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間1》第16章 《老子》解讀

天地不仁以萬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本章論道,從批駁“仁政”起始。仁,如何理解?仁是儒學核心要素,其重點在自上對下的“關”,如俗話所講“民如子”。老子不讚儒家治國之“道”——“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複孝慈”(第九章)“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第十八章)。

聖人,是得大道之人,不是儒之“仁義慧智”的聖人。芻(chú)狗,草紮的狗,用來作為祭品。以,如、像。

天地不是把萬當做芻狗那樣“仁”,聖人不是把百姓當做芻狗那樣“仁”。老子強調自然恒真善待一切。反對據需要擺弄百姓,以禮法矇蔽他們,陟罰臧否隨心所,把人當玩偶、工

老子反對人為、私心、虛偽、不道。所以接出下文,用橐籥比喻,言天地之間(人間,天下),應該是虛,靜,守中(統治者要減除私慾)。

橐籥(tuóyuè),風箱。屈(jué),竭,儘。多言,指“為”,統治者政令禮法頻繁;窮,極也,竟也,如同後來的山窮水儘窮途末路之義。中,虛,空。守中,如抱樸。

    人正在閲讀<瞬間1>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