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第8章 論語道德(1)

【本篇引語】

本篇包括26章,主要容涉及到義與利的關係問題、個人的道德修養問題、孝敬父母的問題以及君子與小人的區別。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幹重要範疇、原則和理論,對後世都產生過較大影響。

【原文】

4.1 子曰:“裏仁為1,擇不仁2,焉得知3?”

【注釋】

1裏仁為:裏,住,借作詞用。住在有仁者的地方才好。

2:居住。

3知:音zhi,同智。

【譯文】

孔子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麽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評析】

每個人的道德修養既是個人自的事,又必然與所的外界環境有關。重視居住的環境,重視對朋友的選擇,這是儒家一貫注重的問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會到仁德者的影響;反之,就不大可能養仁的

【原文】

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約1,不可以長樂。仁者安仁2,知者利仁。”

【注釋】

1約:窮困、困窘。

2安仁、利仁:安仁是安於仁道;利仁,認為仁有利自己才去行仁。

【譯文】

孔子說:“沒有仁德的人不能長久地在貧困中,也不能長久地在安樂中。仁人是安於仁道的,有智慧的人則是知道仁對自己有利才去行仁的。”

【評析】

在這章中,孔子認為,沒有仁德的人不可能長久地在貧困或安樂之中,否則,他們就會為非作或者驕奢逸。隻有仁者安於仁,智者也會行仁。這種思想是希人們注意個人的道德守,在任何環境下都做到矢誌不移,保持氣節。

【原文】

4.3 子曰:“唯仁者能好1人,能惡2人。”

【注釋】

1好:音hào,喜的意思。作詞。

2惡:音wu,憎惡、討厭。作詞。

【譯文】

孔子說:“隻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人和恨人。”

【評析】

儒家在講“仁”的時候,不僅是說要“人”,而且還有“恨人”一方麵。當然,孔子在這裏沒有說到要什麽人,恨什麽人,但有則必然有恨,二者是相對立而存在的。隻要做到了“仁”,就必然會有正確的和恨。

【原文】

4.4 子曰:“茍誌於仁矣,無惡也。”

    人正在閲讀<論語>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