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橙香飄》 第61章 奔赴遠方,追求夢想

媛38號的種植非常功,銷售火。果凍橙的細讓人驚嘆。劉俊芽切開一個果凍橙,將半個橙子握在手里,稍微用力一,果就順著往下流,流在了下面早就放好的玻璃杯里。

這一幕被記者朋友用相機記錄了下來,將會刊登在報紙上,而且占據的篇幅不會

第二周,就有電視臺的專欄節目來采訪了,要給劉俊芽這些年來的種植事跡做一個專訪。電視臺那邊非常看好這個專訪,因為他們覺得這個專訪非常有看點。

劉俊芽曲折的世,自強不息的神,全村人湊錢供讀書的樸實好,到畢業后回來建設家鄉,帶領鄉親們種植橘子發家致富,接著開辦了當地第一個鄉村企業,石橋農副產品有限公司。將很多農副產品銷往了外地。之后更是為當地的鄉村學校捐獻課桌椅,書本,現在甚至要捐建教學樓。

這樣的專訪,傳遞的都是滿滿的正能量,能鼓舞很多人。所以電視臺對這個專訪非常重視。

劉俊芽也很配合這個采訪,想將石橋村的東西推銷到更遠的地方,銷往全國各地。也知道自己的事跡也許能鼓舞到更多的人,號召更多的人回到家鄉,建設家鄉。

電視臺的人來做專訪,整個石橋村都轟了。

村子里的人個個都激不已,那可是電視臺的人,采訪了俊芽,俊芽可是要上電視的人,那他們是不是也有機會上電視?

電視臺來采訪的這兩天,就住在新農莊的民宿。等電視臺的工作人員住進去后,便贊嘆不已。民宿里干凈衛生,吃的食材新鮮,而且房間全部住滿,都是從縣城和鄰縣來采摘橘子的游客,甚至還有市里和臨市的游客來。

“這點要加上,這個民宿的事也要加在采訪里。”負責這次專訪的小組長坐在院子里面的茶棚里,在小爐子上烤著橘子說道。

其他工作人員連連點頭,然后看了看組長烤的橘子,問道:“李哥,橘子也能烤嗎?你要是饞了我們晚上點燒烤吧。就是農莊里給我們提供烤爐,炭火,食材,佐料,什麼都給我們準備好,食材都會給我們串好,我們自己烤就行。”

“萬皆能烤。”被他們稱為李哥的人說完這話,就去拿烤的橘子,結果被燙得齜牙咧的,橘子在他手里左手換右手,右手換左手,最后好不容易才拿住。眾人看得想笑,但是還是忍住了。

李哥吹了吹自己的手,說道,“這農莊提供的服務還真是周到。晚上我們一份燒烤套餐吧。燒烤如果很好的,這個也加專訪里面。這次的專訪容還真是富啊。”

眾人點頭,可不是嘛。說起來這位劉俊芽可真是個人才,腦子怎麼就那麼活絡呢?一開始帶全村人種植椪柑,后來椪柑價格大跳水,在大跳水之前就換了丑橘和耙耙柑種,帶著村民走在市場的前沿。

接著又是開辦新農莊,又是開辦農副產品有限公司。而這個新品種媛38號剛引進,就魄力十足的鼓全村人全部種植這個媛38號。如果種植功了,會按照市場價收購村民們的橙子,如果失敗了,承諾也會以原來橘子的價格來收購這些橙子。

結果就是村民們全部跟著種植了媛38號,最后的結果便是得到了巨大的功。

“話說,這個劉俊芽肯定是賺了不錢吧?”有個工作人員小聲說道。

“那肯定的。不過有些人有錢了本,但是有些人有錢了人家格局更大。劉俊芽就屬于后者,有錢了是想著為家鄉做點實事。不止給鄉村學校捐建教學樓,我還聽說了,準備加縣上組建的那個科技扶貧項目。要去那些更偏遠的山區去幫助當地貧。”李哥說道。

“啊?真的啊?那這個可以做進專訪里嗎?”

