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6 高拱的就(2)

在高拱的正確指導下,潘季馴和殷正茂為了名噪一時的風雲人,但和第三個人比起來,前面這二位就只能算是小兒科了。因為這位最後出場的軸主角解決了一個問題,一個連朱元璋都沒能解決的問題。

這個人的名字王崇古,時任都察院右副都史。

其實之前他曾經過一面,在浙江時,他作為俞大猷的副將出擊倭寇,獲得大勝。這之後他運亨通,一直升到了現在的位置。

在當時的朝廷中,有三個人是言們不怎麼敢惹的:楊博、譚綸以及這個王崇古。

所謂不敢惹,絕不是因為銜問題,越大的罵得越起勁,此三人之所以能幸免,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殊份——軍事文

在明代武將出的人是很歧視的,經常被人看作大老,比如戚繼、俞大猷等人也不能幸免,而進士出改行當武將的,就不同了,這類人既有文化,又會打仗,且由於長期在邊界砍人,比較彪悍,不守遊戲規則,你要是敢罵他,他沒準就敢拿刀砍你,看誰吃虧。

而這位王崇古除了喜歡領兵打仗外,還有後臺,作為嘉靖二十年的新科進士,他和高拱同學的關系很好。

於是他被委派了一個極為重要的職務——宣大總督。

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哲學家王守仁曾在他的著作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大明雖大,最為要之地只有四,若此四地失守,大明必亡。”

王守仁所講的四個地方,是指宣府、大同、薊州、遼東,它們是明代邊界最讓人頭疼,也最難防守的重要據點。

所以自明代中期後,它們被分為兩個獨立軍區(宣大、薊遼),由朝廷直接管理,其指揮為總督,超越各級總兵,是明朝國防部長(兵部尚書)以下最高級別的軍事長,只有最富軍事經驗的將領才能擔當此任。

順便說一句,當時的薊遼總督是譚綸,而他手下的兩位總兵分別是薊州總兵戚繼,以及遼東總兵李梁。

看到這個豪華陣容,你就應該明白,王崇古同志找了個多麼榮的工作。

躊躇滿志的王崇古前去赴任了,他做夢也想不到,一個天大的金元寶即將砸到他的頭上。

☆飛來橫財

就在王崇古上任的幾乎同一時刻,一個人從蒙古韃靼的帳篷中走出,在黑夜中向故鄉投去了最後仇恨的一瞥,朝著另一個方向走去,那裡是敵人的營壘。

於是天明之時,邊關的明軍突然開始急戒備,並派出快馬,告知新上任的王崇古總督:橫財來了。

這個人的名字做把漢那吉,是俺答的孫子,說起這位俺答兄,也算是老朋友了,當年闖到北京城下,殺人放火好不威風,然而現在他的孫子竟然跑到敵人那邊,當了叛徒,歸結底,這是一個問題。

的起因是這樣的,不久前,把漢那吉準備要娶媳婦了,而且這位未婚妻很漂亮,所以小夥子一天到晚都樂呵呵的。

可事壞就壞在這個漂亮上,有一天,爺爺看見了這位孫媳婦,便當機立斷:把漢那吉你再娶一個吧,這個我就帶回家了。

順便講一下,據某些史料記載,這位孫媳婦也是俺答的外孫,要這麼算起來,那俺答應該算是了,不過從這位仁兄以往乾過的種種“輝事跡”來看,搞這麼一出倒也不出奇。

雖說當時沒有什麼婚姻法,韃靼部落也不講究什麼三綱五常,但把漢那吉依然憤怒了:好不容易找了個老婆,竟然被老頭搶走了,真是豈有此理!

可這位老頭偏偏是他的爺爺,還是部落首領,自己一無兵,二無權,又能怎樣呢?

思前想後,他找到了一個報復的方法——投奔明朝。就算不能帶兵打回去,至也能出一口惡氣。

於是事就鬧到了這個份上,邊關守將撈到這麼個重量級人,十分高興,馬上派快馬去向王崇古報喜。

可他等到的不是王崇古的誇獎,卻是一番嚴厲的訓話:自今日起,全軍收,準備迎戰!

此外還有一條特別的聲明:副將(副總兵級別)以上軍一律不得外出作戰!

