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夫人與殺豬刀》第30章 第 30 章

侍者當即小心翼翼觀察起魏嚴神

他沉聲說了句:“取來。”

侍者這才去書房門口將那一方錦盒捧到了書案前。

魏嚴一雙蒼老卻凌厲依舊的眸端詳著跟前的錦盒, 這盒子顯然有些年份了,粘合在盒上的那層錦布已泛黃。

他叩開鎖眼, 打開盒子, 瞧見放在里邊的東西后,眸瞬間染上一層霾。

侍者見他變了臉,忙也看了一眼盒中件,隨即大驚失道:“賀……賀敬元看過這信了?”

錦盒中所放的, 是一封信和一枚玄鐵令牌。

魏嚴抬手拿起那信, 見信封陳舊, 但封口完好, 且上邊并無任何落款,瞧著像是很久以前就有人用一個新的信封把里邊的東西裝了起來。

他沉聲道:“他沒敢拆開。”

他抬手撕開信封, 里邊裝的果然是另一封被拆開后的信,那封信的信紙和封皮都已泛黃, 還沾著干涸氧化后呈淡黃跡。

封皮上寫著“孟叔遠親啟”幾個蒼勁有力的大字。

魏嚴挾天子以令諸侯多年,在朝堂上雖為人所詬病,可那一筆字, 卻也是在當代書法大家中排的上名號的。

但凡見過他墨跡的人, 都能辨得出那信封上的字是他所題。

看到里邊的信件時,魏嚴一直冷凝的神這才緩和了些許, 只不過一雙眼依舊銳如鷹隼:“我讓玄字號死士去取的東西, 為何會落到賀敬元手上?”

侍者垂首, 冷汗涔涔:“老奴這就命人去查。”

魏嚴卻揚了揚手,示意不必, 他見和著錦盒一起送來的, 還有一封薊州來的折子, 打開看完后, 將折子扔到了案上,道:“他在求我放過那叛主之徒的兩個兒。”

侍者能在魏嚴邊伺候多年,自然是個會揣人心的,瞥了一眼賀敬元那折子上寫的山匪襲清平縣,殺害多戶良民,匪徒現已伏誅,便也明白了魏嚴話中的意思。

賀敬元替魏嚴找回了他想要的東西,希魏嚴就此收手,放過那人的兩個兒。

侍者眼神微,道:“賀將軍大抵也是念在昔日同袍的分上,您先前為試探賀將軍忠心與否,讓他去殺那二人,他不也照做了麼?想來賀將軍對您一直是忠心的,不過婦人之仁罷了。”

魏嚴冷笑:“你說他是一早就拿到了這東西,還是真如他在折子中所說的,誤以為是清平縣匪患,出兵剿匪誤抓了玄字號死士,才得知老夫在尋此?”

侍者斟酌道:“您讓他去殺了那二人后,不已派了人過去盯著麼,賀敬元看樣子并不知道這東西,想來是后者。”

威嚴冷聲道:“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放過一人。他雖未啟這信件,但能想到以這信來求我放過那那叛主之徒的兒,當已猜到這是何了。”

侍者小心道:“您的意思是,要像對侯爺那樣……”

他做了一個抹脖子的手勢。

魏嚴盯著案上那份折子,沉許久,終是搖頭:“錦州之戰過去了十六載有余,數月前關于承德太子和謝臨山的死才突然在民間被重提,征兒會去徹查關于此戰的卷宗,想來也是被有心之人指引的。那幕后人尚未現,便已老夫折了手上這最好的一把刀。”

魏嚴說到此,語氣陡然凌厲:“眼下崇州戰局僵持不下,興許也有那幕后人暗中了手腳,再折賀敬元這柄刀,西南之地便可拱手送人了。那叛主之徒倒也心中有數,未告知兩個兒半點當年之事,兩黃丫頭不足為懼,姑且留命罷。”

侍者贊道:“丞相英名。”

心中卻也明白,他妥協留賀敬元的命,不過是因為賀敬元知曉錦州一戰的真相后,依舊能為他所用,背叛了他的那人,膝下也只有兩個兒,子談何復仇?不用擔心什麼患。

但謝征不一樣,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所以眼前人才先下手為強,在崇州戰局上設套,讓大胤這位弱冠之年憑軍功封侯的戰神折在那里。

魏嚴并未理會侍者的奉承,最后瞥了一眼那歷經十六年泛黃的信紙,揚手扔進了案邊的炭盆里。

燒得火紅的銀骨炭瞬間將信紙灼出一個大,隨著那信紙上暗棕變大,整張信紙逐漸被火吞噬,十六年前的兵戈與似乎也在這火里化作了煙塵,再無人知曉當年的真相。

魏嚴眼底映著火,沉聲道:“崇州戰局且先與賀敬元吧,一心想把十六年前的錦州之戰搬到臺面上來的人不會罷休的,讓地字號的死士去盯些,再有異,老夫必要見到那躲在暗攪弄風云的老鼠!”

