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竹馬是卷王》第88章

第 88 章

桌上一盞燭火,晦暗地照著兩人。陸安荀趴在蘇綰的膝上,脊背弓起,袍下凸起清瘦的脊椎骨。

蘇綰視線靜默,緩慢地他腦袋。

任他發洩哭泣。

這是第二次見陸安荀哭。第一次是在津縣的時候,彼時被高四爺抓走而跳海,陸安荀找到時,抱著哭了許久。

這次......蘇綰沒見過牛崗村的況,但想來也清楚,因米糧而引發人命該是多麽慘烈的事。

陸安荀自責,因為這是他的政令。

陸安荀難,更因為這政令沒法撤除。將士們現在就在戰場上,他不征糧,死的便是千千萬萬將士。

蘇綰一下一下地他,指腹輕地按脊背。漸漸地,陸安荀緒緩和下來,不再發出聲音,卻依舊趴在的膝上沒

好似,睡著了般。

蘇綰也不擾他,見外頭桑葚端東西進來,忙擡手示意退出去。

桑葚探眼看了看,趕忙退出門檻,又領著其他婢走遠了。

夜幕如紗,籠罩在庭院裏,廊下燈籠忽明忽暗。

蘇綰盯著那燈籠又等了會,然後拍拍陸安荀的背:“陸安荀,先用膳可好?”

陸安荀“嗯”了聲,坐起。

蘇綰這才察覺自己膝上的布料已經

陸安荀沉默用膳,吃了半天也不見他夾菜,蘇綰無奈,只好拿起筷子幫他夾。

蘇綰夾什麽他吃什麽,直到他吃到一顆花椒後,蹙眉停下來。

“別擔心,”他說:“我就難那麽一會。”

“嗯,我知道。”蘇綰給夾了塊釀豆腐,試圖跟他提些輕松的話題。

“陸安荀,東京城來信了,你猜這信是誰寫的?”

陸安荀慢吞吞嚼飯:“我娘?”

“不是。”

“我爹?”

“不只公爹,還有一人。”

東京城林家就夏氏和林大人,以及林大人前妻留下的嫡。只不過嫡常年在外祖母家中,鮮面,況且雖與陸安荀關系融洽卻并沒到單獨給他寫信的地步。

陸安荀實在想不出還有誰。

蘇綰笑。

“等著。”:“我去取信來,你看過就知道還有誰了。”

蘇綰走去室,過了會拿了封信出來,展開在桌上。

陸安荀瞥了眼:“這是我爹的字跡。”

“你看第二頁。”

陸安荀翻到第二頁,赫然在最下方的空白端正地寫著“林孝璋”三個字,在字跡上還印著個小巧的手掌印。

陸安荀緩緩漾開,笑了。

蘇綰說:“名字是母親寫的,但這手掌印卻是小叔自己印上去的,可吧?”

年初夏氏生了個兒子,如今才幾個月大,這麽個小小的手掌印真是萌死個人。別說,蘇綰還看。

“回頭我將這頁裱起來,日後給他看,讓他知道,在他六個月時就給阿兄寫信了。”

陸安荀沒說好,也沒說不好,飯也不吃了,就盯著信紙淺淺地笑。

過了會,他說:“我小時候跟著母親過得極其艱苦。”

“父親去世後家中沒多積蓄,母親養我不易。本是個弱膽小的婦人,但為了我,挨家挨戶地找活幹,後來在繡坊接一些零散的活,我們得以息安生。”

“但安逸日子并不長久,街坊有兩個流子,看我母親是個年輕寡婦便常常來滋擾......”

