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給古人直播發家致富了》第19章 第 19 章

這一天,注定是要載史冊的一天,大黎的中興之路自此開啟。

無數才子詞人為它提筆作詩,樂將它千古傳唱。

皇宮,高宗召集了工部的所有員,每人手里拿著紙筆,嚴以待陣,盯著屏幕的雙眼都不敢眨太快,就怕錯過什麼。

直播間里正播放著珍妮紡紗機的結構分解視頻,無數人在紙上樹皮上或沙地上抄著放出來的圖稿。

這是千百年來前所未有的事,沒有階級之分,沒有門戶之見,上至皇親貴胄,下至娼雜役,人人都可以學習這種紡紗機的制法,這樣的知識對所有人都開放。

這是一件誰都看得出來于國于民大有裨益的寶貝,它的誕生,將對大黎整個紡織業帶來巨大的提升。

“....它比傳統的紡車工作能提高了八倍,而且紡出的紗質量也更好更穩定......”

大殿上安靜地沒有一點聲音,記錄的員們筆疾書,一半負責畫圖稿,另一半負責將解說視頻里的每句話都記下來。

高宗和一眾臣子看得聚會神,他們是這個國家見識和頭腦最頂尖的一群人,想得自然也比普通百姓更多更長遠。

織布需要麻和棉,這些都需要人們用手搖的紡車一的紡出來,效率及其低下,產量又低,導致品布的價格一直下不去,家里窮一些的一條子換著穿都是很常見的事,所以大黎的紡織業一直發展得不太好。大黎自十幾年前建國以來,人口較前朝時增加了數百萬,可以說,現有落后的紡織水平,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增多的人口數量。

如今有了這種紡織機,不管是紡紗還是織布,效率都將大大提高,他們已經可以預見,未來幾個月紡織業的市場會有多麼火熱。

而且最重要的是,哪怕是他們這些完全不懂的人都能看得出來,這種紡紗機并不需要多難的技,稍微有幾年經驗的匠人都能按照圖紙做出來,要在全國都用上這樣的紡紗機是件非常更容易的事。

高宗心愉悅地問著一干臣子:“珍妮這個名字不好,聽著怪模怪樣的。朕以鐘姑娘的名字來重新命名,讓后世所有人都記著鐘姑娘對我大黎的貢獻,你們意下如何?”

文武百立即應和:“陛下圣明!”

于是懶洋洋地歪在沙發上和古人一起看視頻的鐘熒,突然看到高宗的彈幕閃過:“此種紡紗機的制作方法既是鐘姑娘所授,便稱它為鐘娘紡紗機吧。”

“大可不必!”鐘熒搐著角爾康手拒絕,“這又不是我發明的,我怎麼敢厚著臉皮接,你們還是它原本的名字好了,要是實在不能接,你們自己起個名字也行。”

高宗看拒絕地這樣堅決,也只能作罷,心里開始琢磨起其他的名字。

視頻放完了,鐘熒又翻出一堆圖片,挨個指著說:“還有這幾種作,你們一定要注意一下,這個馬鈴薯,畝產可達四千斤左右,非常容易產生飽腹,很適合當糧食。這個紅薯,畝產比馬鈴薯更高,差不多能達到五六千斤,更重要的是,它是甜的,可以拿來制糖。這個玉米,產量不如前兩個,但也可以達到一千斤左右,可以磨,也可以制糖,這個棉花,可以拿來制作保暖的冬,產量也很大,或許有些偏遠的地區有種植,你們可以找找看,盡快推廣開來。”

還有其他許多作,比如辣椒南瓜花生番茄等等大黎沒有的,都分別找出對應的圖片,叮囑他們看到了務必要將種子帶回來。

既然要開搞,那就多管齊下一起開,不管是煉鐵也好織布也好或是其他的,這些通通都沒有糧食來得重要。哪怕農再好,作的產量就那樣,一天耕十次地也不能讓地里多長出來一稻穗來。

倉廩足而知榮辱,食足而知禮節,人只有吃飽穿暖了才會考慮別的事。要大力發展經濟搞基建,必須要用到足夠多的底層勞力,但是每年糧食的總產量就那麼點,遇上災年還會大減,等工人的需求量變多后,原有的糧食肯定不能支持后續的建設,這樣就會導致一種最直接的結果,糧價上漲。

所以在發展其他行業的時候,也要同時發全國百姓尋找這幾樣高產量的糧種。

然而,后面介紹的許多種作,大黎那邊基本已經沒一個人聽得進去了。

他們個個目呆滯,腦子一片空白,耳畔里不停回著那句話,畝產可達五千斤!

是他們瘋了出現了幻聽,還是鐘熒瘋了在胡說八道?

五千斤!!這是什麼概念??

