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卿》第25章 晉江正版25

廳堂外跪了一地的家仆, 連荀川都怔忡住了,王爺似乎在瞧什麼,他沉默的時候臉一向不會好看。

荀川跟他十余年, 還從來不曾見過他有過片刻失神,正想著如何提醒一下,一陣冷風陡然穿堂而過, 連荀川這種經歷過北疆嚴寒的大將都忍不住打了個寒噤。

謝危樓不到寒意, 甚至在看到那枚發簪時,上還翻涌起無人察覺的熱。

那發簪……竟與他夢中所見一模一樣。

謝危樓盯著那枚金蟬看了許久, 直到余瞥見那金蟬的主人削肩似乎輕輕瑟了一下,才靜靜收回視線,神如常道:“都起來吧。”

耳邊風聲呼嘯,那道低沉冷冽的嗓音被裹挾在風中, 再緩緩流淌耳。

明明很輕,不帶任何緒,卻如金石在心尖砸出了一道傷口。

這聲音……與數月前那個預知夢里的音有些不同,但同樣極沉極冷, 倒是更像昨日夢中那個對說出“苦海回”的嗓音。

只可惜那夢太過零碎, 想要拼湊起來實在艱難,已經很難準確地將那道聲音與鎮北王這短短一句拿出來比對。

冷風將人的腦子吹得清醒了些, 沈嫣忽然反應過來, 是瘋了還是魔怔了, 難道夢中那聲出自鎮北王?怎麼會。

只是有幾分相像罷了。

謝斐等了半日, 此刻雙都有些, 自己起后, 立刻將邊的沈嫣扶起, 低聲在耳邊提醒道:“一會與我一起向父王敬茶, 你什麼都不用說,照著我做就行。”

沈嫣長長緩了口氣,勉強制住心口痛,朝他點了點頭。

這一幕落在堂前太師椅上端坐的謝危樓眼中,荀川納罕地發現,他們王爺那麼喜怒難辨的一個人,眸竟一沉再沉。

謝斐渾然不覺這些細微的眼神變化,踏進門后立刻傳喚下人遞上早已備好的茶水,攜沈嫣規規矩矩地跪在謝危樓面前。

“父王出征在外十年,軍務繁忙,連孩兒婚當日也未曾出席,今日兒子便與沈氏敬您一杯茶權當彌補,孩兒叩謝父王全。”

抬起頭,謝斐才真正開始注視自己這個威震天下的父親。

對父王的印象還在十年前,記憶中那個模糊的影漸漸與眼前之人重合,他才發現,拋開這威嚴迫的上位者氣場,父王其實還是個極度俊的男人,眉眼深邃,高鼻薄,周氣質沉如高天冷月,加之這沙場武將才有的寬肩闊背與高大格,竟是比京中那些徒有外表的公子哥更勝百倍。

只是這麼多年,除了親那一回與北疆有過書信往來,其他時候他與父親幾乎沒有任何流,每逢年節他也時常書信問候,卻得不到任何回音,讓他險些以為父王已經忘記了他這個兒子。

可轉念一想,父王是他一個人的父親,更是天下黎民蒼生的鎮北王,先有國,其次才有家,他一個不的兒子,他父王的蔭庇,擁有整個大昭最尊貴的份和頗的資源,在這繁華富貴的上京城橫行無忌,本已無面對父王,怎還敢有所怨懟。

謝危樓接過謝斐的茶,卻未喝,擱到手邊的紫檀木桌案上。

沈嫣定了定心神,隨即接過丫鬟手里的茶,安靜卻恭謹地朝謝危樓奉上。

謝斐立刻在一旁道:“沈氏口不能言,還請父王見諒。”

纖弱的子并不比謝斐那般長手長,謝危樓微微俯,接過那盞茶,指尖無意中掃過子清瘦白凈的手指,忽然想起夢中無數次出現的那雙瘦白荑,嚨微不可察地滾了下。

從那截瑩白纖細的腕子撤離,他撇開茶面浮沫抿了一口。

略一抬眼,注意到這沈氏格外纖弱,面竟也如此蒼白,難不在廳堂外站一會,竟將這樣?

