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聖》第二十二章 詩鎮國 一紙百斤
不多時,門簾外的方大牛道:「出城了。」
「嗯。」
又過了一陣,方大牛道:「要過濟河了,驛站的涼亭那裡站著許多人,不知道等誰。」
方運掀開門簾,前面是石板搭的濟河橋,再前面則是濟縣驛站,是原本是朝廷傳遞書信和負責員旅途食宿換馬的地方。
不過由於才氣系昌盛,朝廷的文書都直接利用文院的「鴻雁傳書」,瞬息即達,驛站就不再負責傳遞方文書,而是負責民用信件郵寄。
非員或者員傳遞私信用文院的「鴻雁傳書」很貴,同州一兩銀子,同國十兩銀子,國則百兩。
方運詫異地看到,蔡縣令、王院君、蘇舉人等濟縣重要人都在。蔡縣令後的那個牛蠻人高超過七尺,異常醒目。
方運先是一愣,以為他們迎接哪個大,可看到有人招手,才明白他們是來送自己的。
方運心中暖意陣陣,立刻跳下馬車,跟著馬車一起走向驛站的涼亭。
此刻太還沒升起,許多地方都掛著霜,春寒料峭,方運沒讓楊玉環下來。
走到眾人前,方運彎腰作揖,道:「方運何德何能諸位大人長者如此厚待。」
蘇舉人道:「此言差矣。你方運此刻如初鳴,未來必將翱翔碧空,送你是我等榮幸。你是『濟縣方運』,同為濟縣人,送你是應該的。對了,你到底娶不娶我兒或孫。」
眾人笑起來,這些天城裡已經在傳蘇舉人招贅失敗的事,得知方運沒有捨棄楊玉環,濟縣讀書人對方運的評價又高了一分,
蔡縣令拿出三封信遞給方運,道:「我與孫知府是同鄉,與州刑司的張司正是同榜,與州文院的周主簿是好友,你既然去大源府,幫我把三封信捎過去。」
孫知府是大源府的最高民政長,居五品,而州刑司的司正則主管一省的緝捕刑獄,是四品大員。州文院的主簿是六品,論品級也比蔡縣令高。
方運心知這是蔡縣令幫他鋪路,讓他靠這三封信跟三位高見一面,日後若在大源府出事,這三位必然會看在蔡縣令的面子上相助。
「看來那三人都是文相的人。文相是文院系的首領,但他手下必然還有當文的,而左相柳山雖然只是文之首,其門生故舊也有在軍中、文院。」
方運心裡想著,接過三封信,謝過蔡縣令。
縣裡另一家族的吳族長遞過一個紅小布包,道:「這是十兩程儀,祝方案首一路順風。」
接著一些人也送上程儀,方運一一謝過。
從濟縣到大源府坐馬車不過四個小時,可這些人卻送了一百多兩銀子,很多人送的比祝賀方運考中生更多,可見在他們心裡方運的地位不斷升高。
眾人聊了一些大源府的見聞,做出一些有益於方運的指點,在太即將升起的時候,有人說讓方運快走,別耽誤了行程。
王院君卻道:「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方運,不如你在這裡做一首詩或詞,不枉我們白跑一趟。」
方運笑道:「敢王大人不是來送我的,是來考我的,您這院君可真是盡職盡責,放到明年考怎麼樣?」
「不可!今日事今日畢!」王院君的話引發眾人善意的笑聲。
許多人好奇地看著方運,方運的才名和詩名已經傳遍濟縣,不知道他今天會做出一首什麼樣的詩詞。
「容小生細想。」
方運說著,四觀。
眾人更加好奇,方運這明顯是準備就地取材,這要是能寫好的詩詞,那真可謂「七步詩」。
方運慢慢觀,附近有驛站,不遠有農舍茅屋,公打鳴,而天上的殘月越來越淡。
遠的山路落著樹葉,驛站牆邊開著不知名的花,可因為要離開濟縣,他越發留這裡。
方運問:「可有筆墨?」
就見涼亭邊的眾人突然不約而同笑起來,主向兩側站,為方運讓出一條通往涼亭中間石桌的路。
石桌上赫然擺著筆墨紙硯,文房四寶俱全,連墨都磨好了。
方運苦笑搖搖頭,走過去,提起筆,沉思片刻,沾著濃墨用「柳」寫字,一邊寫一邊念。