蘇綰安靜地聽。

陸安荀繼續道:“我那時候小不懂事,沒去私塾讀書,天在街上跟陳淮生他們混。後來有一天回來見我母親哭,我才知道那流子又來欺負了。”

也不敢哭大聲,怕我知道還撒謊說是摔倒了疼哭的。但其實我清楚是怎麽回事,第二天我跟陳淮生幾個堵在那流子家門口,等他一出門就扔石頭砸他,砸完我們分頭跑。為了教訓那兩個流子,我天琢磨怎麽打架,于是從東街打到西街收了不小跟班。我用一名頭護住了母親,沒人敢,也沒人敢欺負我們母子。我自覺威風,可我娘又哭了。”

說我該去讀書,而不是在街上逞英雄,真正的大英雄不該是這樣,而是為民除害,讓窮苦百姓有飯吃不欺負。”

“我當時沒什麽當大英雄的想法,但這句話卻記得很深。後來我母親機緣巧合進林府當繡娘,因為有林大人庇護,我跟母親的日子漸漸過得好起來,再後來,我就去讀書了。我清楚記得夫子讓我們背的第一本書中提到‘窮則獨善其,達則兼善天下。’我當時就想,我該做這樣的人。”

“我開始努力讀書,考中狀元後仕做。我闖縣,讓津縣富足,我治理州,讓州民生恢複。我做了這麽多,自認為是個救世英雄。但現在......”

陸安荀苦笑了下:“我發現我什麽都不是,我不是什麽英雄,我也幫不了那些人,我甚至......”

“陸安荀。”蘇綰走過去抱住他。

“怎麽會?你就是!在我心裏你就是英雄。你幫了很多人,幫過津縣百姓也幫過州的百姓,還幫過邊的人,不能因為這件事就否定自己。再說了......”道:“我雖不知牛崗村發生了什麽,但征糧的事你沒錯,錯就錯在世道艱難,戰爭殘酷,你只是做了你該做的。”

“陸安荀,你只管做你想做的事,我陪著你,你要助襄王我也支持你。”

陸安荀一怔:“你怎麽知道我要助襄王?”

“你還瞞我?別以為我不知道在州時你就跟襄王聯絡過了,不然襄王怎麽會在皇上面前舉薦你當糧總領?”

陸安荀又問:“可你現在也知道,二皇子當了太子,襄王希渺茫,怎麽還支持我?”

“支持你當英雄啊!”蘇綰說:“二皇子若是坐上那個位置將來百姓必定苦,可襄王不一樣,襄王有明君之相。所以,你征糧助襄王,讓百姓有位賢明君主,那你可就是大英雄了。”

“謬論!”陸安荀上斥責,卻緩緩勾起來。

過了會,他道:“我雖知你的話是安我,但不得不承認,很管用。”

“我現在好多了。”他深呼口氣。

次日一早,祁淵來找陸安荀,見他正在跟蘇綰用膳,忙轉走到廊下等待。

陸安荀瞥了眼,三兩口將粥喝完,然後走出門。

“查到了什麽?”他問。

祁淵:“你怎麽知道我是來告訴你信息的?”

“難不你是來看我用膳的?”

祁淵默了下,道:“去書房吧。”

陸安荀的書房就在隔壁,兩人進去後徑直關上門。

“牛崗村的事查清了,是遼國人所為。”祁淵直截了當說。

聞言,陸安荀斂了神:“我也猜到了。”

“猜到?”

“在你沒回燕山府時,我就抓了好幾個遼國探子。這些探子圖挑起民事端,阻撓征糧計策。”

祁淵點頭:“不只燕山府,此前我在池州也抓了些。沒想到耶律泓手段這般周,這人詭譎狡詐確實不好對付。”

他說:“我已命整個燕山府戒嚴,軍四搜查可疑人,但凡發現遼國探子立即抓捕。”

陸安荀點頭。

須臾,祁淵問:“牛崗村的事要怎麽理?”

因為牛崗村鬧出了駭人聽聞的命案,一夜之間這事在菜市場傳開,已經傳到了範郡。

這政令若再強制施行顯然會引得百姓不滿,可將士們在戰場浴戰,征糧不能斷,陸安荀左右為難。

陸安荀沒說話,坐在桌邊靜默思忖。

過了會,外頭有人敲門。

“什麽事?”陸安荀問。

“是我。”蘇綰端著點心在外頭:“這會可方便進來?”

