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第11章 論語公冶長(2)

【評析】

本章裏,孔子在回答子貢提問時講到“不恥下問”的問題。這是孔子治學一貫應用的方法。“敏而好學”,就是勤敏而興趣濃厚地發憤學習。“不恥下問”,就是不僅聽老師、長輩的教導,向老師、長輩求教,而且還求教於一般看來不如自己知識多的一切人,而不以這樣做為可恥。孔子“不恥下問”的表現:一是就近學習自己的學生們,即邊教邊學,這在《論語》書中有多記載。二是學於百姓,在他看來,群眾中可以學的東西很多,這同樣可從《論語》書中找到許多據。他提倡的“不恥下問”的學習態度對後世文人學士產生了深遠影響。

【原文】

5.16 子謂子產1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注釋】

1子產:姓公孫名僑,字子產,鄭國大夫,做過正卿,是鄭穆公的孫子,為春秋時鄭國的賢相。

【譯文】

孔子評論子產說:他有君子的四種道德:“他自己行為莊重,他事奉君主恭敬,他養護百姓有恩惠,他役使百姓有法度。”

【評析】

本章孔子講的君子之道,就是為政之道。子產在鄭簡公、鄭定公之時執政22年。其時,於晉國當悼公、平公、昭公、頃公、定公五世,於楚國當共王、康王、郟敖、靈王、平王五世,正是兩國爭強、戰不息的時候。鄭國地要衝,而**於這兩大國之間,子產卻能不低聲下氣,也不妄自尊大,使國家得到尊敬和安全,的確是中國古代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和外家。孔子對子產的評價甚高,認為治國安邦就應當有子產的這四種道德。

【原文】

5.17 子曰:“晏平仲1善與人,久而敬之2。”

【注釋】

1晏平仲:齊國的賢大夫,名嬰。《史記》卷六十二有他的傳。“平”是他的諡號。

2久而敬之:“之”在這裏指代晏平仲。

【譯文】

孔子說:“晏平仲善於與人朋友,相識久了,別人仍然尊敬他。”

【評析】

孔子在這裏稱讚齊國大夫晏嬰,認為他與人為善,能夠獲得別人對他的尊敬,這是很不容易的。孔子這裏一方麵是對晏嬰的稱讚,另一方麵則是希他的學生,向晏嬰學習,做到“善與人”,互敬互為有道德的人。

【原文】

5.18 子曰:“臧文仲1居蔡2,山節藻棁3,何如其知也!”

【注釋】

1臧文仲:姓臧孫名辰,“文”是他的諡號。因不遵守周禮,被孔子指責為“不仁”、“不智”。

2蔡:國君用以占卜的大。蔡這個地方產,所以把大做蔡。

3山節藻棁:節,柱上的鬥拱。棁,音zhuo,房梁上的短柱。把鬥拱雕山形,在棁上繪以水草花紋。這是古時裝飾天子宗廟的做法。

【譯文】

孔子說:“臧文仲藏了一隻大,藏的屋子鬥拱雕山的形狀,短柱上畫以水草花紋,他這個人怎麽能算是有智慧呢?”

【評析】

臧文仲在當時被人們稱為“智者”,但他對禮則並不在意。他不顧周禮的規定,竟然修建了藏的大屋子,裝飾天子宗廟的式樣,這在孔子看來就是“越禮”之舉了。所以,孔子指責他“不仁”、“不智”。

【原文】

5.19 子張問曰:“令尹子文1三仕為令尹,無喜;三已2之,無慍。舊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3弒4齊君5,陳子文6有馬十乘,棄而違之,至於他邦,則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違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人正在閲讀<論語>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