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玉投珠》第26章 約戰。

紀慎語一夜沒睡安穩, 側躺著, 臉頰在枕套上蹭來蹭去,頻頻睜眼, 又被窗外的濃黑夜得合上。逐漸睡著, 一應到天亮立即醒來, 干脆晨起念書。

他坐在廊下呼吸新鮮空氣,捧一本語文書低聲誦讀, 讀完一章節, 樹杈上喜鵲高聲啼,像附和他。他讀開心了, 亮起嗓子大聲念, 詩詞朗誦, 一篇接著一篇。

又翻一頁,后傳來驚天地的一聲。

臥室門被踹開,丁漢白面如修羅般立在門當間,戾氣環繞, 要是拿著劍絕對會劈人。他忍下哈欠, 沖嚇懵的紀慎語罵道:“接著念啊, 我聽聽你能念出什麼花兒來,大清早擾人清夢!”

紀慎語唯恐再待著遭殃,丟下句“抱歉”便奔逃去前院。

白天上課時報應不爽,他打擾丁漢白睡覺,此刻到他困得睜不開眼,書上留下的筆跡都有些歪擰。昏昏沉沉度過這天, 放學后他一路飛奔去了淼安巷子。

紀慎語是來告訴梁鶴乘瓷窯況的,他怕回家太晚,因此打算見面加說完,可真見到梁鶴乘,便支吾起來。

梁鶴乘靠著床頭,笑著:“怎麼這副模樣?學校有同學欺負你?”

紀慎語回答沒有,他想,梁鶴乘生病后消沉許久,好不容易遇見他,打起僅剩的神傳手藝,要是得知瓷窯已經廢棄,故友也了無蹤影,會不會又一場打擊?

也許他的確不擅長偽裝,眼角眉梢都把心事暴,梁鶴乘還是笑著:“去潼村沒有啊,找到地方了麼?”

紀慎語不敢撒謊:“找到了。”

梁鶴乘敲他腦門兒:“自己說,別讓我牙膏。”

紀慎語道:“師父,那間瓷窯已經廢棄了……聽村里人說有一年多了,我也沒有見到你的朋友佟沛帆。”

梁鶴乘怔愣片刻,笑容凝滯又恢復。他歇了很長一段日子,與外界幾乎毫無聯系,沒想到已發生翻覆。心中無聲慨,再一抬眼看紀慎語低著頭,像是比自己還失落。

靜悄悄的,破舊的半導偶爾發出一點雜音,這一老一各自沉默,慘兮兮的。天發黑,梁鶴乘終于出聲:“別撒癔癥了,我看快要下雨,趕回家吧。”

紀慎語問:“師父,那咱們……”

梁鶴乘安:“都再想想,沒那麼嚴重。”

不多時果然下起雨,紀慎語下車后撒狂奔,但剎兒街那一段路足以淋。他跑上臺階,立在屋檐下,遙遙看見從路口騎過來一人。

陣雨兇猛,行人全都逃命一般,偏偏那人慢悠悠地騎著車子,一手扶把,一手撐傘,渾也就口往上沒被打

對方漸近,傘檐兒微微一抬,正是丁漢白。

丁漢白下車把傘扔給紀慎語,單手握著橫梁拎車進門。從大門到前院,他又奪過傘為兩人撐著,一起滴著水進大客廳。

紀慎語暫忘煩惱,好笑地問:“師哥,那麼大的雨,你怎麼怡然自得的?”

丁漢白說:“北方秋天不下雨,冬天更干的,所以遇到雨天得會。”他沒說實話,之所以淋雨,是因為最近里燥熱。

至于為什麼燥熱,貌似是因為花旗參嚼多了。

這場雨一下就是三天,斷斷續續,把整座城市浸。雨聲煩擾,但紀慎語卻思考許多,思考關于沒有瓷窯,他和梁鶴乘該何去何從。

清晨天冷,格外,小院中玫瑰破敗,冷風颼颼。

可南屋相當熱鬧,五個師兄弟湊齊了,還有師父丁延壽。七八只紙箱整齊擺著,里面都是從西安帶回來的料石,之前擱在玉銷記,鑒別記檔后剛搬回家。

丁延壽坐著:“一人挑一塊,下月初功課。”

箱子打開,普價料和高價料、玉和石,全都囊括其中。老二到老四按兵不,要等著丁漢白先挑,倒不是多長有序,主要為了掂量難度。

丁漢白要是選大件的,他們就不能拿太小的。

丁漢白要是選普價的,他們就不好拿高價的。

不過丁漢白向來不選普價料,甚至看都不看,徑直踱步到白玉前,俯端詳著問:“爸,三店接的那單要什麼來著?”

丁延壽說:“玉雕花,一個明式,一個清式。”

丁漢白手點點小臂長的一塊白玉:“就這個,那單子我接了。”他定下起就走,別人選什麼漠不關心,冷呵呵的,準備回屋另瞇一覺。

丁爾和下一個,丁可愈和姜廷恩陸續選完,最后到紀慎語。紀慎語很拖泥帶水,似乎一早已經想好,說:“師父,我選那塊青玉。”

其他三人投來目,各含緒。

這批料中品相最好也最昂貴的就是那兩塊青玉,丁漢白沒選,是因為顧客要求用白玉。那丁漢白都沒選,所以誰能想到紀慎語居然敢選。

選完離開時,姜廷恩拽住紀慎語,問:“你打算雕什麼?”

