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大農梟》第一百三十二章 聖旨到了

山莊的孩子們平時是捨不得吃蛋的,這些原本在他們看來是滋補品的東西,是病人和虛弱的老人們纔有資格吃的。

而且,現在每個蛋在他們的眼裡,就是一隻可以每天生一個蛋的,他們就更加不會吃了。

然而,山莊裡的,每天能生上萬枚蛋,不吃全部留著幹什麼呢!

所以,於秋對此有新的規定,每個孩子每天早上都要吃一枚蛋,還有一碗牛或者是馬喝,晚餐也不僅僅是雜糧糊糊這些東西了,除了一碗正兒八經的米飯之外,還有一兩樣蔬菜和一枚鹹鴨蛋,每兩天還必有一道葷菜。

沒辦法,現在山莊裡的錢太多了,就應該奢侈一些,否則,大家都不知道掙錢的意義是什麼了。

眼瞅著山莊裡的孩子們越長越壯實,有關於孩子們在山莊的伙食,以及到的教育等等消息,就傳到了每天都與山莊有通的寡婦村裡。

這裡方圓五十里,已經有二十多個超過五百戶的村子了,生活著好幾萬人,其實已經不能用村來形容了,更像是一個人口集的集鎮,當可以停泊上千艘船的碼頭修建好之後,於秋就一直想給它起個名字,經過與一番斟酌之後,最後取了一個簡單的名字。

‘洺津渡’。

這一個初一修建好,就爲了北方最大,且最熱鬧的碼頭。

今天,於秋是應大家的要求,到洺津渡來挑選孩子補充進山莊的,因爲憨子他們開闢出來的那水庫周邊的房舍,已經修建好了,於秋想要複製山莊的模式,讓那些孩子們,在一個良好的環境下學習文化知識,以及耕種,做工,養的本領。

現居住在洺津渡範圍民們,都有機會將孩子送去山莊居住和學習,只要年齡達到七到十歲,男都不限,反正這段時間於秋在洺山方圓二百里的範圍轉悠過兩遍之後,又發現了六可以簡單改造百畝以上蓄水庫的地方,如果都按照於秋的山莊的模式複製,至可以安置下過萬的孩子們居住生活。

當這些民們的後代,在這裡可以獲得學習進步的機會了,他們也就在這裡定下來了,對於秋的忠誠度,也會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算是於秋的封地中第一批的原住民,反正,於秋現在又不缺識字的教書先生。

數百個居住在洺津的盧氏族人,都被於秋分配了教孩子們讀書的任務,他們都是文化程度很高的人,用來教書可惜了,即便是作爲主政一方的州縣長,都絕對沒有問題,可在於秋這裡,他們沒那麼值錢,他的準則是所有的人都必須要服從命令,貢獻出自己的勞力,纔會有飯吃,包括那些水平已經可以堪比大儒的盧氏族老們也不例外。

盧恆彰現在也就只敢在長安囂自己是范盧氏的新家主而已,他本不敢回到河北,這邊已經不可避免的要爲於秋的地盤,這些盧氏族人去到長安,也未必有什麼家產分給他們。

而且,董放已經正在這些盧氏族人中推改姓運了,一些背景沒有問題,願意跟著於秋謀出路的底層族人,都已經開始改姓於了。

雖然於秋並沒有強制要求董放這麼做,但是,董放固執的執行了。

這樣做的好就是,原洺州別府改姓於了的那些人,對於秋的忠誠度有了更大的提高,而隨著更多的人改姓,他們將不再有什麼心理負擔,會和原先效忠盧氏一樣,效忠於秋這個於氏家主。

這種大家族集改姓分家的事,其實很常見,至底層族人的牴不大,看山東田氏,由於家族人口太過龐大,直接被漢高祖劉邦下令改姓分家,從第一,第二開始,排到了第八。

其實於秋並不想將自己的勢力發展家族門閥式的,也不會以緣遠近,來給屬下不同的權力地位,他只會憑這個人的能力,和對自己的貢獻度,來相應的分配給他好,照搬的其實是後世企業管理的那一套。

但是,目前來說,讓他們跟著自己姓,是對控制他們有一定的好的,一些民百姓也提出了改姓於,於秋亦都沒有拒絕,那都是他們的自由,反正於秋沒有讓他們將自己所有的產出上到自己手中,姓於和不姓於,他們都需要憑藉自己的雙手掙吃食,基本沒有什麼特殊的待遇。

