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第1238章 改良

其實如今的大漢,政治格局,還是在延續東漢的那一套,稍微有所不同的地方,大概是如今的中央朝堂牢牢的掌握著軍權,藉助軍權,制住了部矛盾而已。

這樣的政治格局,在朝廷還能掌握住兵權的況下,當然可以勉力維持下去,如果再有幾代還算過得去的君主當政,或者朝堂部還有諸如諸葛亮,張溪,徐庶,龐統這樣的賢明之士來維持政局的話,那麼維繫個百來年也許還有可能。

但再長久下去,隨著世家慾的不斷長,隨著土地兼併的越演越烈,最終,還是會回到軍閥混戰的局面中去的。

諸葛亮是這個時代認知最清醒的人,他知道東漢前期是什麼樣,東漢中期又是什麼樣,到了東漢末年又會變什麼樣。

諸葛亮也是一個聰明人,他也知道,世間不存在萬年的王朝,他如今都已經六十多了,自己都不知道還能活幾年,他死後,大漢會走向何方,其實並不在他的責任範圍

但可惜,諸葛亮是個重的人,他依然還記得當年先帝是怎麼三顧茅廬把他請出山,也記得在仕後,先帝是怎麼給與他最高規格的信任和權柄的。

因此,諸葛亮還是希,能夠儘可能的把事做到最好.哪怕不能讓大漢延續萬年,至也得讓大漢不至於走上東漢的老路。

這,是諸葛亮現在最後的一個牽掛了。

只是,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就像諸葛亮在很早以前,跟張溪說過的那樣,不管是科舉制,還是印刷推廣,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可能是需要幾十年,甚至是幾代人去做的事現如今,諸葛亮想要改變政治格局,削弱世家力量,同樣也是這樣,沒有幾代人的努力,恐怕會出大事兒。

再加上北伐的過程中,大漢從益州崛起,到現在的橫掃天下大半,中間也不了有世家大族的支持和出力。

尤其是在兗州之戰和河東之戰這兩場戰役裡,諸葛亮深刻會到了,在這個時代,如果世家站在你這邊的話,平定天下,到底能輕鬆多

世家大族,已經是這個時代繞不過去的坎了.只能限制,卻無法除。

所以,你讓諸葛亮在如今的政治格局下,尋求更加出的政治系,來保證大漢能走的更加長遠諸葛亮是真的有心而無力。

因此,諸葛亮在荊州呆了足足三個月,跟張溪也談了足足三個月。

期間,諸葛亮和張溪也商議過,是否有更加合適的改良方式,也就是在現有的政治格局和政治系的基礎上,儘可能的修修補補但,都沒有更好的辦法。

至於變法這個諸葛亮和張溪還真的都沒有想過。

一來,兩個人都不是那種衝做事的個,兩人都生謹慎,做事不會瞻前不顧後,都喜歡謀定而後

變法這種變數太大的做法,從來都不是兩人的第一選擇。

二來嘛.兩人的年紀都不小了。

人要是一上了年紀啊,經歷的事多了,難免的會對一些改變有些顧慮。

是的,顧慮,不是牴

經歷的事多了,好是經驗富,對既有事務的發生和變化充滿了應對經驗,知道自己應該怎麼做纔是最好的。

可一旦變法,就意味著要推翻已有的秩序,去尋求建立另一種秩序.可誰能知道,這個新秩序對朝廷,對百姓,到底是好是壞?!

在前途無法預估的況下,年紀大的人,往往就會變“保守派”。

再加上所謂的變法派裡,也不見得都是做事周全的人,有些變法本就是急於求而不顧造的影響,這就更加讓保守派看不過眼去了。

這,也是歷來變法,爲什麼會有變法派和保守派爭鬥的原因.一開始也許大家都是爲了國家好,對改革變法的爭議,不過是在不止應該邁多大的問題。

但時間久了,很多事的味道就變了,激進派變得越來越激進,保守派變得越來越保守,最後.引發黨爭。

諸葛亮不可能真的後知五百年,但是,張溪知道王安石變法和熙寧黨爭的由來。

因此,兩個人商議了足足三個月,最後還是決定,如今的局勢和政治格局下,恐怕不太適合進行變法,只能進行改良.補補再三年吧!!!

因此,當延熙十六年秋,諸葛亮離開荊州,返回長安後,立刻上奏天子,爲張溪久鎮荊州,退敵犯境請功。

而天子劉禪在九月下詔,升張溪爲大漢大將軍,假節。

世人都知道,劉禪爲了紀念自己的二叔和三叔,大將軍和車騎將軍這兩個位置一直到現在都是空置的.現在劉禪任命張溪爲大將軍,可見劉禪對張溪的信任和期許。

接著,天子劉禪又在十月,下了一道足以震大漢朝堂的詔令——明確各州政出刺史,武由將軍。

也就是說,大漢的各州,會形文武分治的局面。

詔令上說的是比較簡單,但是吧,實際落實起來,有太多的事需要協調了。

比如說,從屬於州行政系下的督郵職位,是否還要繼續保留他監督郡兵軍紀,覈查軍功的職能?!

