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卿心》第232章 宮變

其他宮人見拓跋繁已然離去,這才敢走近李珺喬。ghxsw.com

“公主,你認識此人?”其中一個宮人試探地問了一句。

李珺喬生怕節外生枝,便回了句,“他長得很像我從前認識的一個人,所以我才會認錯了。只不過他也會說些涼凌國話,所以我們便多聊了幾句罷了。”

“罷了,這番出來也久了,我們回去吧。”

說罷,李珺喬便帶著侍候的宮人一同回了所的宮殿。

即使定下的親之禮就在三日以后,但自有其他宮人幫打點一切,什麼都不需要心。

要做的僅僅是如同一個傀儡一般,扮演好和親公主的角罷了。

只是一想到即將到來的腥風雨,還是忍不住倒吸一口氣。

夜里,輾轉難眠,干脆穿,點了一盞小燈,在燈下細細端詳李承恩給的那塊玉佩。

要不是那天拓跋繁問及這塊玉佩,李珺喬還真沒有試過像這般靜下心來,對著一塊玉佩出神。

這玉佩跟隨著李景煥十多年,上面沾染著他的氣息,所以看向這玉佩的時候,李珺喬總是忍不住想起既往和李景煥相的點滴。

如今李景煥就在宮中,但卻無法接近他,甚至連他哪一個宮殿都無從得知,到一巨大的無力包圍起來。

此時,聽到門外有異一下子急了起來,想把那塊玉佩收起來,卻沒想到手沒拿穩,竟把那塊玉佩跌落在地上。

隨著一聲清脆的碎裂之聲,那塊玉佩裂開,表面的玉質碎裂,中間竟出一塊更小的玉牌。

李珺喬把那塊小小的玉牌拾起之時,依稀覺上面有些紋路。

李珺喬連忙把玉牌放在燈下,竟發現玉牌上竟麻麻地刻了些蠅腳字

但顯然這些字并不是涼凌國的文字。

幸好在前來和親之時,送親使在路上給遞了一本類似于介紹茲國國和文字的書,讓臨急抱佛腳,惡補了一下,所以一眼就認出其中幾個字正是茲國的文字。

地覺得這塊玉牌大有來歷,便連忙取來紙筆,把玉牌上面的字逐一抄寫下來。

同時,也意識到一定要找來認識這些文字的人來破譯這些碼,但又不能讓他們知道這些碼組合起來的意思。

苦思冥想之下,想起當日在朝堂上為父陳時列舉的例子,馬上翻遍了整個寢殿,果真讓找出了前幾天宮里送過來的幾本茲國的書籍。

在燈下照著玉牌上的文字,把在那幾本茲國書籍中尋找一樣的字,然后把它一一圈起來。

折騰了整整一夜,才把大部分的字找到了它們在書中對應的位置。

雖然有幾個字實在找不到一樣的,但眼見天漸漸亮了,也不得不作罷。

自己,不過是丟失幾個字罷了,憑鍛煉回來的閱讀理解的能力,想必這也算不上什麼大問題。

所以,在天亮以后,如常用過早膳,便借口說自己昨夜看了宮人送過來的幾本書,但上面有些字讀不太明白,讓這茲國的宮人來給

這些宮人哪里料得到李珺喬打的是別樣的主意,聞言馬上把在書中圈出來的字一一給講解其意思。

李珺喬一邊認真聽著,一邊提筆在書頁上做好注釋,以防混淆。

待到書中所圈的所有字都被破譯出來,又借口要安安靜靜地看這幾本書,也用不著其他人侍候了,讓這些宮人暫且退下。

待到屋空無一人時,李珺喬不忘把門窗閉,這才把那張小紙條拿出來,按著書中標注的意思,譯能理解的涼凌國文字。

只是待到看清楚那張紙條上的文字的真正意思時,不由得倒吸一口氣。

上面寫的赫然是——傳位于皇十二子,傳位詔書藏于旭日宮地宮,叩擊東側墻角第三層紅磚五下即可進

皇十二子......那豈不是李景煥?

這塊玉牌,居然是指向傳位詔書的去向!

