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第7章 論語八佾(2)

3奧:這裏指屋位居西南角的神。

4灶:這裏指灶旁管烹飪做飯的神。

5天:以天喻君,一說天即理。

【譯文】

王孫賈問道:“(人家都說)與其奉承奧神,不如奉承灶神。這話是什麽意思?”孔子說:“不是這樣的。如果得罪了天,那就沒有地方可以禱告了。”

【評析】

從表麵上看,孔子似乎回答了王孫賈的有關拜神的問題,實際上講出了一個深奧的道理。這就是:地方上的員如灶神,他直接管理百姓的生產與生活,但在廷的員與君主往來切,是得罪不得的。

【原文】

3.14 子曰:“周監1於二代2,鬱鬱3乎文哉,吾從周。”

【注釋】

1監:音jiàn,同鑒,借鑒的意思。

2二代:這裏指夏代和周代。

3鬱鬱:文采盛貌。富、濃鬱之意。

【譯文】

孔子說:“周朝的禮儀製度借鑒於夏、商二代,是多麽富多彩啊。我遵從周朝的製度。”

【評析】

孔了對夏商周的禮儀製度等有深研究,他認為,曆史是不能割斷的,後一個王朝對前一個王朝必然有承繼,有沿襲。遵從周禮,這是孔子的基本態度,但這不是絕對的。在前麵的篇章裏,孔子就提出對夏、商、周的禮儀製度都應有所損益。

【原文】

3.15 子太廟1,每事問。或曰:“孰謂鄹2人之子知禮乎?太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注釋】

1太廟:君主的祖廟。魯國太廟,即周公旦的廟,供魯國祭祀周公。

2鄹:音zou,春秋時魯國地名,又寫作“陬”,在今山東曲阜附近。“鄹人之子”指孔子。

【譯文】

孔子到了太廟,每件事都要問。有人說:“誰說此人懂得禮呀,他到了太廟裏,什麽事都要問別人。”孔子聽到此話後說:“這就是禮呀!”

【評析】

孔子對周禮十分悉。他來到祭祀周公的太廟裏卻每件事都要問別人。所以,有人就對他是否真的懂禮表示懷疑。這一段說明孔子並不以“禮”學專家自居,而是虛心向人請教的品格,同時也說明孔子對周禮的恭敬態度。

【原文】

3.16 子曰:“不主皮1,為力不同科2,古之道也。”

【注釋】

1皮:皮,用善皮做的箭靶子。

2科:等級。

【譯文】

孔子說:“比賽箭,不在於穿靶子,因為各人的力氣大小不同。自古以來就是這樣。”

【評析】

”是周代貴族經常舉行的一種禮節儀式,屬於周禮的容之一。孔子在這裏所講的箭,隻不過是一種比喻,意思是說,隻要肯學習有關禮的規定,不管學到什麽程度,都是值得肯定的。

【原文】

3.17 子貢去告朔1之餼羊2。子曰:“賜也!爾3其羊,我其禮。”

    人正在閲讀<論語>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