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倒計時》第117章 后世番外 論壇

時隔多年終于又拍了部新的場劇, 雖然還是十幾年前拍爛了的青天題材,但是剛籌備時就是板上釘釘的上星劇,演員陣容頗為強大, 連國家都幫忙轉發,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歷史圈人設建了幾個相關的歷史人超話以及電視劇超話, 相關演員超話也建立起來但是熱度罕見地低于歷史人

某藍平臺, 晚七點。

平臺有很多版塊, 其中影視版塊最熱、歷史版塊最冷, 但這個月來兩大版塊打破壁壘,互通有無, 熱度前所未有。

電視劇晚上八點才播放, 六七點的時候便有人在歷史版塊開, 不到半個小時就到兩千樓。

王曉月是新人,頭一次使用藍平臺。

自高中起就上一個歷史人, 把有關他的史料和衍生作品都刷了個遍,好不容易終于又盼到衍生作品就想上網找到同好。

一開始到超話, 但是低齡和CP居多, 說出的言論不經考據, 很多出自野史和謠言,王曉月實在忍不了, 順蔓瓜尋到藍平臺的歷史圈。

進來就看到熱度最高的樓,【大景元狩至重華年間, 和趙白魚相關的正史有哪些聽起來比野史還荒唐?】

比野史荒唐的正史?

王曉月來了興趣,進帖子一看, 容五花八門, 野史正史包括影視改編都混進來說, 沒什麼營養的樓層直接過去, 刷著有意思的點。

【元狩二十二年,趙白魚斬殺大半個東南場,我覺得是最荒唐的正史。】

【東南一行,刀斬三百,震古爍今!自此之后他就是歷朝歷代無人能超越的文臣碑,矗立在歲月洪流深,哪怕一千多年后的我們回頭一,仍能輕而易舉看到那道偉岸的碑。】

【為生民立命、為百姓申冤,對其他人來說或許是一輩子向往的崇高志愿,對趙白魚來說,則是他的人生寫照。他一生都在踐行這句話,哪怕辭,仗劍江湖,依然是哪有不平,哪里就有他的影,他是歷史都承認的沒有詔書的欽差。】

【謚號文貞的大景文臣僅有五位,趙白魚的恩師陳師道、趙白魚以及趙白魚的徒孫就占了三個名額。趙白魚辭后還收了一個學生,這位學生后來了洗冤除暴、斷案讞獄的大佬,開創法醫學,著書如何驗尸斷案,隨海外貿易的開放而遠銷東南亞,影響了全世界。】

【把一個書教到位列宰相,書又收養了一個無父無母的孩并把大景史上第一位文武雙全的宰相(PS:時期,行蹤空白,結合趙霍夫夫曾在兩江一帶出現,邊有一冷面年跟隨,史學家認為“他”就是時期的相。),收養下來的另一個學生又是法醫之父,千百年的歲月里不知破了多冤案、還民公道……想到趙白魚斬了大半個東南場的悲壯,我就有一種薪火相傳的心酸與欣。】

【最奇妙的是無詔而斬三百的趙白魚居然!沒死!按常理來說,任何一個皇帝絕對容忍不了手底下的臣子無詔斬殺吏,尤其他斬的不是一個兩個,而是三百來個!】

【我也覺得是奇跡。】

【“所以我懷疑這段史料造假。”引用:怎麼造假?正史里明明白白記載的史實,請問怎麼造假?您拿得出造假的證據嗎?張口就來,誰都會了。】

王曉月忍不住跟著回復:

【《景史》、《太平記》和大景四書都記載這件事,趙白魚審兩江大案,東南場折隕大半,后連續三年開恩科就是為了填補空白的東南場!】

【就算沒造假,斬殺的人肯定沒三百,說不定只是三十人?古代人就喜歡夸大字數,營造大場面,不然你們說趙白魚為什麼沒事?】

王曉月氣不打一來,噼里啪啦地打字。

【一看你就是個歷史小白,你不記得趙白魚什麼份?他是臨安郡王妃!但凡有點歷史常識就該知道當時臨安郡王是元狩帝心目中的儲君,殺了心兒子的老婆,搞得父子反目仇,你以為明如元狩帝會干這蠢事?何況當時趙白魚救了元狩帝,又出貍貓換太子那檔事,趙家人跟瘋狗一樣咬死昌平公主,姓霍的從上到下虧欠趙相,這當口元狩帝他敢殺嗎?】