李珺喬馬上想到李承恩曾說過,這塊玉佩是拾獲李景煥時,他便帶著上的,也就是說,茲國國王早就打算把帝位傳給李景煥,所以才會把包含重要信息的玉牌包含在一塊平平無奇的玉佩之

要不是今日李珺喬無意中打碎了這塊玉佩,只怕這玉牌里的就要一直藏于地下了。

回想起拓跋繁的態度,他雖然有意把玉佩取回,但在李珺喬執意不肯時,他也沒有表現出不快,也沒有搶搶,那是不是意味著拓跋繁也不知道這玉佩里的

要是他知道玉佩中包含這這麼重要的一枚玉牌,想必無論如何他都會把它奪到手中吧?

畢竟這玉牌上的信息,足以讓他擺眼前的困境,不費吹灰之力便可扭轉局勢。

李珺喬又把那張紙條上的字默念了幾句,這才把它用火折子燒毀了。

至于那幾本被圈了的書,干脆在上面潑了好些墨,營造出自己不小心把硯臺打翻,墨染上扉頁,導致那些文字殘缺不清。

再三確認并沒有留下任何可以追溯源的信息下,這才把那枚至關重要的玉牌收了起來。

想到親之禮剛好在旭日宮進行,到時候即使病重的陛下不能出席,但一眾大臣、皇子、公主都會依照慣例出席,到時候便可以在眾人面前亮出這枚玉牌,救李景煥于危難之中。

雖不知道拓跋繁和李景煥到底有什麼計劃和部署,但這玉牌,就是的底牌,無論當中出了什麼差錯,都能護佑他此行平安順遂。

所以,在接下來的兩天,就如往常一般,該吃則吃,該睡則睡,即使是侍候的宮人,也沒發現的不對勁。

直到大婚當日,穿好一火紅的嫁,在宮人的簇擁下,徐徐地走出所的寢殿。

無人知曉,那枚玉牌早已被提前藏于發冠之中。

原本金碧輝煌的皇宮,因到可見的高高懸掛的紅綢幔而變得異常喜慶,就連送公主出嫁的宮都在發鬢上別了一朵小巧的紅花,以示吉祥同喜之意。

公主出嫁的儀仗堪比貴妃,浩浩的送嫁之人把宮道塞得水泄不通。

頭戴青鸞冠的李珺喬踏著金銀的西番蓮樣式的喜毯,一步一步地走向旭日宮的方向。

遠遠而來,便看到階梯之下百跪拜。

抬眸之時,竟看到階梯之上站著的卻是同樣一的拓跋思齊。

李珺喬不由得腳步一滯,連帶著整個送親隊伍都停了下來。

走在前面的送親使察覺到李珺喬并沒有跟上來,連忙折返到邊,他還沒來得及開口,便被李珺喬搶了先。

“本公主所嫁之人不是太子麼?怎會了五皇子?”

送親使這才解釋說,“公主不知道嗎?太子早就被廢了,如今五皇子才是名正言順的太子。”

李珺喬大震驚,這才反應過來當日拓跋思齊夜闖寢殿所說的那一番話,竟非戲言。

他果真有這個能力,在短短的時間使得茲國翻了天,就連李珺喬都為他今日要娶的太子妃。

李珺喬一時無法接這個轉變,遲疑著不肯上前。

這可急壞了送親使,就連地上長跪不起的朝臣也察覺到異樣,紛紛向李珺喬的方向投去疑的目

此時,一吉服的拓跋思齊竟不顧宮廷禮儀,緩緩走下階梯。

這是從來都沒有試過的事,所以眾臣的目一下子轉移到拓跋思齊上。

只見他走到李珺喬跟前,向出了手,得意地說,“我說跟你說過,救命之恩當以相報,如今這太子妃之位你可還滿意?”

