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長生》第4章

殷楚語速非常慢,每個字都很吃力:“你親政之前,需事事以長信侯為尊,切勿衝。”

殷長嬴明白父親的意思:“日後定會有人在兒子麵前進讒,言長信侯大權獨攬,不敬君王,意圖謀反。兒子羽翼未之前,斷不可因此等讒言搖,自折臂膀。”

他的回答很正式,很方,沒什麽病。

但“飄”在一旁的阿蘅卻不住打量著這輩子的父親,總覺得他那句“切勿衝”另有深意。

懷疑,薑仲昨夜進宮見宋姬一事,殷楚已經知道了。

雖然阿蘅“聽”了全過程,知道宋姬和薑仲昨確實沒發生什麽,但誰知道告者會怎麽?

就算沒有私,可昭王命垂危,王後卻與相邦深夜會,難道會謀劃什麽好事嗎?

換作任何一個男人,這時候隻怕都要氣得怒發衝冠,臨死前非得把“夫**”弄死陪葬不可。

他要理薑仲,理由都是現的——高杳關都丟了,你作為眾臣之首的相邦,是不是該下臺呢?

格剛烈一點的公卿,甚至不用昭王,直接就自殺謝罪了。

但殷楚忍了下來。

因為殷楚知道,讓薑仲下臺容易,但下一個掌權的臣子,誰知道他有沒有貳心?

的不好聽一點,今讓薑仲下臺,明別人就能把年昭王給換了!

薑仲縱有千般不是,但他的好也很明顯,第一,他不是昭人,在昭國沒有基;第二,他為夏王室後裔,卻“自甘下流,持賤役”,跑去經商。而商人再怎麽有錢,始終為公卿貴族所鄙。

也就是昭國,憑軍功上位的新貴多,風氣較為寬鬆,才能容薑仲,換做其他國家試試?祖上不是三皇五帝,家中不是累世公卿,本連做的資格都沒有,更別當一國相邦了!

殷楚比誰都清楚,薑仲能坐穩相邦之位,所依靠的無非是兩點,一是君王信任,二是開疆拓土的大功。

而後者,與昭王的立場完全一致。

以薑仲之明,自然清楚,他的命,與宋姬、殷長嬴母子的地位、安危,乃至昭國的命運,早就牢牢地綁在了一起。

所以,隻要薑仲當丞相一日,他就會死保殷長嬴一日,而且絕不會放鬆昭國對外開拓的步伐。

這就夠了。

殷楚咳了幾聲:“還有呢?”

殷長嬴明白父親的意思,思忖片刻後,給出方案:“兒子雖尊奉長信侯,卻不可唯他之命是從。對將領,當有功必賞,若有過,則看此人是否可用,決定殺或赦。”

“對祝人,賜安泉君田宅、金銀、,不予實權。楚啟、楚緩頗有才幹,令他們為兒子講詩、書、史,並賜婚公主,延續姻親關係。”

殷楚聞言,不由欣地點了點頭。

這位深諳人心的君王很清楚,自己一死,殷長嬴就算繼位,真正親政也要到二十歲加冠之後。

這其中七八年的時間,若真的讓薑仲一不二,未必就不會發生田氏代陳的悲劇。

畢竟,能不能坐穩是一回事,篡位與否又是另一回事。

萬一薑仲大權在握,被人吹捧的飄飄然了,認為昭王寶座自己也能坐坐呢?

為了提防這種可能,殷長嬴在沒有親政之前,必須做到三點。

第一,軍國大事上信任薑仲,不管任何人進讒言都不予理會;第二,想辦法牢牢將軍隊抓在手裏;第三,不能真正讓薑仲大事都一言堂決斷,需要給薑仲製造一定的敵人。

那些留在昭國的祝人,就是很好的棋子。

昭自惠王以來,連續四代王室都與祝國聯姻,祝材昭用,數見不鮮。昭國許多名臣良將都是祝人,在昭國形不的勢力。

現在的大昭兩位太後中,殷楚的嫡母壽太後便是祝國宗室。而殷楚的後宮中,也不乏祝地貴

安泉君是壽太後的弟弟,貪婪無能,所以隻賜田宅金銀等實,不可讓此人幹涉國政。

楚啟、楚緩是現任祝王與昭國公主的兒子,從輩分算是殷長嬴的表舅,二人份尷尬,又頗有才幹,既可給於一定名分,又可聯姻結好,以示看重。

如此一來,祝人們就會分化力量,安泉君嫉妒楚氏兄弟的權勢,而楚氏兄弟為王族嫡係,自然不會向宗室屈膝。他們自己就會鬥起來,但在麵對薑仲的問題上,他們又會抱團。

這就是昭王心中,在昭的祝人最好的狀態——既形不足夠的威脅,卻又是不可忽視的一力量,能為昭所用。

再了,這些人都是“自家親戚”,君王用外戚,那是經地義,誰能反駁?

更重要的是,按照昭國的規矩,殷長嬴沒親政之前,軍國大事必須加蓋昭王與太後兩重印璽,詔令方能有效。

宋姬此人,無能、糊塗、易於控製,殷楚必須提防這個人手中的權力對國家造破壞。

所以他要殷長嬴提拔祝人,用壽太後來牽製宋姬。

但同時,殷楚也很清楚,十個宋姬的破壞力,也比不上一個壽太後。因為宋姬不懂政治,可壽太後懂。

宋姬縱然再怎麽沒有政治智慧,也懂得兒子才是的護符,殷長嬴在,才是太後,殷長嬴沒了,什麽都不是。

而壽太後,隻可與之合作,絕對不可信。

若非為了牽製壽太後,當年殷楚繼位時,也不至於親自撕破臉皮,非要同時立自己的生母夏姬為太後,破荒造了兩宮太後並立的局麵。

按理,他都過繼給了壽太後,名義上就與生母毫無關係了。可君王都不要臉了,想要做一件不影響國祚的事,往往都能功。

夏太後雖懦弱無能,但有“太後”這層份在,便有的用

殷楚察覺到自己氣力逐漸衰微,恐沒多時間,心中盤點了一圈昭國上下、外諸事,才問:“昭,對將如何,對外又將如何?”

“對,休養生息,再訓強軍,賞猛將、謀臣與客,吸納下人才,先奪高杳關,再取安野、長明二郡。”殷長嬴毫不猶豫地,“若十五年,未曾奪回高杳關,兒子便向祝國求娶公主,為我大昭王後。”

殷楚提醒:“還有阿蘅。”

這一句話,令殷長嬴和阿蘅都有些驚訝。

他們都沒想到,彌留之際,殷楚還能想到

在阿蘅的記憶中,這個父親對本就是個路人。

這四年來,殷楚看的次數屈指可數,父時間加起來不超過一,過的話不到一百句。

阿蘅以為,這位昭王本就忘記了這個兒。

隻見殷楚叮囑道:“若鄭國恢複元氣,你必須把阿蘅嫁到鄭國去當王後。”

    人正在閲讀<覆長生>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