畢竟,這一項只能,跟軍隊系中的軍司馬的功能重疊了。

又比如說,刺史是否要有制約郡兵的權利,如果任由武將治理軍隊,是否會造擁兵自重等等。

這些事,雖然在荊州的時候,諸葛亮已經跟張溪商議了一個大概,但在回到長安後,諸葛亮也需要跟朝臣們商議,做出細節修改後,再明令地方執行。

不過在那之前,很多人的心思,都不在這邊,他們更加關心的是荊州會不會有所異。一旦州郡真的實行文武分治的話,那麼張溪這個荊州牧的職位,就太過於顯眼了。

州牧,是一個集軍政大權於一的職位。

而張溪在荊州已經呆了十幾年了,州牧也當了十幾年了,甚至說的直白一點,如今的荊州,從上到下,幾乎都是張溪的親信。

荊州刺史王基是張溪推薦仕的,這幾年兩人搭檔治理荊州,可以說好的跟穿一條子一樣。

江陵水軍統領羊衜和襄水軍統領鍾離牧,也是張溪一手招攬提拔的,如果沒有張溪,他們現在恐怕連個小人都算不上。

而如今張溪又是大漢大將軍,他天生對軍隊擁有指揮權,在法理上,他甚至可以不僅朝廷允許,直接下令軍隊集結。

至於荊州上下大小員,世家大族,跟張溪之間大多有點香火,甚至張溪背後還有一個嶽麓書院負責擺平輿論問題.說難聽點,張溪如果真的起兵造反的話,說不定嶽麓書院還能給張溪找出一堆“順天應人”的理由來。

可以說,這個時候張溪的反應,完全決定著這次州郡文武分治的敗。

張溪順從,那麼文武分治就會變必然。

而張溪一旦反對,或者索直接造反,那麼文武分治就會變一場笑話。

而張溪對此的反應是.完全沒反應。

開玩笑了,也不想想諸葛亮爲什麼會在江陵呆上足足三個月這事兒,本就是諸葛亮和張溪聯合起來做的一個局。

既可以保證這項政令的完整推行,同時,也可以藉此試探一下,朝中到底有多沒腦子卻還有野心的蠢蛋,就等著這幫人自己跳出來,然後諸葛亮一起收拾了!!!

聰明人當然不會想不通這點.但可惜,這個世界上,聰明人終究不是多數。

爲此,中央朝堂,又經歷了一次員替換,不過嘛,在諸葛亮的直接掌控下,並沒有引起太大的盪。

隨著荊州方面職權分割的逐漸清晰,各州文武分治的況,也開始慢慢落實了起來。

涼州刺史王渾,鎮守將軍馬岱。

秦州刺史姜敘,鎮守將軍龐德。

雍州刺史柳,鎮守將軍霍弋。

益州刺史王連,鎮守將軍傅肜。

雲州刺史馬忠,鎮守將軍張表。

щшш .TTKдN .C〇

司隸校尉龐統,鎮守將軍張嶷。

兗州刺史徐庶,鎮守將軍魏延。

冀州刺史陳泰,鎮守將軍鄧艾。

⊙тTk ān⊙c○

幽州刺史杜恕,鎮守將軍姜維。

幷州刺史王昶,鎮守將軍張翼。

荊州刺史王基,鎮守將軍張溪。

這就是大漢目前十一州的各大刺史和鎮守將軍們。

其中除了魏延和張溪是以高職鎮守地方外,其他都是平職關係.沒辦法,兗州和荊州,是如今徵吳的橋頭堡,再怎麼改良,也有他的特殊

至於幽州刺史杜恕這位曾經曹魏燕王府長史,是被張溪推薦,諸葛亮破格提拔爲幽州刺史的。

一方面,是因爲杜恕的世背景.丫是中原大世家杜氏出

另一方面,杜恕有個好兒子,杜預。

這位如今才二十歲出頭的小夥子,現在已經是新任的丞相府長史,跟著諸葛亮學習政務了。

甚至有傳言,諸葛亮有意讓杜預爲姜維的師弟,不過和姜維不同的是,姜維是走的武將路線,而杜預,走的是文路線。

而這兩人,再加上張溪的兩個好徒弟鄧艾和羊祜,就是諸葛亮和張溪留給大漢的後手。

張溪和諸葛亮兩人已經沒有勇氣去進行什麼變法改革了,但是,這些年輕人們,有這個魄力。

 

章節報錯 分給朋友:

    人正在閲讀<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