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科技樹談[三國]》第219章 考古紀錄錄片番外(五)

標題:爸爸媽媽爺爺叔叔阿姨那個鴿了我們三個月的《揭雙子陵》要開直播了!小伙伴們沖啊!!!

主樓:日前,記者從河南省文局了解到,雙子陵已經完了所有文的清點和保護工作。國家計劃將在原地建立雙子陵博館。而在改建工作開始前,雙子陵考古團隊將于2217年6月15日晚6點至12點開啟一次文帝陵部的直播,重現當時發現文帝陵時候的景象。

直播房間號:萌虎平臺1001,國家電視臺用直播間。

時間:6月15日18:00至23:59

直播主持:韓秋明研究員(中央國立大學考古系)

———1樓———

臥槽,他們難道是想用6小時的直播代替被鴿掉的6集嗎?

———2樓———

自古大哥真絕哈哈哈哈,不過老娘從沒有想過會有被國家鴿的一天,活久見。

———3樓———

部消息不是說節目邊拍邊播,結果中途文帝陵中又有了新發現,然后崔教授就封了口不讓攝影進去了嗎?還鬧得大的。【狗頭】

———4樓———

這就是他們在博館水了兩集的理由嗎?丁皇后只剩一把骨頭了還要被拉出來討論為什麼沒孩子討論了整整一集,人干事?

———5樓———

我要看曹子嚶嚶嚶,這就去給我的萌虎賬號充錢!沖一年的工資!

———6樓———

哈哈哈哈哈哈當時突然研究丁皇后骨盆的時候我整個人都懵了。

———7樓———

水不可怕,可怕的是水都水不只能停播!只要他繼續放,多打賞我都可以!

———8樓———

可能我關注點偏,但我去我去我去這主持人不會就是第一發現人吧?!那條錦鯉!

……

罵歸罵,嘲歸嘲,晚上6點,1001直播間里已經了2億觀眾。如果這不是國家電視臺的用直播間,有獨立服務支撐,國慶直播時容納過16億客流,換隔壁的1101或者1002,早就崩潰了。

時間從18:00:00跳到18:00:01,韓秋明的影出現在屏幕上。他穿著工作服戴著塑膠手套,笑容有些靦腆。

彈幕上刷過一串“錦鯉好”、“真的是小哥,近距離看更帥了啊啊啊”、“小哥直播加油,不要慫就是干”。然后就有人試圖打賞,不出意外地發現1001又開啟了它獨一無二的賞功能。

韓秋明清了清嗓子:“這次直播是公益行為,所以不接打賞的。大家如果支持我們的事業,可以通過國家文局的網,向雙子陵項目捐款。”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偏過頭,繼續說:“我不太懂怎麼當主播,但教授說幾個研究生里就我最上鏡,所以就趕鴨子上架選了我。”

彈幕立馬變了一片“哈哈哈”刷屏。還有人眼尖看到了屏幕一角出來的崔教授。

“臥槽崔教授在說啥?趕快的,別廢話,哈哈哈哈哈。”

“小哥,你教授讓你趕快的,別廢話。”

“你們別催小韓,小韓都開始念稿子了!”

“23333直播念稿可還行。”

大約是直播的原因,韓秋明比之前出現在節目里的模樣要張。好不容易把背景介紹完,他來到武帝暗道的口,戴上氧氣面罩。

“我把話筒放面罩里面的,你們應該還是能聽到我說話。ok嗎?好的,ok。”韓秋明繞過鼓風機,“其實里面脆弱的文已經被移到博館了,鼓風機送的是正常空氣,不是氮氣。啊?你們問我為什麼要帶口罩啊,這不是一比一還原當時的景象嗎?不帶口罩怎麼算還原?”

