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紅樓拉郎]金風玉歌》第8章 第八章

“木蓮且開落,紛紛待客來。”

黛玉托紫鵑送來的字條上,只寫了這樣一句詩。

周瑜在燈下展信念了幾遍,意思倒不難解。木蓮即木芙蓉,現正是芙蓉花開將謝的時令。“待客來”,算作對半月前分別時,自己詢問住、約定拜訪的回復。只是城中人家甚多,種有芙蓉的,想來沒有百戶也有幾十戶,不得要尋著落花去找林黛玉住了。

次日清早,周瑜起了個大早,天剛蒙蒙亮。算起來初冬將至,這幾日母親和堂伯母一直在準備冬,也不知林姑娘和丫鬟是否也準備周全。

照夜白駒呼出一大口熱氣,周瑜翻上鞍,駕馬出門。晨風帶寒,行人寥寥。他尚在考慮該從哪里尋起才好。

“木蓮且開落,紛紛待客來。”

□□著,驀地鼻尖縈繞一細微清香,耳邊馬蹄聲也輕悄許多。回神一看,腳下一片白花瓣鋪就,再抬頭,只見路邊黛墻花窗,出一片經霜凝白花叢,一半猶自盛放,一半業已凋落。

周瑜手摘下一朵,拈花細看,果是芙蓉花。不由開眉展眼,會心一笑。四下,這巷口小院就斜對著太守府。撇頭過花窗向院里打量,不多時,就見那悉的姣花照水似的婷婷纖影迎風迤邐而來。

黛玉自打在丹住下,睡眠比在長安時好了不,但也習慣了早起。淹留此地,不得回吳郡,故而每日折院里的芙蓉作清供,同瓜果五谷一道供在那碗江水前,以表孝心。

剛剪下三枝芙蓉,轉念想起前日吩咐紫鵑送去太守府的短詩,也不知周瑜是否能發現。自己當初和紫鵑尋了兩三天,意外得知太守府外的芙蓉巷有間小院可租。如此一來,與他們做個鄰居,倒也相宜得很。

這十幾日清晨折花之時,隔三五天就能瞧見周瑜打馬經過,意氣風發。可他卻從未留心與太守府,不過一街之隔。這般下去,不知何時才能應諾,但要留書直言住,又無甚意趣。黛玉執筆思忖,恰巧見案上芙蓉,靈機一,寫下詩句,賣了個關子。

黛玉轉正要回去,不妨余掃到花窗,枝葉迷離間出一張悉面孔,正是周公瑾!

“周、周將軍!”

黛玉瞧他高坐在馬上,手里還著剛摘下的芙蓉花,便明了。兩人對視相笑,這廂黛玉算了結了樁心思,原先還擔憂自己是否寫得太過晦,有故意捉弄人的嫌疑,萬一周瑜并不上心,豈不得罪人?

周瑜原本下了尋上一整日、遍訪全城的決心,誰曾想機緣巧合,黛玉正與自己做了鄰居。再想想那信箋字句,玲瓏心竅,頗有意趣。

黛玉半垂著頭,側躲在花叢后,把那花葉來回挲,不知該說些什麼。周瑜也不言語,抱拳施禮,黛玉不明就里,只好還了禮。周瑜調轉馬頭,就這般倉促離去,留下黛玉在原地哭笑不得。

“姑娘?姑娘!”紫鵑見黛玉耽擱許久,出來查看,“早飯備好了,姑娘怎麼站在風口里?”

黛玉含笑,探外面,引得紫鵑也順著的視線往花窗外看,空無一人。

“你說奇不奇怪?好端端來了,一聲不吭,又走了!”黛玉一噘,拉起紫鵑,“我們不理會,倒要看看他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紫鵑一頭霧水,懵懵地點點頭。

也不過是一個時辰的工夫,紫鵑就聞得外頭傳來敲門聲,正要去開門。

黛玉在窗下讀書,住,“且別忙著開,先問問是誰!”