“嗯。”

門被從外頭推開,祁淵擡眼,卻見門外不只蘇綰,連蘇嫻也來了。

蘇綰道:“適才大姐來找我說了些籌集米糧的主意,便想與你們商量一二。”

聞言,陸安荀詫異:“大姐有籌集米糧的法子?”

蘇嫻餘瞥了眼還在看的祁淵,不在對面坐下。

“也算不得什麽高明的法子,只是指一條路罷了。”

“大姐請講。”

蘇嫻道:“我聽說朝廷讓你籌一百萬石糧,此前在鄉紳手中已經籌了五十萬石,還需五十萬石。”

陸安荀點頭:“正是。”

“我也聽說你下了政令,只不過,從百姓手中征秋糧實在困難。因為臨近秋收,百姓的米倉最是拮據之際,他們已經沒糧了。百姓手上沒糧,但其實糧商手上還有......”

繼續道:“我在金州時就曾見糧鋪生意紅火,每個米鋪後頭都有大糧倉供應。此前我在那買一萬石糧,掌櫃的居然當天就貨,可見糧倉實在滿。”

陸安荀問:“大姐的意思是從糧商手上買糧?”

蘇嫻點頭:“正是。”

聞言,陸安荀與祁淵對視了眼,道:“其實買糧的法子我們也想過,只是困難有二。”

“其一,五十萬石糧不是小數目,這筆錢我們拿不出,朝廷也不會給。”

“其二,你說的是金州有糧,而并非燕山府。眼下燕山府的糧能征的已經征得差不多了,糧商手上并無多餘糧,即便花錢買也不見得能有五十萬石。”

蘇嫻:“這第二個倒不難解,只是錢的事,或許可這樣........”

道:“買五十萬石糧不一定非得出五十萬石糧的錢,可先出一半,餘下的等秋稅上來後再給。生意買賣本來也有這種慣例,何況你們是府,由府出憑證更可信,想來糧商也願意協作。”

陸安荀道:“盡管如此,剩下一半的錢上哪籌?實不相瞞,因為打仗,燕山府已經窮得叮當響了。”

默了默,蘇嫻說:“可否向民間籌集?百姓沒糧,但餘錢想必還有些,府以利相許,興許百姓願意借。而且這錢并非強制,有錢的自願借,沒錢的不必給。再有就是,我手上有些錢也可借出來,另外我還可寫信與好友們,他們或許都能借點。這般湊的話,估計是夠的。”

陸安荀琢磨了下:“法子好是好,若是兩個月前,我必定采用大姐的法子。可眼下留給我的時間不多,離籌集最後五十萬石糧不剩二十天了。這般籌錢的法子耗時過長,待錢籌夠再買糧運糧,恐怕前頭戰場上的將士們等不得。”

“這.......”蘇嫻嘆氣:“這籌錢法子確實耗時久了,不若用現有的錢先買一些糧如何?我手上的錢加上小妹的,或許能買五萬石。”

這時,祁淵開口道:“我這也可買五萬石。”

那就是十萬石,離五十萬石還差四十萬。

遠遠不夠。

突然安靜起來,須臾,蘇綰眼睛一亮:“我大姐說得對!”

“買五十萬石糧不一定要出五十萬石糧的錢。”合掌,高興道:“我想到個主意,正如大姐說的法子,只是手段更直接些。”

三人看向:“何意?”

“我大姐說花一半的錢先買糧,這是商市慣常的規矩,可若是不花一半呢?”

“不花一半,花多?”

“當然是越越好啊。”蘇綰說:“最好到咱們手上的錢就能購買五十萬石。”

一聽,陸安荀立馬將椅子拉過去挨著坐:“那你說說,怎樣用買十萬石的錢買五十萬石的糧。”

“其實法子也簡單,那就是讓糧商的糧降價賣給我們。”

祁淵問:“用十萬石的錢買五十萬石的糧,這買賣怎麽聽都是糧商虧,他們豈願降價?”

