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君同》第3頁

視線微微明朗起來,掃過四下往來侍奉奴仆,皆是司空府的人。不由想起天子的話,世人的傳言。

藺氏三郎,霸道專權,欺主竊國。

于是,闔目頓住了口,不再多言。

蘭心梅節一行人,是此番回京后太后賜給做心腹臂膀用的。自然不會自個回去,這廂是被司空府譴退了。

,則被徹底監控了。

隋棠嘆了口氣,起出浴。

走了也好,如今在這司空府里,險惡不比在鄴城中。

三歲那年曾被一癩頭僧人批下命格,乃富貴無極的“朱雀乘風格”,可免災禍,安社稷,乃天下之福星。只是命中煞氣未除,十歲前呈“朱雀折足相”,刑克雙親,間犯手足。故需與至親分離,待十歲后命格化轉方可團聚。

的父親厲帝,本就是個膽小昏庸的主,聞此批語,當下便要下旨將送出宮去。幸得皇后不舍,強留下來,只說待大些再送出去。又斥責那僧人渾話連篇,道是“若非吾兒花開,孤又如何能為陛下再結珠果!”

彼時皇后有孕九月,太醫署已經診出是個皇子。

厲帝在位十余年,膝下子嗣單薄,好不容易有兩位妃妾誕下龍裔,卻都早夭。臨近不,存活的便只有這麼一個兒。

是故皇后一句“開花結果”說的恰到好,暫且留住了小公主。卻不想亦是這次費神求了胎氣,于兩日后胎發作,難產誕下羸弱不堪的子,幾一尸兩命。急的厲帝一口氣沒上來,暈厥纏綿病榻多時。

這般境況,落在“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帝王眼中,年僅三歲的公主便當真刑克雙親、間犯手足。厲帝待能出一口氣,立下便發召,按先前癩頭僧人的話,尋了北邊一多水的城池,將公主送出去。

漳水在北,繞鄴千里。

隋棠去的地方便是鄴城。

離開長安時,將將四歲。一千兩百里路程,途中多坎坷,公主患病,隨臣薨逝,走走停停,一年整。抵達封地時,已經五歲。

卻也只有五歲。

同往的侍衛太監,嬤嬤掌事,伺候起居的侍前后共千余人,見得王宮府衙甚是深闊,相比旅途顛沛,彼時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以為好日子就此來臨。

卻不想數年間逐個凋零。

最開始是文弱年長水土不服病故了一批,接著冀州牧衛泰發難,將的侍衛隊強召伍,婢子捋去散軍中。而作為帝,則被衛泰當作帝國的象征供在高臺,綾羅披,簪冠加頂,于世人眼中依舊是高高在上的一國公主,實則只是衛泰面上尊齊的幌子,號令各路勢力歸攏的旗幟。

直到七年過去,長安傳來消息,天子崩世,四方群雄長安逐鹿。衛泰正好征服東北道四州,于是便也將目從公主上移到了京畿中樞。只可惜遲了一步,小皇帝落在藺稷手中,被帶往。至此,衛泰全部的心思都在和藺稷搶拼周旋上。

年公主夾中求生,三獻鄴城王宮于衛泰,更是請人錄寫書信于天子,為衛泰請封遠亭侯,后領所剩的數十臣奴避居于漳河畔的草廬中。

聽聞離開王宮翌日,衛泰便住鄴城王宮。

他能住下,隋棠便能安心些。

與其他明搶暗奪各種手段,不如自己識趣拱手相讓,許還能撿條命,過兩日安生日子。

移居漳河的這一年,隋棠十二歲,早過了十歲破除命格可以回家的年齡。但父皇死了,母后一介弱勢流,阿弟更是泥菩薩過江,便也無人還能接回家。

之周只余數個嬤嬤姑姑依偎取暖,然而這些零星的溫暖也沒能持續太久。遠離了衛泰之人禍,便又逢天災。漳河發了數十年不遇的大水,水退后人亡毀,病疾肆。從長安跟隨而來的人,或死或逃,都不再了。

一個人在漳河畔過了五年,終于熬到京畿派人來接

手足團聚,母團圓。

卻也不過四月時間,百余時日,如今置司空府,又是獨自一人。

如此們離府回宮,不在邊,未嘗不是好事。

隋棠這樣安自己,便也由著這的掌事領人侍奉出浴上榻。

當是白綾上藥的作用,的頭依舊悶脹昏疼,但眼睛清明了些,這會側躺在榻,看清屋中陳設。

寢床榻右側是一架頂高的六合如意嵌紗屏風,將寢屋巧妙的隔兩間。屏風后置有書架桌案,如今都架上無書,案上無筆,空一片。床榻左側除了一張黃梨木貴妃榻,一副雕鸞梨花木置架,便是臨窗的侍妝臺,臺上妝奩七座,是陪嫁。