侍者問:“會不會是李太傅一黨……”

魏嚴搖頭,蒼老的臉上自有一臨淵峙岳的從容:“那老東西若察覺到了當年錦州一戰的蛛馬跡,不會等了十六年才舊事重提。”

他緩緩道:“當年承德太子戰死后,東宮失火,太子妃和皇孫都命喪大火中,太子妃尚有半張臉可辨認,皇孫卻被燒了一干尸,且盼當年死的,當真是皇孫吧。”

侍者聽出他言外之意,冷汗都浸出來了,道:“能和太子妃死在一起的,必然是皇孫無疑,東宮里除了皇孫,又哪來那稚年男呢?”

魏嚴只道:“但愿如此。”

-

薊州。

本是除夕夜,但朝廷軍隊在崇州戰敗,薊州毗鄰崇州,整個薊州府七品以上的員全都沒能安穩過個好年,被去薊州府衙商議對策。

一封信報被送于賀敬元書案上,賀敬元展開看后,只嘆道:“丞相這長子,是嫌崇州戰場的火燒得還不夠大啊!”

立于下方的鄭文常問:“大人何出此言?”

賀敬元將蓋有西北節度使大印的公文遞與下屬,書房員傳看后,議論紛紛。

鄭文常怒道:“整個大胤朝一京十七府,西北占四府,崇州已反,只徽州、薊州、泰州三府,徽州乃屯兵之地,朝廷為了削弱節度使兵權,歷來又嚴令止屯兵之地囤糧種地,現整個西北只余薊州、泰州兩府可供糧,他魏宣要我們兩府各自在三日征出十萬石糧來,這不是強人所難麼!”

另一員道:“聽聞泰州征不上糧來,昨日節度使才派了軍隊前去強行征糧,農人留的谷種都兵奪了去!百姓別說明年春種,這個嚴冬不死便算好的!”

“魏宣手底下那些兵將,哪將百姓當人,聽說還打死了好些個不愿糧的莊稼漢,此事還沒傳開罷,一旦傳開了,魏家的惡名便又多一條!”

賀敬元聽著底下的府臣們吵吵嚷嚷,并未做聲,在他們愈吵愈烈時,才問了句:“今年西北何故征不上糧來?”

徽州大營十萬軍士的糧草,一向是由朝廷撥給,只不過因崇州戰,阻斷了糧道,糧草這才遲遲到不了。

若是崇州之戰早些結束,也不至于落到此地步,可偏偏大胤戰神武安侯已折在了那里,對三軍士氣的影響不可畏不大。

新來的節度使魏宣又是個好大喜功之徒,為了盡快將徽州十萬兵權握到手中,將武安侯麾下重將貶的貶,遠調的遠調。

他自己帶去的那一班子人馬,本不悉西北的戰局,接連吃了好幾回敗仗,士氣再三損,生生將戰線拉長,耗完了徽州大營現存的糧草。

徽州告急,按理說,西州其他三府是能先補給上的,便是如今只剩兩府,也不至于一點糧草都征不上來。

一直跟個炮仗似的鄭文常抱拳道:“屬下命人查過了,前不久一名姓趙的商人在薊、泰兩州高價收購了不糧食,百姓只留了春種的谷種和自家吃的糧,其余糧食全賣了換銀錢過年。”

賀敬元道:“查查那姓趙的商賈。”

鄭文常應是。

賀敬元說:“今日除夕,便不再議事了,都早些回去吧。”

底下的員們原本一個個苦大仇深,聽得他這話,喜上眉梢,卻還是按捺住喜,規規矩矩作揖后才陸續離去。

只有鄭文常一直皺著個眉頭。

滿屋子的人都走了,獨留他還杵在原地。

賀敬元從書案后起,見他還站在那里,不免問:“怎不歸家?”

鄭文常憂心道:“大人,魏宣既點指明要咱們薊州府三日湊齊十萬石米糧,三日后若拿不出,可如何是好?”

賀敬元道:“我不是讓你去查那姓趙的商賈了麼?”

鄭文常沒說話,那商賈一早就在買糧,就算查到了,糧食若賣去了別,也是遠水接不了近

賀敬元忽而頓住腳步,看向自己跟前的年輕人,目溫和而有力:“你想讓我跟魏宣一樣,讓底下的人去百姓手中搶糧食?”

鄭文常忙道不敢,只是面上仍有些猶豫:“那……魏家那邊您如何代?”