“不!”蘇嫻頓時也明白了蘇綰的主意,當即道:“他們願降價!”

蘇嫻笑起來:“小妹可是想說買賣競爭中的降價策略?”

蘇綰也笑起來,不愧是經常做買賣的大姐,一聽就知道怎麽降價,而且怎麽讓糧商心甘願降價,甚至虧本也要賣。

的確是降價策略,也是商業中常說的價格戰。

“正是。”蘇綰點頭:“我們加他們,再競爭他們,最後迫他們不得不降。”

陸安荀聽得雲裏霧裏:“什麽加,什麽競爭?能否說清楚?”

“陸安荀,”蘇綰問:“你手上現在有多糧?”

“大概.......”陸安荀算了下:“十五萬石。”

“這十五萬石最遲多久送去戰場?”

陸安荀道:“五十萬石分批次送,這十五萬石最遲二十天後要送往戰場。”

“二十天夠了。”蘇綰說:“你且把這十五萬石糧給我,我保準在二十天不僅還你十五萬石糧,還另外給你籌夠五十萬石。”

聽得此,祁淵緩緩問:“你們要去金州買糧?”

“不,就在燕山府。”

“可燕山府沒糧。”

“無礙,”這時,蘇嫻自信道:“我們有法子在短時日讓燕山府糧食滿倉。”

燕山府州郡乃範郡,此時,範郡長廟街上,正米鋪的小廝天剛剛亮就起來開門了。沒多久,他聽見街邊熱鬧,探眼

只見街頭的一家米鋪門前排了好些人,他好奇地站著瞧了會。

很快,掌櫃的聽見聲音也走出來。

“那邊是王家的米鋪吧?”他緩緩問:“怎麽回事?為何門前等了這麽多人?”

他吩咐:“你去看看,發生了何事。”

“是。”小廝放下板門,趕忙去了。

沒多久,他跑回來,興道:“掌櫃的,大好事啊!”

“什麽大好事?”

“聽說府來買糧了,而且比市場價還多一。我看見福源米鋪、榮安米鋪的掌櫃都在那賣米吶。”

“比市場多一?還有這等好事?”

“千真萬確,王家鋪子裏坐著的是府的人,他們說有多米就收多米,而且每石米比市場價高一。”

劉掌櫃沉片刻,道:“我去看看,若真是比市場價高一,那可真是好事。”

原本米糧生意利潤就是四,如今多一,豈不是倍的買賣?

當即,劉掌櫃進人群中,瞧見悉的王掌櫃,趕忙打了個招呼。

“王東家,”他問:“我聽說府買米比市場價高一,真的假的?”

府的人就坐在裏頭收米,還能有假的?”

“可為何要高一收?”

王掌櫃聽了,悄聲說:“易州正在打仗,前頭將士們缺糧,聽說從東京城來的欽差要籌一百萬石,這麽多糧得在一個月籌齊,不高一哪能一個月買夠?”

劉掌櫃一聽,心下震驚。

乖乖哩!一百萬石!這可是個天大的數目。他們正全國上百家米鋪的糧加起來也不過十萬石。若能全部賣給府........

想到這,他熱沸騰,但經營買賣多年的經驗又使得他理智考慮。

“這消息你從何得知的?竟要一百萬石這麽多?”

“我一個親戚就在府衙裏當差,他認得一個糧,說朝廷欽差要征糧一百萬石。但前頭不是牛崗村出人命嗎?這政令就撤了,索拿錢買。”

劉掌櫃一聽,喜半參憂。

他們賣糧的還指朝廷征收百姓的餘糧,這樣他們生意才好做。現在府不征百姓的糧了,那他們鋪子裏屯的糧恐怕只能賣給府。

不過賣給府也好,而且還高一,只是總覺得這事不大真實。

見他這模樣,王掌櫃笑:“你還猶豫什麽?現在有糧就趕賣,府不拖欠你的錢,一手給糧一手給錢,這麽好的事你還不趕的?”

“我跟你說,也就現在打仗戰事吃才有這等好事,錯過這個村可就沒這個店了。”

“那你怎麽不賣?”