屏幕上劃過一屏幕的“666”和省略號。然后韓秋明就鉆進了武帝暗道,視野暗下來,微微泛藍的大功率熒手電筒照在麻麻的壁畫上,讓彈幕都為之一靜。但韓秋明的聲音卻明顯輕松了下來。

“進來后就豁然開朗有沒有,神奇的壁畫長廊。”他無視了觀眾們要求他慢一點的請求,沒有地一路走到了暗道盡頭。“想要仔細觀壁畫的觀眾,可以等雙子陵博館建后再來參觀。到時候燈啊、解說牌啊什麼的都會做好。我們今天的重點是文帝陵。”

他停在一面被拆開的墻壁前,手電照在兩條暗道的分界線上:“過了這條線,就是文帝暗道了。我這一步,直接從武帝陵進文帝陵。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

馬上有小機靈鬼觀眾齊刷刷地敲字:“是考古史的一大步。”

被接梗的韓秋明有幾秒鐘沒說話,悶頭沿著文帝暗道向前走。彈幕上漸漸有了討論的文字:

“我覺得文帝暗道比武帝暗道窄多了,不是我的錯覺吧。”

“武帝暗道寬2.9米,文帝暗道最多1米5,不能再多了。”

“沒有壁畫,失。”

“想看文帝生平啊啊啊啊啊,小哥你們仔細找過了嗎,真的沒有壁畫嗎?”

韓秋明讓手電筒的照在墻上,灰方形的大塊墻磚,每塊中間有兩個小坑。“進來的時候我們也是第一時間就找壁畫,沒有,真的沒有。”他敲敲墻壁,“材料是水泥。”

“臥槽,水泥。”

“兩千年前的水泥!”

這兩條彈幕韓秋明明顯是看到了,他回答道:“目前最早有關水泥的記錄是魏初大連港的碼頭。嗯,這個算曹子的發明之一了。燒玻璃的時候有了比較純的石英,然后就發展出了硅酸鹽水泥。所以當時看到水泥做墻,教授就說,這條道已經屬于文帝陵了。”

說話間文帝暗道也走到了盡頭,還沒等人哀嘆竟然真的沒有壁畫,一把曲線優的長弓就猝不及防地出現在視野中。

“我們到文帝主墓室了。當時口一開就看到了對面墻上掛著一張弓。戰爭史的呂教授直接就急瘋了,吼著讓我們關探照燈。現在真品在省博,難以置信的完好,木制品誒。更可怕的是弓弦還有彈,我懷疑弦能正常用。”

韓秋明走到那張仿制弓的跟前,給大家看墻上刻的文字——魏文帝常用輕弓。然后手電筒往旁邊墻上照去,一排的□□。

“格局和武帝的前室有些像,也是墻上掛武。但又不一樣,曹是什麼武都玩得轉,而我們曹子,是個弓兵。”韓秋明開玩笑道。

“臥槽曹子竟然真的上戰場!”

“曹子當然上戰場,曹子箭法好是出名的。”

“遠程aoe魏文帝。”

“移炮臺曹仲華。”

“233333你們夠了!”

韓秋明這次沒管網友們的無良調侃,認認真真將墻上的五把□□都介紹過去。“文帝這里陪葬更,兩把弓,三把弩,兩把匕首,全是生前常用的。我覺得最厲害的是弩,你們看,折疊式,用一種比較輕的合金造的,分還在檢測,但明確告訴大家,兩千年一點沒銹,得能照鏡子。弦是不銹鋼的鋼索,發條上后能貫穿一百米外的盔甲。這種東西,是藏在袖子里的暗!!!你們敢信嗎?

“還有這個,魏文帝常用中型手持弩,連發型的,帶瞄準鏡,這都是什麼魔鬼黑科技啊?我們用現代技仿了半天,也只能做了眼前這個外觀,程準頭完全不能和真品相比。是的沒錯,我們用真品做擊測試了。呂教授差點跟我們拼命。”

韓秋明緩了緩聲音將手電筒的照向墻角。那里也有一輛陶車,邊上有一對車帶鉤、一對馬鐙和一個完整的馬鞍。

“文帝墓里的武品就這些,沒發現長兵和重刀重劍。包括弓箭最多也就二石弓。當時我們的推測是文帝不好,力氣不是很大。現在……e”

“韓小哥這個e讓我很不安啊。”

“現在?所以現在呢?”

“說話不要說一半啊!”

