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第1800章 要麼臣服,要麼覆滅

他們人數,帶上十天半個月的干糧,然后以戰養戰,在草原待個三五個月絕對不是問題。

或者調一個衛所的軍押送軍需和糧草,一個四大車載糧十五石,用四馬牽引在草原之上日行三五十里不是問題。

八名軍士一輛大車,一衛軍至能押運兩千輛,當然為了保證糧食的安全,七運糧三裝飛雷炮、佛朗機炮等火

就是一千四百輛,合計是三百一十五萬斤糧食,按人均每天三斤糧食算,足夠押送軍和勇士營五十天所需,加上沿途的以戰養戰,三個月問題不大。

東西蒙古歸附,拉車所需的戰馬再多上一倍也不是問題。

有暗線留下線索,三個月還沒有將外喀爾喀給干掉,那勇士營也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的火在運輸隊伍,蒙古諸部若是敢來劫糧,那正中押運隊伍的下,三百輛火的大車放在外圍阻擋騎兵沖擊。

將劫持糧車的騎兵放到大車十米附近時,掌心雷、飛雷炮不要錢的扔出去,然后佛朗機炮遠程進攻潰散的騎兵,押運軍士能將劫糧的蒙古騎兵給徹底打廢。

三百輛大車能運多他們不知道,但將一兩萬騎兵給打殘問題不大。

“陛下,有暗線在,加上三大騎兵,這兩部在自己領域不大可能會逃的!”

侯恂出班了,但眉頭微皺:“可兩部如是察覺到不對,繼續北撤乞兒吉思部、布里亞特部,或者西進葉爾羌、吐魯番呢?

前腳有烏斯藏愿意徹底的歸附,后腳外喀爾喀、衛拉特又歸附,那烏斯藏會不會也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眾人怔了一下,眉間滿是思索之

現在他們基本可以認定外喀爾喀和衛拉特表面是想和大明談判,穩住大明,實際上暗地里卻是積蓄實力,準備反抗大明的。

“侯尚書,烏斯藏應該不大可能,他們可不像這兩部逐水而居,打不過可以逃走,茫茫草原自有生存之地。

烏斯藏雖然貧瘠,但主還是農耕,他們沒辦法后撤,且生存環境比之兩地惡劣太多了,即便是他們當地人搞不好就會被凍死或者其他因素死亡,

我們大軍推進之下,他們要麼據城堅守,但會被我們的火炮給轟平,若是撤走,就失去耕地和補給,不用我們打他們就自己玩玩了。

重要的是他們日常所需還是要依靠我們的,只要我們將那七茶馬司給關閉了,然后讓榜葛剌(孟加拉)、尼婆羅(尼泊爾)等接壤國家斷絕給他們的貿易。

這幾國與烏斯藏的貿易全部由大明接手,保證他們不會吃虧,有中南半島覆滅在眼前,這幾國腦子若是沒問題,那就絕對不會跟我們對著干的。

沒有了日常所需的補給,不用我們打他們自己就會土崩瓦解了。

只要他們不蠢,就不大可能跟我們玩心眼。”

“侯尚書,畢尚書所言極是,烏斯藏沒有那個膽子的!”

工部尚書范景文也出班了:“至于說外喀爾喀繼續后撤或者西進,那我們就一起打了,

;反正葉爾羌、吐魯番、乞兒吉思部、布里亞特這些曾經屬于大明疆域的諸部早晚也是要打的。

葉爾羌和吐魯番雖然也是蒙古諸部,但他們經過數百年發展,已經為了半耕半牧的民族,也是有數座城池的,到時候直接攻城就是了,就看他們守不守的住了。

而乞兒吉思部、布里亞特若是不想與我們正面戰斗,那就只能繼續后撤,他們再往北就是羅剎國了,

有道是請神容易送神難,這四部進羅剎國后我們就守在邊境盯著他們,到時候這四部為了生存就只能劫掠羅剎國,就看他們得了了。

不想境被禍害,那就只能配合我們圍攻四部,覆滅也只是早晚的事兒,只是過程會艱難一些,時間會拉長一些。

現在我們國力強橫,即便是要應對大災和遷移百姓,但我們有一億兩千萬石糧食的儲備。

三大鐵騎和補給的軍合計也不過十萬人,撐死了一年也就四五十萬石糧食,沒什麼力。

只要百姓遷中南半島,我們就有源源不斷的糧食補給,加上海貿,我們完全沒有力,可外喀爾喀他們沒有了牧民的支持和補給,別說四五年了,兩年都夠嗆。”

“對,是這個道理,打他們不能說毫無損傷,但絕對十拿九穩,除非他們能直接鑿穿了羅剎國,否則只有死路一條。

若是真能鑿穿羅剎國,那我們就跟過去,非得干掉它!”

“斬草不除,春風吹又生!”

“這一次甭管他們逃到哪里去,都必須徹底覆滅掉,不僅是替太祖和祖完志、替英宗和數十萬葬在土木堡的軍民報仇,更是為后世子孫抹去隨時可能沖擊大明的威脅。”

“哼,誰敢庇護、收留、提供支持等等,那都是大明的敵人,順便一起滅掉!”

“我們不會侵略其他國家,但曾經屬于大明的疆域必須重新收回來。”

……

明確了外喀爾喀繼續后撤的戰略后,群臣也沒有了之前的擔憂和儒雅,要直接徹底的弄死諸部,簡直比武將們還要嗜殺。

“好了,此事朕親自安排,諸部要忙科舉改制、遷移百姓的事,就不用心了!”

“侯卿,兵部給北部各衛所、軍鎮下一道軍令,讓他們嚴加防范,小心諸部趁機劫掠,尤其是東西蒙古游離在外的牧民,盡量遷移到各城附近。

一旦發現諸部騎兵保命要,丟失的財等等由朝廷賠付。

其次,東西蒙古派出小隊騎兵巡邏,提前預警。

另外,從大同、宣府、榆林三個軍鎮調一批火去歸化、東勝、大青山等城,從薊鎮、山海關調一批火去開元城。

記住了,這些火必須由各鎮的參將直接掌控。”

“臣遵旨!”

崇禎直接拍板決定,眾人也沒有反對,因為完全沒有擔憂的必要。

“第三件事,兵部呈送上來的東征扶桑和南征中南半島的軍功評定,朕已經看過了,但對于秦良玉、洪承疇和各衛指揮使的戰功、晉升等遲遲未定。

朕這幾天思索了一下,倒是有個想法,諸位看看是否可行。”

    人正在閲讀<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