王掌櫃拍手:“誰說我不賣?我讓人去倉庫取糧了,後悔之前沒多屯糧。不過我已經派人去燕山府外調糧了,三日後就能再到一批。這可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而且我聽說,好些米鋪已經去調糧了,大家都搶著賣呢。”

劉掌櫃一聽,長脖頸打量鋪子裏頭。只見幾個爺坐在一張長桌前,一人負責記錄,一人負責計數,一人負責給憑證,另一人負責記賬。還有無數腳夫將一袋又一袋的米糧從側門搬上車,據說要拉往城外府糧倉。

劉掌櫃看著看著,眼紅得很,不過片刻就跑回自家鋪子。

他急忙對小廝道:“快去倉庫看看我們還有多米糧,咱們把糧全賣給府。”

這廂,蘇綰和蘇嫻兩人坐在家中,一邊算賬一邊聽雲苓等人稟報消息。

“小姐,告示出去後百姓們都在談論這事,我們還按您的吩咐派人到宣揚,只一個上午,現在整個範郡都知道府高價買糧的事了。”

蘇綰點頭:“這消息一定要廣傳,尤其是傳給那些糧商聽。”

“是,奴婢知道的。”雲苓點頭,離去。

沒多久,桑葚又跑來:“小姐,才兩個時辰,我們就已經收了一萬石了,還要繼續收嗎?”

“收,當然得繼續收。錢不夠就來取,什麽時候停聽我的命令就是。”

“好嘞。”桑葚離去。

蘇嫻道:“小妹這法子好是好,只不過我擔心咱們這麽買下去,錢撐不了多久。”

“能撐多久?”

“看況......”蘇嫻揚了揚賬本:“估計只能撐三天。”

“三天夠了,後頭我自有法子。”

兩人在這邊不停算賬,那廂陸安荀和祁淵一個抱臂倚柱、一個負手立廊下,雙雙看熱鬧。

祁淵問:“蘇四姑娘到底是什麽計策?”

他想了一宿也沒想明白,要怎麽樣做才能以十萬石的錢買五十萬石的糧。這本就是件聳人聽聞的事。

“不是蘇四姑娘,是陸夫人。”陸安荀糾正道。

陸安荀似乎一點也不急,從容篤定道:“說能買,就一定能買。”

聞言,祁淵斜眼:“這可是五十萬石軍糧,你就不怕擔不起這個責?”

“我信。”陸安荀說:“若最後要擔責,我來。”

祁淵萬年不變的臉上難得出點“這人沒救了”的表

次日,正米鋪又早早地開了門,今日卻聽得外頭府買糧更瘋狂。

劉掌櫃繼續站在門口看了會,然後問小廝:“我們的米糧何時到?”

“掌櫃的,昨天阿福去各個縣城搬運了,我們在燕山府共有三千石糧,最遲得明天到。”小廝道。

“明天啊.......”掌櫃想了想,問:“現在倉裏有多?”

“兩百石。”

“兩百石去運來,我們先把這兩百石賣了。”

“好。”

辰時,府衙門前排了條長龍,皆是來賣糧的。劉掌櫃見擁的人群、還有堆得如山的各家米糧,心下再一次震驚。

他做米糧生意這麽多年,還是頭一回見這麽賣糧的,也是頭一回覺得生意這般好做。

無須招攬客戶也無須去跟人搶生意,有糧就行,有多糧都能賣。

劉掌櫃等了約莫半個時辰,總算到他。府買糧很爽快,兩百石米查驗了遍,就立即寫契書,得了契書就讓他去賬房領錢。

劉掌櫃揣著契書一時間覺得不真實,兩百石米,往回要賣上一個月,可這會兒一刻鐘不到就賣了。

然而當他拿著契書去領錢,得了厚厚一沓銀票時,這回覺得是真了。

果真有糧就能賣,賣了就給錢。

他高興得咧,回到正鋪子時,恰巧又闖遇王掌櫃。

“你的糧賣了?”王掌櫃問。

“賣了賣了,錢也得了,果真是大好事。”劉掌櫃說:“可惜燕山府這邊就三千石糧,若是能再多點就好了。”

