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調》第15章

十四 如意年(1)

天授三年,太子諸子嗣已重大明宮,常伴陛下左右。

這看似恩寵的旨意,何嘗不是危機四伏。其實李重茂的戲言說的不假,即便古有權臣當道,有三國鼎立,大唐開國前亦是四分五裂,卻從未出現過一種事:皇室雙姓。翻遍古今,有哪家王朝能有這種境況,當然,也僅有皇姑祖母這一個子能坐上那龍椅。

生辰後,父王染了重病,我便暫回了王府相陪,獨有宜平相陪。

“永安,”父王披著袍子,坐在書案後出聲喚我。我正捧著卷書發呆,被這一嚇了一跳,剛要應聲卻見父王起了,低頭看我的書卷,笑道:“你從回來就翻看這本《釋私論》,可看出什麼特別的?”我吐了下舌頭,不好意思道:“倒背都可以了,可這書中深意卻還沒想。”

父王我的頭,道:“嵇康之道,在於修,年紀大些自然就讀得懂了,”他坐在我側椅子上,茶杯,道:“有些涼了,讓下人換新的吧。”

他話音未落,就有人端著盤邁門檻:“一個小姑娘,別整天茶茶的,喝些蕓香薏米湯。”楊氏了門,直接將湯放到我手冊,溫和道,“雖不比宮裡的,卻是姨娘親手熬的。”

我點點,端起喝了一口,頓時暖意蔓延四肢。父王這新門的側室,要比那幾房妾室好不,我回來這幾日沒見過幾次,卻次次都溫言語,照顧周到。

楊氏細看我喝完,才隨口道:“待過幾個月,你就要隨陛下去了,可惜我們都在長安,沒辦法看顧著你。”我笑笑,道:“若是姨娘願意就讓父王也遷去,城也熱鬧的很,姨娘去了肯定喜歡。”

楊氏笑看父王,道:“本沒有這心思,前幾日聽說陛下下旨在廣植牡丹,倒真讓我有些心了,我與陛下是同鄉,自小看慣了牡丹,到長安卻見得了。”我應了一聲,卻有些好奇,這半月不在宮,皇姑祖母怎麼忽地起了這麼好的興致。

又說了兩句,端著盤走了,父王見我出神,便解釋道:“前幾日周國公在花園布了不名品花卉,均是從南方千里運來,大多是本該夏末秋初才有的花,也算費了不心思。獨有西河牡丹在運到時已枯敗,陛下當場震怒,也算是宮中一劫。”

西河是皇姑祖母年家鄉,各地之花唯有此地的牡丹枯敗,看在人眼中,必是不祥之兆,也難怪陛下會震怒。可姨娘方才又說在植牡丹?我盯著父王,道:“那皇姑祖母豈不是要遷怒叔父?”

父王搖頭,道:“遷怒的是太子,而非周國公。”我心頭一跳,道:“為何會遷怒太子?”父王嘆道:“你叔父將花送到宮中,有人查驗完好,便由太子看管,可就在陛下賞花時枯敗了,自然會遷怒看管之人。”

“然後呢?”我不覺張起來,追著問道,“太子如何說?”

父王頓了片刻,略帶深意看了我一眼,笑道:“太子沒說什麼,倒是永平郡王說了幾句話,讓陛下轉怒為喜,當即下旨自西河運送牡丹到神都,設牡丹園供日後皇室賞玩。”

我聽到他的名字,更是張,道:“永平郡王說了什麼?”

“‘牡丹自帝鄉而出,自然通曉聖意,於長安大明宮中枯敗是不甘在陪都生長,皇祖母不妨下一道聖旨,請牡丹花仙移居神都,必會花滿就佳話’,”父王學完著他的話,笑嘆道,“此話說完,恰合了陛下對的心思,自然轉怒為喜。”

我這才放下了心,細想他那句話,竟平白添了三分驕傲。

父王沉片刻,道:“永平郡王自文才過人,卻曉得如何去鋒芒,可如今被得太想藏也藏不住了,”他忽地認真看我,道,“梁王說他曾試探過,你似乎對永平郡王有意?”

我默了片刻,心底微甜,輕點頭道:“叔父說的是實。”沒想到父王問的如此直白。梁王的試探,想必就是門一事,我貿然前去怕是正應證了他的猜想。但……既然那日他已提出賜婚一事,對父王又有何好瞞的呢?

父王又問道:“他如何打算?”

我低頭,手指輕劃著桌面,低聲道:“郡王說,待我滿十二歲時,會尋個時間請陛下賜婚。”如今生辰已過,每一日記起這話我都有些張,不知他口中所謂的好時機究竟是何時,而皇姑祖母又會如何說,會應允嗎?

