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個家》番外4:合作邊疆辦冷庫(下)

王向紅熱的邀請兩人去吃飯。

兩人卻對海上夏日傍晚的風更為留

唐誠信指著漫山遍野、隨可見的一些花朵,深的說道:“海上風十足,山上風亦很獨特。看這些野花開得荼蘼,它們比天邊晚霞還要明艷,讓人忍不住就看迷了眼。”

陳仁峰好奇的問道:“對,你們山上野花真多呀,這是什麼花?我們從沒見過。”

王憶介紹道:“這花可有名了,在我們海上漁村名聲極大,它海蜇花,另外又有個很唯的學名換錦花。”

海蜇花或者換錦花,這是一種石蒜科植

它們是野花,但卻俏麗又純潔,與百合頗為肖似,同時又有玫瑰的嫵,一旦開放,還會有油菜花的熱鬧。

就像現在眾人看到的那樣,海蜇花盛開,浩浩、轟轟烈烈。

它們是漁民的最,它們的出現代表了海蜇收獲季的到來,從7月海蜇季到來時初開,8月怒放,然后能盛開到9月。

王憶看著兩人對這片花海大興趣,便讓學生取來照相機,讓兩人站在花海中進行了拍照留念。

這年代的人都喜歡攝影,城里人尤其喜歡。

甚至陳仁峰就是個攝影迷——別看他來自邊疆地區,現在邊疆地區可不代表貧困和落后,茲城里的電視機、自行車和攝像機的普及率,可要比沿海不城市高呢。

于是陳仁峰看到機后眼睛一亮,接過來說道:“凰jg302型照相機,好東西呀,這是琴島照相機總廠出產的吧?”

王憶說道:“對,是機械工業部在80年批準生產的新款照相機。”

唐誠信好奇問道:“這是新款式嗎?看起來跟咱們廠里的相機差不多。”

陳仁峰指著鏡頭給他介紹起來:“這是135平視取景照相機,確實是新款的家伙。”

“看它的機,不對,你看是看不出什麼來,你上來,怎麼樣?全金屬材質的機,據說這相機所用的金屬是用部隊回收的彈殼熔煉而的呢!”

有穿著白廚工服的幫廚來通知他們吃飯。

王向紅笑著招手:“同志們,走走走,一起去吃飯吧,你們又不是明天就回去,如果喜歡我們天涯島的風景,后面慢慢看,看個夠!”

唐誠信留不舍,他一邊走一邊回頭看著海島。

山丘上、樹林邊、灘涂旁,海蜇花開的明艷大方,波浪滾滾來,有漁家人在岸邊慢慢悠悠的逛。

王東喜介紹道:“那是我們漁民在趕海,趕小海,尋找一些蟶子呀、蛤蜊呀、海葵呀、牛菜呀之類的小海鮮。”

與晚風拂過海蜇花,吹起波瀾漾,夕落下,最后一抹余暉被云朵、草木和波浪裁剪斑駁碎影,接著,月華初上。

山上已經建起了學生食堂,主要是給新學期投用的水產技校使用,因為天涯小學的小學生們晚上是回家吃飯的。

現在隊里條件好了,家家戶戶吃白面,隔三差五還能吃,所以學生們晚上回家吃飯一樣吃的很飽。

食堂擺開一大桌,建冷庫是大事,隊里頭面人都來捧場。

陳仁峰和唐誠信進門,先看到的是一大盆子螃蟹。

通紅的梭子蟹。

很喜慶。

夏末初秋的海島是屬于螃蟹的。

這一桌子有清蒸蟹、有香辣蟹,也有當地有名的是嗆蟹。

現在時節的嗆蟹很,梭子蟹個頭大、飽滿,很是鮮活,用加鹽的海水浸泡24小時做出來的就嗆蟹。

兩人的目一下子被勾住了,陳仁峰下意識嘆道:“好大的螃蟹!好多的螃蟹!”

王向紅笑道:“也有小的,大的螃蟹清蒸,中等螃蟹做嗆蟹,小個頭的螃蟹就炒香辣蟹。”

“來來來,兩位貴客請落座。”

這一桌子是海鮮宴,除了螃蟹還有蝦、海參、鮑魚,貝類做了個大鍋煮,上來了一盆子。

魚的品類也富,紅燒、清蒸、油潑、油炸、酸菜燉,等等,布置了一桌子。

唐誠信說道:“這一桌子的海鮮,在我們那里得花費我倆一個月的工資呢。”

然后他又搖頭:“不,我說錯了,我倆各拿出半年的工資也難以買到這麼多好東西。”