“沈氏子不好?可要請個大夫瞧一瞧?”謝危樓放下手中的茶盞,眉心蹙了幾分。

謝斐轉頭看,這才發現面上沒有半點,額間甚至還沁出了一層薄汗。

“怎麼了,阿嫣?”他今日注意力一直在父王上,竟未覺側人的異常。

沈嫣搖搖頭,也不知道自己這是怎麼了。

從鎮北王進門開始,腦海中就一直混混沌沌,像是有什麼東西漲般地瘋狂涌,卻又難以捕捉。

可能就像重宴上孟昭儀說的那樣,是張吧,張到……才發覺自進門開始,一直都還是謙恭的狀態,都未敢抬頭與他對視。

沈嫣暗暗吁了口氣,這才緩緩抬起眼眸,對上太師椅上正襟危坐的男人。

形與夢中所見的鎮北王大抵相似,但這張臉還是陌生的,棱角分明,淵亭山立,典型的武將風范,是與謝斐截然不同的一種俊

男人亦凝視著,那雙眼不能細看,仿佛暴雨中的冷夜,又讓沈嫣想到夢中死的那一日。

腦海空白了一瞬,雙手微,不知該如何比劃。

謝危樓似乎看出的局促,繼續道:“本王能看懂手語,往后你想說什麼直說便是。”

這些年他南征北戰,到過的城池村落沒有一千也有八百,語言不通和未開化之地比比皆是,聽不懂方言時只能看手語,慢慢也就悉了。

沈嫣隨即彎了彎角,出一淺淡的笑意,抬手比劃道:“兒媳無妨,多謝父王關心。”

謝危樓淡淡嗯了聲,從袖中取出一塊鏤雕螭龍紋白玉佩遞給,“你與謝斐親,我那時在關外未能趕回,這枚玉佩就當遲來的見面禮吧。”

沈嫣看著那白玉上的紋飾,當即驚愕得不敢去接。

謝斐更是詫異得睜大了雙眼,他雖然十年未見父王,卻也知道這玉佩是太宗皇帝所賜,貴重尚且不提,父王將這玉佩送給,不僅是承認了這個兒媳,且日后不論在何,只要有這一枚玉佩傍,整個大昭都不會有人敢為難

見玉佩,如見鎮北王。

謝危樓見遲遲不敢收,面上也未見不耐之,“給你就收著,忠定公早年與我有些,你如今又是我鎮北王府的人,往后你與武定侯府有任何難,本王都不會坐視不理。”

他已經盡量放輕了聲音,但那種不容置疑的語氣仍舊暗藏冷冽的鋒芒,沈嫣哪里還敢推辭,抬手將那枚玉佩接過來,朝謝危樓俯跪謝。

沈嫣手中握著那枚沉甸甸的玉佩,上面還有殘留的溫度,比的手暖。

此前從未奢過有什麼見面禮,更不用說鎮北王竟然將如此貴重之就這般給了,若按照他說的,有任何的難都可以來找他,他自會替他做主,那麼倘若是和離呢?

恐怕這玉佩在手里尚未焐熱就要還回去了。

見面禮送出去,謝危樓便道:“起來吧。”

謝斐起時,也順手將沈嫣扶起來。

謝危樓飲了口茶,眸淡淡抬起,掃了一眼謝斐:“聽聞我不在京中這十年,你荒廢了好些功課,可有此事?”

