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子的古代科舉生活》第17章 商議

古代一點也不好!

他暗自發了一會兒牢,就趕收斂像野馬一樣狂奔的思緒,靜下來心來,繼續默寫。百度搜索,更多好看小說免費閱讀。

剛寫了四分之一,同窗們就陸陸續續地來了。

顧青云沒有把東西放好,只是寫的速度放慢,把早上夫子指點他的書法筆畫開始慢慢地融,一點一點地改正。

其他三人看了也以為他只是在練字。

下午,何秀才只到他們班講了半個時辰的課,布置完作業后就放他們回去了。

顧青云發現這私塾管的也不是很嚴,要科考的話,多半是靠學生的自覺,私塾的老師只是指點你怎麼去讀書,想要科考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應該讀哪些書,你現在還欠缺什麼等等,很多時候都是你自學,如果有了疑問再去問老師。

師者,所以傳道業解也。

這只是一個鎮上的私塾,老師只有一個,學生有十幾個,貌似也只能用這種方法了,單看他的上學時間就知道了。

現代的時間是早上8:00-12:00,下午是2:00-4:00,其余時候都是靠自學。

回去的路上,顧青明和顧青云流了下學堂的況。

“大家大都學習很認真,只除了幾個貪玩的。”顧青明對此很有,道,“和我以前一樣,總覺得時間還有很多,不知道珍惜。”

顧青云看他一副語重心長的樣子,覺得很不習慣。不過想到大堂哥現在能發出這樣的嘆,看來真的是大爺爺教育有方啊。而且今天下午他都沒和自己討論《國天香》的劇,看來真的沒有沉迷其中。

真是太高興了!

好不容易走到家,消了一番姐妹們對他的關懷后,顧青云喝下一碗蛋水,覺得腳板有點痛了,想著晚上一定要泡熱水緩解一下才行。

他走去顧伯山家里,一路上遇到其他村民,大家都笑瞇瞇地和他打招呼。

“栓子,從鎮上回來了?”苗大朗家的看到他后,很是熱地打招呼,“栓子以后就是秀才公了,這可是我們林溪村的大好事啊,以后和別的村吵架我們也不怕了。”

顧青云一囧,還是微笑地點點頭,回道:“是的,剛從鎮上回來。百度搜索,更多好看小說免費閱讀。”心里很是奇怪,怎麼對自己那麼熱了?以前都是和普通村民一樣的。

到了顧伯山這里,顧青云就簡單地把今天的事說了一下。

聽說顧青云能有所進益,顧伯山很高興,他拍拍顧青云的肩膀,笑道:“好好讀。”

顧青云用力地點點頭,見顧青明不在邊,其他人也不在,就把今天他們去書店的事說了一遍,憂慮地說道:“大哥他不缺錢,我實在不該和他一起去抄書,這樣會不會影響他學習?”他思來想去,還是覺得應該把事告訴顧伯山,起碼要他有個防備。

顧伯山皺眉想了會,道:“我會注意這個問題的,而且誰說他不缺錢了?他要是像我一樣多考兩次不上,那也缺錢!不過你要合理安排時間,不要本末倒置。”他知道對方的況,沒有說不讓他抄,畢竟這是很多寒門學子掙錢的一種手段。

顧青云當然點頭答應了。說了這個事后,他心里放心多了。

傍晚家里大人們都下田回來了,對他就是一陣噓寒問暖,好像他出了一趟遠門似的,老陳氏還把他抱在懷里好好地了一頓。

“行了行了,讓栓子好好說說話。”顧季山見老陳氏沒玩沒了的樣子,心里有點嫉妒了,忙開口道。

老陳氏撇了他一眼,還是把顧青云放開了。

“夫子好的,很有學問,他考校我后就把我放在甲班。”顧青云實話實說,道,“三位同窗年紀都差不多,比我大五歲,他們都很和氣,沒有欺負我。”

顧大河一聽,就向顧季山解釋甲班和乙班的區別。

聽說這是準備可以下場考試的,大家都很高興。

“這麼說,栓子現在就可以場考試了?那不是說他很快就是秀才公了?”李氏一臉的興,抱著懷里的小兒子,笑道,“狗剩以后長大了也要和大哥哥一樣,讀書厲害,也做個秀才公,是不是呀?狗剩,是不是呀?”