這是一條讓人莫名其妙的命令,軍不去打仗,難道讓小兵指揮?

事實證明,王崇古同志作出了一個無比英明的決定。

三天之後,俺答就來了,帶著他的全部家當——十幾萬蒙古騎兵。

但這一次他們似乎不是來搶東西的,在大同宣府附近轉悠了好幾天,不斷挑釁鬧事,但邊防軍牢記王崇古的教誨,打死也不出頭,偶爾只派小部隊出去轉轉,就這麼折騰了幾天,蒙古軍糧食吃了,才抓了幾個小兵,只能打道回府。

為一名長期從事搶劫工作的專業人士,俺答有著充分的綁票經驗,抓人、談判、收贖金一整套流程了如指掌,而現在自己的孫子了敵人的人質,作為該行業的資深從業人員,他沒有去談判,籌集款項,而是直接選擇了最為簡單的方式——綁票。

只要能夠抓到對方的高級將領,拿人去換,既方便作,又節省本。可惜的是,王崇古是狡猾狡猾地,不吃這一套。

俺答失地走了,王崇古卻犯了愁,該怎麼理這位把漢那吉呢?你把他留在這裡,俺答自然會來找麻煩,而這位仁兄除了份特殊外,也沒啥特殊才能,每天你還要管飯,實在是個累贅。

大多數人建議:好歹也是個蒙古貴族,養在這裡費糧食,咱們把他剁了吧,也算是立個功。

也有人說,還是放了吧,省得他爺爺來鬧事。

面對激的群眾,王崇古保持了冷靜,長期的場經驗告訴他,如果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去請示領導,領導總是英明的,即使不英明,至也能負責任。

於是他上報了高拱,請領導批示理意見。

高拱接到了報告,即刻找來了張居正,兩位老狐貍憑借多年朝廷打滾的經驗,在第一時間作出了判斷:既不能殺,也不能放。

那該怎麼辦呢?在長時間思考之後,高拱眼睛一亮:

“我要用他,去換一個人。”

高拱所說的那個人,做趙全。

明代是一個不缺漢的朝代,而在吳三桂之前,最為可惡的漢非趙全兄莫屬。

在逃到韃靼之前,趙全是明軍中的一員,估計是由於福利待遇之類的問題,他義無反顧地投奔了俺答,為了一名臭名昭著的漢

歷史證明,漢往往比外敵更為可惡,高拱之所以如此看重趙全,是因為這位漢實在壞得離了譜,壞出了國際影響。俺答雖說喜歡搶劫殺人,但總而言,人品還是不錯的,也比較耿直,搶完了就走,不在當地留宿過夜。

但趙全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

趙全悉明軍的布防況,經常帶領蒙古軍進攻邊界,此外他還勸說俺答當皇帝,組織政權和明朝對著乾,破壞能量非常之大。

因為他為祖國做出的“巨大貢獻”,趙全極其榮地為了明朝頭號通緝要犯,上到皇帝,下到小兵,個個都知道他的大名,而這位仁兄也極其狡猾,朝廷重金懸賞,但凡抓到他的,升賞錢不說,還能分房子,但十幾年過去,連都沒逮到。

現在機會終於到了。

在高拱的命令下,王崇古派出了一名使者,前往俺答軍營談判,這名使者的名字做鮑崇德。

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個看上去並不複雜的任務,但實際上非常複雜。

使者踏了俺答的營帳,等待他卻不是談判的誠意和酒宴,而是冰冷的刀劍和這樣一句話:

“你知不知道,之前來過的兩個明朝使者,已經被我殺掉了。”

死亡的威脅撲面而來,因為這位俺答似乎本沒有談判的打算。

萬幸的是,那個看上去並不起眼的使者鮑崇德,實際上非常起眼。

鮑崇德,當地人,原本是翻譯,之後不斷進步,兼職乾起了外,這一次,他將用自己出眾的能力去完這次兇險無比的任務。

“我知道。”鮑崇德從容不迫地回答。

“那你知不知道,之前與我對陣的明軍將領,也大都被我殺掉了。”——囂張是可以升級的。

“我知道。”

“那你為什麼還敢來?!”

