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天》第十三章 仙門靈漩
「阿苦師兄,啥是奇經八脈紫田丹腑?」
門數日之後,方貴終於發現修行之路遠沒有他想的那麼簡單。
這些仙門裡的修行法訣,也不是拿到之後就可以修鍊的,其間諸般關竅,修行至理,無一不是玄奧複雜,牽扯到之上諸多道理,尋常人拿到了手裡,本連看也看不明白。
於是他也隻能暫且收了一飛衝天的心,老老實實的過來跟阿苦師兄學習前期原理,也即是修行之路最本的基礎,這些原理,其實早在這些弟子剛剛門之時,便已經有長老執事過來細細講過,不過方貴屬於半道門,仙門自然也不會專派一位長老來講給他聽了。
好在仙門考慮的也算周全,之前讓阿苦來接引方貴烏山穀,便也有讓阿苦幫著方貴門的意思,這位阿苦師兄終日頂著一副愁容,誰看誰煩,不過心地倒是不錯,方貴這幾日裡,每天過來找他請教,他也不覺得打擾了自己的修行時間,反而耐心的給方貴一一指點!
「方貴師弟,修行不是那麼簡單的事,一定要穩紮穩打!」
「這世間修行之人,以境界劃分,共有鍊氣,築基、金丹、元嬰、化神、問天地等六個大境界,一層境界,一層天地,化凡為仙,直指大道,求得仙果!」
「當然後麵的境界,和我們離得太遠,如今便隻講講練氣境界好了!」
「練氣境界,便是養息,吞吐天地之靈氣,養一口靈息在,淬鍊,打通經脈,便會漸漸離凡竅,可以施法,可以,漸漸對天地生出應,從此與凡人不同……」
「而要養息,便須得明白人諸般關竅,臟腑經脈,尋常人看來,修行之人多懂醫理,便是這個道理,因為修行之人在修鍊之時,早將琢磨的一清二楚,倒比凡俗家的大夫還要懂行了,尋常小病小災,自然不在話下,所以你在修行之前,也需要補上這一塊的缺失!」
「……」
「……」
記三千大,諸般經脈,這便是阿苦給方貴佈置的第一課。
對於向來將修行想的逍遙快活,熱自在的方貴來說,實在沒想到這修行的第一步,居然是如此的枯躁乏味。不過他倒也有個好,雖然平日裡飛揚跳,但卻識得好歹。
他知道自己一個牛頭村裡出來的人,一躍而為太白弟子著實不容易,再加上自己是仙人後裔,早晚要走上這一條路,那麼這些必修的功課,當然也就避不過,要學,那便好好學罷了。
於是,烏山穀的小溪旁,便多了一個終日裡抱了醫卷苦苦誦讀的影,這倒沒有在烏山穀掀起多風浪。
烏山穀弟子,有雄心誌氣的,隻想著快些提高修為境界,早早進紅葉穀去修行,沒有雄心誌氣的,也一直在考慮三年之後下山該去何謀前程,對於方貴這個半途門的小師弟並不如何在意,如此氛圍之下,自然也全沒有朱瞎子口中的同門之誼了。
如此苦讀了月餘,隨著方貴漸漸悉適應了這仙門生活,那些繁複冗陳的修行之理也背得差不多了,雖不說纖微畢察,起碼可以看懂了那一卷薄薄的太白養息法的法門。
而到了這時候,他再次來拜訪阿苦,正式詢問修行之道。
阿苦背了一個割草的筐,剛從山腳下餵豬回來,見到方貴來問這等大事,便放下了筐,洗把臉,然後認真講解:「方貴師弟不必這麼著急,諸般行功脈絡可都記清楚了?」
「全記在心裡啦!」
方貴有些憂心忡忡的道:「不著急可不行,這可隻剩了一年半了……」
門月餘,方貴也漸漸明白了自己的境,倒是開始有些擔心了。
他門比別的弟子晚了一年半時間,如今這烏山穀裡的弟子們大多都已經修行到了養息二層,甚至有些天資過人的,已經控到了養息三層境界了,而他是補上以前的功課,便又花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而烏山院弟子皆有三年之限,若是一年半之後自己達不到養息中境,也就是突破練氣四層,那便不得紅葉穀,恐怕要被這堂堂仙門給掃地出門了!