父王,道:“你的婚事為父也無權拿主意,且看陛下如何說吧。只是要記住,他一日沒叩請賜婚,你便一日不能和他的關係,宮中形勢多變,誰也陛下的心思,”他頓了一頓,又道,“梁王終歸是你的叔父,他也是為你多想了幾分。”

我應了一聲。叔父的試探是不是為我就不得而知了,但太子那幾個兒子,哪個不是他們日日留意的?不過父王的話我明白,瞞住此事是為我,亦是為了護住他,尤其是在太子位朝不保夕時,不該再有任何事讓他風頭了。

我隨便翻著手中書卷。字字剛勁凌然,卻含而不,正如同雪地殿前的他。

不過數日,便已是上元燈節。

宜平端著茶點向外走,邊走邊回頭,聲道:“今日上元燈節,縣主別再悶在屋裡看書了——”話沒說完,已是哐噹一聲,茶和糕點盡數潑在了來人上。

我聽了這聲響,忙回頭看,卻正見李義一臉抑鬱地看著自己的袍子,眼下已被水潑了個半,又沾了不渣,狼狽的很。而他側的人恰背著日而立,正眼中帶笑地看著我。

我一時間千頭萬緒的,愣了片刻才上前兩步行禮道:“永平郡王、衡郡王。”

頷首,道:“起來吧。”

我起時,李義正開了口,道:“你也起來吧。”宜平子本就,如今早已紅了臉,起傻站在一側沒了主意,竟連賠罪的話都忘記說了。我忙道:“快去尋塊乾淨的巾,給郡王乾淨,再端些熱茶來。”宜平聽這話立刻轉跑走,卻又在走了七八步時跑了回來,又對著李義一拜,撿起托盤跑了。

我忙將他兩個讓到書房裡,待落了座才道:“兩位郡王怎麼來了?”

義低頭彈了彈裳,道:“陛下見恆安王病了半月,著我二人來探看。”我點點頭,他又道:“難得上元燈節能出宮,順路也可賞玩一番。”我又點點,笑道:“或是後一個,才是郡王想要出來的原因吧?”

義蹙眉,道:“縣主猜錯了,第三個原因是我想避開仙蕙。”

這話三分真七分假,我卻不笑出了聲,這一個多月,也不知仙蕙怎麼折騰他了,竟然讓他藉機躲到了宮外。李始終沒有說話,只在我這一笑後,才搖頭,道:“隆基染了風寒躲不過,此時正在宮裡陪著仙蕙。”我看了他一眼,又忙避了開,道:“一降一,以臨淄郡王的子,說不定能降住。”

此時,宜平已端了茶上來,用巾替李著袍子。

我起,將茶端給李,道:“郡王已見過我父王了?”李接了茶杯,道:“已看過了,恆安王聽我二人說要去賞燈,便囑咐讓你一道去看看。”我“嗯”了一聲,道:“我沒有什麼親近的兄弟姐妹,正愁無人同去。”

義抬頭,道:“此話錯了,我和大哥不正是你哥哥,日後在宮中還是要時常見的。”我聽他這話,忙又端了杯茶遞給他,道:“倒也是,你們回了宮,日後也熱鬧了。”

我們對坐著,有一搭沒一搭說著話,待日頭漸落了,才起出了門。

因平日宵,上元燈節更是熱鬧非常。街上熱頭攢香鬢影,遠去上千宮燈高挑枝頭,正是火樹銀花不夜天,落梅如雪佳人笑。

我和宜平都從未賞過宮外的燈,早看得樂不思蜀,李和李義卻極為小心,一個不停護著我們走,一個則有意緩下腳步,免得我們被人流沖散。可即便如此,才不過一會兒,就獨剩了我和李,那兩個不知被到了哪裡。

我正有些著急時,李卻將我帶到了一個攤位前。這攤位在街頭,因擺賣的東西都是書,在燈節上自然沒什麼人留意,他卻蹲下,一邊翻看著一邊和攤主說著話,攤主挑了一本遞給他,他神平淡地接過,認真細看。

我不解看他,細看他手中的書卷是《金剛經》,並非什麼奇缺的,正要收回視線去看人群找人時,卻見他翻過了一頁,正夾著一張紙箋,並非是書捲上字,而是極細的蠅頭小楷。

他靜看著那字條,漸蹙了眉,旋即又舒展開。

我立在一側看著,心中忐忑漸盛,只下意識將子挪了一挪,佯裝挑書,將他半遮住。他似乎察覺到我的變化,微抬頭看了我一眼,又低頭看了幾眼才將那紙條收在了手裡。

他站起,雖揚著角,眼中卻沒有半分笑意:“送你盞燈,可好?”我點點頭,跟著他走過幾家攤位,凡是路過書攤,他必要蹲下子看一會兒。

待走了半條街,才隨便挑了一盞荷花燈給我,他付了錢提著燈帶我走在人外出,隨手將字條燃了灰燼,鮮紅的火舌在他手中轉瞬熄滅,我不嚇了一跳,口道:“你這樣不怕人看到?”

他將燈遞到我手中,道:“沒了證,即便看到也無妨了。”

我提著那燈,隨他沉默走著,心中七上八下。既然他不避諱我,我就是問了又如何?念及至此,我略停了腳步,輕聲道:“此事,可與你的安危有關係?”那字條上寫的是什麼我並不關心,但能讓他冒風險來取的,怕是極要的事。

他靜看著我沒答話,過了一會兒,才漸自眼中泛出了些許暖意,輕搖頭道:“此事與我無關,是來俊臣要陷狄仁傑謀逆之罪。”我驚了一下,險些掉了燈,好在被他握住了提燈的手:“小心些。”我張了口正要再問,他卻已鬆開了手。

“大哥。”

義終於尋了來,側跟著侷促不安的宜平。他撥開人群走到我們邊,低頭看了一眼那燈,笑瞇瞇道:“大哥何時有這討人歡心的心思了?”

我被他這一說,窘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瞪了他一眼。

搖頭,笑看他道:“出宮時隆基特意說過,要送永安縣主一盞燈。”李義啊了一聲,道:“你不說我都忘了,隆基是說過。”

    人正在閲讀<永安調>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