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枝驚侯》第四章 發洪水了

雨后稍笈,一行馬車快速的馳騁著,直奔蓉城,謝瑾瑜和魏嬰直到下了山才喜笑開,熊孩子之所以稱為熊孩子,蓋因膽子大。

候夫人沒讓護衛給兩個孩子開小灶,謝瑾瑜對他媽的回報就是留書出走,他的子本來就不是安安靜靜的子,屋子里圈養幾天實在是待不住了,又吃的不順心。索先去蓉城買馬鞍去!

也不知道他們是運氣好還是運氣不好,出發的時候天正在下小雨,下了山雨就漸漸停了,他們縱馬狂奔跑了很遠,正好到一個小鎮,離蓉城只有十多里地的時候,忽然馬揚起前蹄長嘶,任憑馬夫如何甩鞭,就是在原地徘徊不再往前。

眾人正在詫異,約聽到轟隆一聲響,此是一個三岔路口,地勢很高,前面是個小岔口又聽轟隆一聲,居然是山坡了。

“不好,發洪水了!”

混濁的山洪沖了下來,幾個人眼睜睜的看著前面的房屋和鄉村被洪水席卷,人畜掙扎著但是也不管用,就像被卷走的螻蟻一樣瞬間被沖出好遠,不多會兒就淹沒在黃浪里消失不見。

謝瑾瑜和魏嬰從來沒看到這種場景,俱是目瞪口呆,都被嚇傻了。

這幾匹馬日行千里,都是謝恒特意給兒子選的良駒,要不是這幾匹馬機靈,幾個人前行到前面谷口,就都兇多吉了。此刻眾人雖然僥幸活了下來,心里卻也是止不住的后怕。

前路既然被阻,幾人只好原路掉頭,這回不敢往洼地去,盡量挑地勢高的地方跑,天漸黑,今晚肯定跑不回青城山,所以在哪落腳就是個問題。

雨還在下,往回走也得打起十二分小心,來的時候信心滿滿就沒注意附近的棲點,這麼頂著雨漫無目的的跑,整得就有些被,還是之前提馬鞍的始作俑者,這次負責領路的名喚楊三的侍衛說道:“前面不遠,有個楊村兒,俺六叔住那里,俺小時候去那玩過,那個村兒地勢高,咱們可以去那撈腳。”

于是大家有了目的地,楊三駕車往楊村趕去,跑了能有半個時辰,終于到達。可下了車眾人就傻了眼,心涼了半截。

放眼去村子里別說人了,連狗都沒有一只。村口前的幾排老樹,樹皮都被干凈了,眼下只剩桿子禿禿的杵在那。道旁寸草皆無,田里也都是渾水,地勢稍高的土坑里,能看到麻麻裂的裂,顯然先前不知道旱了多久了,幾天的大雨都沒能把隙填平。

通常傍晚這個時候正是炊煙裊裊,夜燈亮起的時刻。務農了一天的人回到溫暖的家中,家中親人埋頭燒飯,歡聲笑語的場景……這里都沒有。

此刻的楊村,一片寂靜,沒了孩的玩耍,沒了鴨鵝畜嚷,沒了橙的燭,沒了人間的煙火,無聲的楊村在山野里默默佇立著。

謝瑾瑜和魏嬰畢竟歲數小,沒見過這樣的場景,只覺得在馬車顛了一天太乏了,想要下車休息,洗個熱水澡睡個好覺,掀開簾子跳下了車,沒等邁步進村,就被隨行的侍衛長吳平攔住了。

