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17 胡惟庸案件(4)

員們的悲慘命運

這個職業在任何時代都是金飯碗,但在洪武年間,員們的命運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慘。

在朱元璋的時代,員們如同生活在地獄中,這一形容是並不過分的。

我們先來介紹一下明代員的品級,大家知道,一品是最大的,歷朝歷代都不乏一品的大員,威風凜凜,甚至連皇帝都要給幾分面子。而在明代,一品文卻幾乎為傳說中的人,十分稀罕。自從取消丞相制度後,朱元璋手下文最高的級別就是各部最高長尚書(正二品),一品不是沒有,卻只是虛職,即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師、傅、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從一品)。除此外還有宗人令、宗正、宗人、五軍都督等職也是一品,但不是普通文能夠得到的。

這些職位看上去十分吸引人,卻是很難得到的,如果不是立有什麼特殊的功勞,比如打天下(名額不多,危險極大),救過皇帝(難度高,機會),把皇帝擺在一邊,自己縱朝政(就那麼幾個人),除此之外,能熬到二品退休,已經是祖上燒高香了。

二品就二品吧,文們並不是太在乎,反正無論幾品也是要乾活的,但讓他們到極度不公的是,有那麼一群人,什麼功勞都沒有,卻幾乎個個都是一品。

這些人就是朱元璋的親戚。

朱元璋自小貧困,父母死得早,對自己的親戚可謂是深意長,他的兒子、兒很多都被封為親王、公主,品位都是一品,親王的嫡子還是親王,其他兒子封為郡王,授一品。更有甚者,連倒門的駙馬也是一品(從)!

這可真是讓員們想不開了,十年寒窗鬥一生,可能到頭來只是個三四品小,而這些人生出來就是一品、二品的大。真是“讀得好不如長得好(駙馬),長得好不如生得好。”

但更讓員們難的還在後頭,他們很快就會發現,朱元璋這個老板是很小氣的。

朱元璋給員們的工資是多呢,一品大員一年1044石米,往下遞減,正七品知縣一年只有90石米。

我們以知縣為例。管理一個縣的縣一個月的工資只是7。5石,請注意,這些收他要拿去養老婆孩子,還有一大批人。

明代的知縣和今天的縣長不同,那年頭知縣還兼任很多職務,他既是縣長,還是縣法院院長,檢察院檢察長,財政局長,稅務局長,工商局長,縣施工隊隊長。一個知縣管這麼多事,打賞下面的小吏是免不了的,要不誰心甘願給你乾活。

他手下還有一大堆的長隨,分等級為大爺、二爺。大爺有門政大爺(看門的),稿簽大爺(簽押房磨墨的),下面是一群二爺,包括“發審”、“值堂”、“用印”等人,這些人是知縣簽押房裡的辦公人員,此外縣的重要部門知縣都會派人去看著,知縣還會帶著自己廚師、師爺。

這一大幫子人都是縣的手下,全部要他養活。一個月只有7。5石的俸祿,大家就隻好去喝西北風了。

的還要迎來送往,逢年過節到,俸祿是遠遠不夠的。

可是就連這點俸祿,也打了折扣。

洪武年間,一到發工資的時候,縣就找人提著米袋去拿自己的工資,7。5石米(活像討飯的),還算是按時發放,到祖時候,就只能領到俸祿的十分之六,其余的部分怎麼發呢?

——發鈔票。

這決不是開玩笑,不是銀兩,而是紙幣。明朝初期,紙幣通行全國,按說給紙幣也沒什麼,但我們接著往下看就會發現問題了,祖時,十貫鈔可以換一石米,到了仁宗時候,二十五貫鈔才能換一石米。

大家明白了吧,問題就是通貨膨脹。

要說到紙幣的發行,還要從元朝說起,元朝很多事辦得很糟糕,但這個紙幣政策是相當好的,制定該政策的人應該是很有水平的,其鈔票政策深刻反映了經濟規律的普遍適用。元朝發行紙幣是以金銀為準備金的,如果沒有金銀就不發行紙幣,而且發行有定額,持有紙幣者可以隨時向朝廷換領金銀。

