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第4章 論語為政(1)

【本篇引語】

《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容涉及孔子“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謀求職和從政為的基本原則、學習與思考的關係、孔子本人學習和修養的過程、溫故而知新的學習方法,以及對孝、悌等道德範疇的進一步闡述。

【原文】

2.1 子曰:“為政以德1,譬如北辰2,居其所3而眾星共4之。”

【注釋】

1為政以德:以,用的意思。此句是說統治者應以道德進行統治,即“德治”。

2北辰:北極星。

3所:所,位置。

4共:同拱,環繞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周君)以道德教化來治理政事,就會像北極星那樣,自己居於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會環繞在它的周圍。”

【評析】

這段話代表了孔子的“為政以德”的思想,意思是說,統治者如果實行德治,群臣百姓就會自圍繞著你轉。這是強調道德對政治生活的決定作用,主張以道德教化為治國的原則。這是孔子學說中較有價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國的基本原則是德治,而非嚴刑峻法。

【原文】

2.2 子曰:“詩三百1,一言以蔽2之,曰:“思無邪3。”

【注釋】

1詩三百:詩,指《詩經》一書,此書實有305篇,三百隻是舉其整數。

2蔽:概括的意思。

3思無邪:此為《詩經·魯頌》上的一句,此的“思”作思想解。無邪,一解為“純正”,一解為“直”,後者較妥。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它,就是‘思想純正’。”

【評析】

孔子時代,可供學生閱讀的書還不很多,《詩經》經過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後,被用作教材。孔子對《詩經》有深研究,所以他用“思無邪”來概括它。《論語》中解釋《詩經》的話,都是按照“思無邪”這個原則而提出的。

【原文】

2.3 子曰:“道1之以政,齊2之以刑,民免3而無恥4,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5。”

【注釋】

1道:有兩種解釋:一為“引導”;二為“治理”。前者較為妥

2齊:整齊、約束。

3免:避免、躲避。

4恥:恥之心。

5格:有兩種解釋:一為“至”;二為“正”。

【譯文】

孔子說:“用法製令去引導百姓,使用刑法來約束他們,老百姓隻是求得免於犯罪懲,卻失去了廉恥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導百姓,使用禮製去統一百姓的言行,百姓不僅會有恥之心,而且也就守規矩了。”

【評析】

在本章中,孔子舉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治國方針。孔子認為,刑罰隻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恥的道理,而道德教化比刑罰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規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恥之心。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國家時有不同於法製的特點。但也應指出:孔子的“為政以德”思想,重視道德是應該的,但卻忽視了刑政、法製在治理國家中的作用。

【原文】

2.4 子曰:“吾十有1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2,四十而不3,五十而知天命4,六十而耳順5,七十而從心所不逾矩6。”

【注釋】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掌握了知識,不被外界事所迷

4天命:指不能為人力所支配的事

5耳順:對此有多種解釋。一般而言,指對那些於己不利的意見也能正確對待。

    人正在閲讀<論語>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