“暫時還不用。因為還沒有去。我覺得,以后說不定我們還會給做一次專訪。”李哥笑瞇瞇的說道。他這兩天可是聽到了一些消息,劉俊芽的人,是農業局的人,據說會和一起參加科技扶貧項目,一起幫扶那些落后的山區。而劉俊芽捐建教學樓才開始辦理手續,等以后修建起來了,他們可以再來做一期專訪。相信第二期的專訪效果也會很好。

這一期的專訪制作的非常功,在電視上播出后就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劉俊芽的事跡也被更多的人知道了。很多人對都十分敬佩。

自電視臺專訪這件事后,劉洪媽心中的那個念頭就越發強烈了。但也知道自己不被劉俊芽待見,所以就想到了“曲線救國”,知道劉俊芽最聽劉德興的話,所以跑到劉德興面前說了讓劉德興出面,給劉俊芽和劉洪定親的事。

“爸,這對俊芽和洪娃兒都好,洪娃兒老實上進,現在也有錢了。俊芽也賺了那麼多錢,嫁出去不是虧死了嗎?而且俊芽年紀都這麼大了,誰還要啊?和洪娃兒正好一對,水不流外人田啊。我也聽說了點那個張調研員的事,城里的男人,不踏實,結婚了也會在外頭找人的,俊芽跟著他過不了好日子的,他們也肯定是為了俊芽的錢。等把俊芽的錢騙到手了,就會把俊芽給拋棄了的……啊……爸,你這是做什麼?”劉洪媽本來是滔滔不絕的,結果說到后面,就看到劉德興臉都變了,眼神看向了門邊的掃把。

“你這個不要臉的人!給我滾!無恥!當初俊芽讀個書你都要死要活的反對,現在俊芽讀書有出息了,帶你們賺錢還不夠,你還想把都給挖了!到底是別人為了俊芽的錢還是你為了俊芽的錢?你這個狗東西,給我滾!”劉德興雖然年紀大,但是農活沒落下,還是很強健的,手上的掃把舞得虎虎生風,劈頭蓋臉的給劉洪媽打去。

剛進門的劉俊芽想攔,不過沒攔住。

劉洪媽的臉上是結結實實的挨了一掃把。

劉洪媽尖一聲,就朝外面逃竄。劉德興揮舞著掃把追在后面,劉俊芽追在劉德興后面,喊著:“爺爺,爺爺,小心閃到腰了。”

劉德興充耳不聞,揮舞著掃把一直把劉洪媽追回了的家。

然后劉德興在門外面對著里面一陣狂罵,劉振全和劉洪出來道歉認錯,最后劉德興才拿著掃把罵罵咧咧的回家去了。劉俊芽有些擔憂的跟在后面。只是擔憂爺爺被氣到了。

劉俊芽知道,其實爺爺年輕時候脾氣很暴躁的,但是隨著年齡增長,爺爺的脾氣收斂了很多。今天被劉洪媽氣到直接手,也不知道劉洪媽前面還說了些什麼過分的話。只聽到后面一部分。但是聽到那部分也很膈應人了。

“爺爺,別生氣,小心氣壞了自己的。剛才你拿掃把追二嬸,我真怕你閃到了腰。”劉俊芽跟在劉德興邊,擔憂的說道。

“因為那種人氣壞,不值得,我才不會。”劉德興呼哧著說道,接著又揮了揮手里的掃把,“放心,我的好得很。我以后還要看著你結婚生娃,我還要給你帶帶娃兒呢。”

劉俊芽笑了起來,看著爺爺神奕奕的樣子,心中的石頭總算落了下來。

-------------------------------

第二天一早,劉洪就來找劉俊芽道歉了。

劉俊芽擺了擺手,道:“你媽什麼德,我們大家都知道。我可以不和計較,但是不能氣著爺爺。爺爺現在年齡大了,經不起氣。你多為爺爺考慮,讓你媽消停點,以后不要再來爺爺面前胡說八道。若是再有下次,我不會客氣了。”

劉洪白著臉,不斷點頭:“昨晚我爸和我都狠狠說過我媽了。我爸又鬧著和我媽離婚。我也知道我媽這次做的很過分,我一會兒去和爺爺道歉。我向你保證,我媽再不會做這種事了。”