然而囂張的俺答最終沉默了,因為鮑崇德的一句話:

“如果我不來,你的孫子就沒命了。”

雖然俺答擺出了一幅堅決不談判的架勢,但鮑崇德卻十分肯定,他不過是在虛張聲勢,雖說他搶了孫子的老婆,和孫子的也不好,但無論如何,他絕不會放棄這個孫子。

因為在此之前,鮑使者曾得到了一個十分準確的報:俺答是一個怕老婆的人。

雖然俺答有好幾個老婆,且生野蠻,也沒過什麼教育,但他依然是怕老婆的,特別是那個伊克哈屯的人。

這位伊克哈屯大概算是俺答資歷最老的老婆,也是最厲害的一個,雖說當時的蒙古部落娶幾個老婆很正常,是不是孫,算不算也沒人管,可偏偏那位跑掉的把漢那吉,就是伊克哈屯養大的。

你娶幾個老婆我不管,但你趕走了我養大的孫子,我就廢了你!

於是在那之後的一段時間,俺答的宿營地經常會出現這樣一幕:滿面怒氣的伊克哈屯追著俺答跑,並且一邊追一邊揮舞著手中的木,發出了大聲的怒吼:

“老東西,快把我的孫子要回來,要不就打死你!”

雖然在過去的幾十年中,俺答殺了很多人,搶了很多東西,但他畢竟也是人,這麼個鬧騰法,每天都不得安生,實在不了,可要他拉下面子求人,也確實乾不出來,不得已才出此絕招,希淘寶網裝 天貓淘寶商城 淘寶網裝冬裝外套 淘寶網裝夏裝新款 淘寶網裝夏款 淘寶網裝夏裝新款子 淘寶網裝夏裝新款淘寶網夏裝新款子淘寶網裝2012商城淘寶網裝春裝連淘寶網裝商城購淘寶網裝冬裝新款淘寶網裝冬裝羽絨服淘寶網裝天貓商城 淘寶網天貓商城淘寶網裝秋裝購 淘寶網裝冬裝新款 淘寶網裝冬款給對方一個下馬威。

可惜鮑崇德並非等閑之輩,這位仁兄也是在場打滾的,要論玩謀手段,俺答還得他一聲爺爺。

於是大家都不忽悠了,開始擺事實講道理,俺答開門見山:

“我的孫子現在哪裡,況如何?”

“他的近況很好,我們給他安排了住,你不用擔心。”

清楚了,下面談條件:

“你們何時才肯放回我的孫子?”

“隨時都可以。”鮑崇德笑著回答道。

“其實我們只需要一個人而已。”

然後他說出了那個人的名字。

俺答想了一下,隻想了一下。

於是他也笑了。對他而言,那個人實在無足輕重。

幾天之後,穿著新服的把漢那吉回到了蒙古,還帶來了許多禮,而俺答也終於得以從每日的追逐中解出來,不用擔心棒會隨時落到自己的頭上。

唯一的失敗者是趙全,這位仁兄毫無廉恥地當了十幾年走狗,最終卻得到了這樣的下場。

歷史又一次證明,所有背叛自己祖國的人,終將被所有人背叛,因為奴才終究只是奴才。

趙全抓回來了,被凌遲死,據說他還不錯,割了上千刀才死,把漢那吉回家去了,繼續過他的日子,畢竟老婆是不難找的。

按說事到了這裡,已然結束了,明朝白撈了一個漢,王崇古的橫財也該到此為止,但事實上,發財的機會才剛剛開始。

在這次外逃風波之前,明朝和韃靼之間除了刀劍影,沒有任何共同語言,明朝看韃靼是土匪,韃靼看明朝是惡霸,經過這件事雙方發現,原來對方並非洪水猛,雖說有代,但還是可以通的。

於是接下來,他們開始談論一個全新的問題——封貢互市。

所謂封貢互市,講來是這麼個過程,明朝封韃靼,發給俺答等人新服(服)、公章(印)等僚主義用品,承認他們的土財主地位。而韃靼要聽從明朝大哥的教誨,不得隨意搗搶劫,這封。

當然了,俺答雖說讀書,也絕不是白癡,給幾枚公章,發幾件服就想忽悠他,那還是有難度的,要我聽話,你就得給錢。實際作方法為,每年俺答向明朝進貢土特產(馬匹牛羊不限,有什麼送什麼),而明朝則回贈一些金銀珠寶,生活用品等,這貢。

