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英雄傳》徐達

徐達(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鍾離永鄉(今安徽東北)人,明朝開國功臣,傑出的軍事家、統帥。

由於家境貧寒,艱苦生活的磨鍊,使他長大以後,材魁梧,格堅毅,遇事善用腦筋。明太祖<a href=‘new_page_2697.htm‘>朱元璋</a>在削平割據羣雄,推翻元朝統治,建立明皇朝的戰爭中,徐達長期擔任最高軍事統帥,經百戰,功勳卓著,他“以智勇之資,負柱石之任”,“廓江漢,清淮楚,電掃西浙,席捲中原,威聲所振,直連塞外”。爲朱元璋開創明皇朝立下了蓋世之功,被譽爲明朝“開國功臣第一”。

至正十三年(1353)六月,朱元璋回到家鄉招募兵士,二十二歲的徐達聽到消息,毅然仗劍從軍,投奔到朱元璋部下,開始了追隨朱元璋南征北戰的戎馬生涯。

這一年,徐達等隨朱元璋相繼攻克河州新塘、三汊河、泉,保住達魯花赤營寨,攻下徐倉寨,朱元璋部聲勢大振。至正十四年五月,徐達隨朱元璋攻克全椒,七月攻克滁州。至正十五年春正月,駐在滁州的朱元璋部隊因糧餉缺乏,進攻和州(今安徽和縣),以便籌集軍糧。徐達率軍先行,與張天祜、湯和一道攻下和州,徐達因攻打和州立下戰功被擢升鎮

就在徐達被任命爲鎮之後不久,起義軍中發生了一起非常事件:孫德崖因其部隊缺糧,來到和州,請求朱元璋資助,朱元璋以大局爲重,不計前嫌收留了他的部隊。郭子興則因過去與孫德崖有矛盾,知道這一消息後很生氣,親自從滁州趕來和州,訓斥了朱元璋。孫德崖聽說後很擔心,想悄悄地溜走。朱元璋挽留不住,只好爲其送行。走出城外三十里左右:忽然城中有人來報,郭子興已和城中尚未走掉的孫德崖部打了起來,孫德崖已被郭子興捉住,扣在城裡。朱元璋聽到後,大吃一驚,想打馬回城勸說郭子興把孫德崖放走。孫德崖部下誤以爲這是朱元璋策劃的謀,便把他五花大綁,並揚言要殺掉朱元璋爲其主帥報仇。徐達在城裡聽說朱元璋被孫部下扣留,生死未卜,就毅然請求替代朱元璋作爲人質,以平息這起事件。後經多方調解,孫、朱都被對方釋放,這場危機纔算平定下來。然而,在這次事變中,徐達的捨相救深得朱元璋的稱讚,兩人的關係更加切了。

不久,郭子興染病而死,朱元璋爲這支起義軍的實際首領。朱元璋覺到僅僅據有和州,難以實現他的雄圖大略,而要渡過長江向南發展,又苦於沒有船隻。正在徘徊猶豫之時,巢湖水軍頭領趙普勝、俞廷玉、<a href=‘new_page_2699.htm‘>俞通海</a>、廖永安、<a href=‘new_page_2695.htm‘>廖永忠</a>等率軍歸附。朱元璋大喜,對徐達等說:“方謀渡江,而巢湖水軍來附,吾事濟矣!”於是,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朱元璋派兵遣將,部署作戰方略:“採石(今安徽馬鞍山採石鎮)大鎮,其備必固。牛渚磯(今安徽馬鞍山西南長江中)前臨大江,彼難爲備。今往攻之,其勢必克。”②徐達與諸將聽命,各自揮師進發,直抵牛渚磯。常遇春奉命爲先鋒,先登上岸,徐達等率軍一擁而上。在經過一陣短兵相接的激烈戰鬥之後,元兵力不支,潰敗逃竄,徐達等佔領了牛渚、採石(參見<a href=‘../../01ZGZZ/16songjinxiayuan/new_page_863.htm‘>渡江之戰</a>)。沿江一帶元兵風而降。