【吐槽:元狩帝要真趙白魚的命,老霍不得瘋啊?說不定歷史都改了,也沒什麼大景盛世可說。】

【艸!說起來讓我覺得再勁的野史都沒正史離奇且荒唐的一件事,就是貍貓換太子!】

【昌平那腦瓜子擺明不是個正常人,史學家和醫生都說可能有神病,年輕時禍禍趙家人,年老了還能禍害百姓,害頂著唯一脈的趙相被苛待二十年,結果TM居然是一出貍貓換太子!我TM,我簡直不敢相信真相出來時,趙家人什麼反應,元狩帝又是什麼反應——這誰能想到啊???】

【我覺趙白魚能從兩江大案活下來,貍貓換太子這一出是關鍵,天大地大敵不過那點虧欠。】

【我要是趙家人,我肯定得瘋,直接掀了他們霍家的江山。】

【這就是元狩帝輕輕放下兩江大案的理由。】

【也有趙白魚舍擋刀的原因吧,正史里只用了‘生死未卜’概括,當時一定很兇險。】

聊得正起勁的時候,剛才那個人又冒頭。

【理由我都看過,道理我也明白,可是趙白魚為什麼要提前斬殺東南場三百?以他的聰明,難道不知道這麼做會把自己置萬劫不復之地?明明將兩江查到的罪證呈朝廷,鐵手腕的元狩帝也不會放過這群人,趙白魚何必多次一舉?要麼他沽名釣譽,要麼沒正史里描述地聰明,說得好聽是嫉惡如仇,說得難聽不就是沖易怒?是不是有躁郁癥啊?】

王曉月好不容易平息下去的怒氣轟一聲又發,還沒打字就發現底下唰唰冒出十來條反駁的言論。

【結合史料推測,可能是兩江大案牽涉昌平公主,有太后求,元狩帝想包庇。我們趙相聰慧過人,肯定猜出元狩帝的心思,所以置之死地而后生。】

【元狩帝登基初期和趙相一家月期,一般來說,就昌平干的惡事,當權者絕對會為了討好得力臣子殺了昌平,哪怕是胞妹,畢竟理虧。可是月期頂著趙家人的恨,元狩帝還是竭力保下昌平,這說明他們兄妹分深厚。昌平牽涉兩江大案,也有八可能不會殺。】

【別忘了元狩二十二年,魚兒還沒赴任兩江時,太后壽宴,昌平獻壽,得了很多賞賜,如果沒有兩江大案,昌平絕對能逃過制裁,舒舒服服地回京,說不定還能和親生兒子相認。】

【有真實史料記載嗎?沒有的話,全是猜測,鬼知道真假。】

【……史學家的這段分析,連我一個魚兒都不信。元狩帝那多疑專.制的格絕對不可能容忍犯下滔天大案的昌平繼續活下來,而且《大景史觀》里明確記載,昌平獻壽當日,船只撞翻漕船,一百多吏聯名保奏,還能湊齊百萬石的糧,這通天的手筆非比尋常,元狩帝忍得了?魚兒赴任兩江,元狩帝絕對故意為之,他當時就想整治昌平!】

【啊……這樓沒人磕我魚兒和霍哥的CP嗎?】

【磕CP右轉,去隔壁那棟熱樓。】

王曉月對此無言以對。

別說,史學家也解釋不清。

百年來爭執不休的問題就是“趙白魚為何刀斬三百”,機是什麼?

如果沒有換子真相的出,也沒有舍擋刀,趙白魚必死無疑。

他不死,難免搖皇權威嚴。

趙白魚為何明知死路還敢干出無詔先斬后奏的事來?

王曉月無意識地刷新手機屏幕,突然看到一條新的回復。

【話說回來,有誰知道半年前在江西洪州挖出來的那座古墓考古進程?】

【“什麼古墓?”引用:趙硯冰的墓。據說確定是趙硯冰的墓之后,專家欣喜若狂,說不定能從中找到很多有研究價值的史實資料。】

【我眼饞得要命,越元狩、重華兩朝,見證盛世的崛起到巔峰,尤其他是我魚兒的狂熱,寫了無數文章夸恩師,很多考證魚兒的資料基本從他留下來的文集里查證的,包括當年魚兒和他家那位的姻緣。】