紀慎語老實說:“還沒決定。”

姜廷恩替他著急:“那你就選青玉?大哥都沒選!”

紀慎語反問:“師哥不選我就不能選?難道不該是他不選我才可以選?放心吧,我竭盡心力去完,絕對不辜負那塊料。”

而在他拿到青玉的當天,裁好尺寸切下三分之一,妥當包裹好小的那塊放進背包,再次奔了淼安巷子。

師徒兩個又見面了,這幾天兩人都在琢磨,此時此刻再見同時樂起來。梁鶴乘招呼乖徒弟坐下,毫不拖沓,開門見山:“慎語,你記不記得我知道你師父是丁老板時說什麼?”

紀慎語當然記得,對方又驚又喜,還說之所以一屋子都沒玉雕件兒,是因為隔行如隔山,就算能雕也逃不過丁延壽的法眼。

梁鶴乘說:“你是丁老板的徒弟,最擅長的就是雕刻,又遇見我,這不是天注定要咱們合力嗎?”他苦思多日,終于茅塞頓開,原來冥冥之中的緣分不止是讓他教紀慎語,也是讓紀慎語彌補他涉足不了的缺口。

如果是玉質古玩作偽,那沒有瓷窯也無妨。

這回到紀慎語怔愣,目著眼睛打開包,剝下層層包裹出青玉原貌。他激靈笑起來,越笑越深:“師父,我和你想得一樣。”

梁鶴乘快意拍桌:“你既然帶的是青玉,是不是想好做什麼了?”

紀慎語回答:“宋代玉子,持蓮騎鹿攀花枝。”

師徒二人關進里間小屋,那方破桌就是工作臺。紀慎語研墨,他還沒見過梁鶴乘作畫,期待之中摻雜一點不服氣,畢竟哪個徒弟沒做過“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春秋大夢。

紙不大,梁鶴乘翹著第六小指落筆,沒花費太久便畫好一個持蓮行走的子,教道:“每個朝代的玉子都不一樣,你要做宋代的,姿態持蓮騎鹿行走攀枝,發型要短發,裳要斜方格或者水字紋,面部表細微到眉形耳廓都要講究。”

這不是隨著心雕刻,每一線條必須不茍地規劃,稍有差池,就會被鑒出真偽。

這一小塊青玉足夠做一枚規矩的玉子,紀慎語決定就做持蓮行走姿勢。梁鶴乘盯著他畫,之又,細之又細。“師父。”他忍不住問,“你那腦子里藏著多東西啊?”

梁鶴乘說:“恰好能唬住你而已。”

紀慎語心中自有計較,古玩市場的贗品率高達九,多技藝高超的大牛匿其中悶聲發財,可技藝高超大多是擅長某項,比如瓷,比如字畫,瓷中又分許多種,字畫中又分許多類,可梁鶴乘不同,似乎全都懂。

他猛然想起瞎眼張,問:“師父,你這麼厲害,那個瞎眼張還能看出來?”

梁鶴乘說:“那人從小在寶貝堆兒里泡大的,再加上天分,三言兩語說不清。”本來點到為止,可又八卦一句,“特殊時期他家被收拾慘了,眼睛也是那時候瞎的,估計看,也被折磨得沒了好勝心。”

紀慎語想,這對冤家一個遭斗,一個得絕癥,應該知己啊。

他實在是想多了,不僅想多,簡直是想反了。

一場秋雨一場寒,又兩天,丁漢白以天氣降溫為由,請假在家……他總是這樣,變著法子挑戰張寅的底線,對方也樂意忍,等著攢夠名頭端他的飯碗。

房太冷,他抱著那塊白玉去書房,凈手靜心,要著手雕玉蘭花。先鋪一層厚氈布,妥當擱好白玉,拿準尺寸就能畫形了。

丁漢白耳聰目明,蘸墨兩撇注意到外面的腳步聲,輕悄悄的,不知道是誰家小賊。

門稍開一兒,可那琥珀的眼睛太好認,小賊自己卻懵然不知已經暴,后退又要離開。丁漢白低頭看玉,聲卻拔高:“來都來了,還走什麼走。”

紀慎語腳步頓住,只好著頭皮進去。

他之所以不愿與別人共一室,主要是怕暴自己做什麼。做什麼?他拿著幾盒料,要找宣紙調,玉年頭久了沁發黃、發褐,他調好是為了做玉子用。

走到桌旁,他訥訥開口:“師哥,勾線呢。”

丁漢白不抬眼,聞見料味兒問:“畫畫?”

紀慎語“嗯”一聲,靜和腳步一樣輕。繞到桌后,搬椅子坐在旁邊,鋪紙調,勾一點明黃,勾一點棕褐,仔細索比例。

形已畫好,丁漢白問:“聽說你選了青玉,準備刻什麼?”