「晨起征鐸,客行悲故鄉。」
寫完后沒有立即筆,像是在思索。
眾人點點頭,有些人看向馬脖子上的鐸鈴。
方運繼續筆,同時念道:「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許多人眼前一亮,這一句非常形象,方運好像不是在寫詩,而是在作畫。
接著,方運寫完最後幾句,組一首五言律詩。
晨起征鐸,客行悲故鄉。
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牆。
因思濟陵夢,鳧雁滿回塘。
最後,方運在上面寫上「濟縣早行」四字。
詩,蔡縣令卻皺著眉頭,走到方運一側,盯著方運的詩許久不語。
王院君則點頭稱讚道:「此詩恐怕也有鳴州之才,詩意懇請,景人,先寫詩人啟程,后寫一路景,最後則思念夢中的濟縣山水,野鴨和大雁浮在湖塘里,如同旅客歸故鄉,真意重,難得,難得。」
蘇舉人道:「這詩對仗極其工整,語句優,是我見過的出行詩中最妙的一首。」
眾人紛紛點頭,讀書人有送別詩,有邊塞詩,也有出行羈旅詩詞,而這首《濟縣早行》的確很出彩。
「其中『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這句列錦很妙,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六個意象的排列完無缺,最難得的是音韻鏗鏘,讀起來如清泉。」一位秀才道。
列錦是一種修辭手法,整句都是名詞或名詞短語,巧妙組合排列,其中名氣最大意境最佳的是「枯藤老樹昏,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不過論「絕」卻不如這首《商山早行》。
這首詩是唐朝著名詩人、詞人溫庭筠的名作,而溫庭筠是「花間詞派」的鼻祖,黃易的小說《大唐雙龍傳》中的花間派的原型就是花間詞派。後世的詞之所以繁榮,溫庭筠功不可沒。
溫庭筠雖與李商並稱「李溫」,但只是詞勝李商,論詩遠不如李商,而唯一可與李商的詩爭輝的,只有這首《商山早行》,更是一首古今「絕」詩。
倒數第二句本是「因思杜陵夢」,不過明顯和這裡不符,所以方運變「杜」為「濟」,兩字都是仄音,毫不影響詩句的平仄和意境。
眾人議論紛紛,方運閉口不語。
蔡縣令突然大聲道:「好你個方雙甲,我說你怎麼寫完后一直不言不語,原來你是在考我們!諸位,你們小看了這首詩,這可不是詩出鳴州,而是一首『鎮國』之詩啊!」
方運不由得微微一笑,心想蔡縣令不愧是一位進士,竟然這麼快就發現了這首詩的妙。
「縣尊,您過於誇大了吧?」王院君愕然,就目前看來,這首詩很難達到鎮國,因為鎮國以及更高的層次的詩詞在某一方面都有極為突出的表現,或深,或磅礴,或字字如刀,或瑰麗無比,或奇,或絕,不一而足。
蔡縣令笑問:「你們沒看出來這是一首絕詩?」
絕詩不是絕句,而是指這詩在某方面絕跡絕種,很難出現相同的。
「這……」
眾人議論紛紛,完全看不出這首詩「絕」在什麼地方,畢竟絕詩太難得,許多大儒窮其一生也做不出一首,那個層次的詩詞是可遇而不可求。
蔡縣令一字一句道:「,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可謂字字列錦,前所未有,怎能不絕!」
許多人面一變,如水涌到石桌邊仔細看,竟然把方運開。
蔡縣令則聰明地抓住石桌,不然他也會被走。
「果然是字字列錦,這詩前所未有,百代孤絕,驚才絕艷,驚才絕艷啊!」蘇舉人大聲喊,激得滿面通紅,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他做出好詩。