李珺喬想了想,太子也好,拓跋思齊也好,都不是想要一生相伴的人,所以于而言,兩人沒有本質上的區別。

對于原本的太子本不了解,所以即使對他有異心和算計,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妥。

然而拓跋思齊畢竟是治好了傷的人,在驛館之時對也多番照顧,只要想到發冠之上有令他剛剛得到的太子之位瞬間失去的玉牌,心中生出些許愧疚。

但李珺喬清晰地知道這種愧疚并不是,也不足以讓李珺喬臨陣倒戈,放棄把玉牌中的宣之于眾。

而且,必須要進到數步之遙的旭日宮中,才能有機會把藏在地宮的詔書拿到手,所以這一刻,絕不能搖。

于是,言不由衷地回了兩個字“甚好”,便把手遞給了拓跋思齊。

明顯到眼前這個男人因為的舉而心生歡喜,他攜著穿過跪拜的百,踏上了象征著權勢的階梯。

于他而言,這旭日宮便是見證他意氣風發的地方,也是他娶得秤心之人的婚堂。

而言,旭日宮卻是割斷一生的地方,也是讓李景煥扭轉局勢,得以稱帝的殿堂。

就在他們走到階梯的盡頭,正要踏進旭日宮時,周圍突然響起了一陣廝殺之聲。

李珺喬猛然回頭,便看到階梯之下黑地涌出了一隊穿盔甲的士兵,把還跪在地上的朝臣團團圍住。

拓跋思齊下意識把李珺喬護在后,殿迅速走出另一隊人馬,把這兩人護在中間。

李珺喬赫然看到一盔甲的李景煥策馬從那堆士兵中奔馳而出,停在了階梯之下。

他眼神堅定,臉龐瘦削,更顯五越發凌厲。

不過時隔半年未見,單從氣質上李景煥就像換了一個人似的,周煥發著不可接近的皇族之氣,之生畏。

更為重要的是,他明明看到了拓跋思齊邊的了,他的眼神沒有一的波,甚至只是停留數秒便移開,就像跟他毫不相干似的。

雖知道他還活著,但當親眼看到他站在自己面前的時候,還是不自得流淚。

拓跋思齊以為害怕,握的手安說,“莫怕,有我在,絕不讓他人傷你半分!”

說罷,他轉頭對李景煥說,“十二弟,你這是做什麼?今日是你五哥的大喜日子,這就是你送給我的賀禮?”

直到這一刻,李景煥出自與生俱來的慈悲,依舊不想在宮中起殺戮。于是他對拓跋思齊說,“五哥,父皇病重,應該延醫救治,為人子不應行親之禮。要是五哥尚存一孝心,便讓洪大夫給父皇診治,而非父皇,行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

拓跋思齊聞言冷笑了一聲,“拓跋辰,你當你是誰?不過是父皇死后的一件祭品罷了,居然還敢帶兵進宮?我看你是等不及父皇薨逝,要提前來送死了。”

說罷,他揮一揮手,后馬上出現一隊箭兵,齊刷刷地站到了拓跋思齊跟前,把箭對準了李景煥。

“要是你現在束手就擒,念及,我可以饒你不死。但要是你頑固抵擋,今日就是你的死期!”拓跋思齊早就料到今日會出現眼前的狀況,所以早有準備。

只是他千算萬算沒算到的是,他遍尋不獲的傳位詔書,早就被他父皇藏于旭日宮地宮之中,而掌握這個的人,恰恰是他牽著的李珺喬。

李景煥見拓跋思齊執迷不悟,干脆說,“你且抬頭一觀,便知今日是誰的死期了。”

聽罷李景煥的話,所有人的目一下子投向上方,只見高聳的宮殿屋檐,不知何時趴滿了手持連弩的黑人,正虎視眈眈地著下面的況,等待著李景煥發號施令。

拓跋思齊的人看見這些黑人如同天兵神將那般神出鬼沒,嚇得魂都丟了,手上的兵紛紛落地。

不過彈指之間,李景煥后又涌出兩隊人馬,為首的正是伍止和拓跋繁。

只見拓跋繁馬上伏著一名發髻散子,特意用布遮住面容,所以看不清面貌。

只見他對李景煥遙遙點了點頭,便調轉馬頭,飛馳著往出宮的方向去了。

伍止順勢把拓跋繁帶來的人馬一并收歸,然后來到了李景煥邊。

只聽到他對拓跋思齊喊了一聲,“如今宮宮外都是我們的人,我勸五皇子還是不要殊死掙扎,還是束手就擒吧。”

