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第2章 論語學而(2)

【譯文】

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出門在外,要順從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實可信,寡言語,要廣泛地去眾人,親近那些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還有餘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評析】

本篇第二章中曾提到孝悌的問題,本章再次提及這個問題。孔子要求弟子們首先要致力於孝悌、謹信、眾、親仁,培養良好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行為,如果還有閑暇時間和餘力,則用以學習古代典籍,增長文化知識。這表明,孔子的教育是以道德教育為中心,重在培養學生的德行修養,而對於知識的學習,則擺在第二位。

孔子辦教育,把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放在第一位,而文化學習隻是第二位的。事實上,曆史上的任何階級,無論奴隸主階級、地主階級,還是資產階級,教育都是為其政治服務的,尤其重視學生的道德品行和政治表現,把“德”排在“識”的前麵,這是階級的需要。他們就是要培養適應本階級要求的各方麵人才。

【原文】

1.7 子夏1曰:“賢賢2易;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4;與朋友,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注釋】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學生,比孔子小44歲,生於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後,他在魏國宣傳孔子的思想主張。

2賢賢:第一個“賢”字作詞用,尊重的意思。賢賢即尊重賢者。

3易:有兩種解釋;一是改變的意思,此句即為尊重賢者而改變好之心;二是輕視的意思,即看重賢德而輕視

4致其:致,意為“獻納”、“盡力”。這是說把生命奉獻給君主。

【譯文】

子夏說:“一個人能夠看重賢德而不以為重;侍奉父母,能夠竭盡全力;服侍君主,能夠獻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往,說話誠實恪守信用。這樣的人,盡管他自己說沒有學習過,我一定說他已經學習過了。”

【評析】

上一章有“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說的這段話,實際是對上章的進一步發揮。子夏認為,一個人有沒有學問,他的學問的好壞,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識,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實行“孝”、“忠”、“信”等傳統倫理道德。隻要做到了後麵幾點,即使他說自己沒有學習過,但他已經是有道德修養的人了。所以,將這一章與前一章聯係起來閱讀分析,就更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點。

【原文】

1.8 子曰:“君子1,不重2則不威;學則不固3。主忠信4。無5友不如己者6;過7則勿憚8改。”

【注釋】

1君子:這個詞一直貫穿於本段始終,因此這裏應當有一個斷句。

    人正在閲讀<論語>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