劉俊芽說道:“爺爺昨天被氣那個樣子,都還是想著你的。讓我不要把你換掉。你雖然有份,但是并不多,而且在公司的職務是另外拿工資的。爺爺怕我撤了你的職務。爺爺對你的苦心,你應該的到。你媽以后再這麼氣爺爺,你知道后果的。”劉俊芽說到最后,語氣已經非常冷冽。

劉洪第一次見到劉俊芽這樣冰冷的態度,他心中難,面上卻再次點頭:“我知道的,以后真的再也不會了。”

“那你去找爺爺吧。”劉俊芽淡淡說道。

劉洪再次道歉,然后去找劉德興道歉去了。

劉俊芽嘆了口氣,出了家門,往新農莊走去。

石橋村現在早已今非昔比,不止人們的收提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口也提高了不。此時正值快要過年,家家戶戶的門口掛著大燈籠,樹上掛著小燈籠,點綴的十分好看。路邊還有幾個小孩子在放煙花。

劉俊芽囑咐了這些孩子兩句注意安全,只能在空曠的地方放煙花后,繼續往新農莊走去。

剛走到門口,張輝的電話就打來了,告訴了一個好消息,修建教學樓的手續全部辦好了,現在可以找施工隊買材料工了。并建議劉俊芽等教學樓竣工后晾一晾,再去訂購那些教學設備。

劉俊芽聽到這個消息很是高興,和張輝道謝,如果不是張輝在幫忙跑上跑下的咨詢,教學樓的事不可能推進這麼快的。

“我們之間還用說謝嗎?俊芽同志,請問我們的終大事什麼時候也解決掉啊?”張輝笑著說道。

“明年五一?”劉俊芽說了個日子。

“好!”張輝一口就應了下來。

劉俊芽和張輝結婚的日子終于定了下來。

劉德興高興得都合不攏了。村子里俊芽一輩的,就俊芽還沒結婚了。就是劉杰,前兩年也結婚了,人家孩子都能走了。

劉德興心里怎麼能不著急,但是他看來看去,又覺得這個配不上俊芽,那個配不上俊芽。后來張輝的出現,可算是讓劉德興看到希了。但是這幾年兩個人卻只是毫沒有提結婚的事,他放下去的心又提了起來,又發愁了。

他當初還以為是張輝不肯早點娶俊芽,結果后來才知道,是自家俊芽一直拖著沒松口結婚的事。然后劉德興就不知道說什麼好了。這個什麼事?他只聽過男的拖著不結婚的,就沒聽過的拖著不松口結婚的。他勸過兩次,劉俊芽表面乖乖答應,事后還是沒反應。

所以他就懶得勸了,年輕人的事,等他們年輕人自己辦……年輕個啥啊!俊芽都三十三了!這個年紀還沒結婚,別說在農村,就是在縣城也是非常見的了。

不過好在俊芽終于要結婚了!劉德興起往村口的小賣部去了。他要和人擺龍門陣去,俊芽的好事將近,那必須通知大家。

村子里的人聽到俊芽要在明年五月一日結婚,一個個都為到高興。劉蓉梅的孩子已經上小學了,當時正在小賣部買東西,聽了劉德興的話,急忙給劉俊芽打去了電話。

電話一接起來,劉蓉梅就激的問道:“俊芽,你終于要娶張哥過門了啊?啊不是,你們終于要結婚了啊。”

劉俊芽有些好笑:“你這是什麼奇怪的說法?是的,我們決定明年五月一日就結婚。到時候你可要來幫忙。”

“那肯定的,我來吹氣球,裝喜糖。你終于要結婚了。”劉蓉梅喜滋滋的說道。

“是啊。你這口氣,比我還激啊,哈哈。”劉俊芽笑著說道。

“那是當然。你現在在哪里呢?我來找你。”劉蓉梅問道。

“我在辦公室。”

“今天不是放假嗎?你在辦公室做什麼?”劉蓉梅問道。

“拿個東西。等下農莊門口見。”

“好。”