紀慎語回答:“玉薰爐,三足,雙蝶耳活環。”

丁漢白終于抬眼瞧他:“難度可不小。”

紀慎語點點頭,他當然曉得,先拋開那塊青玉珍貴不說,他切下一小塊去做玉子,等于削減價值。所以必須雕刻難度高的,日后賣價高才能彌補。

他調試半晌也沒兌出滿意的來,把筆一擱欣賞起旁人。這塊白玉也被切兩半,他記得一個要做明式,一個要做清式,討教問:“師哥,明和清的玉雕花區別大嗎?”

丁漢白寥寥幾字:“發于明代。”

四個字而已,但紀慎語立即懂了。發于明代,那剛有時必然較簡潔獷,經過一代發展后就會稍稍復雜多樣,而明至清又不算太過久遠,因此型方面不會發生較大改變。

他欣賞夠了,繼續調

這回到丁漢白側目,看著那一紙黃褐斑點直犯惡心:“你這瞎搞什麼?”

紀慎語心虛道:“我調畫……畫枇杷樹。”

丁漢白嘆口氣,恨鐵不鋼地奪下筆洗凈,筆尖點進料盒,三黃一褐,涂勻后顯出飽滿的枇杷。“畫吧。”他說,“倒是還沒見過你單純畫畫。”

紀慎語自己自己上梁山,只好認真畫。

他扭臉看敞開的窗,四方之間著院里的樹,靈乍現,隨意勾出廓結構。停不住了,一筆接連一筆,樹蒼、葉茂、果黃,渲染出蕭瑟的天,他伏在桌上,漸漸完一幅設分明的枇杷樹。

丁漢白停刀注目,看畫,看紀慎語抿,看一撇一捺寫下的字。

荼蘼送香

枇杷映黃

園池換春

鳩鳴在桑

鶯啼近窗

行人遠去他鄉

正離愁斷腸

小院、淺池、鳥,從揚州來到這兒是遠去他鄉,倒全部切符合,可丁漢白不高興,什麼離愁斷腸?他向來不高興就要尋釁滋事兒,就要教訓,問:“好吃好喝的,還有我疼你,你斷哪門子腸?”

紀慎語并無他意,卻小聲:“你哪兒疼我了。”

丁漢白憋了半天,請吃炸醬面、帶著逛街、傷抱來抱去……他懶得一一列舉,冷冷丟下句難聽話:“白眼狼,打今兒起讓你知道知道什麼是姥姥不疼,舅舅不。”

紀慎語明晃晃地笑:“姥姥和舅舅關你什麼事兒,你不是大哥嗎?”他裝傻到位,湊過去服,幫對方清理掉下的玉屑。

丁漢白冷眼看他,他再地夸一句,這白玉未經雕琢就覺得好看。不知道夸玉還是夸人,但他知道丁漢白冷眼一熱。

外面一陣秋風,街上甚至有落葉了,市博館周圍的綠化一向到位,枝葉仍然堅。梁鶴乘去理了發,很神地排隊場,要看看方納新。

小步轉悠,見一描金六棱水盂,東西不稀罕,展柜前戴墨鏡的人才稀罕。

為了保護文,博館的線不能太亮,那還戴墨鏡,多有病啊。梁鶴乘過去,自言自語:“松石綠釉底,有點俗氣。”

旁人頭也不扭,板:“礬紅彩壁,彩外壁,紅配綠狗臭屁,適合你。”

兩個老頭轉臉對上,皮笑不笑,看不順眼卻不分開,黏著繼續逛。一路抬杠一路嗆嗆,惹得工作人員都看他們。

一館,張斯年說:“聽說你病了,干不了吧?”

梁鶴乘答:“干不,這不天閑逛麼。”

張斯年譏笑:“早說你這行當沒前途,遇上災病就只能打住。不像我,但凡一只眼能看見就不妨礙,要不你拜我為師,改行得了。”

梁鶴乘覺打仗沒勁,還是宣戰有意思,說:“我收了個徒弟。”見對方驚訝,補充,“我倒下,你就以為自己老大了?我那徒弟天賦異稟,聰明非常,重點是他才十七,熬死你。”

張斯年還是笑:“熬死我?我先熬死你。”并肩步出博館大門,寬敞亮堂,“你個六指兒的怪都能收徒弟,我不能?我那徒弟才是天資非凡,你徒弟做的東西別想逃過他的法眼。”

梁鶴乘高聲:“好!那就試試!”

這倆老梆子結下約定,他們是一矛一盾,分不出誰強誰弱,左右也老了,那就讓徒弟頂上。看看是你的手厲害,還是我的眼明亮。

丁漢白和紀慎語全然不知,還正湊一賞畫。丁漢白不要臉,人家的畫,人家的字,他掏出印章就蓋,惹得紀慎語罵他,罵完不再搭理,繼續調黃黃褐褐的斑點。

“哎,你們揚州人寫詩怎麼吞句子?”

丁漢白一早發現,此時才提,等紀慎語偏頭看來,他拿筆補在“園池換春”后頭——正人間晝長。

視線相撞,兩臉一紅,全他媽忘了如今是秋天。

    人正在閲讀<碎玉投珠>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