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第1804章 三條海貿路線,腦大開的想法

“三條線路分別采用鄭和第五、六、七等三次下西洋的路線。”

“商隊在天竺半島南端的錫蘭分開,第一部分沿著天竺半島的西海岸航行,一直到忽魯謨斯(伊朗),途徑五國二十六個沿海城池。

第二部分則是橫穿大食海灣(阿拉伯海),到達祖法兒,而后沿著海岸線往西南而去,經剌撒(索馬里)、阿丹后進西海(紅海),繞著西海走一圈后回到亞丁灣。

途徑七國三十四個沿海城池。

第三部分則也是橫穿阿拉伯海,但卻是從錫蘭的西南方前進,途徑溜山島(馬爾代夫)等諸島,到達木骨都束、麻林(肯尼亞)以及被荷蘭等國稱之為好角的最南端。

途徑六國二十九個沿海城池。

總計十八國八十九個沿海城池,按照鄭和下西洋所攜帶的品和我們此次攜帶的品對比,我們此次攜帶的品絕對不夠諸國所需。

我們之所以這麼安排,有五個目的,第一,鄭和最后一次下西洋回來的時間是宣德六年二月初期,距今兩百零三年了,

之后的土木堡之變大明國力衰弱,以及東南沿海倭寇襲擾,大明下達了海令,海外諸國對大明的認知只能從書籍中獲取了,大明對諸國影響力可以忽略不計了。

即便是到了數十年前的荷蘭、西班牙等國前來將大明的消息帶回去,但國力的衰弱讓他們不一定還會像祖時那樣了,我們此去就是先探探路,告訴他們我們王者歸來。

其次,確定諸國的況,打探所需資以及那里的特產、價等等;

第三則是以稀為貴,國家多了,去的商人了,貨了,價格就會高起來,先賺上一筆再說。

第四則是在達易的基礎上,建立我們的貿易區,為下一次的易做好準備。

最后一條,也是最重要的,要在非洲大地尋找煤礦,如果在沿海三四百里范圍找到了煤礦,以后我們商船的補給就簡單多了,也能省去更多的人力力。

等這一次商隊回來我們匯總了報后以及商船的數量,再決定是否翻過好角,進到利未亞(非洲)西岸、荷蘭本土那一側的諸國以及亞墨利加(洲)等地。

至于呂宋、汶萊等地,普通商船都能橫渡過去,蒸汽機商船再去搶這里的市場也不合適,就留給普通商船的商人吧。”

崇禎站在地圖前,盯著畢自嚴畫出的三條線路,心中涌起無限豪

這三條路線,將在很長的一段時間為大明的掘金之地,這里的黃金白銀、各種資會源源不斷的進大明,讓大明富有起來。

“陛下,臣有個想法!”

突然,一邊盯著地圖的范景文出聲了:“陛下,若是這個航海圖沒有錯誤的話,從阿丹國沿著非洲東岸南下,繞過好角后在沿著非洲西岸北上到達西班牙,至三萬里以上。

天竺海(紅海)與西海(地中海)之間的距離不過三四百里,若是我們能將地中海和紅海之間挖開,將兩大海連接起來,商隊就可以從紅海經過運河到達地中海。

;穿過地中海達荷蘭、英格蘭等一帶的國家,至能省出兩萬里路。

咱們京杭大運河都挖了,這三四百里完全是小事兒。”

咳、咳……

正喝茶的崇禎聽著范景文的話,一口茶水就嗆到了,劇烈的咳嗽著,一邊的王承恩立刻上前遞過一塊手帕,并輕輕拍打著背部。

畢自嚴滿臉思索之,而范景文臉上滿是尷尬和惶恐之,他沒有想到皇帝竟然會如此大的反應,

他哪里知道,他所提出的這個想法在兩百多年后就真的被挖開了,而且了全球最為賺錢的三大海峽之一。

“范尚書,本也是這麼認為的,雖然你說的很在理,但從目前的況來看不合適。

按四百里算吧,咱們假設那里是平地、純土,至得挖百米寬、十米深吧,算下來就是兩億方土石。

那里都是小國,撐死了征召二十萬人,按人均每天一方土算,至得三年的時間,若是下方有巖石等等,這個時間還要再延長一倍,保守估計至八九年以上的時間。

你想讓百姓干活,總得給吃的吧,吃不飽死人了,搞不好就得暴,就算再差人均每年兩石糧食,

再加上兩岸的護堤、工等等七八糟的,沒有六百萬兩是搞不定的,這還是沒有工錢的況下。

每艘船按五千兩銀子的貨算,三十稅一就是一百七十兩,也就是說的是三萬五千艘以上的載貨量在五千兩白銀船只通行才能收回本。

略估算,至得二十年以上才能回本,加上建設,至三十年的時間,若是在大明境倒是無所謂,可這里離著大明數千里,怎麼算都不合適。”

“不對!”

崇禎搖了搖了頭:“畢卿,你這賬還忽略了一部分。”

“忽略了?”

畢自嚴愣了一下,隨即快速道:“請陛下示下!”

“按照錦衛的探查,地中海和紅海之間的這個地帶基本都是沙漠、丘陵、戈壁灘等等。”

只是聽到這里,兩人臉巨變。

戈壁灘和丘陵的開挖難度是極大的,但也能克服,大不了用火藥炸。

可沙漠的開挖那就難了,河里淘沙越淘越深,想要挖十米深、百米寬,那兩側至得有百米寬的坡度,否則沙子都得往下流,兩側更是需要用石頭堆砌起來。

搞不好一次沙塵暴起來,沙丘移就將河面填平了一些,以至于堵塞。

陸地清理倒是沒問題,可在數米深的水中淘沙,那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而且沙漠、戈壁灘往往和炎熱是掛鉤的,極端高溫的天氣搞不好就死人。

“如果要是這麼一個況,那麼整個工期至要在十五年以上了,耗費至得千萬兩,從開挖到收回本至得五十年以上。

如果不考慮蒸汽機的磨損、煤炭消耗等等,這筆買賣怎麼算都是巨虧的。”

哎……

范景文嘆了口氣,眼中滿是失

崇禎心中也是嘆了口氣,他對這一條被后世命名為蘇伊士運河的人工河約有些印象,據說因為各種問題每挖一米都死了一人以上,前前后后耗費了十一年的時間。

看著范景文和畢自嚴的神,崇禎的心中忽然涌起了一個荒唐的想法。

    人正在閲讀<大明暴君,我為大明續運三百年>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