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宗道祖》第二回 法華寺

隋唐之間,征戰不休。雖然最終,大唐建立,但是連年征戰,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平民將士死亡者不勝其數。

可以說是白骨于野,千里無鳴。大唐,的確是名將輩出的年代,然而,一將功萬骨枯。無數兵將的枯朽,方才全了一人盛名,得傳后世。

新建后的大唐,急需安民心。李世民在征戰之時,曾蒙十三位有德僧人搭救。故而,登帝之后,大赦天下,封佛教為護國神教。一時間,天下佛法大昌其道,信徒無數。

長安城外,便有一座寺廟,頗為有些盛名。這座寺廟,名曰法華寺。法華寺,居于高山之上,攀登甚是辛苦。然而,善男信卻是不辭勞苦,攀山拜佛,極盡佛門鼎盛之況。

法華寺主持慧心大師,時常開壇,與善男信講求佛法奧妙。一時間,被眾多信徒傳為活佛。這只是民心所向,并非什麼言之確鑿之事。不過,這位慧心和尚的確是頗有道行的得道高僧。

佛門修行,有九識小舍利大金的說法。其中,九識乃是指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識、意識、末那識、阿賴耶識、阿羅識。這九識中,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識、意識的開啟相對容易,而末那識、阿賴耶識、阿羅識非是佛緣鴻大之輩,幾乎沒有開啟的指。在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識、意識六識開啟之后,便有舍利一說。

修行佛法的僧人,一旦開啟了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識、意識六識,并且將這六識控制微,合六為一,與本我魂魄結合,便可以在識海就一顆晶瑩剔的舍利子。修為,比道門丹之士還要高出一線。舍利既,這僧人便也有了五六百年壽命。且兼佛門九識的開啟,與佛法領悟有關,這前六識之中,眼識、耳識、鼻識、舌識前四識中任何一識,可以通過誦讀佛經開啟。只要虔誠誦讀佛經三五十萬遍,便可以偶然開啟其中一識。這一識的開啟,與誦讀者的悟無關,只要其誦讀遍數夠多,且心誠,便可以開啟。只是,卻也只是一識罷了。一旦開啟了一識,接下來,任誦讀多遍經書,都絕難再憑此法開啟第二識。想要再開啟第二識,唯有靠佛緣與悟了。

佛門六識合一,回歸真我,可以就小舍利。而同時,隨著六識的開啟,僧人的佛法造詣也是隨之加深。到了就舍利,無論是法力還是佛法領悟,都足以使之在凡人世界稱佛做祖,自創佛門流派了。而就舍利,不過是佛門修行的小罷了。在六識合一,化生舍利之后,又有末那識、阿賴耶識、阿羅識三識。此三識,一旦完全開啟,便可以與舍利合一,重鑄金就長生不死的正果之位。自此,便可以真正的逍遙天地,不死不滅。法華寺的這位慧心老和尚,雖然未曾就那幾乎遙不可及的金大果位,但是,卻已然把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識、意識六識修,合六為一,就了一顆渾圓舍利,大智大慧,對于佛法的領悟,到了一個相當深的地步。

在這位慧心老和尚之下,其收了十二位徒弟。這十二人輩分為圓,分別取法號為圓一、圓領、圓回、圓真、圓嗔、圓癡、圓通、圓戒、圓貪、圓怒、圓誠、圓信。這十二人,智慧不一,悟不同,但是絕大多數卻也都悟出了佛法二三識,是這法華寺無可非議的中流砥柱。只是,這十二名僧人中,又有一人很是有意思,此人名圓誠,意為誠意禮佛。可是,其卻是好吃懶做,憊怠,平素連經書都是不怎麼念。

這圓誠,了佛門三十多年,但是其連佛號都懶的宣,往往數日都是不念一遍經文。平日,心好了,宣一句“阿彌陀佛”,便算是做了早上功課。其自從了佛門到現在,只怕念的佛法還沒有一萬遍。連佛法都懶得念,更不用說領悟了。其對于佛法一道,半點就也無。甚至于,其白了佛門,便是連一識也未開啟,反而是落在了那些每日誦佛念經的徒子徒孫后面。這圓誠和尚為人古怪,本來十一位師兄弟還有人管教他,但是,偏偏他又口無遮攔,一來二去,也就無人管他了。慧心法師對此只作不知,有人告狀,也只是呵呵一笑,道一聲“他的佛緣未至”便搪塞護短了過去。如此,這法華寺也就無人管他了。

圓字輩的十一位師兄弟,佛法都有些就,名下多則有上百弟子,則百許數十,都是做了師父的。而獨這圓誠,在佛法上沒有半點就,法華寺有哪個小沙彌瞎了眼了心的會跟隨他修行?好在其于法華寺外,偶然見一個小丐可憐,便將之帶回寺中,給其剃度,收了徒弟。只是,他雖然給其剃度,卻并未給其取什麼法號,而是依舊任由其冠以世俗界之時的名號--蕭劍!

劍,乃是肅殺之。佛門弟子剃度卻又不取法號,且以這傷生害理的劍字命名,顯然是對佛祖的大不敬。如此,圓字輩剩余的十一位和尚,自然是大為不滿了。當下,紛紛向慧心老和尚告狀,而慧心卻總是笑而不語。被問的迫了,方才呵呵一笑的道:“劍者,本天地一,何來傷天害理?佛門大能以無上佛法鑄慧劍,斬凡,證佛位。爾等迂腐,不解圓誠其中真意。”

眾僧人心知其偏袒圓誠,心中忿忿,卻也無奈,只得作罷。

只是,如此一來,這蕭劍自然在法華寺也是頗不歡迎。跟他那個師父一般,直接被劃到了好吃懶做,混吃混喝的假和尚里。

此時,蕭劍正在距法華寺山門五六里地的一石頭上發泄著不滿。一破爛僧袍的蕭劍,面焦黃,眼中也無多清朗之,不住的發著牢:“哼!該死的一群禿驢,想當初你家蕭小爺也是堂堂富裕人家的子弟,鴨魚,山珍海味,什麼沒吃過?綾羅綢緞,什麼沒見過?哼!山下花花世界,三千紅塵滾滾,你道你家小爺樂意當和尚麼?