劉蓉梅掛斷電話,就朝農莊門口走去。農莊門口,劉俊芽拿著一個資料袋正在等

“走走?”劉蓉梅問道。

“行,剛吃過飯,散散步。”劉俊芽點頭。

兩人在村子里慢慢的散起步來。現在村子里不止主路鋪了水泥路,很多支路也都鋪了水泥路,四通八達,家家戶戶進出非常的方便。

“你拿什麼資料?”劉蓉梅順口問了一句。

“我自己整理的種植的資料,有文字和照片對應。”劉俊芽說道。

“俊芽,你真的要去參加那個科技扶貧項目?和張哥一起去甘孜?”劉蓉梅問道。

“對,我們要一起去,不過不是在那定居你別擔心。”劉俊芽說道。

“那就好,畢竟那邊條件太惡劣了,要發展起來,還需要好幾年吧。”劉蓉梅唏噓道,“而且這邊還有事需要你理的。農莊和公司的事,都離不開你。”

劉俊芽說道:“我不在的這段時間,要辛苦你了。”

劉蓉梅擺擺手,笑著說道:“哎呀,應該的,小事。你放心去忙吧,有劉杰和劉洪在,再說了,遇到我們解決不了,不還有你大伯在麼?他過的橋比我們走的路多,我們拿不準的事如果聯系不上你,我們知道去問他的。”

劉俊芽的大伯劉振國這兩年已經很參與公司管理的事了,鎮子上的店鋪給了兒一家,他準備回老家修個房子,在老家養老了。石橋村現在風景優,寧靜,人氣旺,在這里養老是非常好的選擇。

雖然不怎麼參與了,但是有時候公司遇到什麼事,也會和他商議,他也總能給出合理的建議。

------------------------------

劉振國知道劉俊芽要結婚的消息,高興得當晚就喝了二兩白酒,醉醺醺的躺在床上的時候,都還在嘟囔:“俊芽這孩子總算結婚了。”

劉俊霞也很高興,媽說道:“媽,俊芽要結婚,我要給一份厚禮。”

劉俊霞在心里一直對劉俊芽很是激。當年離婚鉆進死胡同,是俊芽把拽了出來。后來再婚,現在的丈夫雖然沉默寡言,但是對很是覺得自己的日子很幸福。

“好,是該準備一份厚禮的。”俊霞媽笑著說道。倒了杯熱水進屋,讓劉振國喝下后,坐在一邊,聽著劉振國一直嘟嘟囔囔的,心中也很是慨。

他們現在住的房子,是四層的小洋樓,是前些年修的。這幢漂亮的樓房在小鎮上非常顯眼。底樓是商鋪加庫房和廚房。二樓他們住,三樓是兒一家住,四樓暫時空著的。不止石橋村的村民們日子越過越好,他們一家子的生活質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就說小汽車,他們家都有兩輛。劉振國開一輛,劉俊霞開一輛。小鎮上有幾戶人家達到了他們這個水平的?

而他們家這些年來這樣巨大的改變,都是因為俊芽。兒那年婚變能那麼快的走出來,也是因為俊芽。俊霞媽一想到這些,心中就對俊芽充滿了激。在心中計劃著,這次俊芽結婚,也要送一份厚禮。

對俊芽心生激的人真不是數,整個石橋村的人都在想著,等俊芽結婚要送一份厚禮。

興樂小學的胡校長已經決定,到時候就算劉俊芽不請他參加婚宴,他也是要去的。還要帶著一份厚禮去。教學樓已經在開始打地基了,胡校長每天都要去轉轉,除了呵斥孩子們離施工的地方遠些注意安全外,就是關注工程的進度了。新的教學樓不止有孩子們的教室,閱覽室,音樂室等等,還有教師們的辦公室。

所有的老師們也都能搬進寬敞明亮的辦公室辦公了,再也不用全部在一個昏暗的小屋子里了。

劉俊芽和張輝一切都計劃好了,就等來年五月一號的時候舉辦婚禮了。

結果縣上的一則消息讓他們決定將婚期提前。

因為組建的科技扶貧項目會在四月底啟,也就是意味著四月份他們就要跟著去甘孜那邊了。據說這一次甘孜那邊還邀請了這邊農業大學的教授也一同前往。

于是,劉俊芽和張輝決定把婚期提前,兩人舉辦完婚禮后,就跟著去甘孜了。

劉俊芽和張輝舉辦婚禮這一天,很多人都來參加了。不止是石橋村的人和張輝家的親戚,還有不隔壁村子的也來了。胡校長帶著老師們也都來參加了。還有不公司的客戶也派人來參加婚禮給劉俊芽送禮來了。