“老唐你確實說錯了,這麼新鮮的海貨,咱們就算把一年工資都拿出來也吃不到呀!”陳仁峰興的說道。

食總能讓人心愉快。

有好菜還得有好酒。

王憶拿出了散裝五糧

他來倒酒,壽星爺招呼客人開吃:“嘗嘗我們的螃蟹,吃一個嗆蟹吧,這個做法最獨特了,你們邊疆地區應該吃不到。”

王憶笑道:“對,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獨特食,比如你們的烤包子、大盤、馕包、缸子,還有我們的嗆蟹。”

兩人剝開泡的蟹殼,里面蟹潔白,鮮尤如新剝,每一塊都帶有紅膏,紅白相間,的讓人猛吞口水。

靠海吃海,福海地區吃起海貨來的賣相很是狂,各路海鮮的吃法多有生食。

嗆蟹是一絕,另外還有醉蝦。

這次的醉蝦也是拼盤,紅須頭蝦、皮蝦、竹節蝦還有小白蝦,吃什麼吃什麼。

醉蝦這東西個頭不是最主要的優勢,鮮、才更加重要。

桌子上的醉蝦有多新鮮?

它們在酒里依然活蹦跳!

唐誠信說道:“早就從書里看到過醉蝦,今天終于可以品嘗一下子了。”

他拿起醉蝦咬掉蝦頭使勁吸,最終還是沒有吸出什麼來,只好又訕笑著拿出來剝殼吃。

大膽見此說道:“嗨,同志,你肯定沒有對象。”

唐誠信一愣:“你怎麼知道?”

大膽輕松吸出蝦來說道:“從你的舌頭上看出來的。”

年紀更大一些的陳仁峰便哈哈笑了起來。

要靠吮吸的不是醉蝦,還有生腌皮皮蝦。

這東西本來不歡迎,但王憶吃,正所謂上有所好下有所效,慢慢的社員們也開始吃起了這個廉價東西。

不過王憶喜歡清蒸或者椒鹽,其他人喜歡把把皮皮蝦切塊丟里腌制,然后用筷子夾起來吸食。

兩人吃的贊不絕口,滿桌海貨讓他們是小刀剌屁,開眼了。

王向紅一一招呼他們,說道:“今天吃鮮的,明天吃干的,明天嘗嘗我們的魚鲞。”

八月將逝,九月將近。

夏季風尚在,然而吹來的海風已經帶上淡淡的秋意。

于是,各島馬上就要曬起鋪天蓋地的魚鲞了。

他們在桌子上談論起魚鲞,引得唐誠信兩人好一番暢想。

今年冬天,他們食品廠就可以推出優質魚鲞給人民改善生活了。

這頓飯是一塊敲門磚,后面幾天,每天的招待都是敲門磚。

天涯島安排他們出海釣魚,安排他們參觀磚窯廠,安排他們撒網捕魚,安排他們搖櫓鬧海,安排他們品味山野菜……

諸多的敲門磚并合在一起,鋪就出了一條合作的大道。

八月底雙方簽訂合建冷庫的意向協議,兩人很給力,沒有白吃白喝,盡管天涯島提出了可以自己出資金,但兩人還是給他們好條件:

食品廠提供擔保,幫助他們生產隊貸款五十萬元,年息為百分之六,分十年歸還,可以提前還款。

其中附帶條件是冷庫穩定為食品廠每個月提供水產品兩百噸、干貨十噸,按照市場價優惠百分之五,而運費則是由食品廠出

此后的9月初兩人返程,二十天之后食品廠的代表到來,正式簽訂合作協議。

食品廠此次到來帶來了第一批貸款,總計貳拾萬元,不計利息。

這麼重要的事自然驚了縣里,葉長安親自過問了事

他主持召開了冷庫建設頭會,然后私下里對王憶說道:“你們行,在咱們當地本沒有這樣的低息貸款,百分之五的優惠差額也很低,縣里出地你們出工,這是借生蛋呀!”

“縣里同意伱們辦,這樣你們要把它給辦好啊!”

九月底,縣里、食品廠和天涯島三方共同組建起了籌建冷庫的領導班子,由王向紅擔任組長。

正好現在島上在大搞基建,于是他們請了建筑公司一位退休的技員做工程技顧問。

王憶出面,再次以招標的方式落實了施工單位。

十月冷庫工,十一月經由滬都機械總廠介紹,天涯島買來了冷凍機等設施。

1984年初,冷庫建

自此天涯島擁有了自己的冷庫,自此他們不可以捕魚,還可以收集漁獲進行保存,錯季出售,效益更佳!

    人正在閲讀<我在1982有個家>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