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第1123章 撤軍

畢軌是不懂軍略,但他看的懂傷亡。

當他命令五千騎兵,烏泱泱的往一個兩邊都是山石峭壁的道進攻的時候,哪怕畢軌是傻子,他都能看的出來,這個本容納不下這麼多的騎兵進攻。

這麼做,不過是拉長了進攻陣型,給山石峭壁上的蜀賊用弓矢殺傷自家騎兵的機會而已。

至於正面的營寨,那個箭矢集程度,哪怕畢軌對“箭雨”這個戰場產沒什麼概念,他也一樣看的心驚膽戰的。

因此,畢軌在進攻出現停滯後,還算果斷的,立刻下令撤軍。

等到這批進攻騎兵撤回後,畢軌命人清點了一下人數,發現只回來了兩千人左右.戰損了一大半。

畢軌立刻派人去把戴陵給了過來。

一方面,畢軌把這次進攻不利的責任,扣到了戴陵頭上,指責戴陵故意瞞敵不報,導致戰敗。

另一方面,畢軌卻又要戴陵給出一個明確的作戰計劃,擊破眼前的蜀賊。

給戴陵是得又氣,但又無奈。

進攻不利,不是他戴陵不想彙報敵,是你畢軌一上來就指責戴陵怯戰,本不聽戴陵的解釋。

現在好了,不聽人勸打了敗仗,甩鍋能力倒是一流。

可讓戴陵無奈的地方在於.畢軌是大魏天子任命的幷州刺史,而且就個人關係而言,畢軌深大魏天子的信任。

而他戴陵天子的腦子裡有沒有這個名字都不好說。

因此,戴陵只能憋屈的,把這幾天自己的所見所謂,重新給畢軌解釋了一遍。

至於攻破這支蜀賊的辦法,其實戴陵也不是沒有——用人命堆唄。

蜀賊的這個戰法,確實很讓人噁心,但也不是沒有弱點的。

首先,都是弓弩手的蜀賊,對弓矢的需求量是巨大的。

據現有的報顯示,蜀賊主帥張溪如今還在河郡南部的溫縣作戰,主力大軍也在那邊,那麼這支在河郡北境的蜀賊弓弩兵,是有非常大的可能,只是孤軍深而已。

後勤補給上,肯定是不利的。

其次,蜀賊道營寨中的弓矢集程度雖然極高,殺傷力也巨大,但相比于山石上的蜀賊,他們的箭矢消耗量起碼在五倍以上,是用集的箭雨來換取殺傷的。

因此,基於以上兩點的分析,戴陵得出了結論——只要持續不斷的對蜀賊道營寨發攻擊,消耗他們的箭矢數量,不讓他們有時間回收戰場箭矢再利用的話,早晚能攻破這個營寨。

只是,這個辦法戴陵不想用,原因也很簡單.傷亡必然太大。

考慮到後續的作戰況,如果在這裡傷亡太大的話,那麼即使戴陵率領殘餘騎兵突郡,恐怕也無法起到足夠的戰效果。

當然,軍心士氣也是戴陵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可這些,對畢軌來說,本不重要。

畢軌是真的不懂軍事,也沒怎麼帶過兵,再加上他的出和環境影響,導致了他對於什麼士卒,什麼軍心,完全沒有概念。

在畢軌看來,不過都是一些大頭兵,上了戰場有傷亡是無法避免的事,怎麼可能因爲有傷亡就停止作戰呢。

所以,畢軌直接採用了戴陵的戰法,重新組織了五千人,分五個千人隊,在第二天就迫不及待的對著孟達所的營寨發了強襲。

這一招,確實讓孟達有些招架不住了。

隨著幷州騎兵的來援,孟達最擔心的事,終於還是發生了。

戴陵手下之後一萬騎兵,他可能會擔心傷亡過大而作戰猶豫.可幷州騎兵來援,總兵力已經達到了兩萬八千騎兵的魏軍,是不是還會因爲傷亡過大而作戰猶豫呢?!

現在孟達有答案了他們並不會。

五支千人隊,持續不斷的衝擊著道上的營寨,雖然五次進攻都被孟達打退了,並且又殺傷了兩千多騎兵.但孟達營寨的箭矢,確實是越來越了。

孟達知道,繼續這麼打下去,自己是不可能有勝算的.對面擺明了就是要用騎兵傷亡換取進郡的機會。

因此,再次經過了一番仔細思考後,孟達決定——派出軍使,向張溪急彙報戰況。

不是請求援軍,僅僅是告知張溪,幷州騎兵南下了,讓張溪提前做好防守準備。

至於孟達自己,他已經決定要撤兵了。

本守不住的,與其等到失守後在騎兵的追殺下潰不軍,倒不如找準機會及時撤兵,能撤出去多算多。當然,這次孟達多還是講義氣的,他不僅給張溪提前送出了示警軍報,同時,他又在太行道上多堅守了三天。