村頭的廣場上擺滿了桌子。承接這個壩壩宴的廚子團隊都傻眼了,不是說好的三十桌人嗎?這都多出來一倍多不止了。這可如何是好?他趕去問劉振國。劉振國和劉振全以及三個姑姑一直在忙婚禮的事,俊芽在忙著待客,劉德興則是坐在高位上,笑呵呵的喝茶,煙,和眾人聊天。

劉德興今日臉上的笑容就沒有斷過。他心底的那塊大石頭啊,終于落下去了。俊芽這些年的辛苦和付出,他都看在眼里。他其實也一直很擔心,擔心自己去了,就又留下俊芽一個人了。沒有人陪著俊芽,沒有人照顧俊芽,他這個當爺爺的,怎麼放心的下?

而現在,有張輝照顧俊芽了,俊芽有陪著一生的人了,劉德興很欣也很放心。因為張輝的子真的很好,關鍵是他和俊芽有共同語言,有共同的夢想。

“劉大爺,你家俊芽下個月真的要去甘孜了啊?”旁邊一個村民問劉德興。

劉德興笑著回答:“是啊,下個月月初就要走了,估計要去兩個月。”

“去那麼久!你放心啊?”另外個村民有些擔憂的說道,“我聽我侄子說了,那邊雖然現在有所改善了,但是還是很落后,條件還是很差的。”

劉德興慢悠悠的說道:“對啊,那邊的條件很差。所以才會有很多像俊芽這樣的人想去改變那種條件嘛,以前我們石橋村也很差啊,現在大家都過得如何?”

劉德興反問了一句眾人。

“現在的日子,我們以前想都不敢想啊。”

“是啊,現在的日子才好日子啊。以前在電視上看里面開車,我想的是,這輩子我能坐一下那種小汽車就很好了。但是當時其實也覺得不可能的。”

“結果你現在不但能坐,還能自己開,是不是?”另外個村民笑著說道。

“對啊,現在我想怎麼坐就怎麼坐,我還能自己開。”那個村民的臉上都是幸福的笑容。

“這些好日子,都是俊芽帶來的。”有人說道。

“誒,不能這麼說。不能把功勞都安在我頭上,這是因為黨的政策好,是政府的扶持,我們才能有今天的好日子。”劉俊芽路過,聽到眾人在討論說起了停下腳步,笑著和眾人說道。

“對對,是黨的政策好,是政府對我們的扶持,但是也有我們俊芽的帶領,我們才能過上現在的好日子啊。”

“俊芽,快過來,你看看這個怎麼理?”劉蓉梅在那邊喊著劉俊芽。

劉俊芽應了一聲,走過去了。

今天的劉俊芽穿一剪裁得的紅新娘裝,彩照人。張穿黑的西裝,戴著一副金眼鏡,顯得人斯斯文文又格外有神。

兩人的婚禮,是石橋村三十多年來,最為隆重的一件事。

鞭炮聲不絕于耳,那都是客人們對兩位新人的祝福。夜晚時分,石橋村的夜空中不斷綻放著煙花,絢爛奪目,熱鬧非凡。

當劉俊芽和張輝要回到縣城房子的時候,劉德興送上車。老人在車門關上的瞬間,眼淚再也忍不住了。

盡管知道這只是短暫的別離,但是這一次的別離在老人的心中是不一樣的,他一直寶貝的孫,下半輩子,就要換一個人來照顧關心了。

劉德興的手著車窗,熱淚盈眶。劉俊芽也出手握住了劉德興的手。

“俊芽啊,你要過好日子啊,要過得越來越好啊。”劉德興沙啞著聲音說道。

“我會的,爺爺,我會的。”劉俊芽也是滿眼熱淚。

“爺爺放心,我會照顧好俊芽的。”張輝溫和的對劉德興做著保證。

“我信你,我信你的。”劉德興哽咽著點頭。

劉蓉梅,劉杰等人站在不遠看著這一幕。劉蓉梅笑著說道:“今天是個好日子啊。”

