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第1782章 不甘心卻又無力,字兩張口

“突然覺得剛剛那人說的好有道理,一個縣數萬人給一群只會讀書的書生,才是最可怕的!”

“對呀,從胥吏開始干起,知曉下層的運轉才能做出最合適的決策!”

“讀書是為了開悟明智,從典籍中學習更多方法,但那只是書上記載,歷史上沒有任何一件事是一模一樣的。

哪怕都是旱災,但各地況不一樣,諸如人口、災程度等等,哪怕是歷史上無數次記載的賑災流程,也沒法完全套用,還是得自己經歷過才知曉。”

“走了走了,回去好好想想自己適合做什麼,”

“是了,讀書是為了活的更好,然后才是理想和抱負,以前不敢說這個怕被口誅筆伐,現在有人提出來,算是正視心了。”

“陛下說的對,想當就不要想著有銀子,想要有銀子就不要當,兩者不可得,但以現在來看,農業、工業等或許可以二者兼得。

前兩年建奴覆滅的慶功宴上,火研究院的畢懋康就被賞賜了數萬兩白銀,雖然沒說原因,但肯定是因為研究出了什麼新式火。”

“對、對、對,我有一個工業研究院的老鄉,前幾年窮困潦倒,勉強有口吃的,但現在竟然在老家蓋了一座四合院,雖然穿的普通,但吃的喝的用的都算是中上等了。

雖然我們問他都是屢屢錯開,但想來肯定是某種賞賜的。”

“既然無法反對,就只有努力接了,提前做好準備。”

“即便考不中,去社學、郡學當個直講也不錯,吃住包了,每月還有五兩銀子的俸祿,算是很不錯了,安安心心教授學生,未來升個院長,然后再調任教諭、訓導,

或者說自己教授的學生考上大學,然后一路為知府、布政使、甚至是六部尚書,有這份授業之恩,史書上也會有我的一行兩行的文字記載。”

“咦……一舉兩得,現在怎麼分析都覺得朝廷的這個科舉改制是最好的呢?”

“哎,苦讀十余年,竟然沒有參加會試,心里空落落的!”

“滾一邊去吧,你應該慶幸,否則再跟這樣的策論,我們永遠都沒有希。”

……

部分學子議論紛紛,三五結伴的離開。

的人群慢慢散去,但依舊有不的學子留在了現場,以宦和書香門第的子弟為主、以及部分的商賈子弟。

按照加科的策論看,他們是占據優勢的,他們昨晚狂喜,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他們昨晚探討過,什麼商子弟與平民子弟分考卷、分名額等都不現實。

一是難以定義商賈和書香,二是容易造優秀人才被掉。

三是會讓學子偏離重心,去研究稀奇古怪的東西,為了策論而忽略基礎和務實的作風,這是朝廷不希看到的。

那麼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人會專門將朝廷一些的詔書、政令等等整理出來,加以剖析,引申出無數的猜測和應對。

但這麼做的后果就是剖析和猜測的未必準確,容易誤歧途。

其次則是答案會雷同化,束縛了學子的思考。

但相比之前的分試卷、分名額要好太多,他們父輩都是員、書香世家,友廣泛,知曉的肯定比市面上的人知曉的多,他們的機會肯定比普通人多的多。

;可今日朝廷直接來了改革,而且是直接將以前的科舉制度直接廢除的干干凈凈、一不留,讓他們的打算徹底的落空了。

如果落空了也就算了了,可問題是竟然從胥吏干起。

一想到天天風里來雨里去,一雨,夏天烈日暴曬,冬天寒風刺骨,他們就從心底徹底的抗拒和厭惡。

跟干苦力一樣的,還不如在家里好好福。

“景山兄,還去禮部嗎?”

“黃兄,現在怎麼辦?”

“黃兄,您給個話,我們都聽您的!”

“景山兄,若是我們就此沉默,那只能去干苦力了!”

……

被稱之為景山的年輕男子臉一陣變幻,有憤怒、驚慌、糾結等等,最后統統化作了無奈。

“都散了吧,大勢不可擋!”

“朝廷既然已經下大了詔令,至三五年是不可能更改的,因為這是一個試行的期限。”

“若是有什麼想法,直接寫表送到禮部,不要煽學子聚眾鬧事兒,我們被查就算了,還要連累我們父輩。”

說完這話后,年輕男子搖了搖頭,帶著滿臉的無奈離去。

他不想抵抗嗎?但沒有毫作用。

原本以為會掀起無盡風波的,結果爭論只是持續了個把時辰就消散了,這讓廷議的員們都很是詫異。

南城山東會館旁邊的一座四合院的大堂中,首座上一名中年男子,下手左手邊坐著一名青年男子。

“父親,這事兒您怎麼看?”

“看什麼?”

“就是科舉改制這事兒!”

“有什麼好看的,你看看外面雖然議論紛紛,但反對的多嗎?”

中年男子放下茶杯:“按照早上的況,站出的那幾人雖然是農民、商人打扮,但很可能就是錦衛假扮的,就是出來懟你們的。

輿論掌控在皇帝手中,你們反對的理由朝廷都能反駁的你們啞口無言。”

“什麼?錦衛假扮的?”

青年男子瞬間站了起來驚呼,眼中滿是不可思議。

“一驚一乍的做什麼?坐下!”

中南男子低喝了嗯一聲:“你知道了又能怎麼樣,有證據嗎?那幾人很可能都是喬裝打扮的,就算是現在走在你們面前你們都不一定認得出來。

況且人家反駁你們的都是站的住腳的,就算是表你不是還是沒招嗎?”

“這、這……就這麼算了嗎?”

“不然呢?你還想咋樣,以死明鑒嗎?你信不信你敢說出口,朝廷就敢全了你。

衛估計在整個北京城都撒網了,有人敢鬧事,立馬就是扣上一個煽士子謀逆的罪名,抄家滅族,震懾天下士子,你們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但就是沒辦法。”

“他們敢!”

“這事兒說小了是反對朝廷政令,聚眾鬧事兒定個尋釁滋事行不行,說大了就是搖國本,定個大罪怎麼不行?

字兩張口,他們擁有最終的解釋權。”

中年男子看了一眼臉變幻的兒子,慢悠悠道:“不知道這個科舉改制是誰想出來的,為父只能說這個一舉五得的謀,實在是太厲害了,簡直是無解的存在。”

    人正在閲讀<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