謝斐悚然一驚,沒想到父親這麼快就開始跟他算賬了,趕忙上前俯回話:“孩兒自知無言面對父王,這些日子已經在好好用功了,但憑父王考校。”

謝危樓對整個京中的向都了然于心,又豈會不知他這兒子在京中何等紈绔。

他在外十年,明面上守疆敵,實則是先帝將他遠離政治中心的手段,十年之間,朝堂上下風起云涌,當日的小皇帝如今羽翼漸,慢慢培養出了屬于自己的勢力,閣、六部換了一批人當家,京軍三大營中昔年他的舊部有不都被排在外。

遠的不說,便是今日,竟有人暗中散播謠言,稱他擁兵自重,以皇帝車馬儀制京,倘若不是及時遏制,里里外外不知多詬病,后果遠不是君臣離心那樣簡單。

這種況,還指誰能好好培養他這個留守京中的鎮北王世子呢,沒有完全養廢都是好的。

當然,五軍都督府和神機營中仍有他的心腹,他為皇帝效忠,卻也不會任人宰割。

謝危樓放下手中的茶,眸中閃過一,“考校就不必了,方才我在乾清宮外遇上了幾位閣大學士,大抵知曉你的底子,你若真想要用功,從頭來過也不算晚。”

語中雖無責怪之意,可謝斐仍舊聽得一陣膽寒,不知那些老古板將他說什麼樣子,面上赧之:“父王教訓得是。”

北疆戰局已定,父王此次恐怕會在京城長居,謝斐原就想著在他眼皮子底下自然要收斂一些,正好趁著這個機會將從前欠缺的功課補回來。

其實他并非厭學,也不是偏要和國子監的先生們唱反調,只是心完全定不下來,外面的太多,他又輕狂恣肆了這麼多年,想讓他完全不那些難如登天。父王回京,對他來說其實是好事。

謝危樓指尖無意地扣著案面,思忖片刻,淡淡道:“我這次回京,陛下有意封為太傅,往后京郊大營我不會常去,衛指揮使統領韓曾是我麾下得力干將,你收拾一下,稍后隨我去見他。”

“稍……稍后?”

謝斐還未從父王出任太傅一職的消息中回神,那可是帝師!可他語氣平靜得不像即將位列三公,仿佛吃飯喝水一般稀松平常,而后面這一句直接令謝斐瞠目結舌。

稍后就要出發?

收拾一下又是何意,難道要去幾日?!

謝危樓抬眸:“有何不妥?”

謝斐嚨噎住,遲疑著笑了下,腦海中略一斟酌,繼而規規矩矩地斂袖道:“并非不愿,只是孩兒本想著年關將至,又與父王久別十年,想與父王小聚幾日,共天倫,不過既然父王有意帶我進衛所歷練,孩兒當然是求之不得!”

“本王既已回京,往后何愁不能小聚?”謝危樓眸淡漠,不輕不重地道,“今日就讓韓帶你悉衛所,此后與普通士兵同吃同住,同練兵同耕作,十日在衛所練武,其后五日留在國子監習文,這期間我會隨時考校你的功課,可有異議?”

謝斐腦海中幾乎是懵怔的狀態,父王在外是出了名的說一不二,沒有人敢忤逆他的意思,短短數言下來,已將他今后的功課安排得明明白白。

他也并非不愿,只是這未免也……太突然了些!

難不從此刻開始,他就要拋棄眾星捧月的份地位,遠離繁華溫富貴鄉,要去與軍中那些爬滾打,朝夕相對?

且父王與他十年未見,難道半點父子關懷都無?連一頓家宴的功夫也耽擱不得?他原本還想著,今年春節府上定要熱鬧喜慶些才好。

謝斐錯愕這片刻,腦海中跳出無數的疑問,眼不由得看向沈嫣,也同樣詫異,手里握著那塊玉,嫣紅的瓣微張,神怔怔的,不知道在想什麼。

恐怕是即將要與他分離,一時有些茫然無措。

謝危樓看出他的心思,斂眸道:“本王當年亦是從最底層的士兵做起,一步步走到如今這個位置。且你今歲已及弱冠,曠廢這十年,本王可不予計較,往后不說俾夜作晝地補回,至要比同輩更加砥礪磨礱才是。”

他說話時眉眼淡然,語調卻微沉,有種不怒自威的氣勢。

謝斐聽到這里又不,“父王的教誨,孩兒必當銘記在心。”