劉杰牽著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手里還著喜糖,正在努力把喜糖往他自己兜里揣。

“是啊,好日子。”劉杰也笑著說道。

說完后,眼角余就看到了沉默的站在一邊的劉洪。劉洪盯著劉俊芽和張輝坐的婚車,似在發呆。

劉杰從兒子手里搶過了一個喜糖,遞給了劉洪:“劉洪哥,吃糖吃糖。”

劉洪盯著劉杰手里的喜糖,角一,記憶回到了劉杰一直讓他喝茶的晚上。

劉杰兒子見自己的糖被自己爸搶了,嗷了一聲,就要鬧,劉洪急忙又把喜糖塞回了劉杰兒子手里:“不哭不哭,糖還給你。”

劉杰兒子立刻閉上了準備嚎的,把喜糖接過去,心滿意足的塞進了自己的兜里。

------------------------------

劉俊芽和張輝走的時候,教學樓還沒有完工。劉俊芽把這件事托付給大伯劉振國,讓他繼續跟進這件事。

“你去吧,放心我會理好的。我們在家等你回來。”劉振國說道。

劉俊芽點了點頭,和眾人一一道別后,和張輝一起踏上了前往甘孜的大車。

到了甘孜后,劉俊芽發現這里確實有了變化。通往外界的公路修好了,縣城之間的路也修的差不多了,村鎮之間的路還沒有開始修。但是已經很不容易了。

劉俊芽以前說的種植花椒的事,其實當地的干部也有人想到了。只是當年沒有辦法推廣。現在已經在開始慢慢推廣。

劉俊芽他們來到了理縣桃坪鎮的佳山村,這里的大山和石橋村的山是完全不一樣的。這里的大山如筆尖立,高聳云。接下來,就是討論這個村子適合種植什麼。

以前這個村子里種植的都是土豆和玉米,除去人工和種子,還要虧本。也就是說農門忙活了一整年,最后還是負債況。這次一起來的還有農業大學的林教授。

林教授是個五十多歲的人,聽過劉俊芽的事,也非常重視劉俊芽的意見。和劉俊芽一起討論這里適合種植什麼。

“山頂照好,我覺得可以種植蘋果。山腰種植李子,山腳,我就還沒想好適合種植什麼了。”劉俊芽說著自己的看法。

林教授笑了起來,點了點頭,道:“不錯,我們就是這麼計劃的。據這里的度和照,山頂最適合種植的就是蘋果。山腰種植李子,山腳下我們打算種植一種大櫻桃樹。”

劉俊芽一聽,眼睛發亮,問道:“是從省農科院引進的那個大櫻桃嗎?”

是知道那個水果的,也想過在石橋村種植,但是石橋村的水土,氣候卻并不適合種植那種大櫻桃。大櫻桃營養價值高,甜度高,價格也不低。當時確定石橋村無法種植這種大櫻桃,還憾了很久。

“對,就是你說的那個。”林教授笑著回答。

劉俊芽有些激,若是大櫻桃在這里種植功,意味著什麼,比誰都清楚。

------------------------------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

甘孜這個地方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誰也沒有想到,劉俊芽后來參加了公考,和張輝一起,來到了甘孜,扎甘孜,為了這里眾多扶貧干部中的一員。

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建設這里,改變這里。因為現在的早已明白,小家,大家,都是家。能用自己的所學來改變家鄉,就是一件最有意義的事。

幾年后,劉蓉梅,劉杰兩家人自駕游來到了甘孜找劉俊芽玩。

劉俊芽和張輝帶著他們的孩子,一同來瀘定和他們匯合。

劉蓉梅看到劉俊芽的時候,忍不住說道:“你好像又黑了一些,這才兩個月沒看到,怎麼回事?你到底有沒有涂我買給你的防曬霜啊?”

