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年代首富》第21章 發娃娃兵

周秋萍拿上泡菜就推著自行車往面館去。

周高氏抱著孩子跟在后面, 疑疑∶"大軍的面館也不大啊,能吃這麼多泡菜?

"你先別管,后面我再跟你講。"

捧了一壇子泡菜進店,只跟王大軍點點頭,就直接找上黃秀琴∶"嫂嫂,我拿泡菜來了。"

黃秀琴正忙著收拾早上客人的碗筷,瞧見出了個笑臉∶"你這大張旗鼓的, 把嬸嬸都驚了,我還以為你要送席面過來呢。"

周秋萍笑道∶"沒法子,想請嫂嫂你幫忙。"

黃秀琴拿抹布手,不敢隨便接話∶"先說說看,到底什麼事。房子我給你看著哩一時半會兒,沒那麼好找。"

"不是這個,是另一樁。"手指兩個兒道,"倆也大了,等九月份我打算給星星斷。我想這麼天天讓我阿媽帶在邊也不是事,想問問看哪邊托兒所能收,我送托兒所去。"

黃秀琴驚訝; "你這是…真不打算回去了?你婆家怎麼講啊?"

周秋萍笑笑∶"他家不養兒,我不指,我自己養。"

王大軍驚訝,轉頭想問話,他老婆瞪了一眼,只得低下頭。

黃秀琴皺眉道∶"這樣啊,等我哪天問問街道托兒所的,看他們收不收。"

周秋萍激地抓著黃秀琴的手,認真道∶"嫂嫂,多虧有你, 謝謝你一直幫我。要是沒你,我真是沒頭蒼蠅,都不曉得往哪個方向撞了。"

黃秀琴倒被弄的不好意思起來∶"我可不敢打包票,托兒所那邊我也不。"

周秋萍笑道∶"沒事,嫂嫂你幫我問著就行。要是花錢你可別瞞著,我不能白你出力又出錢的。"

黃秀琴趕擺手∶"瞎,哪要那許多。到時候最多你弄兩包煙拎兩瓶酒就行。"

兩人又說了幾句己話,周秋萍這才告辭。

從頭到尾,周高氏都沒找到開口的機會。

等到祖孫三代出了面館,才面皮發燙∶"你咋好意思開的口,一而再再而三地麻煩人。"

周秋萍奇怪∶"不開口人家怎麼知道我要什麼。不說來出來又怎麼知道人家能不能幫上忙?我們覺得難的事,說不定人家有門路呢。不就是你幫我我幫你建起來的嗎? 現在人家是沒要我們幫忙的地方,但不代表以后也沒有啊。到時候,大家悉了,他們向我們開口也不尷尬了。退一萬步進,就算今天秀琴嫂嫂直接拒絕我了,我開了口不也沒什麼損失嚷。"

周高氏到今天都不習慣被兒盯著說大道理,悻悻道∶"就你歪理一套套的,沒皮沒臉。"

周秋萍懶得說阿媽假清高的那一套,只推著自行車往前走。

周高氏追著兒跑∶"哎,大熱的天你跑哪兒去?"

"賣泡菜啊,這麼多泡菜不賣了豈不是要放壞了。"

"你上哪兒賣去?"

"賣給飯店啊。"

"你咋能供給別的飯店,你讓大軍的面館怎麼辦?"

"—碼歸一碼。那菜販子還不給人家飯館供應咯。"

周高氏又見識了一回兒的牛掰。周秋萍本不認識那些飯店的人,便拿著泡菜壇子直接上門請人品嘗,要是覺得好,那就訂貨。一樣的價錢,兩塊錢一壇,口口,不賒欠。

這麼跑了一溜,才一個多小時的功夫,居然連面館在,定下了五家經銷商。

周高氏傻眼了,咋就這麼容易?

周秋萍不敢往自己臉上金∶"以稀為貴,再說也不貴。一碗骨頭湯面五錢,人家賣幾碗面就能買一大壇子泡菜了,何必吝嗇這點錢呢。"

周高氏有點慌∶"那大軍跟秀琴不會氣吧?"

"瞎,這有什麼啊,正常的很。"周秋萍信心十足,"你等著吧,搞不好再過些日子就不止五家了。客人在東家吃得好,去了西家就會嫌棄,你家怎麼不送泡菜?那就福著店里也弄泡菜了。"

周秋萍點頭∶"對,是不難做,但一招鮮吃遍天。不曉得做泡菜的步驟,還真不容易做出來。"

現在又不是幾十年后隨便哪個禮頻網立都有一堆大同教做菜的時代,好子些食者得靠求師傅指點或者自己琢磨。再說了,兩塊錢一壇子泡菜也不貴,真掙錢了,大部分是夫妻店的小飯館寧愿花錢買品。因為有這做泡菜的時間,他們能掙更多錢。

周秋萍琢磨著后面還得再弄些小菜,比方說果味冬瓜球。夏天冬瓜當真可以說三文不值兩文,可這道小吃做好了,飯館不要的話,自己直接擺攤子當冷飲賣都。反正當年第一次吃可驚艷的不得了。

越想越手指頭蠢蠢。開個飯店,穩定下來好好掙錢,日子肯定會一天比一天好。

嗯,先把本錢攢好了,要開就開個大點的店。

去菜場撿了白菜葉子讓阿媽回去收拾,自己趕跑去榨油廠拖油渣。現在最掙錢的就是這門生意,可得趁著更多人涌進來競爭之前能掙多是多

沒耽誤時間,上午就在縣里幾個昨天沒跑的小區兜售了一部分貨。等到在食堂勿匆解決完午飯之后,又睡了半小時的午覺,然后騎著車子又跑了趟榨油廠,再度拿貨往城周邊的村莊去,城里農村兩手抓兩手都要

賣完豬油渣回來,周秋萍看著空的自行車不習慣,總覺得自己跑了趟空車。琢磨了一回,覺自己應該從村里帶點什麼回縣城賣。不然有點虧。

賣什麼呢?農村有什麼產出是城里人需要的?