“姑娘這是和誰鬧脾氣嗎?”紫鵑竊笑,應話,“誰人敲門?”

就聽門外答道:“敢問是林姑娘府上?”

黛玉聽聲音不是周瑜,拾起書卷繼續看,紫鵑看姑娘沒有反應,回道:“是林姑娘府上。”

“哦,我是太守府周將軍的侍從。我家將軍命我送上拜帖一份,禮一盒,說他午后前來拜訪。”

紫鵑開門收了拜帖和禮,轉給黛玉。黛玉打開拜帖,上面也只寫了一句詩,可與自己那句湊一首。

“偶得香碎錦,擬作拜帖呈。”

拜帖里還夾著今早周瑜折下的那朵芙蓉花。

黛玉默默念叨,與人往來酬贈詩句,應和篇,本就是難得雅事。以前在賈府里,姐妹中與應和的,也就寶釵、探春、湘云三人最多。且孩們秉不同,所詩句常難得融合。寶玉能知意,可惜寶玉的筆力、才終究不及幾個姊妹。

“姑娘!周將軍真是有心了!”

黛玉醒過神,眨眨眼,問:“怎麼了?”

紫鵑拎來一只黑漆木盒,打開,里頭三層,分別是兩碗熱氣騰騰的羊湯,一盤羊羔凍,一壺桂花酒。

紫鵑一一取出,擱在桌上,笑著解釋:“不是周將軍送來,我都忙忘了!今兒個是立冬,要吃羊驅寒的!”

“是忘了!多虧他記得!”黛玉平日不喜葷腥,但這羊湯、羊羔凍卻是家鄉做法,父母在世時,每年立冬都吩咐下人做來吃。

騰騰熱氣朦朧雙眼,恍惚憶起,銅盆里燒起炭火,烘得滿室暖意。母親給父親斟酒,不時夾了一塊羊喂進自己里。

“夫人,吃些,別回頭不消化,吐了不說,白白遭罪。”

“我看是爹爹自己要吃,怕我搶你的!”

“哈哈哈哈哈……”

“姑娘……”黛玉對著湯碗垂淚,紫鵑知定是想起父母,嘆息,“姑娘再不吃,就涼了……”

黛玉出繡帕,拭去頰邊淚珠,默不作聲慢慢吃完了一碗湯。

周瑜早間得知黛玉住,又在窗下偶然撞見前來摘花。待要進屋相談,思及自己終是男子,雖與黛玉有舊,他二人并無私鄰里旁人見了,萬一傳出閑話,有辱兒家聲名,不是大丈夫所為!

況黛玉是名門之后,不過暫且寄小院,自己貿然進門,著實不夠尊重。于是只在馬上行禮,回去后書寫拜帖。

正為準備禮發愁,黛玉識禮,貴重禮品怕不收,過于輕賤的又不足以表達心意。左右為難之時,聽下人說今日是立冬,送來羊湯,自己還沒喝,就讓廚房做好兩碗新的來,并上好的羊羔凍和新釀桂花酒,一道裝在漆盒里,挑了妥帖的人送去。

拜帖送完,周瑜思前想后,起來到母親房中,見母親還在準備寒,上去道:“拜見母親。”

“瑜兒一早不是出門去了?怎又回來?”

周瑜有些不好意思,淺笑道:“孩兒午后要去拜訪一位朋友……特來向母親求助?”

自打周異去世后,周瑜漸漸長,獨當一面,來找母親求助還是稀罕事,周母頓時起了興致,“哦?瑜兒直說就是。”

周瑜在母親邊坐下,,“母親可還記得十余日前和您見面的那位林姑娘?”

“怎麼不記得?你父親在時還同我說起一家。”周母心里有了幾分數,故意把話繞開去,“我未嫁與你父親時,便在閨中聽聞吳中名士林如海,相貌堂堂,脾溫潤。他夫人又是公府千金,所生的姑娘自是不錯!”