要不是家道中落,兵匪戰,小爺又怎地會這苦?丫丫個呸!”

蕭劍越想越氣,倒最后更是破口大罵起來。幸而,他所在的乃是一山野,沒什麼人煙。否則,說不定便被誰給當了什麼瘋和尚。

這蕭劍今年不過十歲年紀,其家庭本也確是富裕之家。但是,適逢隋唐易,烽火戰,一來二去,蕭家便也衰敗了下去。其父心中郁郁,不過兩三年便自去了。而蕭劍那時,也不過剛剛出世而已。蕭母辛辛苦苦,靠給人打雜,干點是將他拉扯長大。只是,在蕭劍六歲那年,蕭母積勞疾,一病不起,也就此去了。蕭劍舉目無親,也只得把要飯這不怎麼長臉面的勞手段當作謀生技能了。

歷時兩年,這焦黃小子倒也福大命大,竟然沒有死。一路討飯,來到了這三千浮華,萬千富貴的都城長安。更是遇到了下山喝酒的圓誠和尚,被連蒙帶騙的帶回了山門,稀里糊涂的當了和尚。

自此,雖然不缺吃喝,但是,卻也是與做乞丐之時一般的人白眼。且兼那圓誠僧人好吃懶做,招他上山做和尚,也沒安什麼良善心意。圓誠是個地地道道的酒和尚,吃喝酒乃是家常便飯。法華寺乃是佛門清靜之地,自然不會有酒準備了。故而,圓誠和尚也只得下山到酒肆里打酒吃。這和尚也算是一奇人,不獨犯戒,還懶得出奇。自從收蕭劍做了徒弟,就再未如此下過山。一切酒的購買,都是委托蕭劍進行。

法華寺香火鼎盛,自然頗有幾貫香火錢了。圓誠雖然懶,但是卻勝在輩分高。那些修了眼識、耳識的和尚雖然不大瞧得起這位師叔,但是當面見了,也要畢恭畢敬。他自然是不會缺什麼錢了。

只是,這和尚似乎不懂什麼“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的道理,每次金錢的算計都是很明。給的錢,恰到好,蕭劍半點油水也無。買回的酒,又都是儲存到了這圓征和尚五臟廟里,一星半點也不剩。蕭劍長年吃素,營養不良,連面著焦黃。卻落個酒和尚的不雅名號,攤這麼個師父,也算是倒霉頂了。

這也還罷了。法華寺乃是修行的所在,這一點,法華寺中眾僧心知肚明,卻無人宣諸于眾。畢竟,這一點太過駭人。

法華寺稟承佛門道統,雖然并無什麼金大能。但是,卻有結了舍利的慧心法師坐鎮。在其下,十二弟子中,除了圓誠不學無,其余卻都已然修出了三識,甚至更多。而那些徒子徒孫輩的和尚沙彌,也有一兩百位修出了佛識的。

法華寺有兩千多僧,除了這兩百位修出佛識者,尚有一千八百多人。這一千八百多和尚雖然沒有修出佛識,卻是因為頌念佛經,而誕生出了佛力。這也算是佛門修行的一種好

佛門講究一朝頓悟,但是卻又適留一線。但凡是誠心頌念佛經數十萬遍,便可以修煉出一種佛識來。便是與佛無緣,無法修出佛識,也是可以因為每天的頌經念佛,自然的誕生出金黃的佛力。且這佛力,也是與頌念佛經的遍數有關。誦經遍數越多,佛力便愈加的粹,且數量也是逐漸增多。

在法華寺中,有大力佛手、金佛掌、宣佛指等世俗界佛門武功流傳。只是,其運轉的基卻是佛力。且以佛力施展,威力及妙用遠超出尋常之輩施展。可以說,法華寺十有八九的和尚,便是沒有佛識者,都是絕對的武學高手,到了朝廷,掙個副將參軍也是手到擒來。

對于別的和尚來說,這自然是莫大的好了。而對于蕭劍,卻又是一樁倒霉了。蕭劍到了這佛門之中,因為自名字與師父的緣故,也無什麼知近之人。更無人會傳授他什麼經文武學,他便是有心上進,也無學習之。那憊殆貨的師父,蕭劍是本不指的。自家師父什麼貨,他還是一清二楚的。徒虛名,輩分雖高,但是一把年紀都活到狗上去了。莫說佛識,甚至佛力都是沒有多,修為卻連徒孫一級的都是比不上。

跟了這等師父,蕭劍也只能自認倒霉。蕭劍寺已經接近二年,卻連一點佛力都是沒有產生。甚至于,他連佛經都是從未誦讀過。如此,蕭劍這二年除了白吃了千碗白米飯,個頭長高了一截,旁的是半點也無。

這二年幾乎每天都要山上山下的跑給圓誠打酒,其腳倒是快了不板也見結實。這也算是意外之喜吧。

兩年的山上山下,蕭劍早就習慣。不過,對于這唯一的樂事,每年能夠指天罵地,將法華寺包括那懶貨師父上上下下兩千多口喝罵一遍,他還是不舍得戒掉的。

破口大罵了半天,心里舒暢了許多的蕭劍仰天哀嘆一聲,拿了酒葫蘆繼續向著長安城趕去了。

    人正在閲讀<仙宗道祖>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