當然,就連方貴也沒想到的是,他倒真與烏山穀其他弟子不一樣。
三年之間將修為提升到養息中境,本來就是一件不怎麼容易的事,在這仙門每一年收下的弟子之中,能夠做到這一步的,要麼是門之前便已經打好了基的世家子弟,要麼是天資確實不錯的好仙苗,千餘弟子裡麵,能夠出來一兩百人便很不錯了,遑論其他?
太白宗傳功長老可沒指方貴能夠用一半的時間便達到這些人的修行境界,他將方貴扔在了這烏山穀裡,確實有幾分讓他在這裡養老的意思,三年之限,倒是對方貴並不起作用!
不過這一點,方貴自己不知道,阿苦也不知道,聽了方貴的話,倒也連連點頭,道:「這話說的不錯,你用一年半的時間修鍊到養息中境,著實難,太難了,當初我都用了好幾個月呢,不過世間無絕對之事,隻要用了心,下了功夫,將來失敗了也好認命不是……」
方貴半晌無語:「你這是在安我嗎?」
阿苦一臉愁容:「唉唉,這世上的事就這樣……」
一邊絮叨著,一邊引著方貴往烏山穀邊緣山石流水間走了過來,道:「方貴師弟你如今也明白了,鍊氣境界修行便是養一口靈息,這靈息又可稱作法力,愈是純強大愈好,而想要養靈息,便需要吞吐大量的靈氣,除了服用丹藥外,便隻能寄希於天地之間的靈氣了!」
「靈氣存在於天地之間,無不在,尤其是咱們太白山坐擁三道靈脈,更是遠比其他地方靈氣更濃鬱,當然了,就算如此,靈氣據地域的不同,也有薄厚有別的!」
「所以前期修行,如何尋找一方靈氣濃鬱之地最為重要!」
「咱們烏山穀雖是仙門下院,但有太白宗護山大陣籠罩,每一道靠近了陣眼的地方,便有靈氣迴旋,被人稱作靈漩,靈漩雖然比不上聚靈法陣引來的天地靈氣那般純充裕,但也要比別的地方濃鬱許多了,留在了靈漩之中修行,進度也遠比其他地方要快……」
他說著話時,已帶了方貴在山間轉了一圈。
這時候方貴也看出來了,在這烏山穀周圍的竹林之中,青石之上,流水之側,古樹之下,隨可以看到一些盤息而坐之人,有些群,有些獨佔一域。
這番景象,他在剛烏山穀時,便已然見過,還以為這是仙門弟子閑來無事,於山間修養心,如今才知與靈氣濃鬱寡淡有關,這些人占著的,皆是烏山穀靠近護山大陣,靈氣較為濃鬱的「靈漩」位置。
實力強者,自己佔一「靈漩」,實力弱者,便群,佔一靈漩,替換修行。
「唉,方貴師弟你門晚,這穀裡大大小小的靈漩位置都已被人占啦,你可不知道,當時為了爭奪這些靈漩,不知多人打破頭呢,不過你畢竟是小師弟,又是剛剛開始修行,對靈氣的需求最為關鍵,我舍了這張老臉,去幫你求個靈漩位置坐上幾日,應該是沒問題的!」
一邊說著,阿苦一邊向著某塊崖壁下的青石走了過去。
隻見那青石之上盤坐著一位材高大,雙眉漆黑的男子,正凝神吞吐靈氣,周圍的幾靈漩,無論靈氣厚薄,都是則二三人,多則四五人簇擁在一起,分一靈漩,惟有這男子卻自己一個人佔下了一道靈漩,因此不時有些羨慕又嫉妒眼,向著這個男子看去。
「阿苦師兄真是好人啊……」
方貴遠遠的看著,實在是對這位阿苦師兄激得。
「嗬嗬,梁通師弟,你自己佔了一方靈漩位置,如今咱們有位小師弟……」
阿苦師兄走向了青石,拱了拱手,苦臉上出了一笑容。
「滾!」
那眉男子頭也不抬,吐出了一個字。
「哦!」
阿苦師兄轉走了回來,向方貴搖了搖頭:「再想別的辦法吧!」
方貴瞠目結舌:「這就完啦?」
「唉,其實靈漩位置,雖然靈氣多些,但又不是什麼天福地,多坐一會,坐一回,又有什麼關係呢,就算是一直坐在了靈漩之上,對修為的提升也沒那麼明顯呀……」
