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似水流年》番外:三大法則

;

最近徐小倩去米國了,思那邊積攢了很多事需要理。

曉兒在準備新專輯,除了選歌的時候纏了齊磊好幾天,讓石頭哥給寫個五六七八首的新歌之後,就再沒了人影。

而李憨憨,今天要錄節目也沒空。

而齊磊正好也沒課,雛鷹班的空教室里只剩他孤家寡人一個,窗前也沒了冰紅茶。

倒讓齊磊突然有點無所是從。

好在,無聊的時間只持續到中午,教西方新聞史的老師來找到齊磊,下午有事兒,和他這個輔導員說一聲,讓雛鷹八班上自習。  更多容盡在🅂🅃🄾55.🄲🄾🄼

後來又覺得不好意思,乾脆道,「要不換一節課也行,下午你上傳播學,明天你的課時我來補一節西方新聞史。」

要是換了別的系自習也就自習了,這是常有的事兒,可雛鷹班畢竟是掛了號的。;

齊磊正愁沒打發時間呢,欣然應下,「怎麼著都行。」

下午去了雛鷹八期,齊磊也沒按教學計劃上課,「今天不講傳播課,也不上自習,隨便聊聊天吧!」

只見齊磊搬了把椅子,坐在了大伙兒中間。

而對於小齊老師的風格,大家也已經了,他說聊聊天,那就真的是聊聊天,什麼都可以聊。

前幾天還有一個生找小齊老師開解問題呢!

總之,這就是一個大號保姆。

氣氛很融洽,齊磊閒得慌也願意和大夥吹吹牛皮,偶爾還會講講他在國外忽悠洋鬼子的故事。

可是,不知不覺,大家又聊起了一個相對很沉重的話題,就是第一課,齊磊講的知識的問題。

直到現在,有的同學依舊不理解,很困

比如,2的N次方,選擇對的,包容錯的,可實際況哪有說的那麼簡單?

有的同學問道:「怎麼才能保持包容心態?或者說,給自己一個接錯誤答案的理由呢?」;

「生活中很多案例,貌似就不適用這種容忍錯誤答案的況出現。」

「比如,價值觀的衝突。很多人看過或者聽過《三》,對其中的黑暗森林法則深信不疑,甚至以此來當做事準則。」

「事實上,與之類似把競天擇、適者生存當做人生信、條行準則的人,大也有人在。再比如,隨可見的利己主義,有的人真的能自私到發指。」

「那麼與之相對應的,必然有人極度反對與厭惡。」

「套用【知識】中提到的允許錯誤選項,就應該包容認可利己嗎?那價值觀不就崩了嗎?」

「再比如,一個信上帝的去包容一個異教徒,那還有信仰嗎?」

生想了想,正好桌上有一本正在看的二次世界大戰方面的書籍。

接話道,「對呀,讓中國人包容一個侵華戰犯?這樣的錯誤答案反正我是說什麼也不能認同的。」

只見齊磊點了點頭,笑道,「這世間,本來就沒有哪個道理是可以解釋所有問題的。不然的話,哲學也就沒那麼難學了,傳播學也就不是一個深奧的學問了。」;

「但是,其實也不用困,可以試著尋找本質,也就是底層邏輯。」

突然站起來,去講臺後面拿出兩本書。

對著那個生笑道,「說起你提的這個問題,最近我還真看到一個有意思的話題。」

拿起其中一本書,在眾人面前晃了晃,是華樂師範特聘教授劉擎寫的《做一個清醒的現代人》。

「劉教授在書中引用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問題——國到底是不是一種德?」

眾人一聽,面面相覷,第一反應是:這還用討論嗎?當然是!

齊磊則道,「確實,對很多人來說,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是對於不國,或者抱定理思維,理到可怕的人來說,這還真是個問題。」

翻開書,「咱們先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劉擎在書中,引用了他學生的一個案例。

原文如下:

多年前的一名學生畢業後到中學任教,最後剛擔任高一年級的班主任,興致地組織學生搞演講比賽。;

班上的文藝委員奪冠呼聲最高,以「國主義」為題,讚頌祖國的悠久歷史、大好河山,歷代人傑和偉大就,最後抒發慨:國是我們不自的激,是一種高尚的德,我們從小就應該培養國主義的,為祖國奉獻青春。

……

可是故事發生了,班上有位被大家戲稱「小哲人」的同學發表了異議,他說:「這篇演講,思路了。」

小哲人提出了三點疑問:

第一,「不自」就是本能,而本能大多談不上是德。

了就不自的吃飯,遇到漂亮生就不自的多看幾眼,這算是德嗎?