朱元璋被這次勝利所鼓舞,便據當時的形勢,及時提出繼續進攻周圍州縣的計劃,他對徐達等將領說:“今舉而渡江,幸而克捷,當乘勝徑取太平。若聽諸軍取財以歸,再舉必難,江東非我有,大事去矣!”徐達等表示贊同。爲堅定將士們前進的決心,朱元璋採取“置之死地而後生”的策略,下令砍斷渡船纜繩,把船推到江中,順流漂下。衆軍士一見大驚,朱元璋趁機說道:“大事者不規小利。此去太平甚近,舍此不取,將奚爲?”士兵們只好聽命。他們吃飽飯,就從觀渡(採石附近)向太平進發,經太平橋直抵城下。縱兵急攻,守城元軍抵不住,守將完者不花等棄城而逃,元萬戶納哈出等被俘。

翌年三月,朱元璋親率大軍進攻集慶(參見<a href=‘../../01ZGZZ/16songjinxiayuan/new_page_1225.htm‘>集慶之戰</a>),徐達奉命爲先鋒,率水陸軍士並進。至江寧鎮,攻破陳兆先營壘,陳兆先以所部投降,得兵三萬六千餘人。十月後,再攻集慶,大敗元兵於蔣山(今南京鐘山)。元史大夫福壽督兵出城接戰,被徐達等擊敗。朱軍乘勝攻城,<a href=‘new_page_2713.htm‘>馮勝</a>率陳兆先部降兵勇先登,終於攻破城門,打進城。福壽戰死,蠻子海牙逃奔張士誠,水軍元帥<a href=‘new_page_2700.htm‘>康茂才</a>率軍民五十餘萬降附。佔領集慶後,朱元璋改集慶路爲應天府。

在渡江攻拔採石、太平,進攻集慶的戰役中,徐達作戰勇敢,功勳卓著,爲朱元璋手下的得力戰將。

佔領應天后,朱元璋有了據地,糧食問題也基本解決,但軍事形勢極爲嚴峻:東邊有元將定定扼守鎮江;青軍張明鑑據揚州;張士誠佔據平江(今江蘇蘇州)、常州,又佔據浙江西部部分地區。南面有元將八恩爾不花駐守徽州(今安徽歙縣),右抹宜孫駐州(今浙江麗水),石抹宜生駐婺州(今浙江金華),宋伯不花守衢州;天完徐壽輝則攻佔了池州(今安徽貴池)。爲了擺軍事上的不利境況,朱元璋在佔領應天后,於當月任命徐達爲大將軍,統兵東下,進攻東線門戶鎮江。

大軍出發之前,朱元璋爲了整頓軍隊紀律,防止士兵進城後搶掠,故意找徐達的錯,揚言要按軍法治。暗地裡讓李善長當著衆人的面苦苦求,才鬆綁,並當面告誡說:“吾自起兵,未嘗妄殺。今汝等將兵往,當吾心,戒戢士卒。城下之日,毋焚掠,毋殺戮。有犯令者以軍法,縱之者罰無赦。”全軍肅然,徐達等率軍進攻鎮江,不到兩天,就打敗鎮守該城的元軍,殺其守將定定、段武。徐達率軍從仁和門城,部隊紀律嚴明,號令整肅,老百姓照常生活,就像沒打過仗一樣,因此很得老百姓的擁護。附近地方聽到消息,都翹首盼他們早日到來。

鎮江一役,徐達以戰功升任統軍元帥,鎮守其地。他兢兢業業,克盡職守,一方面安百姓,督課農桑,一方面分兵回擊,攻下金壇、丹等地,以鞏固鎮江這個最東邊的前哨陣地,防止張士誠的西侵。

同年七月,朱元璋在應天,自稱吳國公,設立了自己的行政機構,同時設立了自己的軍事管理機構江南行樞院,任命徐達爲同僉樞院事。爲江南行樞院同僉、鎮江統軍之帥的徐達,在打退張士誠軍一次次的進攻之後,乘勝進圍常州。