但封貢畢竟是小買賣,蒙古部落上百萬人,對日用品市場需求極大,又沒有手工業,要想徹底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搞邊境貿易。大家找一個地方,弄個集貿市場,來往商販把攤一擺,你買我賣,這就互市。

其實自從元朝取消國號後,混吃等死就了大多數蒙古人的心願,所謂回中原當大地主,夢裡時常也能見到。

可是沒辦法,蒙古的經濟結構實在太單一,騎馬放牧人人都會,可你要他造個鍋碗瓢盆出來,那真是比登天還難。如果要幾十年不用這些玩意,似乎又說不過去,找人要,人家又不給,沒辦法,只有搶了。

現在既然能靠做生意掙回來,那自然更好,畢竟為搶個臉盆把命丟掉,實在也是太不劃算。

育就是和平——顧拜旦說的。

貿易也是和平——這是我說的。

有一點必須說明,只有在實力對等的前提下,貿易才能帶來和平,邊境有王崇古、譚綸、戚繼這幫狠人守著,誰搶就收拾誰,人家才肯老老實實做生意,否則還是搶劫劃算。

對於封貢互市制度,蒙古是一呼百應,極其歡迎,但他們的熱臉卻上了冷屁——明朝的屁

雖然王崇古極力推這一制度,但朝廷的許多大臣卻對此極不冒,因為在許多人看來,蒙古韃靼那一幫子都是野蠻人,給點好讓他們消停點就行了,做生意?做夢!

當時的朝廷已經是一片混,反對派氣勢洶洶,其主要觀點是:東西我大明多的是,但即使送給要飯的,也不能給蒙古人!

這一派帶頭的,就是罵神歐一敬手下唯一的幸存者英國公張溶,而海瑞的那位後臺老板朱衡也是反對派的乾將,真可謂是一脈相承。

而讚的自然是高拱、張居正一幫人,但高拱畢竟是閣大學士,算是皇帝的書,不便公開表態,他是個聰明人,一看朝廷裡反對一片,強行批準定被口水淹死,便見風使舵,想出了一個辦法。

在我看來,正是因為想出了這個方法,高拱才得到了明代傑出政治家的榮稱號。而這個辦法,也充分地現出了中國人幾千年來的卓越才能,包括:鑽空子、繞道走、打邊球、以及民主神。

他找到了反對派首領張溶,可還沒等他說話,張溶就囂起來:

“無論你說什麼,我們都絕不同意!”

“沒問題”,高拱笑著說道,“如果你們不同意,那我們來表決。”

張溶目瞪口呆,因為事實證明,高拱並沒有開玩笑。

於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奇特的“封貢票決”事件發生了,大家不鬧騰了,開始投票,據史料記載,參與此次投票的共有四十四人,在會議上,讚反對雙方堅持了各自的觀點,陸續發言,而最後的結果卻更讓人哭笑不得。

經皇帝公證,驗票統計如下:讚封貢互市者二十二人,反對封貢互市者二十二人。

這下白鬧了,事又被踢給了皇帝。

這大概算是中國政治史上有的一幕, 皇帝說了不算,閣說了也不算,在萬惡的封建社會,竟然要靠投票解決問題,實在有負“黑暗”的惡名。

當然,高拱兄不是什麼自由鬥士,對搞民主也沒啥興趣,他之所以來這麼一出,實在是另有企圖。

據我的估計,在此之前,他一定曾算過票數,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所以才提議投票,因為一旦投票不,事就會推給皇帝,可是皇帝不會管事,自然就會推給閣,而閣,是高拱說了算。

於是一圈繞回來,還是繞到了高拱的手上,這就是傳說中的乾坤挪移。

既然大臣解決不了,封貢互市的決定權便回到了閣,李春芳可以忽略不計,高拱和張居正本來就是幕後主謀,於是事就這麼定了。

隆慶五年(1571),邊境市場正式開放,各地客商陸續趕到這裡,開展貿易活,一個偉大的奇跡就此出現,自朱元璋起,折騰了兩百多年的明蒙戰爭終於落下帷幕,此後近百年中,雙方再未發大規模的戰爭。

和平終究還是實現了,這是高拱立下的不朽功勳。

    人正在閲讀<明朝那些事兒>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