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第6章 論語八佾(1)

【本篇引語】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容涉及“禮”的問題,主張維護禮在製度上、禮節上的種種規定;孔子提出“繪事後素”的命題,表達了他的倫理思想以及“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張。本篇重點討論如何維護“禮”的問題。

【原文】

3.1 孔子謂季氏1,“八佾2舞於庭,是可忍3,孰不可忍也!”

【注釋】

1季氏:魯國正卿季孫氏,即季平子。

2八佾:佾音yi,行列的意思。古時一佾8人,八佾就是64人,據《周禮》規定,隻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諸侯為六佾,卿大夫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隻能用四佾。

3可忍:可以忍心。一說可以容忍。

【譯文】

孔子談到季氏,說,“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樂舞蹈,這樣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還有什麽事不可狠心做出來呢?”

【評析】

春秋末期,奴隸製社會於土崩瓦解、禮崩樂壞的過程中,違犯周禮、犯上作的事不斷發生,這是封建製代替奴隸製過程中的必然表現。季孫氏用八佾舞於庭院,是典型的破壞周禮的事件。對此,孔子表現出極大的憤慨,“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句,反映了孔子對此事的基本態度。

【原文】

3.2 三家1者以《雍》徹2。子曰:“‘相維辟公,天子穆穆’3,奚取於三家之堂4?”

【注釋】

1三家:魯國當政的三家: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他們都是魯桓公的後代,又稱“三桓”。

2《雍》:《詩經·周頌》中的一篇。古代天子祭宗廟完畢撤去祭品時唱這首詩。

3相維辟公,天子穆穆:《雍》詩中的兩句。相,助。維,語助詞,無意義。辟公,指諸侯。穆穆:莊嚴肅穆。

4堂:接客祭祖的地方。

【譯文】

孟孫氏、叔孫氏、季孫氏三家在祭祖完畢撤去祭品時,也命樂工唱《雍》這篇詩。孔子說:“(《雍》詩上這兩句)‘助祭的是諸侯,天子嚴肅靜穆地在那裏主祭。’這樣的意思,怎麽能用在你三家的廟堂裏呢?”

【評析】

本章與前章都是談魯國當政者違“禮”的事件。對於這些越禮犯上的舉,孔子表現得極為憤慨,天子有天子之禮,諸侯有諸侯之禮,各守各的禮,才可以使天下安定。因此,“禮”,是孔子政治思想係中的重要範疇。

【原文】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麽能實行禮呢?一個人沒有仁德,他怎麽能運用樂呢?”

【評析】

樂是表達人們思想的一種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禮的一部分。禮與樂都是外在的表現,而仁則是人們心的道德和要求,所以樂必須反映人們的仁德。這裏,孔子就把禮、樂與仁聯係起來,認為沒有仁德的人,本談不上什麽禮、樂的問題。

    人正在閲讀<論語>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