“沒糧你趕調啊,去燕山府外頭調。我跟你說.......”王掌櫃湊近低聲道:“現在整個燕山府的糧商都在調糧,全想趁這次機會狠賺一把。而且不止燕山府,連金州那邊的糧商也得了消息,我聽說金州的糧商已經往這邊運糧了,現在道上到都是運糧的商隊。”

劉掌櫃一聽,心下張起來:“我們正倉庫天南地北的,估計一時半會沒那麽快。”

“那你可得抓了,不快不行。”王掌櫃說:“我昨天跟你說朝廷征糧一百萬石不假,可實際上已經征了五十萬石,現在還要買五十萬石。僅昨日,府就買了六萬石,你再不抓,到時候府買夠了就不要你的糧了。”

劉掌櫃一聽,連忙作揖;“多謝王兄告知我這個消息,我現在立馬回去寫信,讓外邊調糧進燕山府。”

跟劉掌櫃一樣打著“趁機狠賺一筆”主意的糧商,還有很多,衆人皆是這般想法。

大家紛紛調糧,近的從金州之地,遠的到江南西路。

一時間,各地通往燕山府的道上,運糧商隊絡繹不絕。

短短數日,糧車滿了燕山府,城門外每天都是排隊城的糧商。

燕山府糧倉滿,甚至還放不下,許多糧商不得不在城外臨時賃地方以做倉庫。

然而,就在衆人一片熱做發財夢時,府突然停止買糧了。

糧商傻眼:“為何停了?”

“聽說三十萬石糧已經買夠了。”

“不是說要一百萬石嗎?”

“誒?我分明聽說是要五十萬石啊。”

“對啊,怎麽只要三十萬石,那我現在運來的糧怎麽辦?”

能怎麽辦?

眼下燕山府的糧只能進不能出,運出燕山府勢必要被府扣押盤查。可就這麽屯在燕山府也不是辦法,且不說水重,時間長了糧食容易發黴變質。就說再過不久便是秋收,百姓手上有糧誰還買糧?這批糧若不能及時賣掉,必定要壞在手中。

頓時,湧燕山府投機倒把的糧商們開始發愁了。

寶子們,給大家推薦一篇有意思的文,我看了前面很不錯,大家可以去看看。《姝》by佛歡,文章ID 8368463,個文案如下:

笙笙是家中庶出,娘親早亡,爹爹也鮮來看

最無助的時候,嫡長兄容珩自師門歸來,

見他的第一面,小姑娘便決定以後要抱這個大

事實證明的選擇沒錯,容珩不僅長得好看,待也格外溫

十六歲那年,笙笙的世大白,

離開前夜,本該在外辦事的容珩無聲無息地進的閨房,

笙笙被他的目驚醒,盡管時間地點不對,還是習慣地喚了聲“哥哥”,

糯糯,帶著幾分討好的意,

“笙笙,若我不來,你就打算這樣離開?”他的聲線依舊磁和好聽,卻多了一讓笙笙到懼怕的幽異,

“這麽些年,白疼你了。”

第二天天未亮,不等衆人送別,笙笙便央著生父速速離開,

不敢再多見容珩一面,

那已經不是悉的哥哥了。

後來父親給笙笙挑選郎君,

他們倆都看中了魏家的小公子,

只是兩人在外游玩不久就遭到了江湖刺客的伏擊,

笙笙在容珩懷中醒來,他的指腹那般溫地為拭淚,

但吻始終強勢瘋狠,像是要將的靈魂都盡數吞沒,

“笙笙,喜歡哪樣的與我說便是,你要的,哥哥都可以做到。”

“嫁給哥哥吧。”

“哥哥還像以前一樣疼你,不,我會比以前更疼你。”

單純絕甜妹×溫瘋批

    人正在閲讀<我的竹馬是卷王>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