賀敬元道:“總有法子,但這法子不是拿刀在百姓脖子上。文常,朝臣仕子罵我們是什麼黨不重要,重要的是,咱們自己心里清楚,這是為大胤百姓當的。”

鄭文常愧頷首:“下教了。”

賀敬元并不再多言。

屋外下著鵝般的大雪,他走出書房,想的卻是他在得知崇州戰事失利后送去京城的東西,魏嚴當已看到了。

京城的調令在魏宣發難前送來,那麼魏宣便不足為懼。

魏宣如今急著征糧,大抵也是怕被魏嚴責罰,這才急功近利想做出點就來。

西北無人,魏嚴能用的僅剩一個他,他冒險用那法子換那兩姐妹一條生路,約莫是能的。

他能做的,也只有這麼多了。

聽到遠街巷傳來的鞭炮炸響聲,賀敬元眼底出些許復雜和悵然的緒來:“逢年過節,總得給那邊的人燒些供奉才是。有位故人,再無人會記得給他燒錢紙了,我無見他,文常,你隨我去城外走一趟,替我給故人燒些錢紙。”

鄭文常應是。

一輛馬車駛出薊州主城,在一山坡停下。

山風呼號,賀敬元親自點了香,向著北方拜了三拜后,土里,隨后回避,只讓鄭文常把冥幣都燒在了那里。

風卷起火舌,那一摞沒來得及燒盡的冥紙也被吹得到都是,白茫茫的落雪里混雜著白的冥紙,無端顯出幾分凄清慘淡來。

鄭文常燒完供奉走下矮坡時,見賀敬元背對著矮坡,神有些凄然。

回程時,他忍不住道:“大人素來寬厚,為何說無見故人?”

賀敬元閉目坐在馬車上,似在小憩,聞言只答:“時局之下,終有不得已而為之之事。”

-

臨安鎮。

被踩化的雪地上覆著被水泡爛的冥紙。

風刮得大時,還有不冥紙被吹飛起來。

化了雪的路不好走,一片泥濘,樊長玉抱著長寧走在田埂上,謝征面無表拎著裝了滿滿一筐香蠟紙燭的竹籃跟在后邊。

鎮上的傳統,除夕這天得去故去的親人墳前上香燃燭燒紙錢。

樊長玉爹娘就葬在鎮外一風水極好的山上。

因為是新墳,墳前幾乎沒有雜草,到了地方樊長玉就把長寧放了下來。

爹娘故去已近兩月,長寧看到那兩個墳包,葡萄眼里還是瞬間就轉起了淚花花:“爹爹,娘親……”

樊長玉胞妹的頭,哄道:“別哭,大過年的,得高興些,爹娘看到我們了,在天上才放心。”

小長寧努力吸了吸鼻子,忍住眼淚。

樊長玉點上香和燭后,讓長寧在墳前叩頭,自己則把竹籃里的冥紙拿出來燒在了一個專門裝紙灰的鐵盆里。

長寧磕完頭后,也蹲過去跟樊長玉一起燒紙錢,見謝征站在一旁,把自己手上的冥紙分了好大一挪給謝征:“姐夫燒紙!”

謝征稍作猶豫,也拿起冥紙燒了起來,紙灰味兒有些嗆人,升起的煙熏得長寧睜不開眼,只能先躲一邊去了。

火盆旁便只剩樊長玉和謝征。

謝征注意到把籃子里的冥幣分了四份,問了句:“還有兩份是給誰的?”

樊長玉說:“我外祖父和外祖母,從前都是我爹娘給他們燒供奉,現在爹娘也去了,索就一起燒給他們了。”

謝征不擰了擰眉,母親連自己原本姓氏都不知道,還能知曉自己爹娘的生辰八字?

他愈發覺著母親的牌位上,是特意掩去了姓氏的。

至于為何爹沒掩去姓氏,要麼樊姓并非爹原本的姓氏,要麼……爹從前用的就是另一個姓氏。

心中雖有了懷疑,但他毫沒有想問祖父姓氏的意思。

他已經能猜到結果,問了,也是三不知。

樊長玉見他沉默,以為他是想起他過世的爹娘了,大方道:“家中還有多的冥紙,回頭你給你爹娘也燒些吧。”

謝征修長的指尖捻著一張被火舌卷燃的冥幣,眉眼在火和煙塵里顯出幾分淡漠:“燒這些東西,當真有用麼?”

這問題樊長玉還真答不上來,想了想說:“也許有用吧,老人們都說,人在那邊,不得花錢打點鬼差,不然會苦的。就算沒用,那也是個念想。”

逢年過節有人燒紙錢,說明這世間還有人記得那死去的人。

謝征沒再出言,只時不時再給或盆子里扔一挪冥紙,眼睫半垂著,人分辨不出他目中的意味。

他把冥紙扔的太多,沒燒完堆疊在一起起了濃煙,樊長玉被熏得眼淚都差點出來了,閉著眼把臉扭做一邊道:“你一次別放太多。”

手去竹籃里的冥紙,沒到冥紙,反而到一只微涼的大手。

樊長玉電一般趕松開,睜開一雙被熏出淚花花的杏眼,又是尷尬又是狼狽:“抱歉。”

手背依然還殘留著那溫熱的,謝征輕抿了一下,本說“沒事”,抬眸瞧見眼角噙淚,眼尾發紅的狼狽模樣,微微一怔。

    人正在閲讀<侯夫人與殺豬刀>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