第二,既然國是不自的本能,放任就是了,何必還要從小培養呢?這到底要鬧哪樣?

第三,國是因為祖國有偉大的歷史和功績嗎?那麼,假設你不幸生在沒那麼偉大的國家,你是不是還會國?是不是會更別的更偉大的國家?中國周邊許多小國家的國民是不是應該更中國才對呢?;

齊磊是照著書念的,念到這裡,教室里的同學們一個個面面相覷。

你說這個小哲人說的沒道理?也不是。

但是,大家一致認定,「這哪是什麼小哲人,這就是個小槓!」

有的同學也道,「句句在理,也句句歪理!這就是個漢苗子,給不國找理由呢!」

齊磊笑了,「別急,我看到這也是這麼想的。但是,咱們接著往下看。」

說著,齊磊繼續捧著書念了起來:

「這三個問題,一下子讓現場陷了混。秀氣的文藝委員深打擊,委屈得差點哭出來。一位男生出來打抱不平,反問小哲人,那你到底是什麼意思?難道我們不應該提倡國主義嗎?你到底國!?」

齊磊抬頭頭,「你瞧,已經有人替我們在書中提問了,但是手段不可取,典型的扣帽子。」

大夥一笑了之,關注點還是到底這個小槓是怎麼回答的。

齊磊繼續,「小哲人應答說,這事兒我早就想過了,自己的國家,就是因為偏自己。這是一種自私的本能,算不上什麼德。我當然國,因為我自私。國不必說得那麼玄乎,也不用那麼裝!」;

「……」

「……」

「……」

一幫人都懵了,咋覺自己這個大學白上了,還不如一個小槓呢?

之前那個生急壞了,咬牙切齒,「他他他他他…他怎麼那麼有道理啊!」

貌似小哲人說的無懈可擊。

可是,固的固有思維讓大家明白,國當然是德啊!這有什麼可說的?就是不知道怎麼反駁。

齊齊看向齊磊,「小齊教授,怎麼辦?」

齊磊大笑,「先別問我怎麼辦,我們來看看劉擎教授是怎麼回答的。」

低頭看了一眼書:「這個問題也難倒了劉教授的學生,就把問題拋到了老師這裡。」

然後把書合上,「太長,我就不念了。」

「總結下來就是,劉擎教授從兩個方面解答了國就是一種德。」

「第一,他用反證法的方式,證明了自私和國是兩回事兒。」;

「所謂自私,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利己主義,崇尚個利益至上的原則。」

「而國,則是對群利益的嚮往,是對自所在群的『偏』。這其中有利他主義的要素,不能用利己主義來概括。」

「如果國、這個群不是德,那麼,同樣的道理,家庭也不是德嗎?民族、人類也都是自所在群的偏,不是德嗎?」

「那地球呢(包含自然環境和所有)?也不是德嗎?」

「那德又是什麼呢?」

「第二,劉擎教授又提出了一個更為深奧的論點,那就是:與批判的忠誠。」

齊磊呲牙,「複雜的,但提煉過後,其中幾句話很有特點。他說:國不是一種自然本能,而是需要通過教育來培養的。」

「教育是一種話語依賴的活,也就無法排斥論述的在要求:理由和判斷。」

眾人,「……」

教室里突然很安靜,大家都在思考。;

對於劉擎的解釋,有的人聽懂了,有的人很模糊。

齊磊是當老師的,他能理解劉教授的思路。可下面的學生,本來閱歷就淺,知識也不夠,理解起來確實很難。

而齊磊,「別不通嗎?太複雜,無法作為實用技能,也就是沒有辦法人前顯聖。」

一攤手,「這一大長串,我怎麼到論壇里反駁那些噴子?」

哈哈,全班都笑了。

而齊磊則是繼續道,「開始我也迷糊,儘管理解了劉擎教授的意思,但是如果想將之提煉簡單易懂的、三兩句話就能說清楚的課堂解釋,我想了好久,沒有答案。」

大夥一翻白眼,你都沒答案,那說個屁啊?我們就更不懂了。

可是齊磊,「誒,巧了!」

突然舉起另一本書,「我這個人吧,就是命好!正為這個事兒著急的時候,這本書卻給了我答案。

大夥一激靈,看向那本書。

好吧,又是一個姓劉的寫的,劉潤的《底層邏輯》。;