大昭的世家貴族子弟,科舉仕的往往是極數,肯不依賴祖上蔭庇、靠自己掙的軍功拜將封侯的更是寥寥無幾,謝斐雖然紈绔,但也不愿為盛國公府李二郎之流,有此機會可以歷練,還能得堂堂帝師耳提面命,旁人求都求不來。

思及此,心中曾有過的那些建功立業的豪也層層疊疊地翻涌上來。

謝斐素日食住行都是玉嬤嬤打理,今日趁此機會重回歸燕堂,幫著兩個丫鬟一同收拾

“松音,到箱籠將那張貂皮褥子取來!桂枝,手爐腳爐各取兩個來!還有,跌打損傷的金瘡藥多拿一些來!芽香,再拿兩套冬!”

謝斐看到屋里人忙前忙后,翻箱倒柜,忍不住道:“我是去歷練,不是去福,軍中與普通將士同吃同住,用不著這些東西。”

玉嬤嬤卻皺了眉頭,一面疊一面低聲道:“話是這麼說,難不軍中那些千戶百戶真敢使喚世子爺不?”

這倒是真的,父王雖然對他嚴格要求,可底下的將士又安敢與他同起同坐?不過就算他們鞍前馬后地供著他,謝斐也未必會接,既然邁出這一步,總不能教人看輕,更不能給他父王丟臉。

玉嬤嬤卻暗自埋怨,父子十年未見,連頓飯還未一起用,竟是急得片刻都耽擱不得,就要將世子送到衛所去,這年還過不過得了!軍營那種地方,這時節天寒地凍的,可不得生生磋磨出一層皮下來!

再者說,夫人三年無所出,往后世子大半時間又都在軍營,小主子還不知何時才有個影兒,鎮北王難道就不急?

覷見夫人事不關己地坐在那,玉嬤嬤簡直氣不打一來,真是皇帝不急太監急!

只是方才來時聽說鎮北王竟將太宗皇帝賜的玉佩送給做見面禮,好似十分滿意這個啞兒媳,心中那氣只能生生咽下去。

東西越收拾越多,到最后竟整理出八個沉甸甸的紅木箱籠,謝斐看到底下人一箱一箱往外抬時,一口氣險些堵在口出不來。

“嬤嬤,都說了有些東西用不著,你這樣讓旁人怎麼瞧我?”

果不其然,謝危樓在看到這些箱子時,臉已經沉了下來,“府門外備了馬,你若能將這些都帶走,本王無話可說。”

說罷冷冷瞥了眼玉嬤嬤,便沒再說什麼,負手出了院門。

謝斐吁了口氣,一旁的桂枝把箱的幾件冬并幾個裝金瘡藥的瓷瓶取出來,其余一樣不帶。

玉嬤嬤也不好再說什麼,方才被那雙肅冷雙眸直看得背脊發涼,只覺得此刻骨里都浸滿了寒意。

著謝斐提著包袱出府的背影,玉嬤嬤心里慨萬千。

這些年看著謝斐長大,用在他上的力遠比那個做人父親的多出百倍不止,從前世子尚小之時,有些事還能做做主,后來府里多了一位主母,世子就不再聽的話了,現如今鎮北王回京,竟是連時常見一見孩子的機會都不再有了。

謝斐將包袱系在馬背上,回頭見跟著他出府的沈嫣。

方才屋坐了一會,心痛之緩緩消退,原本蒼白的面也慢慢恢復過來。

院外寒風瑟瑟,謝斐就見在外披了一件雪白的狐皮大氅,里頭是一素白繡淺紫藤蘿紋的錦出一截纖細的脖頸。淺金帶著寒意落在清瘦的肩膀,大氅細的絨在風中搖曳生,宛若藤架下錯落有致的紫白花朵,有種弱不風的