李世民在范的事剛一理完畢,就迫不及待的就趕到了洺津來看於秋對於盧氏的改革和洺津渡的新規劃,而在洺津渡這個最熱鬧的當口,十幾艘大船也停靠在了碼頭的泊位上,船上下來了好多穿著宦服飾和舉著儀仗的人,李世民和他邊的人一眼就看出了,這是朝廷來頒旨的隊伍。

“這是頒旨的宦和儀仗,代表著我父皇和朝廷的臉面,你要表現的恭順一些。”李世民十分客氣的拉著於秋往碼頭走道。

“我儘量吧!”於秋聳了聳肩道。

他知道李世民這麼殷勤,就是想要順道去自己的山莊看看,因爲接旨以後,他可能就要回長安修養,再來河北,不知道是幾時的事了。

但是對於古人所謂的禮儀,於秋是覺很可笑的,到目前爲止,他都沒有給李世民行過禮,可況是一個本不知道姓名的太監。

很快,於秋就和李世民等人來到了碼頭上的開闊地,那手捧聖旨的宦倒不敢對李世民託大,先向他拱手行禮問好了一番之後,又道,“既然秦王殿下和諸位有功之臣都在,那麼,有關於陛下對於河北諸事的詔書,奴婢就一同宣讀了吧!”

李世民點了點頭之後,就當仁不讓的站在了最前列,於秋很麻利的就退到了材高大的秦瓊和王君廓,李君羨等武將後,微微低頭作默哀狀,算是行禮了。

那宣旨的宦,最先宣讀了李淵對所有河北百姓的一封恩旨,大致的容就是免稅兩年,給六十歲以上的孤寡老人發一些糧米,柴碳的補,給無產無田的百姓上戶籍,分房屋,田地,這是大戰之後,朝廷安地方,必須要做的姿態。

然之後又展開一封詔書念道,“門下:秦王世民,平定河北有功,可加天策上將,領司徒,陝東道大行臺,尚書令,共前封食邑增至三萬戶,主者施行……”

一連串的中書門下宰相的簽名宣奉之後,最後念出了李淵批的‘制可’兩個字,這封詔書,在這個時代就算是有了法律效應。

不過,聽到這封詔書的李世民心是複雜的,這天策上將是軍府,可置武,他也就不說什麼了,可司徒,大行臺,尚書令這些職全部加在他頭山,似乎有些過了,可以看出,李淵有讓他棄武從文的意思,這肯定是李建的謀劃,目標是他手中的兵權。

而唸完李世民之後,就到了秦瓊,王君廓,李道宗,房玄齡,杜如晦這些人了,爵位到頂的武將們,基本就是加了點實食邑,再有一些銅錢帛的封賞,倒是特別給房玄齡和杜如晦加了,就讓李世民的眉頭皺的更了。

要知道,他二人都算是秦王府的幕僚,屬於爲他個人服務的從屬,如果加了朝廷的職,那麼,他們就要上衙當差,聽朝廷的宣調了,這同樣是李建的手段,相信要不了多久,他們兩人就會被李建找藉口調到偏遠的地方爲本幫不上李世民的忙了。

“大哥還真是有點迫不及待啊!此番回去,我只怕要好生應對了。”李世民心中默默盤算著,詔書也終於唸到了於秋這一塊。

容同樣的簡單,封永年縣公,職洺州都督,賜洺山方圓二百里山林田地盡數歸其所有,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食邑,金錢帛的賞賜,一概沒有,除了一套從二品的服看上去料子還行之外,那些魚符印鑑之類的東西,都覺很不上檔次,用起來也肯定不順手。

於秋原本想上前接了東西就走的,又突然想到了自己下一步的計劃,開口道,“遠來洺州,我應該盡一盡地主之宜的,便請你與諸位到我的山莊中歇息遊玩兩日,不知可好?”

“好,當然是好,王侍監你應該不著急著回去的吧!且與本王一同到於都督的山莊去歇息兩日,定不會讓你失的。”李世民在於秋的話音一落之後,立即就反應了過來,拉著這位王門的侍監的手不放,生怕他不同意道。

    人正在閲讀<初唐大農梟>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