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英雄傳》關於大結局的說明

存稿都已經設置了定時發方式,一直到8月16日19點截止,全部發完,每小時一小節定時更新,讀者不用發愁斷更的事,我也不發愁,因爲都是電腦上的原稿,拷貝粘,設置好發時間就行了,一點也不用心。

《逍遙英雄傳》原名《逍遙侯》,寫於大概七年前,原本發在起點,但發了兩次,每次都沒堅持發完,從發表的角度來說是太監了,但事實上,七年前本書便已經寫完了,這一次改在17K發表,終於發完了,網上無數的盜也總算是可以找到完整的書稿進行盜粘了,恭喜恭喜。

寫東西其實只是業餘好,寫的時候本沒有想過去爲什麼寫,目的是什麼,只不過想到一個故事,想把它寫完整,不知不覺就寫出來一個125萬字的小說,這也是剛剛開始寫作時料想不到的,從來沒有想過自己還能寫出這麼一個大部頭的小說來(當然,比現在一些網絡小說就是七八百萬字差遠了)

寫本書的時候並沒有想過當網絡小說來寫,如果是網絡小說,肯定會更注意節的快速,節奏的突發等等方面的容,以便於隨時抓住讀者來付費閱讀。至於本書,寫作的時候本就沒想過要在網上這麼發,而是因爲從小對金庸小說的熱,對傳統武俠小說的熱,一方面有意識地模仿金庸的筆法,另一方面金庸系列小說中也存在一些空白的地方(除了鵰三部曲之外),偏偏又對金庸筆下的一些人實在是喜,從而有意地設想這些主人公後續的故事,所以纔有了寫這本小說的衝

金庸武俠小說有兩個明顯的特點,其一是“爲國爲民,俠之大者”的主題,這是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結果,我一直認爲這是一種神,一種可貴的,值得傳承的神,而現代生活中,這種神已經了稀罕,絕大多數人都於一種浮躁、急功近利的短視中,中沒有一種高度更高的信念(或者說理念,原則等等),我不知道這是一種進化還是退化,作爲一個70後的人,大部分日子還是在比較傳統的社會進程中長大的,這方面的教育或者傳承還比較突出,但對於80後或者90後,這種教育已經有點缺失了,這也許只是一種個人的偏見,事實並非如此,但我自己所看到的卻確實是這種況,只不過心還是希自己看到的只是假象,否則,一個民族沒有信仰,沒有神,沒有一種老祖宗們流傳千年的文化底蘊,是件很危險的事。

金庸武俠小說的第二個特點是與史實無結合,看了金庸小說,往往會有一種錯覺,以爲小說中的故事是歷史中真實發生的,因爲它的節設計太符合歷史事件的發生了,又非常合理,以至於當年**的乞丐還真覺得自己是丐幫傳人,而且丐幫歷史上真有洪七公、黃蓉這樣的幫主,這種小說到現實的映,往往也說明了這些小說的影響力及廣大讀者的接和喜

基於這兩個特點,在《逍遙英雄傳》中,我也試圖使作品有這二者的特點,一方面延續了倚天和鵰系列中的故事節和人,另一方面也查閱了一些歷史資料,把故事節和真實歷史事件結合起來,讓故事更合理,與時代背景結合得更些,從文筆上也嘗試著模仿金庸老先生的筆法和故事鋪墊設計的特點。

至於金庸老先生的武俠小說,我一直都認爲是很有文學的,(否則也不會在某些地方有人提出拿一些武俠小說的片段小學生語文課本),這一點也和現在大多數網絡文學、網絡小說不同,這些小說如同飲料一樣,刺激,但看完之後很快就忘了,有文學的武俠小說也是屬於真正的文學作品,其釅如茶,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長讀、反覆讀都不會厭倦,飲料只是解一時口,但茶卻可以形文化,茶道不就是一種非常深厚的文化嗎?

有了這些理解,這些崇敬,閒暇之餘,完了這本小說,不求什麼,不爲什麼,只是一種好,一份消遣,但對於這份連我自己當時也料想不到的果,寫完之後還是有所期許和夢想的。當然,我不期許拿這個去賺錢(雖然我也缺錢),而是一種神上的夢想,我夢想有一天,有哪位讀者看完本書之後,說一句“還真像金庸自己寫的”,那我真的覺到非常榮幸。如果更進一步,能夠讓金庸老先生看到這本書,看完之後能夠點點頭,說一句“尚可”,那對我來說,就更如同像中了六合彩大獎一樣的興了。

爲了夢想有一天能夠真的實現,如果讀者中哪位高人真的和金庸老先生有過接,推薦讓老先生看一眼,給個評價,那真的比孔夫子聽到韶樂一樣會忘乎所以了。

章節報錯

    人正在閲讀<逍遙英雄傳>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