雨還在下著,領路的大漢楊三卻哭得像個孩子。兩個孩子被他哭得莫名其妙,面面相覷,走南闖北的吳平太知道災年幾個月的大旱意味著什麼了。

所謂楊村,此刻怕是個空村了。此刻進村,他們是既害怕看不到人,更害怕看到人。

世的災民,隨意得打殺了,心里不忍,可護送的兩個小主子份金貴,萬萬不能有所閃失。吳平一時也不知該不該進村。只好等楊三哭得平復好緒再從長計議。

楊三五大三,平時話也不多,此時難過了哭起來沒完沒了。猛男落淚有時候更是讓人心酸,似乎是老天爺都看不過眼,雨都漸漸停了。

人和人的悲歡雖說并不相通,謝瑾瑜和魏嬰也不明白他為何哭得悲傷,只是良好的教養讓他倆不忍打斷,持續的保持著沉默以及尊重。

打破哭聲的,是一陣陣此起波伏的呼嚕聲。

聲音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之前雨點大的時候,聽不出來,現在雨霏霏,再加上眾人刻意想逃避哭聲,這個呼嚕聲就格外的明顯。

這聲音的方向……約是從馬車里傳出來的。

謝瑾瑜和魏嬰齊齊的把目轉向吳平,吳平抬手示意他倆稍安勿躁,楊三都驚得瞪大雙眼止住了哭,下意識的站到兩個主子前戒備著馬車里。

吳平放輕腳步,一手放在刀把上,慢慢走向馬車,待會要進馬車,怕刀不便,他緩慢的把刀拔出來,沒發出聲音。眾人也都屏住呼吸,呆呆得看著他的作,魏嬰膽子有點小,下意識的拽了謝瑾瑜的袖子。謝瑾瑜也有點怕,只是他耿著脖子,不想怯。福寶原本給兩個主子打著傘,現在手也忍不住發抖。

吳平靠近馬車,呼嚕聲還很清晰,似乎是車座低下。這讓他有些懊惱,一般來說馬車出發前他都是仔仔細細檢查過的,唯一沒檢查的一次也就是從萬福寺里出來得匆忙,沒來得及。難道在寺中混了歹人?他剛要掀開車座,就見車座低下的人似乎睡得憋屈了,一個翻咕嚕了出來……

是個小沙彌。

眾人忙上前看,唔,還是個人!

謝瑾瑜示意吳平沒事,沒忍住隨手拿起吳平的刀鞘就想捅醒。這小姑娘功夫雖好,睡相未免太差,都從座位底下滾出來,變四仰八叉,還能翻了個繼續睡。

他剛要拿刀鞘捅此人屁,猛然想起是個的,捅屁……似乎不太好,又打算往腰上捅,剛出手又覺得此舉也不太妥,再往上看去,似乎是,雖說看不出山巒起伏……也仍然不能隨意下手,于是便拿著刀鞘來來回回比量了半天。

幾個人也站在他后看小侯爺躊躇,人沒捅醒,他自己心戲良多,耳朵燒得通紅一片。

睡夢中的沈芳覺得是有點冤,上次跟玄清去給人放盆接雨水,回來就吃飯去了,雖說原本是有賭氣教訓那小侯爺的分,可本想吃完飯再去把桶從房梁上拿下來的,奈何吃完飯看經文看得迷迷糊糊睡著了,醒來了就把這事忘腦后了。

也不知道玄清居然腦袋一找了圓通取桶。

圓通那個老狐貍,平生第一好就是斂財,第二好就是懶,別說讓他取桶,讓他提鞋他都懶得提,一寺之主一寺之主,不顧形象天趿拉著鞋。玄清居然還跑去讓他取桶,他這是念經念傻了吧?要挨訓可別連累我……

果不其然,剛睡醒就被圓通給去聽訓了。

和玄清耷拉著腦袋,圓通先是罵惹事,來者是客來者是客,不看在人的面上也得看在銀票的面上,不看僧面看佛面,怎麼還去跟人賭氣?

又罵玄清是怎麼想的,這麼點小事居然要他親自出馬取桶?佛曰:相由心生,境由心轉。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難道事就非此即彼嘛?變通,變通!怎麼做事就不曉得變通嗎?