就這麼一直這麼安安靜靜地跟在他后,連句道別的話也說不了,只是目送他的那雙杏眸依舊清澈亮,宛如泉水里洗過的黑曜石,流溢著細碎的芒。

這麼眼的樣子,讓人遲遲不忍收回目

謝斐牽起一側角,笑意暈染開來,回來低聲對說:“此去十日,至在除夕前還能趕回來,乖乖在家里等我。”

沈嫣淺淺的笑意在眼尾劃開,慢慢彎起,朝他點點頭。

謝斐不放心,又多補了句:“萬事還有父王在,遇上什麼難事,便去求他給你做主,只是……當心著些,莫要惹他不快。”

這麼說其實也是在旁敲側擊地提醒,年前能不回武安侯府便不回,父王才歸京,沈嫣連他的脾氣還未清,這時候還是安分些好。

沈嫣雙目湛湛清明,,無聲地對他吐出一個字:“好。”

話落之時,謝危樓不地夾馬腹,低喝一聲,隨即策馬揚鞭出了巷口,一隊披甲衛兵整齊地跟在后面。

謝斐見狀,匆匆忙忙落了句“走了”,當即翻上馬追上去。

燃著暖爐,沈嫣解下大氅,抱著暖手爐在榻上坐了一會。

云苓給倒了杯茶端上來,熱騰騰的茶湯滾過嚨,冰冷僵的四肢總算回溫。

松音往窗外探了探,見玉嬤嬤走了,這才回過來笑著說:“玉嬤嬤在咱們跟前倒是橫,見了鎮北王還不是像老鼠見了貓似的。”

“可不,”云苓低聲道,“這才回來一日,就把世子爺趕到軍營去了,連個息的功夫都不給,世子爺金尊玉貴,也不知得住。”

兩個丫鬟都是自小伺候在邊的,關起門來說話也不忌憚。

松音道:“王爺子是冷,是站在那一句話不說,滿院子的人肚子都泛,我瞧著就連凌安和隋安他們兩個,在王爺面前也是頭都不敢抬的。只是沒想到,”說著看向自家姑娘恬靜的面容,“王爺對姑娘還是很好的,有那枚玉佩在,往后誰還敢欺咱們姑娘?”

此話一出,倒讓云苓想起那日在富春茶莊外,就連柳依依那等低賤的外婦也敢取笑自家姑娘的缺陷,旁人暗地里更不知議論什麼樣了。

好在王爺回京,不管是憑著忠定公沈三爺的面子還是兒媳的份,日后姑娘都多了一層強大的庇護。

沈嫣沉默地思忖一會,謝斐此去須得十日才能回府,再往后,歲末年初,大大小小的宮宴接踵而至,一想到到時還要違背本心與他虛與委蛇,就累得慌。

這十日,對來說是最快,也是最適合的時機。

靠在引枕上緩緩閉上眼睛,羽般的眼睫垂下來,在眼下描了一圈淡淡的影。

三年過往在腦海中一幕幕回放,拜堂親時冠霞帔,無人知曉,掩在那描金繪彩的合歡扇之下,心中有多麼的張和歡喜,街邊的響炮何等震耳,禮的唱詞何等聽,那時想著,與此生同心同結的,是全京城子的春閨夢里人啊。

到后來,那堪芳意盡,夜夜沒寒曾歡喜過的矜貴風流反倒了奪命的刀,從前有多期許,如今就有多失,可怎麼說呢,他們本就始于一個醉酒后的賭約,他從未捧出一顆真心相待,這段婚姻從頭到尾不過是一個人的癡心錯付罷了。

下了榻,慢慢走到書案前,親自鋪紙磨墨。

悲與喜,或憎,終于到了斷的時候,過往種種凝和離書上短短一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沈嫣握手中的紫毫,深深地吸了口氣。

開弓沒有回頭箭,走出這一步,白紙黑字,落筆文,便不再是小打小鬧那樣簡單了。

再次閉上雙眼,再緩緩睜開,目凝于落款角微松,一筆一劃寫下自己的名字。

云苓見在書案前寫字,倒了杯茶端過來,“姑娘還在寫書嗎?”