但是,常州守敵據城固守,不肯投降。加上城兵糧充足,徐達等攻打不下。朱元璋即以軍法把徐達及其屬下都降一級,以示懲罰,並寫信責備徐達說:“降致叛,老師無功,此吾所以責將軍,其勉思以補前過。否則必罰無赦!”徐達爲常州久攻不下而焦慮,也對朱元璋的責備而沉思,還要應付張士誠軍的一次次反撲。可是,徐達變不驚,沉著地指揮部隊迎戰,使張軍的企圖難以得逞。與此同時,駐在城外三十里遠的<a href=‘new_page_2698.htm‘>常遇春</a>、廖永安、<a href=‘new_page_2694.htm‘>胡大海</a>等率部趕來增援,外夾攻,大敗張軍,生擒敵將張德。殘敵潰逃奔。張士誠見常州危急,派其手下悍將呂珍夜間潛,加強防守能力。徐達督軍番猛攻,呂珍眼看士氣低落,難以支撐,不得不丟棄常州,隻逃遁。到至正十七年(1357)三月,歷時達半年之久的常州攻堅戰終於以勝利宣告結束。朱元璋在常州設立長春樞院,任命徐達爲僉樞院事,<a href=‘03ZHMJ/23MING/new_page_2696.htm‘>湯和</a>爲樞院同僉,統兵鎮守該城。

接著,徐達等乘勝移師進攻寧國(今安徽宣城),得軍士十餘萬,戰馬二千匹,繼而又攻拔宜興、常、江馬馱沙(今江蘇靖江)等地,宜興到靖江一線盡爲朱元璋所有。

經過兩年多時間的努力經營,以應天爲中心的朱元璋江南政權已經逐步穩定,大控制了今江蘇、安徽南部和浙江西北部地區。徐達作爲朱元璋手下的主要戰將立下了赫赫戰功。

至正二十三年(1363)四月,陳友諒“忿其疆土日蹙”,建造高數丈的鉅艦,糾集號稱六十萬人的大軍,傾巢而出,進圍南昌。朱軍守將朱文正、<a href=‘new_page_2716.htm‘>鄧愈</a>、趙德勝、薛顯率領全城將士殊死搏戰,堅守八十五天,使陳友諒頓兵堅城之下,未能前進一步。南昌守軍浴戰,爲朱元璋從容調兵遣將,準備與陳友諒決戰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七月初六,徐達遵照朱元璋的指令,回師救援南昌。朱元璋在龍江(今江蘇南京興中門外)誓師,親率大軍二十萬進擊陳友諒。陳友諒聽說朱元璋親率大軍到來,遂解南昌之圍,東出鄱湖返戰。這是一場關係到雙方生死存亡的大決戰,史稱“<a href=‘../../01ZGZZ/16songjinxiayuan/new_page_1233.htm‘>鄱湖之戰</a>”。徐達作爲主攻部隊,率軍先行,首先與陳友諒相遇於康郎山(今江西南昌康山),兩軍依湖對陣。陳友諒軍人多勢衆,艦船高大,氣勢洶洶。徐達毫無懼先諸將冒死闖陣,其部下將士大鼓舞,無不以一當十,勇衝殺。徐達部一舉擊敗陳友諒前鋒,斬殺一千五百餘人,繳獲鉅艦一艘,初戰告捷。接著俞通海等乘風發火炮,焚燬敵船二十餘艘,燒死、溺死很多敵軍。徐達在敵陣中力拼殺,連續酣戰。大火從敵船上燒到徐達的戰船上,他一面指揮士兵撲火,一面繼續與陳軍格鬥,越戰越勇,並指揮戰船在敵陣中節節推進。雙方在康郎山鏖戰整整一天,湖水被了紅,天空也被炮火硝煙遮蔽得暗淡昏黑。朱軍在徐達等勇將的率領下,殊死搏戰,擊退陳友諒的進攻。此戰,徐達首挫敵鋒,壯大全軍聲威,爲朱元璋取得決戰勝利奠定了基礎。當天晚上,朱元璋爲防止東線張士誠利用鄱湖大戰之機乘機寇,命令徐達撤出戰鬥,回守應天。徐達走後,朱元璋指揮將帥士卒繼續與陳友諒在鄱湖上戰,終於擊斃陳友諒,全殲陳軍主力,取得鄱湖大戰的勝利。

徐達回到應天后,嚴格訓練部隊,加強東線守備力量。緝查細,修繕城池,張士誠無可鑽,未敢貿然進犯。後來朱元璋稱讚徐達說:“我讓徐達回守應天最爲放心,無論遇有什麼問題,他都能妥善理。”可見朱元璋對徐達多麼信任。