【——氣死,大景盛世沒一本史料敢記載魚兒為什麼嫁給霍大!要不是趙硯冰的文集,肯定沒人知道魚兒是被嫁給當時聲名暴的霍大!】

【霍大是什麼鬼稱呼?算了。事實證明,沒霍大撐腰,魚兒途必定艱難,他辦事太不顧后果,容易得罪人,這也算是錯巧解姻緣了。】

【我贊同,后世趨向于保守,明明史實記載魚兒和霍大拜過堂,一輩子相濡以沫,生同衾死同,結果現在的電視劇都塑造親、真知己——知己個屁!】

【早些年也是敢拍的……唉。】

【臥槽,你們快去看熱搜!】

王曉月眼尖,起初沒興趣,后來發現一堆人刷屏熱搜,附帶驚嘆號,不由好奇,跑去看熱搜,發現火的前三條熱搜都和年初挖到的趙硯冰墓有關。

點進第一條,是發的視頻。

記者采訪史學家里的泰斗,問的是近半年來的考古所得。

史學家:“墓里收藏了很多同時代大家作品、傳世名畫,最有研究價值的是一本游記和一本隨筆。經過考據,我們基本能確定這本游記的作者是大景的臨安王和趙白魚,啊,就是我們心目中的第一青天。它應該是趙白魚辭離京之后,遍游天下所著,囊括了各地風土民、特建筑和飲食習慣,以及當時的場、商場、海關的一些比較的政策設施,還去了西域,下過南洋,也到過羅馬,全部有所記載!所以說,它特別有研究價值。”

王曉月鼻翼翕張,瞳孔擴大,異常興

評論里彈出一條:【能不能刊印出版?我能炫一百本。】

王曉月不住點頭,好想買。

記者同時問出這個問題。

史學家:“正在商量,到時候如果出版會通知。”

另一本隨筆的容是什麼?

記者問出了屏幕外,所有人的問題。

史學家哈哈笑道:“眾所周知,隨筆就和我們現代人寫日記一樣。趙硯冰是他恩師的狂熱這件事也是人盡皆知,所以隨筆記錄了趙白魚許多個二三事。”

“耶!”

王曉月忍不住跳起來歡呼,好不容易平復心后,坐回屏幕前繼續觀看。

史學家此時說道:“……隨筆里記錄了很多正史野史都沒說到的事,比如趙白魚被迫李代桃僵嫁與臨安王,以及婚后的琴瑟和鳴。再比如,宮宴之日,擋刀之時,趙白魚心存死志,我們至今誰都沒辦法到當年那個志向遠大卻心系萬民、把自己置于黎民百姓里的趙青天是如何的絕,但隨筆里,趙硯冰說了一句‘文武百皆神傷’,可見其人格魅力。”

王曉月其實更想知道趙白魚刀斬三百的原因,以為不會得到答案,沒想下一刻有了回復。

地聽完,沉默地退出視頻,兩腮涼涼,手指一,居然不知不覺落了眼淚。

王曉月進論壇,發現大家都一樣。

【我哭了,你們呢?】

【哇哇大哭,心酸不已。】

【何謂父母?如是而已。】

【在那個百姓如芻狗、人命如草芥的封建時代,魚兒是真的把低到塵埃里的人民放在了心上,打從心底給予尊重和平等。】

【原來刀斬三百,置之死地,所求不過‘公道’二字。】

王曉月剛平復下去的緒又被調起來,忍不住想起史學家的話:“趙硯冰到底是大景的臣子,骨子里的忠君國讓他不敢直言元狩帝的不是,但是從一些記錄里,能旁敲側擊出兩江大案牽涉元狩帝。元狩帝因此無意置罪證確鑿的昌平,打著小事化了的主意,反正一個昌平,其他罪人還是會置,還是會給枉死的百姓一個所謂的公道不是嗎?可昌平是罪魁禍首啊,哪有底下的小鬼殺了,就能放過閻王,還讓這頭鬼王留在京都繼續榮華富貴的道理?如果不是趙白魚,兩江百上千人的冤屈恐怕就此沉底。”

“王權至上的時代,其實很常見,除非到當權者的利益,才會殺之后快,再借口是為黎民百姓討公道,賺取民心。實際上,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多數時候是句空話,當然律法主張平等,可是律法也掌控在權貴手里,借律法冤殺平民,縱觀歷史,比比皆是。”

“所以當時的況幾乎無可轉圜,昌平生路坦,兩江冤屈沖天,若無趙白魚那一刀,怕是千年積怨也難消啊。”

“趙硯冰在隨筆里寫下恩師在他第一次赴任那晚,曾同他推心置腹,描繪了一個理想明的時代,一個只屬于趙白魚的桃花源。”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仿佛越了時空與千年后的我們共鳴。他說——”

論壇里有人復制史學家的話。

【我們生來自由,平等。】

    人正在閲讀<求生倒計時>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