拓跋思齊看著下面黑的軍隊,卻沒有毫畏懼,因為他只要控制住茲國國君,便還有最后的底牌。

于是他對下面被嚇得渾抖的大臣說,“我有父皇的詔書,我才是實至名歸的太子。早年天師就曾卜言說皇十二子命犯孤煞,與國勢無益,所以當初父皇才會把他投河。”

“你們說這麼一個父皇不喜、命勢不吉、意圖謀朝篡位的人,怎能做你們的王!更重要的是,他一頭卷發,分明并非皇族統,要不然他那犯了邪之罪的母妃怎會被囚在寢殿將近二十年,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

“父皇已然昏迷,一切將以他的詔書為準,拓跋辰無詔帶兵宮,形同謀反,即使我今日戰敗世,這都是不能改變的事實!”

拓跋思齊見下面的大臣開始議論起來,就連對峙的士兵也稍有松,便打鐵趁熱地說,“你們跟隨拓跋辰,不過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叛軍罷了。要是你們肯倒戈相向,幫本王把拓跋辰擒獲,到時候拜相封侯,指日可待!”

伍止見拓跋思齊意圖擾軍心,馬上反駁道,“從來都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再說了,你這所謂的詔書分明是你親手所寫,不過是蓋了君上的璽印鑒罷了,難保不是你擅自挪用。”

“除非君上金口玉言說把帝位傳給你,否則單憑你一張,說得天花墜也沒有用!”

拓跋思齊聞言挑眉,“我好歹還有這張詔書,你們手上又有什麼?如今父皇病重,時日不久,他連張服藥的困難,你又如何能讓他開口說話?不過是存心為難罷了!”

此時,伍止后走出了一個奇裝異服的人,竟就是茲國德高重的天師。

只見他緩緩地開了口,“要是加上我呢?”

拓跋思齊眼閃爍的一下,李珺喬看出他頗為張,但卻在想方設法讓自己鎮靜下來。

李珺喬不知道眼前這人到底是誰,但顯然拓跋思齊對他十分懼憚。

天師對著所有大臣說,“十二皇子出生之時,不吉的卜言是我所占,但并非天意,而是君上特意讓我為之。”

“當日真正的卜言是皇十二子乃東方帝星將世,可興茲國百年,然年命途多舛,若不離宮,恐有命之危。”

“加上皇十二子天生一頭卷發,勢必要為眾矢之的,恐有統之疑,所以君上才忍痛讓我做出這樣的卜言,以護佑皇十二子得以平安長大人。”

“至于活人獻祭一事,純屬子虛烏有,不過是君上知道自己時日不長,料著要是貿然把皇十二子召喚宮,只怕會引起其他皇子的仇恨,起了殺戮之心。”

“所以才想出要用活人獻祭的辦法,在君上尚且活著的時候,保得皇十二子平安。”

天師的話讓一眾大臣以及拓跋思齊大為震驚,因為在茲國,天師的話是僅次于君上的圣意,他代表的可是上天的旨意。

全因為天師的這一番話,整個形勢變得對李景煥更為有利一些。

然而拓跋思齊也不是凡夫俗子,只見他突然奪過前面一個士兵的弓箭,引弓便向天師的方向。

李景煥首先反應過來,可惜天師離他所在的位置甚遠,他鞭長難及,只能眼睜睜看著天師中間倒地,濺當場。

伍止立馬下馬上前查看天師的況,卻發現他已經氣絕亡。

“看來天師所言也不可盡信,要不然他怎會連自己今日死于箭下都預料不到?”拓跋思齊放下弓箭,一臉得意。

眾人沒料到拓跋思齊竟敢在眾目睽睽之下殺天師,只覺得滿心惶恐。

“既然你這麼說,我們也沒有任何可以商議的余地了,開戰吧!”李景煥揮手中的長劍,向拓跋思齊宣戰。

拓跋思齊不肯輕易認輸,便對護在他前的死忠將士說,“今日若勝,我許你們江山同!若敗!枯骨同葬!”

    人正在閲讀<欲謀卿心>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