湖大戰後,朱元璋還師應天,徐達等率軍攻克廬州。不久,奉命再返湖廣前線。徐達先後率兵相繼攻取江陵、夷陵(今湖北宜昌)、湘潭州(今湖南湘潭)、辰州(今湖南沅陵)、衡州(今湖南衡)、寶慶(今湖南邵)、靖州(今湖南靖縣)等地,徹底肅清陳友諒殘餘勢力,佔領湖湘地區。徐達在消滅陳友諒割據集團的戰役中,經數十戰,建立了赫赫戰功,爲表彰徐達的功績,朱元璋在至正二十四年正月稱吳王后,任命徐達爲左相國,地位在衆將之上。

至正二十五年(1365)十月,徐達等奉命率馬步舟師水陸並進,攻取淮東、泰州等地。大軍渡過長江,一舉攻克泰州海安壩(今江蘇海安),進圍泰州。經月餘戰,終於攻克泰州,擒守將嚴再興五千餘人。之後,徐達又攻下通州、興化、濠州等地。徐達在這些戰鬥中,師出迅捷,變化無窮,表現出卓越的指揮才能。

至正二十六年八月十二日,朱元璋任命徐達爲大將軍,常遇春爲副將軍,率軍二十萬討伐張士誠。徐達用反間計制勝,使張士誠的老巢平江完全陷孤立(參見<a href=‘../../01ZGZZ/16songjinxiayuan/new_page_1238.htm‘>平江之戰</a>)。次年,徐達親率將士攻破葑門,大軍一擁而上,進平江城。張士誠兀自率兵巷戰,但其手下將士已無鬥志,紛紛投降。張士誠見大勢已去,縱火焚死其妻兒,閉門上吊自殺,被其部將解救,徐達將其押送應天。破城之日,徐達嚴格約束部下,立下軍令:“掠民財者死,毀民居者死,離營二十里者死!”率軍城,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很百姓的歡迎。徐達論功封信國公,是此次封賞的最高爵位。

吳元年(1367)十月二十一日,徐達爲徵虜大將軍、常遇春爲副將軍率師二十五萬由淮河,北取中原(參見<a href=‘../../01ZGZZ/17MING/new_page_1241.htm‘>明滅元之戰</a>)。十二月攻克濟南(參見<a href=‘../../01ZGZZ/17MING/new_page_1240.htm‘>明攻山東之戰</a>),收俘元軍三千八百五十五人,馬四百二十九匹。在北伐軍的節節勝利聲中,朱元璋於翌年正月在應天登基稱帝,建國號爲大明,建元洪武。徐達被封爲中書右丞相、兼太子傅。

元順帝逃至上都,仍然保持著一套**機構,軍事上仍然有一定實力。洪武二年(1369)二月,徐達統帥大軍攻取山西(參見<a href=‘../../01ZGZZ/17MING/new_page_1244.htm‘>明攻山西之戰</a>)、秦隴(參見<a href=‘../../01ZGZZ/17MING/new_page_1246.htm‘>明攻甘陝之戰</a>)。徐達在掃平山右、出師秦隴的整個作戰過程中,抓住<a href=‘../22YUAN/new_page_2677.htm‘>擴廓帖木兒</a>北出雁門關,進攻北平之機,乘虛直搗太原,傾覆擴廓的巢,使其進退失據,一舉平定山西。抓住陝西元軍<a href=‘../22YUAN/new_page_2676.htm‘>李思齊</a>、張思道遙巡觀,不敢主出擊的時機,直奉元,進臨洮,圍困慶,似摧枯拉朽,風捲殘荷,降李思齊,斬張思道,威震關隴。徐達用兵出奇無窮,料敵制勝,表現出過人的膽略和指揮才能。

