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子的古代科舉生活》第8章 讀書

對比顧青云讀書的刻苦努力,顧青亮畢竟還是一個真小孩,他又不是傳說中的天才,學東西肯定比不上顧青云快的。百度搜索,更多好看小說免費閱讀。

而顧青云呢?他不會為了照顧顧青亮的緒故意放慢自己的速度,因為這個讀書的機會來之不易,他要表現出自己的價值,無論是偽裝起來的天賦還是勤的態度,實在是,他太需要這個機會了!

他不想讓家人后悔。

所以顧青亮就悲劇了。

顧伯山見狀,生怕顧青亮以后厭學,就決定先讓他玩一年,等懂事點再開始教,主要是和顧青云錯開時間。

于是,顧青云就到了幾乎是一對一的教學模式。

每天辰時(大概七點鐘)起床,學習到午時(十二點左右),下午就自由活了,因為顧伯山還有村務要理,或者還要出外走訪一下朋友,不可能把時間都花在他上。

此外,還有顧青明也要教呢。

剩下的時間就靠顧青云自己把握了,他畢竟不是真正的小孩子,沒有像顧青明一樣有空就出去玩。他事先做一個長期的計劃表,再做一個短期的計劃表,比如前一天都會做出一個計劃表,第二天就據安排表來學習,這樣就顯得有條不紊,可以時刻督促自己努力。

他現在年紀還小,手骨還未長,就暫時不練字,都是以背書為主。

在問過顧伯山后,他才知道在古代,要考科舉,其實要背誦很多本書的。

如果是那些以讀書傳家的世家大族,讀書是一件按部就班的事

四歲或五歲開始發蒙認字,學習《三字經》、《千字文》、《學瓊林》等蒙學書籍。

認了字后,開始讀《孝經》、《大學》、《中庸》,這是對這個世界的基本認識。每天都是先溫習舊的知識,能背誦串講則過關,舊書溫完,才開始學新書。

學完這三本后,開始學《論語》和《孟子》,這是更進一步了。

他們一般七八歲要過學、庸、論、孟這四書關。

先讀孝、學、庸,后論、孟,這個先后順序一般不能顛倒。

接著過五經關,分別為《詩經》、《尚書》、《周易》、《禮記》、《左傳》,這是更深更難的容了,需要花費更長的時間。百度搜索,更多好看小說免費閱讀。

這就是常人所說的四書五經了。

等把這些都讀得差不多,人也就十五六歲了,接著可以去試試考秀才。

當顧伯山和他說起的時候,顧青云目瞪口呆。

知道古代讀書難是一回事,真正其中了才明白其中的艱難。

“所以說想考上一個秀才,起碼要把這十三本書背完。”顧伯山對著孫子和侄孫,嘆了口氣,道,“你們倆是幸運的,想當初爺爺讀書的時候,為了湊齊這些書就花了很多力,家里的銀錢都用來買書了,甚至要賣地賣田才湊夠。”

顧青云心里暗自點頭,這些書加起來起碼要三四十兩了吧?甚至更高?他暫時不能估算出來。如果自家沒書的話就要向別人借來抄,甚至是在書店花費很大力抄回來,這很花時間的。

“書可傳家,當初逃荒的時候,大家都勸我多帶其他東西,不要帶這些書,我不聽,自己一個人背著。后來,大家又勸我把這些書換糧食,我認為還沒到山窮水盡的時候,是不換。一直到現在,書還好好的,以后就是我們顧家的傳家之寶了。”

顧伯山的神帶著追憶,又帶著驕傲和自豪。

顧青云和顧青明看著這些書的眼神頓時不同了。

“那爺爺,那我們能在十六歲之前把這些書都背誦串講嗎?”顧青明想了想,問道。

顧伯山捋了捋胡須,微笑道:“如果努力的話,還是可以的。不過本朝還加了一本算學《九章》,考秀才算是要考的,比重頗大。要全部學完,你們以后就不能浪費時間。”

說完他還意有所指地看向顧青明。

顧青明的臉蛋微紅,知道自己比較貪玩,現在被爺爺又告誡了。

“大爺爺,您怎麼知道這些讀書人家的事呢?”顧青云反而對這個有興趣。

“這都是爺爺趕考的時候,和別人有了來往才知道的,讀書不能自己一個人傻讀,還得經常和別人流,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科考。”顧伯山神有些羨慕,繼續道,“那些有著讀書傳統的人家家里管得嚴,只要學生勤快,為人肯努力治學,他們考上秀才的機會比我們大多了。爺爺去趕考的時候,人家十五歲已經是秀才了,爺爺還是一名生。”

