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玉》第七章 熱鬧集市

第二日一早盧氏就起床收拾起東西,玉被靜弄醒,就也從床上坐了起來。

盧氏先是挪到盧智那頭掀開了靠墻一角的被褥,又摳了一陣拿掉一塊三拳大小的活木板,手朝里面探了探扯出個布囊,又從里面拿了一吊錢出來細細數了取些出來。玉之前就見放過一次錢,心里覺得到是會藏東西,兄妹三人都知道他們家的銀錢放在什麼地方,盧氏也從不避諱他們三個。

今年家里的農田賺了三貫余錢,也算是收了。盧氏前天還一人給他們取了兩三個銅錢兒,玉拿到銅錢那天很是研究了一番。唐武德四年始鑄開元通寶,但是由于國家并不提倡大力發行銅幣,因此偏遠地區多使用一些地方私造的銅幣,這種行為也是被朝廷默許的。

盧氏拿給的就僅是地方私鑄的圓形方孔銅錢,大小類似現代的一元幣,厚度只有它的一半多點,重量也輕的多。且現在不銅錢可以用來易,以的現象也大有所在,多是拿絹帛等來換取品的,一丈絹帛大約可抵一百余錢。

稍后兩兄弟也起了床,盧俊穿好服就跑出去給牛棚喂草了,盧智去收拾板車準備等下套牛車。現在也沒什麼通工,農人一般都是把農耕的牲口當作勞力拉車省些腳程的。集市開在城鎮附近,雖是每日都有,但每逢初一和十五都會有較大的兩次趕集,今日是十五,看好趕上大集,也難怪昨天盧俊那麼興了。

玉自己撈出被窩里盧氏昨晚事先給準備好的服自己穿戴起來。穿越來第三日就要求自己穿服了,盧氏見手腳靈活也就放任自食其力,等穿好了再把頭發給扎起來。

要說唐朝的服裝還是很有特的,只是農家的小孩子為了玩耍和干活方便也不做太多規矩,不然玉是應該在外面套上子的,倆哥哥也該穿深而不是上下分開了著裝。

穿戴好,盧氏也已換上了一件土黃布短襦,下配一條及腳的灰,看起來雖然不比玉在電視劇上看到的那些唐朝人富麗堂皇的穿著,但是在它剪裁和針腳的細膩和外觀上的簡單樸素。

他們兄妹三人的衫都是盧氏在外買了葛布回來裁制而的,布匹在這個年代是比較昂貴的,平民穿著的布匹單調而且多為布,一個季度能有上一服已經足夠。據說唐初時候平民一般都只能穿黃白兩衫,現在看來倒是不假,看過家中的櫥,除了灰就是黃白兩居多。

盧氏實際年齡也已三十有四,看上去到不大顯老,一雙大眼平時不笑卻也帶著幾分的威嚴,不像普通農戶婦人的小心樣子。較白,雖說近幾日收糧挨了曬卻是只多了一健康的紅,話說一白遮三丑,想來年輕時候肯定也是個人。

家中并沒有銅鏡,一面鏡子的價格足夠他們吃上半個月的白面。因此玉到現在也只從水影里見過自己的長相,到也算得上可,只是年紀還小帶著嘟嘟的癡態。

等到村中鳴三遍時候一家人才打點完畢,盧智目送他們趕著牛車出了村子。家里的牛很壯實,盧俊坐在前面趕著它小跑,也有一般自行車的速度了,一路十分顛簸,這時候大概還沒有普及道,鄉下的路一般都是坑洼不平的,雖然是坐在盧氏的膝蓋上,但玉還是被晃的有些頭暈,好在現在的并不暈車。

大概過了半個時辰,路才逐漸平坦了起來,聽盧氏的話說,這就是要到了,再過了片刻,周圍趕車和步行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再看前面不遠一片人群攢的樣子,玉便知道這是已經到了。

這里是有專門幫忙看管套車的地方,看車的人是附近鎮上較有名聲大戶的家丁,只需要兩文錢就能一直放到正午。盧氏把牛車安置好,上帶來的包裹一手拉一個孩子就往集市里面走去。

等到進了人群,玉才總算知道了集市是什麼樣子。相當于現代的早市一樣,偌大一塊空地上雖然到都是攤位,但擺放還算整齊,有的甚至搭起了簡易的草棚。

商品種類也算富,吃穿玩樂一樣不,雖比不得二十一世紀什麼都能找到的超市,在這個時代的人眼中,這樣規模的集市也算是很稀罕了,看兩眼發的盧俊就能知道,這里對現在的人吸引有多大,尤其是小孩子。

兩邊賣聲不絕于耳,濃濃的蜀音讓玉大有趣,沿途的小玩意兒雖多,盧俊卻也沒一次嚷著要買,而作為一個在已經二十歲的人自然也不會鬧著要東西,兩人跟著盧氏到了集市中一家搭了棚子的攤位前。

攤主是一個二十余歲的男子,坐在一張五六尺長的草席上,邊擺著一些絹帛和棉線,看上去做的是紅材料的生意。

他看見盧氏走來,立馬眉開眼笑地直起來,迎面就熱切地問道:“二娘來啦,可是又有活計要賣?”