只見齊磊把書翻開,到目錄那一頁,「劉潤先生是一位注重方法論的學者、商人。」

「而我這個人雖然不太喜歡方法論,但是不妨礙我看他的觀點,從中汲取養分。」

「還別說,真的得到了一些啟發。」

「書中的一句話,十幾個字,就解釋了劉擎教授的問題——國到底是不是一種德?」

大家眼前一亮,「一句話?十幾個字?真的假的?」

卻是齊磊回拿起筆,在黑板上寫下:「世界有三大法則:自然法則、族群法則、普遍法則。」

接下來,齊磊向大夥解釋了這三大法則。

……

「自然法則,就是自然規律,生老病死,弱強食,晴雲雨,白天黑夜。」

「如果有一頭獅子攻擊你,要吃你的。你怎麼辦?要麼拿起武殊死一搏,要麼調頭就跑。」

「你沒法和獅子講人的道理,它聽不懂,沒有意義。」;

「在這種況下,唯一的法則就是弱強食。」

「這就是自然法則。」

「所以,進化論也好,競天擇也罷,還有黑暗森林,這些都是自然法則。」

「劉潤老師在書中認為,自然法則下比的是誰更強壯,誰更有智慧。」

「但是問題來了,你一個人打不過也跑不過獅子怎麼辦?只能認命的被獅子做為食嗎?」

「又或者說,大家都在用自然法則生存,都只堅信弱強食的信條,那不和獅子講道理沒意義,和同類之間也沒有意義。因為大家會彼此不信任,很難協作。」

「於是,族群法則誕生了。」

「一個人的力量渺小,在殘酷的自然面前很難生存,那就聚攏更多的人相互協作,共同抵獅子的侵。」

「什麼是族群?【族】就是同一個緣的人族,是為了能夠生存延續;【群】就是有同一目的的人,群是為了能夠實現目標。

因為一個大於個目標的目標存在,所以大家聚在一起,形了族群。;

家庭、公司、宗教、國家都是族群。

因為這個大於個目標的目標,大家必須出讓一部分自己的選擇權和決策權給集。這時產生的新法則,就是族群法則。

為了那個更大的目標,大家犧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用群的強大來保護個的弱小。那些訂立的規矩,就是族群法則。

那麼,現在的問題就是:我一個人打不過獅子猛,為了生存,大家聚集在一起訂立族群法則,共同生存。

這就是原始群居的產生。

但是,族群法則也有一個問題:族群和諧融洽,可族群間也容易產生衝突怎麼辦?

原本只是為了對抗獅子猛而產生的一個個族群,卻因為其它生存問題彼此廝殺。

於是,普遍法則應運而生。

什麼是普遍法則?就是可以越個人和組織,所有人都能理解和認同的東西。

大家約定,你的族群占那個山頭,我的族群在這個山頭。不但獅子是大家的共同敵人,咱們之間也互不侵犯和平共。;

漸漸的,社會雛形誕生了。

因為有普遍的法則,我無法說服你,無法教化你,但是你可以保留你的想法,我也可以保留我的觀點。因為,一定有我們彼此都認同的東西。

這些普遍的價值觀超越了族群的衝突,使人們形了更大範圍的信任。」

說到這裡,齊磊突然發問,「之於獅子,自然法則是什麼?」

大夥一愣,有人試探著回答,「是生存之道?」

齊磊,「咦?蒙對了。」

那個同學登時臉一黑,我理解了好嗎?什麼懵的?