“母親……”

“你父親和堂伯,還曾同我說起,你與那林姑娘是玩伴,年貌相當。要不是母親早去,被送去京城,興許現在早就陪我一道準備我們全家的冬了。”

“母親!”周瑜面紅耳赤,“兒子是看林姑娘主仆獨居且乏人照拂,恐生活上有難以周全之,所以想請母親幫忙而已。平白無故惹出您這一通話來!”

周母憋笑不住,眼下泛起笑紋,收收臉,“好!有何不好!替你做得一時借口,來日……”

周母知他素日為人,不過分玩笑,改口道:“也算是行好事!”

及至午后周瑜出門,周母替他準備好料、披風等,包好與侍從,代:“一個孩兒,穿的你不好隨意相贈。不如以我名義,送料和寒外定愿意收下。”

“多謝母親!”

知道黛玉就住在街對面的芙蓉巷,也不用騎馬,周瑜和侍從步行過去,敲開院門。

“這是我母親送與你姑娘的布料,還請收下。”

紫鵑忖度不是貴重禮,還很合用,欣然收下。引周瑜進了正廳,沏茶招待。

“周將軍稍等,我們姑娘馬上就來。”

“不急。”

黛玉本是金奴玉婢照料大的小姐,如今在這小院棲,周瑜憂心生活不慣。可自進門來,院落整潔,足見灑掃勤快。角落里種著一大排芙蓉花,落英滿地。臺階下還新植三兩株蘭草。屋擺設不多,所幸一應用齊全。一番細心查看下來,稍稍放心。

黛玉裝扮好出來,見到周瑜便謝道:“將軍出手相助,又送禮過來,妾激不盡!”

“林姑娘不必如此,都是應當。”周瑜案上擺著自己早先送來的木盒,“不知羹湯滋味合不合口?”

紫鵑上去把漆盒轉給周瑜侍從,連聲贊道:“怎會不合口呢?我們姑娘難得全吃下了。”

“紫鵑!”黛玉猶豫片刻,苦笑,“我在北方多年,家鄉滋味竟是久違了!”

周瑜見傷懷,趕轉移話題,“姑娘切莫傷悲!孫伯符乃長沙太守孫堅之子,驍勇善戰,此番前去,不日便可得勝歸來。到時江南安定,瑜定護送姑娘回鄉。”

黛玉看周瑜小心,輕笑出聲,“將軍未免太過見外了。妾知道將軍……還有周伯父心善,多次相幫。我雖為子,也有謀生之法,將軍不必擔憂!”

周瑜不曾料到這話,“姑娘有何方法?”

黛玉明眸盈盈,“將軍見識廣博,可曾聽聞過涿郡盧植、北海鄭玄?”

“當然聽過,皆當世名師!”

“盧子干、鄭康二位,名著海,學識淵博,廣收門徒。妾不敢與他們相比。但妾自讀書,雖為子,亦能下筆屬文。附近鄰里知我略懂詩文,又是從京城而來,托我教習兒。不怕將軍笑話,黛玉眼下正做著先生!”

周瑜由衷發嘆:“姑娘才學,從那句詩中,公瑾便有所悟。世之男子須教育,子亦然!姑娘能有此志,在下佩服!”

“將軍過譽!不過是認字讀書罷了!”

“并非過譽。”周瑜復又坐正,恭聲道,“那日在江上,聽聞姑娘彈奏《高山流水》,琴音清雅,久久難忘。姑娘可否再彈一次,容瑜討教技法?”

黛玉命紫鵑取琴過來,周瑜笑言:“姑娘這下真是‘先生’了!”

黛玉掩口一笑,“都是我剛才說話不小心!自夸了一句‘先生’,將軍越發開起我的玩笑來了!我可不敢再開口了。”

《[三國紅樓拉郎]金風玉歌》

    人正在閲讀<[三國紅樓拉郎]金風玉露歌>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