這是典型的金銀本位紙幣發行制度,這個制度使用了上千年(直到二戰後布雷頓森林系破裂才告結束)。可到了朱元璋手裡,這位仁兄對經濟不悉,看到元朝印鈔票可以流通,他也印。問題是他一開始印就不停,明朝初年,每年的收只有幾萬兩銀,可發行的紙幣卻有好幾千萬,拿著一張紙,上面印著五千兩,就想當五千兩用?老百姓可不傻。

說實話,員真是可憐,俸祿已經很低,還發一堆廢紙,拿來當手紙還嫌

人不能讓尿憋死,於是種種撈錢新花樣紛紛出爐。

員們主要用的是兩招,我們來介紹一下,這兩招歷史悠久,十分有名。

火耗,大家可能聽說過火耗這個詞,當時賦稅往往是實,如谷等,但有時也會改征銀兩和銅錢,而熔鍛碎銀時候可能會有損耗,府就用這個名義來征收多余的銀兩,這些多征的賦稅就稱為火耗。

其實到底有沒有損耗,也只有府自己知道,這不過是一個多收錢的借口,這一招可謂流傳幾百年,長盛不衰,比明朝的歷史還要長,一直到雍正時期,采用火耗歸公的措施,這一招才從歷史上消失。

話說回來,這一招是府說了算,要征多自己規定,執行中實際作技巧不算太高,下一招就不同了。

這一招做淋尖踢斛,十分值得一提,百姓納糧食的時候,府是用斛來裝的,百姓將糧食放進斛裡,再稱重,計算自己完的糧食份額。谷堆要按尖堆型裝起來,會有一部分超出斛壁,就在百姓為完公糧松一口氣時,意外的事發生了。

吏用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對準斛猛踹一腳!此時超出斛壁的部分谷粒會倒在地上,老百姓慌忙去撿,此時吏會大聲喊:別撿,那是損耗!喂,說你呢,還撿!

這就是淋尖踢斛,踢出的部分就是所謂糧食運輸中的損耗,這部分就吏的合法收。那麼老百姓呢,只能回家再送糧食來。這一招最關鍵的就是踹斛這個作。

那一踹的風

要知道,這一踹是很有講究的,吏們為了這一踹苦練了很久,方式是有可能是先在自己家附近找顆樹,從踹樹開始,以樹乾不,落葉紛紛為最高境界。當然也有某些人選擇踹門練習,一定要做到一腳踹開,如超過兩腳為不合格,繼續修煉。這一修煉對他們也有好,萬一有一天不幹了,還可以轉行去戶打劫。

糧這一天,吏們準備好,一旦斛已經裝滿,便凝神屏氣,閉目深思,然後氣沉丹田,大喝一聲,部分人加十米助跑,衝到斛前,拚命一踹(不拚命不行啊,踹下來都是自己的),如果踹下來的多,就會哈哈大笑。

那麼老百姓呢,他們只能看著自己的糧食被這些人奪走。

請大家注意,這兩招只是封建社會最平常的,明朝的很多名臣如三楊、李賢、徐階、張居正等人都是靠這兩招的收益養活自己的。而後來的皇帝也認可這些作為合法收

雖然朱元璋的工資政策對這些行為的泛濫負有一定責任,但這並不能為貪汙行為的借口,因才是決定的因素,員們還是應該從自上去找原因。

大家可能會問,當時有沒有不貪這些便宜的人呢,我回答大家,確實是有的,但是他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只靠俸祿過日子的人,最出名的莫過於海瑞。

這位仁兄實在是第一號正人,他幾十年如一日,辛辛苦苦乾活,沒有什麼奢侈的(也沒錢),不該拿的他一分錢也不拿,上面說的火耗和淋尖踢斛的好他從沒有貪過。每月就靠那點俸祿過活,家裡窮得叮當響。

他最後的職是南京右都史,這是個二品,相當於監察部部長,可以說是文中俸祿最高的人之一了。但他家裡請不起幾個仆人,什麼事都要自己手,吃得也不好,長期營養不良,他死後,僉都史王用汲來理後事,一進門看見海瑞的家便痛苦失聲。他想不到海瑞臨死竟然如此淒慘,家裡到吊著舊布簾子(買不起新布),用的箱子破爛不堪,家裡人都穿著補丁服。用家徒四壁來形容毫不過分。