齊磊,「是道!是獅子的生存道理、思想系。」

「獅子也有族群意識,有領地觀念,所以獅子也有族群法則、普遍法則。」

「但是,主要還是自然法則。可能三大法則的占比數字,自然法則占了99,其它兩個法則各占0.5。」

「那我們人類呢?之於人,自然法則是什麼?」;

那個同學不加思索,「也是生存之道!」

齊磊卻是白了他一眼,「還想蒙是吧?」

齊磊,「是!是工!」

眾人,「……」

「隨著文明的進步,我們有嚴的文化系、道德系、法律系。這些都是族群法則和普遍法則的產。」

「所以,三大法則之於我們的占比,和獅子是不一樣的,後兩者的比重會越來越大。」

「自然法則已經不能稱之為『道』了,只是我們應對變化和危機的工。」

「工又是什麼?是!君子藏,待時而。」

指著剛剛那個同學,「你還生存之道呢?你到大街上嚷嚷這個生存之道試試?你看有人搭理你嗎?大家都躲你遠遠的,這個人不是有病就是冷。」

再次發問,「一個家庭下育兒,上養父母,夫妻協作,這是什麼法則?」

眾人想了想,「族群法則!」;

齊磊,「對!那一夫一妻是什麼法則?」

大夥又想了想,夫妻屬於同一家族,還是族群法則吧?

齊磊,「錯!一夫一妻是普遍法則。」

「它違背了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要是按自然法則來,更強壯個、更優秀的基因,就應該擁有更多的後代。可一夫一妻不是。」

齊磊又道,「法律是什麼?是普遍法則。那道德呢?也是普遍法則。」

「區別就在於,法律是用群決議強制代替個自由。你說,我想殺人就殺人,那是自由。可是族群不干,你不能殺人,殺人就要償命。」

「而道德是沒有強制約束力的群決議,要靠自覺遵守,以及群來實現的普遍法則。」

「比如自律、勤勞、勇敢,這些不備法律約束力,需要自我認同和自我約束。」

「那麼回過頭來再看國,國是什麼?」

這一次大家想都沒想,「族群法則!」;

齊磊,「對了!是犧牲一部分個人利益,而保證群利益的族群法則。但是,它沒有法律的約束力,需要自覺和群來實現。」

「所以,自覺遵守,犧牲個人利益,這就是德。」

大夥聽罷,恍然大悟,「對哈,族群法則,這就是德啊!」

而齊磊的聲音卻又傳了過來,他可不是想掰扯明白國到底是不是德。

突然發問,「我們回頭再看小哲人的論據,他是因為自私,所以國。」

「自私是什麼?」

大夥這次想都沒想,「自然法則!」

齊磊,「對了!所以很多人認為小哲人的論據無可反駁,貌似都對。問題出在哪兒?」

「就出在,他在用自然法則來詮釋族群法則。」

大伙兒,「……」

齊磊,「他當然可以用自私來解釋自己的機。但是,前面咱們說了,自然法則之於當下的我們只是工。而每個人的工可能並不相同。」;

「這就是為什麼他說的有道理,但是讓很多人不舒服、不認同的原因。大家的工都不一樣。」

雛鷹班聽到這兒,一下都通了。要是這麼理解的話,確實簡單明了得多了。

而齊磊,「再問大家,在一個公司里,你是一個普通職員,你會適用什麼法則?」

大夥又是想都沒想,「族群法則!」

齊磊,「錯了!」

「錯了?」

齊磊,「公司就是一個利益族群,適用族群法則。但是,只踐行族群法則,你就是個大冤種。國都能用自私來詮釋,何況是利益明確的公司?」

「正確的方式是,遵守族群法則,但也要會使用自然法則的工,同時還要把自己包裝普遍法則的信徒。」

眾人,「……」

齊磊又問,「公司里的普遍法則是什麼?」

「可不是法律與道德。」

「普遍法則讓你看上去合群,族群法則讓你做一個好員工,而自然法則則是讓你在合群、優秀的基礎上不吃虧。」;

「再比如,假如不是公司的員工,你是一個個經營者,那是不是就要從不同的角度去適用法則了呢?」

「和同行之間是什麼法則?與你的客戶、消費者之間又是什麼法則?」

「再比如,無論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面對個人,沒有固定答案。面對你的同行,可能自然法則、適者生存更有用。」

「面對客戶,你可以把他當做,用自然法則。也可以從同類,都是普通老百姓的角度,適用族群法則,那就犧牲一點個人利益,換取共同利益。」

「還可以用普遍法則,規矩辦事。」

「至於工作生活中面對個人,他對你用自然法則,他就是獅子,那你用其它法則是沒有道理可講的,只能用自然法則回擊。」

「他如果用族群法則,願意犧牲一點個人利益全你,那這個朋友就是值得的。」

「至於普遍法則的景下,不管是公事公辦,還是客套圓,貌似也只能陪回去。」

;