都沒聽過把梳子賣給和尚的故事嗎?寺里的和尚腦袋上都頭,除了沈芳這個娃娃,人家賣梳子的是怎麼把梳子賣給咱們寺的?梳子是善男信,給梳子開又能為護符,又能積德行善保佑平安,弘揚佛法,揚我寺名,我不是也一口氣買了一萬把嗎?

沈芳低頭憋笑憋得臉通紅,腳底下畫圈,心里嗤笑:鬼扯!

梳子一把進價十二文,賣出一把一百零二文,暴利啊!萬佛寺香火旺盛,后來一萬套梳子都不夠用了,還不是后來又派下山批了兩箱……

圓通說著說著約麼也是想到了這茬兒了,老臉也有點燒得慌,咳嗽了一下,收了聲。

沈芳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的,圓通胡咧咧半天全然沒放在心上,玄清平時老持重鮮挨罵,這一被罵就像個鵪鶉似的,連連稱是。師傅教訓得對。

可事總是要解決的,到底誰去取桶啊?沈芳就等圓通指派取桶,到時候再奚落奚落那幾個小孩兒。

圓通一副孺子不可教的樣子,看著玄清,變通是什麼?為什麼非要取桶,你給他們換個不雨的屋子不就行了?東廂房雨,侯夫人住的西廂房基本不,你把他從東一換到西二不就完了!

主意一出,玄清瞬間如醍醐灌頂,轉就去安排了。

沈芳也不得不佩服圓通,別看這個老家伙懶,腦子可不懶。等玄清離開了,圓通斂了神,靜靜的看著沈芳。

沈芳就有點發憷,不怕圓通笑嘻嘻就怕圓通鄭重其事。

屋里就剩他倆,圓通沒有講故事和佛理:“方九城把慶西懷城糧倉搶了,這事你知道嗎?”

沈芳覺得腦袋瞬間空白:“不知道,但……我約能猜到。”

“方縣令舍己為人造福一方百姓,老衲甚是佩服。”圓通又道:“我寺萬民香火,大當前也不能偏安一隅。寺里眾人不日即將下山濟世。天災人禍,禍兮福兮。出家人不打誑語,東廂房的貴人命有一劫是真的,方九城也有一劫也是真的。福禍相依未必不是施主你的善緣。施主珍重啊。”圓通雙手合十:“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沈芳收起了臉上的頑皮,鄭重的跟師傅行禮:“多謝師父提點,徒兒知錯。徒兒定好好跟貴人賠禮道歉。”

沈芳出了門,回房間輾轉反側地想了一宿,覺得圓通雖然看起來不靠譜的樣子,可爹的話響在耳旁:圓通是修自在佛的。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此人有乾坤,心慈悲,是佛教中普度眾生以飼鷹的那種人。你子活潑,小事頑皮倒也罷了,大事上一定要敬重此人,聽他的話……

相識了那麼久,圓通也的確是靠得住,既然他都發話了,我明早一定早起給小侯爺道歉。沈芳下定決心才打算睡去,卻發現天已亮了。算了,不睡了。中午瞇一會吧。

穿好服,打算出門洗漱,沒曾想卻看到謝瑾瑜手下一大早的在牽引馬車,覺得蹊蹺就趁著沒人的時候鉆進去藏在了馬車底下,結果顛了一天,把顛睡著了。

睡夢中的也覺得周圍詭異的安靜,呼嚕聲繼續,人卻慢慢睜開了眼,忽然一個鯉魚打坐起了,就和向糾結的小侯爺四目相對。

相持一會,還是謝瑾瑜先開了口:“你怎麼會在我的馬車里?”

沈芳尷尬的撓了撓頭:“我要是說,小僧夜觀天象掐指一算,你命有一劫,五行缺我,你……信麼?”

眾人包括心腸憨厚的魏嬰,此時此刻心中都飄過五個字:我信你個鬼!

    人正在閲讀<別枝驚侯>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