和自己手里的面團團艱苦作戰,打定主意非要把它圓不可。

結果王華領著謝遷過來,瞧見三個小孩兒面前的品,指著文哥兒努力出來的幾個湯圓打趣道:“讓我瞧瞧,這幾個最丑的應該是文哥兒的吧?”

文哥兒:“…………”

好氣!

怎麼會有這樣的爹!

謝遷在旁邊瞧著王華逗兒子,心里有些樂。

這小孩兒的表和眼神兒著實有趣,不能怪王華這個當爹的捉弄他,看得多了他這個當老師的有時候也想學學他爹。

兩家人一起和和樂樂地做好湯圓,又開始分吃王華他們從午門帶回來的團子。

原來這天正逢元宵佳節,當今圣上宴請京于午門之中吃頓飯,還給文武百都賜了團子。

這是永樂年間傳下來的定例了,主要就是許多大節朝廷會給京們賜點吃食,比如立春賜春餅、元宵賜團子等等。

算不得多值錢的東西,不過出自廚之手,又由皇帝親賜,意義自然不一般。

許多敬老憐員會把這賜的食帶回家給家中老小嘗嘗鮮、沾沾皇家貴氣。

所謂的團子,個頭比湯圓略大些,用雪白雪白的米漿做皮,包上各種各樣的餡料,蒸出來就是白/白的一團團,王華他們的一位同僚吳寬就寫過詩夸它“凈淘細碾玉霏霏,萬顆完素手稀”。

宮宴時間長,團子都放涼了,王華人拿去烤一烤再拿上來,味道頓時就香起來了。

文哥兒本來特意留著肚子吃湯圓,聞著烤團子的香味,又饞了。

唉,肚肚太小,好吃的太多,本嘗不過來!

文哥兒只在心里慨了一下下,就開開心心拿起一顆烤熱了的團子吃了起來。

鄒氏們也洗了手過來嘗嘗謝遷兩人特意為們帶回來的賜吃食。

兩家人其樂融融地吃過烤團子,湯圓也上桌了。

文哥兒還記恨剛才王華說他的湯圓丑,特意讓人把自己做的那碗分出來,金生端到王華面前給親爹吃。他還噠噠噠地跑到王華邊,很自豪地自夸起來:“我做的!爹吃!孝順!”

王華睨他一眼,又瞅了瞅碗里不形狀的湯圓,倒也沒在意兒子的小小報復,笑著勺起兩顆送到里。

小孩子做的都是沒餡的彩小圓子,吃著滋味頗一般,好在這些小圓子個頭不大,三兩口就能吃完一碗。

文哥兒見他爹一點都沒被他的杰作丑到,只能哼哼唧唧地坐回去吃自己那碗湯圓。

可惡,這個爹太難搞了!

    人正在閲讀<戲明>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