更讓他難以置信的是,海瑞家連辦喪事的錢都拿不出來,棺材也買不起,出殯的錢還是大家湊起來的。

這樣的人在朱元璋時代也有,如當時的宏文館學士羅複仁,為人十分老實,家裡很窮,但朱元璋對他仍不放心,有一天跑去他家裡看,羅複仁買不起好房子,他只能在郊區買了間破房子度日。朱元璋東拐西拐,終於找到了地方,見兩間破瓦房外,有一個人正提著桶刷牆。朱元璋見此人灰頭土臉,跡滿面,以為是給羅複仁乾活的民工,便問他:“羅複仁住在這裡嗎?”

沒想到,刷牆的這位聽到有人問他,回頭一看,大驚失,慌忙跑過來跪拜,說道“我就是羅複仁!”

朱元璋這才看清他的臉,原來這個人真是羅複仁,再看他的打扮,一手拿著刷子,一手提著桶,衫襤褸,和花子沒什麼區別,頓時哭笑不得。半天憋出一句話:“你怎麼住這樣的房子?”

羅複仁賠笑著說:“臣家窮,只能將就了。”

朱元璋過意不去的說:“你這麼有學問的人怎能住這樣的房子。”便賜給他一所大宅院。

羅複仁算是清貧了,但畢竟他的位不高,還有比他厲害的。

在六部中,以吏部(人事部)的地位最為重要,吏部尚書(部長)吳琳為清廉,後退休回家,朱元璋派使者去打探他的近況,使者到吳琳家鄉,考慮到他當過大,應該有很大的房子,便去尋找。但轉了一圈,沒有見到什麼大房子,他便在路邊找到一個正在秧的老農,問道:“請問吳尚書住在哪裡啊?”

誰知那老農抬頭對他說:“我就是吳琳,有啥事兒?”

使者十分,便將此事回報朱元璋,朱元璋聽後也十分慨。

這些人無疑都是優秀典型,但有他們這樣高的道德修養的人實在不多。

除去工資制度外,明朝時候的休假制度也有必要介紹一下,讓我們看看古人的假期都是怎麼休的。

先說老祖宗漢朝吧,他們實行的是五天一休製,也就是乾五天休息一天,可不是休息星期六或者星期天,而是到哪天休哪天,這一天還有個名字“休沐”,在這一天,員們可以回家,這樣看來漢朝的待遇還是不錯的。

隋唐時期,改了十天休息一次,稱“旬休”,好像待遇比漢朝差了不,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在隋唐時期,已經有了今天黃金周的概念,他們每逢新年、冬至會休息七天。這七天時間是帶薪假期。除此之外,能想得出來的理由也可以休假,除了我們日常的端午、中秋、重外,還有皇帝的生日(由於皇帝經常變,所以這一個假期也經常變),讓人吃驚的是連如來佛祖的生日、老子的生日,孔子的生日也都放假,估計當年要是基督教傳播廣泛,上帝的生日也要算在裡面。

宋朝待遇稍微差點,但是一年假期還是有個幾十天的。

到了元朝, 況發生了變化。在元朝統治者看來,生命在於運,工作就是休息,什麼旬休,大休都沒有了,大家以工作為重,一年只有十幾天休息。

終於位置傳到了朱元璋的手裡,這位仁兄的工作神我們已經介紹過了,他認為,給你們發工資,讓你們管事已經很優待了,當年老子連飯都吃不飽,還休息?

有的員提出要恢復前朝的休假制度,被朱元璋駁了回去,然後朱元璋規定了休假的制度,倒還真是簡單易行,一年休息三天!分別是過年、冬至、本人朱元璋的生日。

還想休幾十天,小子們還沒睡醒吧!

但實際實施後出現很多問題,比如兩地分居問題,子教育問題(是客觀存在的)都無法解決,於是後來規定從12月起放寒假,為期一個月,才算解決了部分問題。

如前所述,由於這些制度的規定,朱元璋和員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而員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必然要違反朱元璋的這些法典,而朱元璋也不會允許這些事的發生。這些矛盾累積到一定時候,就會發。

一幕歷史劇就此開演。

    人正在閲讀<明朝那些事兒>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