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第1798章 烏斯藏的重要,離譜有條件

“陛下,烏斯藏雖然貧瘠,但那里面積廣闊與周邊數個國家接壤,控制那里能控制周邊進出通道。

且因為地勢較高,可以俯瞰西南的天竺等國,易守難攻,占據那里我們可以輕易的擋住周邊諸國的進攻。

同時那里是多條大江大河的發源地,諸如流經大明地的長江、黃河、怒江、雅礱河等,

中南半島的瀾滄江(湄公河)、怒江(薩爾溫江)、大金沙江(伊瓦底江),

天竺等國的雅魯藏布江、恒河(吉勒提河)、獅泉河(印度河)等,

若是敵國炸毀了兩側山地,形壅水湖(堰塞湖),雖然無法截斷我們境的水資源,更是會對下游百姓造極大的威脅,

即便他們不炸毀,不停的往里面扔死尸、糞便等等,那也會極大影響百姓的用水,臣以為既然他們現在歸附了,那必須趁機徹底的控制住。”

“陛下,臣贊同袁閣老的建議。”

“陛下,臣附議!”

……

只是幾息的時間,眾人便達了一致意見,徹底占據烏斯藏。

“朕也是這個想法!”

“朕明年去月港主持開海貿的儀式,順便去中南半島看一看,然后橫穿緬甸,從天馬關進云南,再經云南到四川、陜西、陜西,查看還地于民、兵政整頓、災等。”

說到這里,崇禎看向禮部尚書:“劉卿,禮部給他們回一封信,讓他們明年六月中旬在都府等候,朕親自和他們談。”

“侯卿,你記一下,明年朕進四川前,云南、四川和陜西等三省與烏斯藏界的衛所全部到烏斯藏邊緣,給他們造一些力,免得他們獅子大開口!”

“臣等遵旨!”

禮部尚書劉宗周和兵部尚書侯恂兩人立刻回應。

就這麼三言兩語之間,烏斯藏的事就這麼定了下來,眾人也沒有太放在心上。

人口區區百萬的一個貧瘠之地,大明與之界的隨便一個衛所攜帶大量火都能直接全殲了對方。

群臣更是沒有說要答應烏斯藏哪些條件,一是皇帝親自去談判了,這些事兒不用他們心,皇帝比他們更有分寸;

二是大明有絕對優勢,能和平解決是最好,不能和平解決那就只能武了。

見事定了下來,袁可立立刻轉變話題,朝著崇禎拱手:“陛下,另外兩道奏疏是哪里來的?”

“你先看看,再給大伙兒講講!”

“臣遵旨!”

接過王承恩遞過來的兩份奏疏,袁可立只是掃了一眼奏疏的封面,手便是一滯。

因為封面正中是‘大明皇帝親啟’六個字,要知道大明境員上的奏疏等等封面可不會寫大明皇帝四個字,能用這四個字的都是藩國或者鄰國。

哪里送來的?

帶著這種疑,袁可立翻開了第一份奏疏,只是掃了一眼,袁可立臉上便滿是喜,但繼續往后翻了之后,臉便迅速的沉了下來,且帶著怒意。

而后翻看奏疏的作更加的迅速了,只是十幾息的時間便將兩份奏疏看完了,臉也是極為的難看。

;“袁閣老,怎麼回事兒?”

聽著侯恂的詢問,袁可立深吸了口氣,沉聲道:“諸位大人,這兩份奏疏是衛拉特、外喀爾喀通過東西蒙古送來的。

大致意思是愿意歸附,大明可以派兵駐守、可以派員管理、接大明的律令政令。”

此話一出,殿眾人頓時一愣。

他們怎麼都沒有想到竟然會是外喀爾喀和衛拉特四部送來的,更是沒有想到他們想要徹底歸附大明,而且這個條件簡直超出他們的想象。

東西蒙古歸順大明了,朝廷設置了理藩院來管理,但也不是全部挪用大明的律令,畢竟他們是有宗教信仰在里面的。

可外喀爾喀和衛拉特竟然接大明律令,簡直是不可思議。

“這兩部認輸的這麼徹底?”

“我怎麼覺得這麼不靠譜呢!”

“對,這兩部勢力極強,一直活躍在西北和正北方,與羅剎國、葉爾羌等打的火熱,

東西蒙古都歸附四五年了,他們也沒有想著要歸附,怎麼突然想著歸附了且條件還這麼好?”

“有詐吧!”

“不應該呀,就算是得到了扶桑和中南半島覆滅的消息,他們也不至于這麼干脆呀,現在可不是前幾年國力還不算穩的時候!”

“前有烏斯藏,后有這兩部,怎麼覺這麼奇怪?”

……

“諸位不要著急,還有三個條件。”

李若漣繼續道:“第一、滿足各部所需的茶鹽、布匹、鐵鍋等等,所畜養牛羊馬等大明兜底購買,并在各地駐所開辦互市、商稅一方一半。

第二、諸部各自保留一萬銳騎兵,由各部直接統領,大明朝廷不得干涉;

第三,各部現有的大汗都必須封伯爵爵位,各部首領朝廷二品待遇。”

嘶……

眾人再次錯愕,面面相覷,簡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三個條件一個比一個離譜。

第一條滿足所需和開辦互市可以有,畢竟已經歸附了,只要做好登記,肯定是要滿足的。

且商稅也是可以商量,畢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從他們那里收取的商稅用在他們那里也是可以的。

可第二條簡直是不能容忍,一萬由他們自己統領的銳騎兵,可堪比十萬步兵,大明在那邊能駐兵十萬?

若是這個樣子,那駐兵隨時都能被這一萬騎兵給吃掉,然后收集火、劫掠互市,立刻就能組建一支數萬人的騎兵。

東西蒙古雖然允許保留一支千人的護衛軍,大明也沒有安排武將在里面,但這些護衛軍的家眷都必須住在歸化城中,非得路引不得出城。

外喀爾喀和衛拉特倒是敢獅子大開口,直接保留一萬。

第三條更是離譜,二品待遇也好說,無非是每年千兩銀子的俸祿而已,這兩大勢力也就十一個部落,萬把兩銀子不算什麼。

可這個伯爵爵位就過分了,皇帝好不容易將勛貴傳承給干掉的差不多了,怎麼可能容許一下子出現七位伯爵,而且還是蒙古諸部的。

這讓大明百姓怎麼想?

崇禎低咳了一聲:“諸位卿,怎麼看?”

    人正在閲讀<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