“嗯,幾方帕子還有兩個荷囊。”盧氏說著便松開了拉孩子的雙手,取了背上的囊袋索出一團用布包裹起來的事遞給對方。

那人連忙接過小心地掀開了一樣樣地出去擺在他旁邊的席子上,分別是四塊繡了花鳥的絹帕,還有兩個模樣致的荷包一樣的小袋子,玉見盧氏前陣子做這些東西,問后知道現在的人大多將一些錢幣隨置放,但也有些富貴的喜歡使用荷囊收錢,就是類似荷包的東西。

他仔細看了針腳和圖案,笑嘻嘻地對盧氏說,“一百文。”

見盧氏搖頭那人又說,“一百五十文。”

盧氏便蹲下手準備去收那幾個件,那青年連忙手擋住,臉一變苦笑道,“好了二娘,三百文可使得?”

玉心中震驚,這幾個小件竟然也能賣到三百文錢?相當于三畝地一年的收了,再看那攤上擺放的幾件東西,明顯的發現材料和之前娘教習時使用的不同,很可能是真正的綢,想到這里耳中就聽到了盧氏的笑語。

“我這底料可是上等的綢緞,彩線也是一兩百錢的真,二娘我的手工自然是不用多說了。你倒是會算賬,我這麼六件東西你給我連本錢都不到,卻是欺負我只能易給你是不?”

玉聽完暗想果然是用料不一樣,只是不知道娘到底哪買的這些個材料,也真是足夠舍本了。再看來這幾個繡拿到大城賣給貴人們,至也能賺個五倍以上。

年輕攤主撓頭苦笑,“二娘莫怪我麻纏,你以前都是從我這里拿了普通材料回去做活,這次卻拿出這幾個玩意兒,只是不知道你這綢線是哪里來的,你若告訴了我,我算你六百錢可好?”

盧氏想了想點頭道:“不怕你知道,這是我以前的嫁妝底料。卻是從未用過的,最近銀錢張所以裁了做些別的。”

這青年攤主臉聽后雖然臉帶疑,但還是點頭回道:“原來如此,這樣,你以后若還是有這樣的貨,且都易與我可好?”

見盧氏輕輕頷首罷,他才手從一旁取了錢罐子出來,扯出長長一串錢來仔細數了六段截下推給盧氏。

盧氏又小心地點了一遍才把錢串子裝進自己的囊袋中,玉在一旁看著都覺得那一長骨碌錢實在太沉,暗嘆現在的易果然十分不便。

賺了這麼多半貫錢,盧氏顯然心愉悅,拉著兩個孩子離開了這個攤子轉向別上說道:“娘賣了些箱底出來,可是今年又多了些閑錢,你們兩個想吃什麼想要什麼就跟娘說,再帶份回去給你大哥。”

玉剛才就聽說到嫁妝的事,現在又聽提到箱底不免想起了前些日子的事。盧氏做這些東西的時候是見了的,確實是拆了一件從沒見過的服,料子是極好的,還有那些彩線也給在教的時候給看過,裝在一個致的荷囊里面被盧氏在家中柜子的里頭。

如果這是盧氏的嫁妝,那的家世肯定不淺,只是喪夫之后被婆家趕走卻也沒回娘家而是流落鄉野之間,不是家道中落便是有什麼難言之了。

雖然好奇,但見盧氏高興也不由被傳染了一份喜悅,探頭去瞧另一邊的盧俊,見他也是一臉喜地來回打量著兩邊販賣的小玩意,于是便放下了心中的疑問專心在這熱鬧的集市逛了起來。

盧氏買了燃燈用的桐油和雜,又給玉買了些糖果之類的吃食,最后還又轉到收繡品的年輕小販那里賣了些針線布匹之類。盧俊扭地提出想要一把小木弓,價格卻不便宜,需的一百五十文錢,最后竟也給買了。

還有賣些孩子戴的小玩意,發繩一文錢買了好幾,但是簪笄之類的最便宜都要十幾文,還是用木頭刻的。盧氏詢問了兒,見確實不打算要才作罷。

其實玉對唐朝子的服飾還是十分稀罕的,作為一個孩子自然都想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但前提是家里有閑錢且頭發夠長。現在也僅三歲,頭發長度至多在兩邊扎上兩只羊角辮,盤髻是不夠的。

只能等以后錢有了,頭發也長了的時候再去臭,因此到也不著急,心里清楚唐朝是以白胖為的國家,胖子不想當,安心做個小白妞到是可以的。大概繼承了盧氏白皙的盧玉小朋友,雖然餐餐不沾油水但也是白凈白凈的。

盧氏還給盧智稍帶了兩本書,其中一本確是雜書上面還有些圖,兩本書磨了半天價也還是花去了百文錢。

這一上午三人買了不的東西,把之前賣繡品賺的那六百錢給花的所剩無幾,玉看著有些心疼,不過盧氏卻笑嘻嘻的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逛到快近中午他們才拎著買來的東西去取了牛車回家*

    人正在閲讀<新唐遺玉>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