“這邊照強,沒辦法的事。走吧,你不是一直吵著要看瀘定橋麼?今天我們先去瀘定橋看看。”劉俊芽說道。

“對,劉杰你還記得那天晚上我們說的嗎?”劉蓉梅轉頭問劉杰。

雖然劉蓉梅沒有說到底是哪天晚上,但是劉杰瞬間就知道劉蓉梅說的是哪天了。就是他總讓劉洪哥喝茶的那個晚上。

“當然記得。走,我們去看看瀘定橋。課本中的飛奪瀘定橋,我對這堂課的印象可太深了啊。”劉杰說道。

于是,一行人來到了瀘定橋。

當看到瀘定橋后,劉蓉梅他們都驚訝的瞪大了眼。

“這,這樣的,當年紅軍是怎麼飛奪瀘定橋的?”劉蓉梅走在橋上,到橋的晃悠后驚呼道。

輝解釋道:“這并非當年紅軍飛奪瀘定橋時候的樣子,這已經經過修葺了。當年就這些晃晃悠悠的鐵鏈子,現在你們所看到的樣子,已經好很多了。腳下的木板都是相連的,當年紅軍只是鋪勉強能過人的木板,用之軀鋪出來的。”

眾人站在瀘定橋上,心澎湃,敬仰之油然而生。

-------------------------------------

接下來的幾天,劉俊芽帶著劉蓉梅他們去參觀了不地方。

劉蓉梅也驗到了心心念念的騎馬。

下了馬以后,著自己的屁說道:“顛得我屁好痛啊。”

劉俊芽把洗好的大櫻桃遞給了劉蓉梅:“休息會兒,吃點水果,我帶你們去采摘水果去。”

“哇!這種大櫻桃很甜的,這里產地買是不是便宜些?”劉蓉梅拿過來大櫻桃吃了一個后,贊不絕口,“真的好甜,好多水。”

“這里的氣候很適合種植這些。確實便宜些,等你們走的時候,多買些帶回去。”劉俊芽說道。

“好!”劉蓉梅高興的點了點頭。

一路上,劉蓉梅問了劉俊芽很多問題。

劉俊芽耐心的解答著。

“我第一次來的時候,第一次到什麼苦寒之地。那時候這里的人主要吃的就是土豆和玉米,也沒有辦法運下山去賣。因為那時候還沒有公路,你們來的時候那些盤山公路,當年是沒有的。

后來我和輝參加的那個扶貧項目,那個村子也非常窮。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那里的村民,現在都貧致富了,靠山吃山,山頂種蘋果,山腰種李子,山下是大櫻桃樹,收獲后都能快速的運輸出去賣掉。自然就很快改變了他們的生活。

現在有的村民承包了地,種了十畝多果樹,一年的水果收就可以達到二十多萬。

村民們都說這是以前本不敢想的日子。

現在也新建起了很多教學樓,很多孩子都進學校讀書學習知識。以后這里會越來越好。”

劉俊芽忍不住慨的了句:“是啊,我們石橋村過上好日子的時候,大家以前也沒想過能過得現在這麼好啊。”

“俊芽姐,現在這地方已經完全貧了吧?”劉杰問道。

劉俊芽笑著點頭:“是的。現在這里發展旅游業,種植業,有種中藥材的,花椒,水果等等。還有牦牛加工出售,還有牦牛絨也有產品加工……走的時候給你們帶點。”

甘孜已經貧,現在正在往致富的路上邁開了步伐。這里的人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近年來,阿壩州3.5萬名黨員干部和19萬多胡農牧民開展結對幫扶,600多名第一書記一直戰在貧攻堅一線。

這片土地上,呈現出一令人振的景象。而這一切都與眾多的扶貧干部們的努力分不開。也有農牧民們的自強不息的努力。

劉俊芽帶著劉蓉梅他們來到果園采摘,站在果園的口,看著碩果累累的果樹,臉上浮起了笑容。

這一刻似乎又回到了石橋村,鼻尖縈繞著家鄉橙子后的清香。

這種橙香,真希能飄遍祖國各地,欣欣向榮,永不停歇。

    人正在閲讀<又是一年橙香飄>
      關閉消息
      待續...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