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國千第六十七章 唐倉

羅彥環一行五個人正在一梨樹的地方。羅彥環、兩個親兵,加上一老一兩個老羅家的人;這梨樹的位置在唐倉鎮北邊;而唐倉鎮在蜀道西側的秦嶺山裡、並不在通衢大路上。

他們到州地界已經快一個月了,也找到了多年前從河東遷徙到州唐倉鎮的羅家族人,隨行的一個老頭和一個半大小子就是派來送他們出山的羅家人。

路上迎麵走來一個趕著水牛的農夫,羅彥環一行前頭的羅家老頭就用極其濃厚的方言腔調招呼:“哥子!最近聽說過麻道人打這兒過不?”

不料那農夫居然聽說過麻道人,便長聲幺幺地嚷道:“麻道人吶?老哥得去峨眉山看看在不。”

羅老頭隻得又按照羅彥環教的話回道:“老兒在唐倉鎮聽說,他最近從這邊過了,有人還讓他給看過相,你們冇聽說?”

“冇哩,這種神仙一般的人,一頓在這兒、一頓在那兒,不好找哈。你們找他看相?”農夫慢悠悠地說起來,興致的樣子。

羅老頭道:“二小子得了怪病,要是找得到麻道人,想讓他給看看。郎中不管用,看過好多個囉!”

一陣對答之後,大夥兒就和農夫肩而過,農夫手裡拿著一梨樹枝,一邊趕牛,一邊回頭又看了他們幾眼,可能覺得羅彥環等壯漢有點奇怪吧。秦嶺山區裡土地貧瘠,百姓裡哪裡容易見著羅彥環等高大壯實的漢子?

正因如此,羅彥環一月前進秦嶺差點被抓,一個月後的今天他們還活蹦跳的在這山裡溜達,不僅是運氣好,也有蜀軍邊鎮防範比較鬆懈的緣故。

當時他不識路、走的是蜀道“陳倉道”大路,剛出大散關不久,就遇到了蜀軍巡檢斥候,立刻被拿住了。羅彥環謊稱自己是去山南西道進貨的商人,又賄賂了一些銅錢,這才僥倖得冇有被迫。隨行的郭紹親兵提議放棄此行,風險太大;羅彥環立功心切,堅持要繼續走,並聲稱老羅家的人就在這邊不遠,隻要得到族人接應就容易了。

不過他們不敢再走大路了,便往西邊的山穀小道迂迴,卻不識路,幸好遇到了一個沿途乞討的當地破落戶,於是羅彥環給了他乾糧,他做嚮導帶路。好不容易纔找到了唐倉鎮地界,在一個村子裡尋到了羅家族人;這一脈羅家的人是從河東避難到山裡的,遇到太平的時候,和羅彥環河東老家還偶有來往。

羅彥環得到了人的幫助,隨行的老頭曾經前後兩次去過河東。這下他把縣北部的狀況大概就清了,不敢多留,趕要回去以免前功儘棄。

從唐倉鎮北上這條路,便是他們返回關中的路線,實在不敢走蜀道大路。

這條路很繞,就是沿著山穀走,但若是冇有悉當地的人帶引,很容易跟著山穀就走到了死衚衕。山穀不是人工開辟的,前麵有路,也許走著走著就隻剩下大山了;秦嶺山區的大山,要是翻山越嶺直走,估計得累死在山林上。

唐倉鎮的位置在州北麵。

據羅家人說,州城附近向北延的大路主要有四條,中間兩條可通關中:其中一條就是沿嘉陵江的蜀道;另有一條在西、便是通往蜀道西側山區中的唐倉鎮。

唐倉鎮往北走又有三條山穀路線,左麵是往秦州方向的;右邊兩條都可以向嘉陵江蜀道彙合,彙合點在黃花穀。羅彥環等人走的就是唐倉鎮右邊其中較遠的一條,不過他們不去蜀道,而是在岔路口繼續北上,準備走小路繞行至渭水,然後沿渭水回陳倉……路比較難走,不過一般不會遇到蜀軍巡檢和斥候。

這些大大小小有數的山穀崎嶇道路,是秦嶺地區通的必經之路,除此之外彆無選擇,冇人有能耐一座大山接一座大山去翻。這一點和羅彥環等人悉的中原平原完全不同,在中原就算不走大路,走莊稼地之間的小路也有無數種可能;唯一需要注意的隻是方向。

羅彥環一行道路崎嶇,不過離關中不遠,兩天後就到了翔。翔驛館留守的親兵告訴他們郭紹等去了散關;羅彥環隻得又返南行,去散關找郭紹。

郭紹等仍然住在散關,他們已經逗留在那裡半個多月了。

見到羅彥環,聽他敘述一路驚險,郭紹當即就歎道:“決戰在戰陣之上,決勝卻不在戰陣。羅兄弟不顧翔北的地形,我日後定為你表功。”

羅彥環忙道:“末將隻是做分之事!”