徐達出師秦隴,平定關隴後,明朝北方版圖已達今河南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一線。但擴廓帖木兒仍駐紮在沈兒峪(今甘肅定西西北),火兒忽答駐紮雲州(今河北赤城北雲州鎮),納哈出駐屯金山,失喇罕駐軍西涼州(今甘肅武威)。擴廓帖木兒在西北活猖獗,趁徐達平定關隴之師凱旋京師,大舉圍攻蘭州。洪武三年(1370)春,徐達征塵未洗,又命爲徵虜大將軍,率<a href=‘new_page_2717.htm‘>李文忠</a>、馮勝、鄧愈、湯和等分兵兩路,掃侵擾北方的元朝殘餘力量(參見<a href=‘../../01ZGZZ/17MING/new_page_1249.htm‘>明太祖第一次北征沙漠之戰</a>)。徐達從潼關向西進軍,出西路搗定西,進攻擴廓。徐達此次率軍北征,取得較大勝利,使元朝殘餘勢力嚮應昌、定西一線北撤。從此,明朝北邊的防趨於穩定。

同年十一月,徐達等班師回朝,朱元璋親自到龍江迎接北伐將士。隨後,大封功臣,徐達因功授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祿大夫、左柱國、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封魏國公,歲祿五千石,子孫世襲。

爲了進一步打擊殘餘元軍,洪武五年(1372)正月,徐達再次以徵虜大將軍的份率軍北征(參見<a href=‘../../01ZGZZ/17MING/new_page_1252.htm‘>明太祖第二次北征沙漠之戰</a>)。這是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分兵三路,“肅清沙漠”(指對蒙古用兵)。徐達從雁門關出塞,直趨和林,作爲中路軍。三月,徐達師抵山西邊境,派<a href=‘new_page_2711.htm‘>藍玉</a>爲先鋒,出雁門關向北進。藍玉在野馬川擊敗擴廓部流部隊,徐達率軍至土剌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土拉河),再敗擴廓軍。擴廓敗逃後,與賀宗哲合爲一軍,在嶺北佈下陣勢阻擊徐達部隊。擴廓、賀聯軍拼死進攻,明軍挫,死傷數萬人。徐達變不驚,收戰線,堅守營壘,才免遭大敗。然後,徐達整軍而還,斂兵守塞。擴廓軍隊見此未敢貿然追擊。

由於蒙古軍事力量一時難以消滅,明朝對北方的戰略從以攻爲主轉爲以防爲主。從此,徐達長期在北平、山西一帶練兵備邊,鎮守北平十餘年。

徐達在鎮守北平期間,先後三次遷徙山西農民到北平屯田種地,以加強北平的防力量。徐達將他們分散到長城沿線各衛所,按其戶籍服役課稅。屬籍軍戶的,發給服、食糧,使應軍差;屬籍民戶的,分給田地、牛、種子,使納租稅。前後移民三萬五千多戶,十九萬餘人,建立屯田點二百五十餘個,墾田一千三百多頃。徐達的這些措施大大減輕了北方軍隊的糧餉供應問題,使明朝北部邊疆日趨穩定。同時,徐達嚴格訓練士卒,繕治城池,加強守備,謹嚴烽燧,時時防備蒙古軍隊的侵擾。徐達被視爲塞上長城。明朝建國後,隨著文臣地位的提高,過去立下汗馬功勞的武臣逐漸冷遇,但是徐達始終到朱元璋的重用,捍著明朝北方的安全。

長期的戎馬生涯,奔波勞累,使徐達的逐漸支撐不住,終於積勞疾,一病不起。洪武十七年(1384)閏十月,徐達在北平病重,朱元璋遣使召還應天。翌年二月二十日病逝於應天府邸,時年五十四歲。追封中山王,諡武寧。賜葬鐘山,配太廟,名列功臣第一。

關於徐達的死因,有些史書記載:“(徐)達病疽,甫痊,賜蒸鵝,流涕食之而卒。”這些材料雖不完全可靠,但也不是風捕影,隨意造的。朱元璋當了皇帝以後,爲了確保朱明皇朝“萬世一系”,便想方設法加強皇權,凡是他認爲有礙於獨裁統治的人,不管是勳臣宿將,一律翦除。胡、藍黨獄,把功臣舊將幾乎一網打盡。前一年又將南征北戰、立下大功的義子親甥李文忠暗中毒死。徐達雖爲開國功臣第一,立下蓋世大功,而且一直忠貞不二,但想到他的震主之威,朱元璋“賜蒸鵝”一事也就可能並非子虛烏有了。

章節報錯

    人正在閲讀<逍遙英雄傳>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