「這就是劉潤先生在闡述的觀點,他認為,我們在生活中總能遇到「巨嬰」或者「槓」,正是因為大家不在同一個法則里進行流。」

「他不但能解釋國到底是不是德,同樣的也能簡化我們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其實,齊磊這個不太喜歡方法論的傢伙,就是在教大家一個方法,一個看清問題本質的方法。

國是不是本不需要討論,可是不需要討論,也就不能深究其中的底層邏輯。

了解底層邏輯,才能簡化理問題時的過程,也就沒那麼累了而且看的更通

……

Ps:文中提到兩本書,《做個清醒的現代人》這本,老蒼不太推薦,讀起來需要一定的門檻。

對於有一定辯證能力的讀者來說,倒是一本好書。

第二本《底層邏輯》,有興趣是可以看一看的。而且誰都能看得懂,多多會有一些收益。;

但是,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本書更偏向於商業思維,不要跑偏了。

同樣的,《做個清醒的現代人》也有偏好,更傾向於國民的解讀,以及從政治角度切問題。

很多人讓老蒼推薦歷史方面的書,這個真不太好說。

我一直覺得,這玩意得有興趣才行,否則推薦啥都是白廢。可是,一直沒看到那種可以培養興趣的好書。

想了很久,分開說吧!

一、如果僅僅只是對歷史興趣,想淺淺地了解點歷史知識典故,那就《趣說中國史》吧!足夠了。(皇帝聊天群比較有趣易讀)

想更深一點,就是吳晗的《中國歷史常識》(重要的歷史事件、人、知識、典故都有,適合碎片時間閱讀。)

二、看完了上面的兩本,還有興趣,想系統地了解歷史進程、朝代更迭概況,可以先看黃仁宇的《中國大歷史》。

(有點枯燥,但是非常系統,好書。)

(可以配一本《歷史年表》,或者中外歷史年表。版本有很多,都行。老蒼的是陳會穎的《中外歷史對照年表》);

三、如果既想了解歷史,還想了解華夏文化東方哲學的底層邏輯,那就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

(有門檻,枯燥,但是讀懂了益良多,是可以收藏裝叉的。)

四、如果《中國大歷史》《中國哲學史》都沒能把你勸退,那可能就是真了,但老蒼依舊不推薦你們看大部頭的《二十四史》或者《資治通鑑》。

有條件的買回來裝叉吃灰沒問題,其它況就算了。

反正就老蒼自己而言,《二十四史》只能當個工書用,我是沒勇氣讀完的。

還有一個用就是,和槓對線的時候,可以掏出方正史找到哪冊哪頁哪句話,直接拍對方臉上,賊過癮!

好吧,老蒼幹過這種事兒。

至於《資治通鑑》,由於是編年,事件人史實都不是連貫的,連當工書都費勁。

反正買回來好多好多年了,我好像就看了十幾頁,真沒勇氣通讀。

誰有這個毅力告訴老蒼,我拜拜你。;

倒還不如《易中天中華史》來的實在,薄薄24冊,有看完的希。(買一年了,至今沒翻過)

推薦這套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初讀歷史,老蒼覺得需要一個引路人,就是需要一個提供觀點的。哪怕最後你推翻它也行,它能讓你看的清晰一些。

五、如果你連全史都看得下去…很不容易了。那麼終極推薦——《教員點評二十四史》。這一套下來,你的史觀和史識儲備至已經超越99%的人了。

六、如果中國史都不能滿足你了,那…有中外歷史年表對照就夠了。可以再看一看《海洋與文明》、《槍炮、鋼鐵與細菌》。

七、如果你說不是給自己看,給孩子看。老蒼個人觀點,啥都不用推薦,他那個年紀還沒那個興趣,來套《十萬個為什麼》比看什麼都強。

這是老蒼的啟蒙書,我始終認為,我個人對什麼知識都好奇,也喜歡問為什麼的源,就在這於此。

以上就是老蒼的個人推薦。

老蒼還是那句話,「原來是這樣」和「原來可以這樣」.....;

我只是厚著臉皮為你們提供一種可能,而不是絕對。

大家都能用包容的心態看待問題。

好了,一號開始,老蒼要進休假模式了,番外的頻率不會太高。

拜拜嘍!

……

【月票投幣口】

【推薦票投幣口】

    人正在閲讀<重生之似水流年>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