哪怕遇上收好的年份,一畝地的產量也不過就300多斤,這還是農民們當眼珠子一樣護著心伺候的結果,上400斤都已經是十分罕見的年了。

正和殿,這群冠楚楚的臣子們此刻也同街頭的百姓一樣呆愣,良久,高宗緩過神來,嗓音嘶啞地問道:“姑娘莫不是說笑,畝產五千斤的作,朕聽都沒聽過。”

鐘熒道:“你沒聽過很正常,因為這幾樣作,大多都是從海外和西域傳來的,在我國歷史上,馬鈴薯、紅薯和玉米這幾樣是從洲大陸傳的,棉花在西域。如果要尋找糧種,就必須要出海,建造足夠大的船,訓練大批的船員。不過換了時空,原產地肯定也不一樣了,可以先在國或者周邊列國找一找,也許能找到呢。”

高宗不停深呼吸抑制著抖,他想開口說話,卻因為過于激而語不調,只能“呼哧呼哧”氣。

“咚——”地重落地的聲音,眾人看過去,七十多歲的太傅江元茂兩眼一翻暈過去了。

高宗多被轉移了點注意力,讓侍趕去招太醫前來問診。

這麼一個詼諧的小曲,讓殿瘋狂的眾臣們醒了醒神。

丞相鄭豫頂著一張激地漲紅的臉高聲道:“陛下,還請速速廣發懸賞,讓各地百姓全力尋找糧種!”

英國公附議:“陛下還可令軍隊或商隊前往周邊列國尋找,將我大黎沒有的作通通帶回來!”

一干臣子們紛紛跟在后面表示贊同。

高宗了把臉,心地在殿轉著圈圈走來走去,他大聲喊道:“傳朕口諭!馬鈴薯、紅薯、玉米這三樣作的種子,凡尋得其一者,賞千金。若能尋到其他糧種,按產量皆有行賞。”

中書舍人領命而去,自去起草這份要下發到全國的文書。

高宗又轉了兩圈,突然想起來,這不是可以發彈幕嗎,只要他在上面說話,人人都能看得到,這不比下發文書要快多了!

歪在沙發上玩消消樂的鐘熒一抬頭,突然看到屏幕好一片金閃閃。

“子民們,凡能尋到糧種者,可前往各地府衙或京城領賞,得其一便可領千金。”

很快的,暗金的彈幕又閃過:“不僅限于馬鈴薯,紅薯,玉米,若能尋到其他作種子,也可按功論賞。”

又過了會,還是他:“若能將馬鈴薯、紅薯和玉米全都帶回者,不論此前何種份,朕封你做從五品開國縣男,可世襲。”

怎麼說,可以看得出來皇帝真的很激了。

鐘熒看著屏幕上熱烈的討論,想著是珍妮紡紗機的制作就夠他們忙幾天了,至于尋找糧種,那是個長期的持久戰,一時半會不會有什麼結果。

不過在皇帝這麼厚的懸賞之下,應該會有很多人尋找,就是不知道要不要出海,如果要的話,那可麻煩了。

首先,對那邊的世界版圖一無所知,有沒有類似洲這樣的大陸都不知道,完全無法提供任何幫助。其次,大黎的造船業應該也不發達,反正在那邊生活的時候,極聽說哪家鋪子有賣海外的舶來品,估計對海洋的探索也不深,現有的造船技還撐不起長年累月的遠航。

所以還是要造船嗎?

鐘熒苦惱地想著,在一般的基建文里,造船出海這種事不都是大后期才會展開的嗎,怎麼到了這,第一步就是這種難度的副本。

沒有高產的作,就養活不了那麼多工人,工廠就沒辦法建造,經濟循環不起來,很多東西都沒辦法發展。

萬事真是開頭難難難難難,以后難上加難。

翻著論壇看能不能發現什麼有用的東西,突然看到一個名字,焦芋!

百度一看,好東西啊,跟紅薯一樣都是類植,原產地在洲和印度那邊,洲是比較困難了,印度還是可以努力一把的,只要一直向西走,說不定就能發現呢。

這東西在現代已經變了花園里觀賞的植,建國初期鬧荒的時候,國家還大力推廣過,跟馬鈴薯一樣,只要撒下種子就能活,十分好照顧,而且產量也大,唯一的缺點是只能在南方種植。

不過在尋找到紅薯馬鈴薯之前,這算是一種很好的替代品了。

鐘熒將焦芋的圖片調出來放大給大黎人看,并且著重說了下它的種植環境和條件,讓他們盡量往西邊炎熱的地方走。

高宗也接著在懸賞里又加了蕉芋這一項。

想必這樣一來,會冒出大量民間的和家的商隊吧,尤其是對于底層老百姓,或者賤籍人員,這是個十分難得的改變階級的機會,前提是足夠幸運,能夠將那幾種作都帶回來。

祝你們好運,遙遠時空中的朋友們。

在心里默默念著。

    人正在閲讀<我靠給古人直播發家致富了>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