面罩遮著看不清韓秋明的表,而他明顯是在扯開話題。“中間這個看上去是個石棺,但其實里面是沒有尸的。”

但觀眾們明顯被石棺吸引了過去,再沒人揪著剛剛的問題了。

“文獻記載,曹和曹生曾經公開談論死后要怎麼葬。曹說一定要簡樸,曹生說希火葬,現在看來,他們兩個的心愿,曹昂都替他們完了。基本上完了。”

韓秋明費勁推開石棺。手電筒照亮里面為數不多的隨葬。

“從頭到腳說吧。最上面是一個骨灰盒,水泥的,這種是魏初南島派專用的骨灰盒,等會兒你們還能看到。這個骨灰盒上本來是了塊帛的,上面有曹昂的真跡——帛當然送博館修復去了——曹昂真跡誒,存世孤品好吧。對了,之前丁皇后石棺上的那段文字已經證明是曹的筆跡了,不過畢竟是拓印后雕刻的,沒有曹昂的帛來得珍貴。

“曹昂在帛上寫,他二叔的骨灰本來應該按照他的愿全灑進大河的。但是他覺得他爹在地下會想念他二叔,所以截了一點,放在這個棺材里。說一點就真的是一點,大概只有5克左右,以后你們可以在博館看到一個小玻璃瓶或者小玻璃盒,里面一點灰,嗯,曹生骨灰,鎮館之寶。

“下來是一套服。魏初的親王正裝,從里到外從頭到腳,疊得整整齊齊,保存相當完好。服被封送走了,怕氧化,留在原的是一些佩件。我給你們撈出來看一看啊,我得小心些,這要是碎了哪個我可就是罪人了。”

韓秋明將手探進石棺里,撈出來三件東西:一塊中間斷開的白玉佩,一塊玉兔抱竹造型的琉璃配,一碧玉發簪。

“玉佩發現的時候就是斷開的,不是我不是我!你們不要哈哈哈,這種事不能開玩笑。荀氏回憶錄中說,武帝崩,文帝玉壞,遂與上言吾亦將往。我們懷疑這塊白玉就是‘文帝玉壞’中的玉。”韓秋明將東西小心翼翼地放回棺

“等博館建好,這些都會放展柜里,你們想撈是沒機會的。嗯?可啊,我也覺得兔子琉璃配可,那個是曹向水窯訂做的五十歲生日禮,他給自己訂了老虎撲梅,給曹生訂了兔子抱竹,不知道什麼心理。兩塊琉璃配分別在兩人的石棺里被發現了,也算是份的佐證。博館開放后應該會有同款紀念品吧,有的話我也想買兩個——不過要說真正證明份的還是私印。”

韓秋明第二次往石棺里一撈,撈上來三枚銅印。

“看,曹生印、遼東華公印、南島大憲印。有這個我們才能明確說,這里是文帝墓,石棺里是曹生的冠。最后——前方高能,亮你們的眼睛,保護好你們的下。當當當當——”

手電筒的照到了石棺最靠近腳的那側,那里端端正正疊著一套紅底黑紋的服,上面擱著有好幾個點金紅漆發簪,以及一雙紅的繡花鞋,一看就是子的全套服。

彈幕炸了。

“臥槽,傳說曹子結婚了是真的?”

“!!!!何必結婚,盲猜真早夭。”

“真是穿越者,返回現代了。”

……

韓秋明干笑兩聲:“大家正常的哈。我當時猜的是魏文帝裝大佬。”

彈幕靜止了一瞬,隨即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哈哈哈哈哈小哥太有才了我笑岔氣了。”

“韓小哥是真的勇士!”

“韓哥你導師有沒有打死你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

……

韓秋明踏著獨自背負真相的沉重步伐,帶領攝像頭來到通往文帝后室的通道口。“陪葬就這麼多,也沒有文啥的,估計曹子準備死后去搶判的用,也沒有鍋碗瓢盆,可能準備穿過暗道去跟哥嫂拼飯。文帝后室很大,但沒有陪葬品。或者說,不是你們認為的那種陪葬品。”

韓秋明的聲音里帶上了歷史的沉重,染了網絡對面的觀眾。他們一起穿過低矮的拱門,看到了無數骨灰盒。

水泥封起來的小盒子,秩序井然地放滿了兩側墻壁,從地面一直到天花板。每個骨灰盒下方的墻面有刻字,給骨灰盒的主人寫了名字和生平。某某某,死于哪一場戰斗或哪一場意外。

“給個鏡頭。”韓秋明的聲音帶著鼻音,他拿手電照著左側墻壁2米多高的地方,“看到沒,翟羽,一屆生,風暴所迫停靠琉島,為土人獵頭,年十八。因此有琉島戰。旁邊一點,燕子三,船工,風暴所迫停靠琉島,為土人獵頭,年二十五。之前不是說琉島七人冢姓名不詳嗎?都在這里。”