阿苦師兄嘆著氣,目四裡掃掃,安方貴道:「我再幫你問問其他人!」
周圍有人聽到了阿苦師兄的話,頓時麵警惕之,一個個目不善的盯住了他們。
阿苦師兄也能覺到那些人上的不友善氣息,頓時臉有些尷尬。
「唉,算啦……」
方貴見了周圍人這副惡狗護食一般的小氣模樣,倒是先比阿苦師兄死了心,知道這些人都把靈漩當了自己之,斷然不會分給自己的,尤其是這些人的小氣樣子,更是讓方貴想起了牛頭村裡那幫子窮酸背著自己燉吃的模樣,心裡更是有些不爽的覺升了起來。
招招手:「阿苦師兄,你來!」
阿苦正想著拉下臉來去求誰給方貴讓個位置,一臉疑的走了過來。
方貴在他耳邊低語了幾句,阿苦臉頓時一愕:「啥?」
- 完結1458 章
唐磚
夢迴長安,鮮血浸染了玄武門,太極宮的深處只有數不盡的悲哀,民爲水,君爲舟,的朗朗之音猶在長安大地迴繞,異族的鐵蹄卻再一次踏破了玉門關,此恨何及?墳墓裡的李世民眼見子民塗炭,該發出怎樣的怒號?欄桿拍遍,只能見九州陸沉! 胸中也充滿鬱悶之氣,恨不能跨越歷史長河,摘飛星,攬日月,讓乾坤倒轉.也罷,耳聽得窗外鬼鳴啾啾,秋雨婆娑,剪一枝禿筆,爲李唐盛世延篇,去掉陰暗的部分,我的大唐沒有悲哀,只有金戈鐵馬的豪情,氣吞日月的帝王,百戰浴血的猛將,高冠博帶的高士,溫婉賢淑的皇后,父慈子孝,盛世延綿,這是我的大唐,我的《唐磚》.
7.58 597921 - 完結687 章
長生九萬年
曾與盤古開過天,與女媧造過人,跟如來闡過佛。曾與精衛填海,與沉香救母,與神農嘗毒。 曾與三清為徒,玉帝拜其為國父,耶穌奧丁共尊為祖。 曾與龍王大醉三天三夜,也曾欣賞嫦娥奔月的婀娜多姿。 曾親見石頭蹦出孫悟空,也曾地府燒過生死簿。 他是人,是神,是風,是雨,是魔,他通曉前生,知曉未來…… 就這樣葉北活了九萬年之久!
8 33862 - 完結3801 章
寒門禍害
、太監們都恨得咬牙切齒,因為這廝第一個法令竟然是要求所有公職人員都穿統一的皮鞋子,而這種皮鞋子由他的作坊所壟斷。 林首輔是大明禍國殃民的千古奸臣典范,誰能誅殺此賊,朕封他異姓王!——某個被打了屁股的小男孩咆哮道。
8 53583 - 完結1261 章
大唐官
安史之亂對煌煌大唐而言,並不是恥辱的終結,而是痛苦的蛻變。中晚唐,既開此後五百年華夏之新格局,也是個被理解得最為僵化的辭彙。朝政衰敗?藩鎮割據?外敵欺辱?黨爭酷烈?單單是這些?不。肅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雖亡日月新!現代不得志的編劇高子陽,因個微不足道的偏差,穿越到了唐代宗大曆十二年,獲得了太學生高岳的身份,並準備要通過考試,當大唐的公務員。在他眼前,是個盛世不再但又歷久彌新的大唐,至此一副榮華遷轉的八雋圖卷徐徐展開。
8 8331 - 完結1681 章
道門法則
道門掌控的天下,應該怎麼修煉?符箓、丹藥、道士、靈妖、齋醮科儀......想要修仙,很好,請從掃廁所開始做起!符詔到來的時候,你需要站在什麼位置?
8 12730 - 完結615 章
北馬秘聞
渾渾噩噩做了七年傻子,黃大仙說我身上有堂口,來頭不一般。 從那之后,我走上了北馬這條路。
8 96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