懷里的小家伙被逗得咯咯咯地笑,小蹬,口水橫流。

“不懂就別說,說出去都會笑死人。”顧二河皺著眉頭看,“現在科考的時間已經過了,第一場縣試要到明年二月份才開始,還有十一個月呢。”

李氏聞言有點尷尬,幽怨地看了一眼自己的丈夫,勉強笑道:“都怪我都怪我,日子都記錯了。”

“知道自己錯了就好,在外面不要說,要讓我知道你在外面挑起是非,我就把狗剩抱過來自己養,省得你把他給帶壞了。”老陳氏瞪了一眼,打蛇打七寸。

自從栓子的大好后,就對他疼無比,其中未嘗沒有小陳氏的緣故,畢竟這也算是的娘家人了,當然要護著一點。

而且前幾年李氏有了兒子,才給了兩天的好眼就不知道姓什麼了,當時都說了孩子還小,不要帶回娘家參加那個什麼親禮,這又是鞭炮又是喧鬧的,很容易把小孫孫嚇到,結果不聽,是要回,結果呢?孩子染病不治。

所以現在即使有了兩個小孫子,在心中,栓子還是最重要的,有在,誰也別想傷害到栓子的利益。

今天栓子一去鎮上,看他和大哥家的孫子一起背著書箱,不大一會,村里的人就都知道他們倆要去鎮上的私塾念書了。為此,這事還在村里掀起了一波瀾,現在還在醞釀中呢。以的經驗,明天事就會鬧大,肯定很多人來家里問東問西的。

“去年你同窗那個趙文軒和何謙竹都場了,兩人都只通過了縣試,沒通過府試,今年他們好像沒去考。”顧大河見氣氛有點尷尬,就起了話題,道,“我打聽到的,何謙竹是何秀才的族中侄子,他們都是桃花鎮何里正的族人,關系還算親近。”

顧青云一驚,桃花鎮也是有幾個大姓的,其中一個就是姓何,大家都是沾親帶故的,他們家族好像出了幾個人才。

“有一天我們姓顧的也像他們一樣就好了,族中有兩個秀才,一個是私塾先生,一個是里正,族中還有人經商出,在桃花鎮這個地方,就穩如泰山了。”顧季山嘆道,了一口旱煙。

顧青云默然,是啊,好像大家都有一種朝不保夕的不安,即使現在吏治清明,但還是擔心一個小吏能給自家帶來麻煩。他知道,這是前朝最后十幾年的混給老一輩的人留下了慘痛的回憶。

“爹,我今天送完栓子后就順便去了一趟縣城,買了鹽后,就找一品香的掌柜了解了下牛市的事,他說確有其事,過幾天牛販子就到我們這里了,他讓我們如果想買的話就要準備好銀錢,應該會比較貴。”顧大河見他爹陷沉思,就繼續說道。

鹽,他們因為要的量比較大,一向在縣城里買,比在鎮上花十幾文錢。

顧季山他們神一震,都盯著顧大河。

顧大河卻在沉思。

老陳氏眼一掃,見大丫們都聽得很認真的樣子,就指揮道:“都愣在這里干什麼,趕去做菜燒水去。”

二丫,想告訴們都把這些弄好了,可還沒來得及說,就見大丫朝使眼,于是就很順從地出去了,順便還把三歲的堂弟狗蛋也帶出去了。

顧大河這才又說道:“而且掌柜還說近段時間有些地方的發生瘟疫了,蛋和明顯減,就讓我們增加這個月的份額,他的價格也隨著市價,加兩。”

他說了個蛋的數字。

顧青云一算,就說道:“那這個月差不多有1200文的收。”本朝是1000文錢兌換一兩銀子,當然實際上可能會有所波,不過波不大。

“每次瘟,只要我家的群沒染上,錢都會賺多不。”李氏吸取了剛才的教訓,想了想才答道。

的話讓大家都出笑容,雖然有點不厚道,但自家能多掙錢的覺很好哇。

“不過我家還有那麼多蛋嗎?”小陳氏看了一眼老陳氏,聲道,“娘,不夠的話,是不是和以前一樣,向村里人買?”

“是要買的,加上我們以前腌制的,還沒賣出去的,可能還差一點,到時老大媳婦,你就去村里找人買,按照慣例。”老陳氏吩咐道。

小陳氏點點頭,知道的意思,按照慣例就是先找和自家關系好的,比如顧家的其他幾房人啊,然后才是村里其他和自家走得近的。

“賣的話,現在有52只,還有35只母在生蛋,我看了下,可以賣出2只老公,還有10只老母,它們都不能生蛋了。”顧青云想了一會就建議道,因為他經常去看群,非常了解它們的況,大家也就同意了。

說完這個事后,大家的心頗好,老陳氏就問起了大丫的親事。雖然家里的很多事都一把抓,但是對于孫的親事是不手的,都由著自己的兒子兒媳做主,省得以后過得不好遭埋怨。

這就是顧青云比較佩服他的一點,自己有時候覺得很霸道,但在有些事上,又放得寬,剛并濟,把兩個兒媳婦都管得比較服帖,為此村里的老婦人還向取經呢。

“哎,你們說以后大丫們嫁了后,家里咸蛋的方是不是就被帶過去了,我們到時還能不能掙錢啊?”李氏突然想起這個問題,忙問道。

眾人一愣。

    人正在閲讀<農家子的古代科舉生活>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