書是沈家姑沈溆和離后一直在做的事,此前沈溆前夫殷瓊南在湖南永州任過三年地方,那偏僻異常,民風都未完全開化,沈溆便在當地主司職子教娛。

書從漢朝流傳至今,千余年來靠長輩傳給小輩、婦人傳給兒,到如今僅有幾位老嫗通曉這一門子獨有的語言,沈溆過去之后,日日輾轉于那幾名老嫗和年輕子之間,一點點地教會們書寫和唱讀,慢慢地,書才在那南嶺山脈窮鄉僻地重新找回了生機。

后來丈夫回京任職,沈溆也沒有放棄書的傳承,因書僅流傳當地子之間,外形奇特難認,竟被那殷瓊南的母親污蔑與人有私,以此書信與永州男子暗通款曲,沈溆一氣之下與殷瓊南和離,此后天高地廣,無拘無束,索常住湘南,一年才回京一次。

沈嫣沒什麼能夠幫到姑姑的,無事時便抄寫書,或將文字繡在扇面和絹帕上,待到年底沈溆回京再

是以云苓看到沈嫣在書案前待了許久,以為又在替姑抄書,直到目無意間掃過開化紙上一排娟秀的簪花小楷,看到那醒目的“和離書”三字,登時瞪大了雙眼,笑意直接僵在角。

“姑娘,這是……”

沈嫣輕松地吐了口氣,不莞爾,眸溫和卻堅定。

是啊,和離書。

走到這一步,已經不必再瞞什麼。

云苓在和離書落款看到自家姑娘白紙黑字簽下的姓名,怔愣了許久都未回過神,“姑娘要與世子爺和離?”

沈嫣輕垂眼瞼,點了點頭,明黃燭火之下的雪白細膩,清麗絕塵的容在明昧的燈火里,出幾分溫婉和煦的麗。

移開鎮尺,將和離書從一沓紙張中拿起來,靜靜等待著墨跡干涸,仿佛似水流年也在這濃稠鮮亮的墨里慢慢流逝。

云苓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依舊錯愕不已,但細細想來,這數月以來,姑娘的狀態果真不大對。

從前最是溫順從之人,卻鐵了心回娘家陪老太太,將世子爺一晾就是十幾日,還說過往后再也不要世子爺送來的東西,細想近日以來,世子爺送來的那些玩意無一例外地都被姑娘鎖進箱底,多瞧一眼都沒有。

可今日世子出門之前,姑娘還親自到府門前送他,難道都是山雨來時的假象?

云苓不喃喃:“姑娘早已經了和離的心思,只是在等王爺回京?”

沈嫣頷首,沉片刻,朝打了個手勢:“今日天已晚就算了,明日你到離北堂打聽打聽公爹何時在府上,我尋個恰當的時機過去便是。”

云苓心緒未定,遲疑了一會道:“姑娘當真已經下定決心了麼?和離不是兩個人的事,涉及鎮北王府和武定侯府兩家,先不說世子爺肯不肯,老夫人那頭能接得了麼?且這麼大的事,一旦傳出去,不到半日便是滿城皆知,姑娘可都想好了?”

沈嫣慢慢地攥了手掌,所有的一切,每日都在腦海中反復斟酌,鎮北王府如今有公爹做主,祖母那邊自信能夠安好,至于其他,那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吧。

往后的日子再差,總也不會差過如今。

云苓見姑娘去意已決,便不再多問,這些年姑娘的境遇誰能比更清楚?是姑娘的人,往后姑娘在哪,便在哪。

謝危樓公務繁忙,剛回來這幾日都是夜半才能回府,休息兩個時辰,又是朝堂點卯,沈嫣連公爹的面都未見到。

不過也不急,再腳不沾地的人也有歇下來的時候,這幾日仍舊按部就班地打理王府務,尤其年關將至,府上一干仆婦丫鬟小廝的月錢要發放,年底多出的盈利要賞,大量的年貨要備下,又逢公爹回京,庫房大量的進進出出皆需細細登記在冊,容不得一點馬虎。