顧青明“哇”的一聲。

顧青云則知道大爺爺說的沒錯,還有人二十歲出頭就已經考中進士,其他頭發花白的人還在考生呢。

這個不稀奇。

“像我們這樣的農家子,即使家里比別人多出幾畝地,在讀書方面還是一點優勢都沒有,請不到名師,又沒有經驗,考上的幾率就會比那些讀書人家的低很多。對于我們這樣的人家而言,考上秀才已經是宗耀祖了,對于他們而言,舉人和進士才是他們所追求的。”

顧伯山的語氣很是悵然,對著兩小的說道:“所以現在能有機會讀書一定要抓住啊,以后年紀大了,想靜下心來讀書都不了。再者,現在你們讀書考上秀才,以后你們的孩子也有你們教導,考上的機會也會大一點,就好比現在,因為有我,你們就走了不彎路。”

顧青云點點頭,知道大爺爺說的話很實在。

他的語氣影響,顧青明也猛地點頭表示贊同。

“爺爺也只能這麼教你們了,先讓你們把這些書都背誦,至于里面的意思,能解答的就給你們解答,不能解答的,只能靠你們自己悟了,或者去和別人流,如果能到鎮上或縣里也好,有同窗可以流,可惜現在不方便。活到老學到老,爺爺學得還不夠啊。”

顧伯山語氣很是憾,說到底都是沒錢造的。幸虧他當時選地方居住時,就特意選在林溪村這個地方。

林溪村雖然山清水秀,但平坦的地方較小,后面的都是大山,能種地的田地也會跟著變,但村里距離鎮上和縣里的路程都差不多,走路只需半個時辰即可,算是非常近了,所以當時即使比林溪村更深的村落可以分的田地更多,他也一力主張在林溪村落腳。

他在族里的威還是很高的,弟弟又對他唯首是瞻,最后力排眾議才決定在林溪村定下來。

現在,村里人去縣城或鎮上花在路上的時間就很,路短方便,打短工都比別人有機會。不像他們后面的幾座村落,趕一趟集市都要翻越幾座大山,出來一趟都不容易,雖然能分到的田地比他們多出幾畝,可同時也把他們困在里面了,不溫不火的。

不像他們村,以后,有機會孫子們也可以去縣城或鎮上讀書了,一天來回才一個時辰而已,不費事。而且還可以讓他們見識更多的人和事,有腦子靈活的也許能闖出去呢。

顧伯山當初的算計顧青云當然不知道,要不然他會更崇拜這個大爺爺了。

可以說,顧伯山這一席話把顧青云對于科舉的輕視之心都去掉了。

顧青云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前面的《三字經》還是很好學的,一來他之前本來就學習得差不多了,二來《三字經》背起來朗朗上口,容易背。

于是,他花了一個月的時間就趕上了顧青明的進度,讓顧伯山大為驚喜,也讓顧青明很張,唯一可喜的是,他變努力了。

沒想到在學習《千字文》的時候,顧青云的速度就慢了下來。

顧伯山本來很失的,他還以為自己的侄孫真的是那種天才呢。不過一看到顧青云臉頰還鼓起來的包子臉,還有那只到他大的小板,就什麼也不說了,畢竟年紀還小,慢慢來吧。

顧青云自家知道自家事,他肯定不是那種過目能誦的天才,他的智商很正常,可能會比普通人稍微好上去那麼一點,所以他需要的是沉下心來,靠刻苦和努力來學習。

不過讀書后他終于現在于什麼朝代了,當初他還以為自己穿回中國的哪個朝代,不過看到有玉米、土豆和紅薯,就不確定了。

現在,他在通過詢問和看書后,終于了解到歷史在宋朝后就拐了一個彎,當時坐天下的不是元朝,而是一個名為華援朝的漢人,是他建立了華朝,直到400年后才被如今的天子推翻。

仔細算了算,現在的時間應該和前世清朝初期差不多,在公元1600-1650年之間,的他就算不清楚了。據顧伯山的述說,前朝初期發展得很好,這些高產的作就是那個時候慢慢得到推廣的。可惜子孫不肖,沒有保住先祖的基業。

顧青云于是恍然大悟,難怪他覺得這里和傳說中的古代有些不一樣呢,比如賦稅方面的,比傳說中的古代好多了,剛開始他還以為是新朝初立才這樣子呢。

那個華援朝難道也是個穿越者?實在是這個名字太有時代特了!

顧青云沒再多想,人都死了幾百年了,和他一點關系都沒有,等以后有機會再慢慢了解他的事跡不急。不過現在知道這個時空有過穿越者,他就更要小心了,不要暴出和這個時代不一樣的地方。

幸虧他是胎穿,要不然就更擔心了。現在他還是擔心一下自己的讀書問題吧。

    人正在閲讀<農家子的古代科舉生活>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