王院君興的角直抖,道:「莫非聖人眷顧,我時來運轉了?我竟然也有機會親眼看到一首鎮國之詩的誕生?」
幾個年長的秀才同樣滿面癡迷,那神比.二十年的采.花大盜突然見到著子的絕世更狂熱。
「得見詩出鎮國,死而無憾,死而無憾了!」
「不世奇才,不世奇才!」
一幫讀書人跟神病似的連連嚷哀嚎。
王院君按捺不住,手去拿那首詩仔細觀看,結果他手竟然不起那張紙。
「這……」王院君不得不加大力氣,然後才雙手捧起,明顯很用力,如同捧著大石頭似的。
王院君嘆道:「一頁重百斤,的確是詩鎮國,錯不了!」
這紙張明明不大又很薄,卻異常沉重,許多人都是第一次親見,心中無比震撼。
「怎麼墨跡不散?這不是墨不沾嗎?明明秀才才能做到,方運的字怎能如此?」
「聖前生豈能和你我一樣?」
「也是。」
「胡說!就算聖前生也不可能十天練就墨不沾,明明是方運苦學所得。」
「善。」
眾人流觀品評,不知不覺太升起。
晨照在方運的字上,每一個字表面都出現極淡的暈。
「這是字字珠璣啊。」蘇舉人稱讚。
蔡縣令的神卻忽明忽暗,皺著眉頭,不知道在想什麼。
- 完結73 章
尋秦記
故事開始說男主角"項少龍"是一名21世紀的特殊部隊戰士,在接到半強迫式命令下,成了時空轉移的實驗品,就這樣項少龍因其實驗的失敗而由二十一世紀來到了公元前251年(秦始皇即位前五年)桑林村…項少龍面臨困境,爲了求存,忽發奇想,決以趙倩表弟趙盤冒充嬴政.項少龍在烏氏的協助之下,成功避過趙穆耳目,舉家與朱姬、嬴政(趙盤)母子逃出趙國,直奔咸陽.莊襄王死,由趙盤盲充的嬴政繼位,嬴政(趙盤)因未成年(未滿二十一歲),仍未能正式加冕,使呂不韋得以攝政之名,大權在握,同時開始密謀對付項少龍.
5 9005 - 完結1037 章
靈鼎山人傳
都市中百般掙紮求生的孤兒被殘酷的現實一次次打擊,麻木的活著卻被一道流星送到修鍊者的世界。魂穿異世的他崛起於微末,縱橫於八荒,譜寫一段傳奇的登仙之路
8 13631 - 完結2644 章
無敵劍魂
天有九重,人有九轉,劍有九心! 一代帝王身遭慘死,攜九絕劍,諸天滅地! 我既生,自當一劍平天下,九絕出,天地亂,鴻蒙訣,無雙情!
8 47802 - 完結10650 章
神級插班生
一代仙界丹師意外附身在一個豪門紈絝身上,成為一個插班生,以一身神奇仙術,混跡於美女叢中,在都市獨領風騷!
8 69628 - 完結810 章
萬古第一殺神
萬年前,一代殺神遭受伏殺,瀕臨危機之際,催動禁忌之法輪迴九十九世,當他蘇醒恢復記憶后,每一世的記憶灌入腦海,化作記憶傳承,這一世,他隻手遮天,鎮壓萬古天驕,從此整個世界開始暴動!
8 8595 - 連載305 章
魔窟不需要我守?那我走後你哭啥
簡介: 【玄幻 無敵 爆爽 殺伐果斷 劍修 絕不回頭】 李澈穿越玄幻,成為淩虛劍宗的大師兄,為宗門孤身鎮守魔窟百年! 可百年後, 迎接李澈的不是掌聲和鮮花,而是汙蔑和審判,她們怒斥李澈該死,說他為了霸占魔窟資源,殘害宗門! 李澈都笑了。 “鎮守魔窟百年,就是這樣的結局?既如此,這魔窟我不守了,這宗門我也不伺候了!” 李澈果斷退出了淩虛劍宗。 可她們不以為然,根本不在乎,並且聲勢浩大的準備開采魔窟! 然而當她們真的踏入魔窟之後,卻發現無盡妖魔衝天而起,浩瀚恐怖的氣息直接席卷整個宗門,導致血流成河! 那一瞬間,她們終於認識到錯誤,哭著喊著求李澈回來。 李澈:“你們的死活,與我何幹?!”
8.18 1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