萬事照規矩打理得當,往后府中再娶主母,說起舊日執掌中饋這幾年,得一句“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便不算給武定侯府丟面了。

小年這日,沈嫣在府上主持完祭灶,照例將祭祀的餃子和灶糖分發下去,底下人都歡喜得很,連離北堂的丫鬟婆子也得了賞。

倒是應景得很,民間常道“送行餃子接風面”,過了年,便再也不是鎮北王府的主母了。

天兒冷,沈嫣早早用過晚膳,抓了把麻糖坐在爐邊,一邊烤火一邊吃。

才吃了兩顆糖,云苓匆匆從外面跑進門,“姑娘,王爺回府了!”

沈嫣抬起頭,雙眸微微一亮,云苓上還帶著外頭的冷氣:“方才奴婢刻意多問了季管事兩句,說今日小年,晚間說不準還要下雪,勤政殿的諸位大人便都早些回府去了,王爺就回來了,姑娘現在過去嗎?”

說話的功夫,沈嫣已經從榻上起,到案上的匣子取出早已寫好的和離書,出門之前想到什麼,垂眸看了看上的裳,腳步微微一頓,又同云苓比劃道:“先梳洗一番吧。”

白日主持祭灶,一整日下來,再得的人都會顯出幾分疲憊。

面見公爹到底是要事,總不能就這麼去。

云苓扶著到梳妝鏡前坐下,重梳發髻,又取出箱底的頭面首飾對著妝鏡反復比較,畢竟是和離,總不能穿紅戴綠、用那些喜慶的

選到最后,挑了一只鑲寶石的王母駕鸞金挑心簪于發髻之上,除此之外,便只用那枚寓意好的金蟬簪點綴,不顯得過于華麗,但也得端莊得

淺杏金線繡梨紋的襖子配月白織金下,外披雪狐裘大氅,整個人便了大雪將至前最清凌雅致的一道風景。

離北堂。

謝危樓卸下一大氅邊的季平,徑直往

季平面上笑意盈盈,一面跟著一面道:“今日小年,夫……夫人給各院都送了餃子,王爺可要用一些?”

謝危樓想起最后一次見,還是幾日前給謝斐送行之時,這幾日政務繁忙,沒顧得上府里,沒想到一個十幾歲的小姑娘,竟也將偌大的王府打理得井井有條,“倒是個行事周到的。”

“可不是,”季平雖不在歸燕堂管事,但對這位夫人卻是敬服,“府上的事世子爺甚過問,夫……夫人雖年輕,卻也是分派得宜,有條不紊。”

謝危樓面上沒什麼表,淡淡道:“既慣了夫人,往后就莫改口了。”

季平與府上眾人一樣,了整整三年的夫人,一時間還改不過來,不過既然王爺這麼說,府上一時半會又不會有王妃,那麼夫人也無妨了。

又將夫人這幾年的功勞挑了幾件說,謝危樓面上竟也難得浮現出三分笑意。

見荀川從外頭進來,謝危樓給季平使了個眼,后者就躬下去了。

“查到了?”

謝危樓端起案上的云山藍釉茶盞,垂眸端詳了一會,他這個人對茶沒有太大的講究,關外苦寒之地,沒有閑計較人間微末,能讓他注意到的茶盞,這算頭一件。

荀川走上前,拱手道:“屬下私下問了好些人,才知夫人發上的那只金簪乃是忠定公夫人的,此前夫人回武定侯府時取回來的。再往前,恐怕就無可考了。”

忠定公夫人?

謝危樓眉心微蹙,未及細想,荀川又道:“還有一樣……那金蟬,據說是夫人周歲禮上抓周的件兒。”

這倒不算什麼蹊蹺事,不過既然問到了,荀川也就順口一提,卻沒想到燈下的男人聞言,神愈發的晦暗難辨。

良久,外頭郭嘯的敲門聲傳來,“王爺,夫人求見。”

    人正在閲讀<掌上嬌卿>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