除此之外,屋中再無其他,的嫁妝亦全部封在私庫。

偌大的屋中,極簡的陳設,若將丹朱取出,本無可藏。

隋棠的目在書架和妝奩兩徘徊,視線慢慢變得模糊。

掌燈侍將銅鶴臺上的燈盞依次蓋滅,崔芳帶人將床榻三重帷幔落下,只將一盞壁燈掛在不遠的燭臺上,留給守夜的婢子照明。

“再點一盞。”隋棠盯著那點微弱的燈,鬼使神差開口,“放在孤榻畔。”

崔芳當怕黑,特意尋了盞琉璃燈送來。

蓮花燈盞,琉璃燈罩,呵護著中間一點燈火。

隋棠沒見過這般漂亮的燈,出手去

睡意襲來,合眼的一瞬,蓋滅了燈。

世多悲苦,許多百姓一輩子都點不起一盞油燈。沒有朗日懸空,便終生都在黑夜里。

第3章 失明了 十二艘沙船,王旗揚帆,載歸……

鄴城外往南三十里,便是漳河。

隋棠當年避居這,曾聽當地的百姓說漳河很

來時正值夏末,草廬中到都是蟲蟻,侍者用草藥熏了許久方清凈些。草廬外靠近河灘邊,更是蚊蛾無數,即便能看見螢火蟲撲閃星點綴其間,隋棠也不太愿意靠近。實在被蚊蟲咬噬后的,疼難忍,有些還帶有毒,隨時可能潰爛染,輕則患疾,重則殞命。

隋棠惜命,還想回家去,便遠遠躲在屋中,偶爾隔窗看外頭的景

但往來的百姓還是日日贊嘆漳河地水深,是個好地方。

說是再過兩月,秋收時節,河上煙波浩渺,晨霧茫茫,恍若仙境。

隨著東方白,霞漫天,原本被水霧煙嵐遮掩的果子,絨的桃,皮澄灰的香梨,紅如鴿的金棗……全都會現出形。

沿河每隔兩三里,便是一片小型果園,園中樹木萋萋,果實累累。漳河上的風起花朵的芬芳,果子的馨香,予人希,沁人心脾。

這是他們栽種的果,也是漳河水饋贈的禮

但隋棠等到了金秋,沒能看到漳河畔碩果盈枝的盛景。只看到暌違十余年,漳河似洪荒巨蘇醒,張口發出洪水,擺尾掀起巨浪。

百姓房屋被沖到,翁媼喪生,夫妻離散,孩走丟。心培育的果樹被連拔起,跌在河畔,果子爛在泥里,枯葉飄在水邊。

然而即便這樣,漳河畔果園里的農夫也只是嘆氣,并不曾怨責漳河。

一人說,“若能沿河多種樹,多設堤壩,洪水便能些涌上來,這是很簡單的道理。”

一人接過話,“但有力氣能種樹的男人都被征去軍中了,當的也沒人拿銀子來修堤壩,灌農田。以往沒有田種糧食所幸還有兩棵果樹,這今后不知哪年才能再結果!”

第三個人說,“人力可以

預防的天災,卻沒有提前準備,如此釀的災難,便算不得天災,依舊是人禍。所以不怪漳河。”

不怪漳河,漳河很

隋棠在漳河畔獨居五年,沒有看見百姓口中的“漳河”,卻也認同這話。

因為看到另一番令人心的景象。

今歲四月,暮春碎金,河面波粼粼,河岸果樹芽。

才晾曬完去歲搶來的半筐棗子,正在臨窗案前準備磨些止的草藥以備夏日防蚊蟲用。抬頭肩的一瞬,竟見已經平靜了數年的漳河水面再涌起波濤。

一隊沙船順風而來,速度極快,劈波斬浪,浪卷如堆雪。

近了,才看清領頭的船只上站著一位將軍,正將一面鑲紅黃旗揚起,旗上書一“齊”字,字為蟠龍纏繞,云紋作底。

乃大齊王旗。

其余船只隨其后,皆旗于船,以明份。

未幾,十二艘沙船橫陳漳河,來人個個如神天降威風凜凜,面面王旗迎風烈烈。

臨岸耕種的臣民倉皇而跪,隋棠呆立窗前,來不及回神,只聽的一個聲音已在側響起,“臣奉陛下之命,恭迎公主回京。”

隋棠隔窗看外頭河面上停泊的沙船王旗,是迄今為止見過的最麗的風景。

“阿姊,朕苦心多年,左右不過暗養衛八百,能趁衛泰不在載你回京,卻不能伐他分毫;便如今日能護送你司空府,卻也只能到司空府而已,再近不得藺稷尺寸。”

哦豁,小伙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 或推薦給朋友哦~拜托啦 (>.

    人正在閲讀<與君同>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