郭紹便不再多言,急忙詢問他的詳,然後製圖五張。範圍從大到小,都儘量繪製清楚。

把道路地形畫好了,郭紹又想起幫助羅彥環的鄉民,遂親自接待,賞錢一小布袋。羅老頭提著沉甸甸的口袋,一時十分高興:“這得買幾頭騾子吶!多謝將軍的賞。”

郭紹帶著極其友善的微笑,又好言問道:“唐倉鎮在西側控扼蜀道,是西麵通支線樞紐,定然駐了軍的,老人家住在唐倉鎮,知道有多駐軍麼?”

羅老頭尋思了片刻,說道:“有一千人,或許八百?老兒知道唐倉鎮駐了不蜀軍!彆的地方也有,除了州城和威武城有很多士卒,黃花穀有座軍寨,上個月我和同鄉走蜀道販貨,親眼所見錯不了。威武城前麵也有好幾座軍寨,有多人馬卻不太清楚。老兒知道的事,一定全部告訴將軍。”

郭紹又好言道:“老人家,你看行不行……我派幾個人再跟你回去,到唐倉鎮做點買賣,你就說是合夥販貨的買賣人,照看一下,如何?”說罷又轉頭看羅彥環。羅彥環會意,微微點了一下頭。

郭紹又加了一句:“作為回報,我每月支付你們家一千銅錢,由隨行販貨的人按時給你。”

羅老頭想了想:“!老兒一個人擔著就是。”

郭紹又用手掌挲著圖紙上的蜀道線條,食指在左側唐倉鎮位置敲了兩下,不又開口道:“蜀道東側,有個馬嶺寨?馬嶺寨那邊有幾條路和蜀道乾線會合?”

羅老頭皺眉道:“那邊老兒冇去過,通常出秦嶺不走西側山穀道路,就走陳倉道。不過倒是知道一點,白澗那兒有一條路斜穀,東邊的道路似乎是去馬嶺寨的。”

“白澗?在何?”郭紹忙問。

羅老頭不識字,自然不會讓他看圖指地方,隻得用話來說:“白澗就在斜穀出口的北邊不遠……在陳倉道(蜀道)上,離州有三十裡罷。”

郭紹雖然能猜到他所說的方向,但還是仔細詢問:“離州三十裡,是在州北邊的陳倉道上?”

“是哈。”羅老頭毫不猶豫地點頭。

郭紹忙在圖上又量了一下,新增一個地方:白澗。並在白澗下麵一點位置估著畫一條線,寫“斜穀”。

問得差不多了,從老頭裡再也得不到有用的東西,郭紹便讓他離開。接著郭紹屏退不相乾的人,留下左攸、京娘和幾個武將,說道:“這半個多月咱們把州北麵的地形道路也差不到清了,諸位有何說法?”

耘道:“從散關到州,中間是秦嶺,陳倉道(蜀道)最近、路最好走。蜀軍應該是以阻塞關卡層層設防陳倉道為重;然後在左右兩翼以唐倉鎮、馬嶺寨控製側翼,控扼那些蜿蜒複雜的小路。”

郭紹話不多,隻是點點頭一句話:“李將軍有大局觀,非常有道理。”

羅彥環急忙搶著說:“郭都使應重視黃花穀此地。此地名不見經傳,但從西側唐倉鎮的幾條路都在這個地方出口。”

郭紹同樣誇讚:“羅將軍善於察細微之。”

大夥兒在散關繼續逗留了好幾天,終於等到了京孃的隨從返回。們卻比羅彥環遲了七八天。

一行四人,兩個道是京孃的隨從,還有兩個頭尼姑。們都揹著一種木架行囊,木架向上支出形一道遮蔽的桐油布,可以遮太和小雨,倒是省出打傘的手來。

這些婦人直接走的陳倉大路,路過散關徑直就到郭紹京娘等人了。

郭紹照樣親自接見,兩個道,一個黑壯婦、另一個三十出頭臉上又點雀斑的婦人,郭紹都認識,一路從中原過來的京娘隨從;另外兩個頭尼姑卻是冇見過,一箇中年人一個好像才十幾歲,長得都很瘦小。

寒暄了一陣,郭紹才明白況。道士和帶回來的尼姑在蜀道上幾乎冇被關卡滯留,尼姑有蜀國的度牒,加上是婦人,軍士一般不會為難們。

隻不過太和庵在青泥嶺,已經過州、在更南麵了,路比較遠,所以道姑來往逗留花費的時間比羅彥環等人還長。

隨行而來的尼姑就是青泥嶺太和庵的尼姑,主持親自派遣送行的尼。當地人迷信覺得尼姑庵不太吉利,所以太和庵的香火一直很差,已經於萬般節儉也無法維持生計的境地,眼看快到遣散庵尼的地步;去年京娘從蜀道上過,夜宿庵中,正好剛從蜀國花蕊夫人那裡弄到一筆厚的錢財,便慷慨解囊幫助太和庵主持;佛道之間便拋棄見,竟結下了一段友誼,實在有些稀奇。

    人正在閲讀<十國千嬌>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