多堅守的這三天時間,一方面,是給魏軍造一種死守道的錯覺,影響他們的判斷,另一方面,孟達也需要儘可能的減撤軍時候需要攜帶的後勤資,儘可能的減追擊敵軍的數量。

就這樣,孟達在堅守的第三天夜裡,趁著魏軍收兵回營的機會,連夜撤離了太行道口。

而撤離了道後,孟達又下達了化整爲零,分散撤退的軍令,擾敵軍的視線,自己也只帶著一千士卒,一路向南狂奔,撤回溫縣去。

當然,還有諸葛連弩二號機的問題,孟達也沒有忘了.他帶的一千士卒,就是張溪分給他的諸葛連弩二號機的弓弩手。

這些人,人可以,但諸葛連弩二號機,一個都不準丟,他要親自帶回去給張溪差。

而隨著孟達棄守太行道撤退,畢軌和戴陵,終於是突破了這個太行道。

畢軌是意氣風發,準備給在鄴城的天子彙報請功.可戴陵笑不出來啊。

前後加起來傷亡了近萬騎兵,總共卻只擊殺敵軍不到五百人,最後還讓人連夜跑了這算是哪門子的功勞?!

可惜,戴陵現在做不了主,所以他只能是閉口不言。

而隨著孟達撤退,張溪在得到消息,得知有超過兩萬幷州騎兵進郡後,也是臉嚴峻。

畢竟,這是騎兵,不是步兵。

再來兩萬步兵,張溪都不帶怕的可兩萬騎兵的概念,就完全不一樣了。

在平原上,兩萬騎兵,甚至可以直接衝擊二十萬步兵組的大軍。

張溪手裡倒是也有騎兵馬岱率領的兩萬羌胡遊騎嘛。

但羌胡遊騎的戰鬥力,跟正規的幷州狼騎,完全就不在一個等級上。

羌胡遊騎,欺負一下曹魏的步兵還有一些威懾力,但對上不管是大漢的,還是曹魏的正經騎兵,都毫無勝算。

而且最重要的是,據孟達的軍報所言,他和馬岱是分開行的,馬岱領兵去追擊攔截秦朗的步兵了,孟達並不知道馬岱的去向,而張溪這邊,也沒有收到馬岱的回報。

天知道馬岱帶著羌胡騎兵到底到哪裡了。

張溪在思考下一步行計劃的時候,是不能把馬岱的羌胡騎兵計算在的。

因此嘛.張溪怎麼想,都不覺得自己的六萬步卒,能在兩萬幷州騎兵的攻擊下堅持下來。

所以,張溪只能選擇退兵,退到孟津渡北岸,背靠黃河水軍的接應,依靠魏軍撤走後留下來的防守城寨據守,靜觀敵軍的下一步作。

同時,往四周派出足夠的偵騎和斥候,去尋找馬岱的蹤跡,通知他儘快撤軍到孟津渡,和大軍匯合。

某種程度上,曹叡的目的確實達到了,隨著幷州騎兵的南下,河郡的張溪暫時的撤軍了。

這個時候,如果秦朗能抓住機會,直接東進,進溫縣,跟夏侯霸完換防的話,說不定還有機會可以帶領步兵去支援兗州。

但.秦朗並沒有能抓住這個機會。

倒不是秦朗犯傻了,而是秦朗在剛剛佔據了北中城後,剛想東進,卻突然接到了後方河縣司馬進的急報。

軹縣失守,大量蜀賊騎兵順著道南下,正在強攻河縣。

擺在秦朗前面的,其實有兩條路。

一條,是不管河縣的安危,丟了也就丟了,自己先去跟夏侯霸匯合。

另一條,是快速回援河縣,保證自己的後路安全。

其實,如果秦朗知道此時畢軌已經領兵來援,並且突破了太行道的話,那麼秦朗肯定會選擇第一條路走。

幷州騎兵一到,張溪如果得知況,只有撤軍一條路可以走,那麼河縣丟不丟的,問題都不大。

可秦朗並不知道這一點,所以秦朗基於現有的報判斷,一方面要考慮到繼續東進可能遭遇到張溪的圍城軍隊攔截,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從後而來的蜀賊騎兵和作爲後勤中轉站的河縣的安危爲了避免落兩面夾擊或者斷糧的窘境,秦朗決定,立刻回軍,固守河縣。

然後吧.嗯,秦朗才知道,自己的決定,到底有多麼的傻。

章節報錯 分給朋友:

    人正在閲讀<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