韓秋明往前走,手電筒的能照亮的文字不到這里的千分之一,但已經足夠目驚心:“烏桓攻赤山,鏖戰而亡”、“長白天寒,凍亡”、“死益州戰”、“潛伏間為袁紹獲,死于拷問”、“長安,死西涼軍殺”、“黃巾起失聯,再見只余骸骨”……

不需要更多解說,文字就足夠了。在曹生的心里哪有什麼死后富貴呢?背負著這麼多人的生命和夢想。

長長的被死者圍繞的后室終于走到了盡頭。正面墻上只刻著一句話:

吾畢生財富皆在此墓。

韓秋明走到這句話下方,規規矩矩拜了三拜,才繼續解說:“幾個老先生,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就跪下了,哭得稀里嘩啦的。唉。”

彈幕靜止了好久,才有人弱弱地問:“書呢?傳說中上萬卷書呢?我還想看《帝王說》全本呢。”

“沒有書,end”

“為什麼要這麼樸素啊,我們希你奢侈一點嚶嚶嚶~”

“會不會有別的暗道?”

……

“聲波探測沒發現新的暗室或暗道。本來我們以為就這樣了。文帝墓里都是烈士的骨灰盒,跟以前謠傳的不一樣。然后紀錄片就開始拍。拍拍拍,拍到一半——”韓秋明話鋒一轉,吊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有了新發現。”

他跪下來,讓大家看那行字下邊的墻面,在靠近地面十公分的地方,有一個金屬把手。抓住把手一拉,像拉屜一樣,拉出來一個空屜。

本來以為是墻磚的地方,原來是個屜,只是里面是空的,底部刻的還是那句話:

吾畢生財富皆在此墓。

“我們當時意識到了這是一個謎語,或者暗號什麼的。但研究了半天,屜里就是空的,沒有暗格,也沒有更多文字。終于有一天,我們聰明絕頂、擅長室逃的小馬同志靈一現——”

韓秋明微微向上磕了把手一下,金屬做的屜把手就落了下來,石屜外側就只剩下了兩個小小的淺坑。

“這個形狀,是不是很眼?”

彈幕瘋狂刷起來:

“啊啊啊暗道啊啊啊啊。”

“小哥快去暗道!!!”

“暗道上的水泥磚我去!老子就說都用水泥了為什麼不做,還要切磚。”

……

韓秋明拿著小小的金屬把手,快步返回到文帝暗道里。“咔噠。”把手嵌最靠近口的那塊水泥磚上的小淺坑,嚴。韓秋明用力一拉,原本以為的水泥墻磚就被整個拉了出來,赫然是個水泥箱子,上表面刻有文兩個字:禮記。

鏡頭向前,在這條狹窄的文帝暗道兩側,有數不清的“水泥磚”和數不清的小淺坑,等待著被后人拉

“我們找到了文帝留下的萬卷書。我們找到了的畢生財富。這些太重要了,所以教授突然拒絕了拍攝,對不起一直期盼的觀眾們。”

韓秋明把禮記的箱子塞回原位,卸下小金屬把手。然后沿著文帝暗道向前走。

把這些書保護得很好,幾乎不需要整理。在開直播之前,我們就將所有的書籍拷貝完了。所以,應該馬上就能印出來和大家見面。”

韓秋明走到暗道中央的地方,把金屬把手塞到一個平平無奇的水泥箱子的淺坑里,用力一拉。四個無數人魂牽夢縈的字就了出來:文帝實錄,郭嘉作。

韓秋明調整鎖扣,打開了那個箱子。里面是薄薄的雕版,一頁頁排列整齊,隙里塞滿了防震的石棉,壯觀異常。這就是為了被活人發現而準備的陪葬品,一經發現后就能拿去印刷。這份細心和周到,穿兩千年的時,帶給世人仿佛被看穿一般的栗。

“最后有一件事,是你們一定要知道的。”

年輕的考古研究員取出最前面的那塊雕版,用小鏡子照著,以方便人們能讀出上面的鏡像文字:曹生,字仲華,小名如意,太.祖之弟也……

“砰。”

在國慶直播時承了16億客流的服務,崩潰了。

    人正在閲讀<跟科技樹談戀愛[三國]>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