賣菜?不行,現在縣城周邊的農民種菜的越來越多,即便沒轉型菜農,人家也能挑著自留地上的菜進城來賣,沒必要低價賣給這個二道販子。再說賣菜利潤微薄,一斤油渣就能掙—塊錢的周秋萍得承認,雖然還不是老板,但現在真看不上。

周秋萍一邊騎車一邊思考,聽到樹上的知了聲,靈機一,對啊,可以賣知了猴!

現在抓的知了猴都賣給販子了。估計那販子除了供應縣城市場外,說不定還會往省城供貨,所以才說有多收多

一般人正常況下憑借手抓知了猴,練工一晚上差不多可以抓三五十只,更多的基本沒戲。為了這點知了猴,讓他們跑幾十里地去縣城賣,絕大部分農民都懶得。因為現在農村有自行車的人家都不多,憑借兩條費這功夫,不值得。而且抓知了猴的大部分還是孩子。

可要是有人去村里收知了猴就不—樣了。三五十只知了猴,一分錢一只也是三五錢。別小看這

個數字,八十年代農村/傾的卡發錢也,晉是兩二主錢.能皇到力主錢都是條件和的人家、了。對核

子來說,努努力,一天就能掙到歲錢,那簡直可以說是開心過大年。換周秋萍自己小時候上這種好事,也會毫不猶豫地積極去做。

況且除了直接給錢之外,還能用東西換。比方說五十只知了猴能換一搪瓷缸的豬油渣,十只能換一塊糖…….算了,更多的不折騰了,省得白白增加車子的負擔。

全于五十只知了候會不會太多了,并不擔心。因為本地農村計劃生育才實行沒兩年,能滿村跑的小孩家里基本都有兄弟姊妹。

一家小孩集上陣,五十只知了猴不算太難的事。

周秋萍心中有了思量,回去的路上就去村里傳消息。正好上村小學放學的點,一說,好些小學生都圍過來追問∶"真的收嗎?"

"收。"周秋萍斬釘截鐵, "你們跟家里的兄弟姐妹還有朋友都說說,知了猴可以換豬油渣吃。"

看小學生眼睛珠子咕嚕轉,穿小學生的小心思,"要是抓的知了猴太我就不收了,個村跑一趟不值得。"

那幾個學生立刻嚷嚷著強調∶"肯定不了,我們都會抓。"

堅決不能承認自己剛才想打消潛在競爭對手的事。

周秋萍笑容滿面,點頭道∶"那好,咱們一言為定。

別看一斤豬油渣利潤足有一塊錢,可家里有錢的也未必隔三差五就掏這個錢。但用知了猴換就不一樣了,對農家來說,這就相當于白撿了豬油渣下飯。

要是不想換油渣也沒關系,掏錢買嘛,正好讓小學生們掙個鉛筆本子橡皮錢,也算是減輕了他們的家庭負擔。

農村供孩子上學可不簡單呢。

敲定完一樁買賣,周秋萍滋滋地騎著車往縣城趕。得回去趕吃飯,然后帶著阿媽去夜市練攤,爭取將賣舊書的生意也先張羅起來。先慢慢做,等練了,以后也能當門備用的長久買賣。

這一晚上,祖孫三代除了還不會走路只能待在策董里漆來漆去咿伊呀呀吹泡泡的/小星星之外 就

連負責看妹妹的青青都忙得不可開

周高氏只覺得奇了怪了,這縣城的人花錢都沒數嗎?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也就算了,居然連破雜志都一堆人湊上來頭看,還有人看著了迷。后來周秋萍說看一本雜志要三分錢.原本只想白嫖的客人也面紅耳赤地掏錢買下。

從黃昏到天黑,地攤上的雜志已經了二十來本。有人甚至一次就買了三本,兩本三錢的一本五錢的,周秋萍給他抹去了一錢的零頭。

要不是天黑了們雄位上沒火燈,作為外來戶們也搶不到路燈下的黃金地段,加上還要抓知了猴掙錢,周高氏都舍不得停下書攤生意。

果然是坐著把錢掙錢,唯一的缺點就是蚊子有點多。

周秋萍趁機洗腦母親∶"你看吧,識字的好多大。你識字,你就能從廢紙里翻出能賣的書刊雜志。你不識字,搞不清楚這些書的種類,你就是想賣書,都找不準人家愿意買的書。"

周高氏悻悻道∶"我都老了,還學啥字啊。"

"你算啥老啊。聯合國規定四十歲以下都是青年呢。你這年紀,撐死了也是中年人,咋就不能學。"周秋萍笑著催促母親,"好了,生意都是長做長有的。這還不算啥,你要是去火車站門前賣雜志,保準銷量更好。"

現在又沒車高鐵,人們坐趟火車輒十幾個小時甚至幾天幾夜。漫漫旅途,不找點書報雜志打發時間,沒有智能手機的時代要怎麼熬過去哦。

結果周高氏卻被兒的話嚇到了,立刻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你可別再跑了,你要跑到市里去可真沒邊了。"

甭以為不知道,市里才有火車站。

周秋萍心道市里你就慌了?呵,等將來帶你去深圳安家落戶,才真是你眼睛珠子掉地上的時候呢。

    人正在閲讀<八零年代女首富>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