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超級學霸》第七百一十一章 揚州碼頭

北島的數十艘大船停泊在朱家的碼頭上,此時,碼頭上停滿了大車,幾千名碼頭工正在將各種貨搬上大船,貨中主要以生鐵為主,生鐵就有一百五十萬斤,聽起好像很多,實際上一百五十萬斤也就七百五十噸而已,一艘兩萬石的貨船就足以運載。書趣樓()

大船上的朱齊看見了遠範寧的馬車過來,連忙招呼兩名手下抬著一隻大箱子向船下走去。

馬車在首船前停下,範寧走了下來,他一眼便看見了船後的變化,兩隻大明已經消失了,不過螺旋槳沒有看到,估計在水線下。

範寧快步走到岸邊,他看見了巨大的螺旋槳,是一種五葉螺旋槳,用鋼打造,這種巨大的鑄件在宋明時期都造得出來,在《天工開》就有詳細的介紹。

朱齊在一旁道:「本堂二叔說他用了五年時間,試驗了幾千次才功,但最後的結果卻讓他有點沮喪。」

「你是說長途海運的航速快不起來?」

「二叔是這麼說的!」

範寧搖了搖頭道:「長途速度不起來,不是螺旋槳的問題,而是蒸汽機的問題。」

「啊!那怎麼辦?」

「沒有辦法,以後再慢慢創新吧!」

範寧又蹲下來仔細看水線下的螺旋槳,而舵在下麵,也不知道會不會有影響?

範寧本來對螺旋槳問世已經不抱希了,沒想到朱孝霖居然持之以恆研究五年,最終還是功了,此時他心中充滿了震驚和興趣。

「我想知道那軸是怎麼封的?」

範寧指著螺旋槳大軸問道:「海水會順著隙進。」

「好像是用橡膠封的,但還是不能完全封,始終有水滲船艙,不過問題不大,滲的水很,我們會定時有人清理。」

這倒也不錯,反正現在已經發明瞭水艙,範寧又問道:「我聽你說,焦炭可以節省不是多?」

「我有親會,從北島航行到泉州,以前大概要耗費八百斤焦炭,這次用螺旋槳取代明,同樣的距離,同樣的船隻,焦炭隻耗用了四百五十斤,節省了近一半。」

範寧很驚愕,「照你這樣說,一支百艘大船組的船隊,航行一次要耗用八萬斤焦炭?」

「差不多!航行四十天,一天二十斤焦炭肯定要的,如果用普通的石炭,一天燒五十斤肯定不了,所以大規模的船隊一年最多航行一次,平時都是五到十艘左右組隊航行。實在焦炭耗費太大,我們承不起。」

「那北島的煤礦找到沒有?」

朱齊一怔,「煤是什麼?」

「煤就是石炭的另一種稱呼。」

「這個稱呼倒不錯!」

朱齊笑了笑道:「北島上的煤礦確實找到了,但遠沒有南大陸的儲藏量大,而且我們的煤礦要打平井進去挖,危險不說,還耗費很大力,產量也很小,南大陸就不一樣,那個煤層厚達上百丈,直接就天開採,用鐵火雷開礦,那個才壯觀,你沒有去親眼看看,炸一顆鐵火雷能采幾千斤甚至上萬斤,然後直接運到附近的大型煉焦工坊,一年可煉焦炭數百萬斤,一部分是船用,另一部分就是用來冶鍊鋼。」

範寧聽得悠然嚮往,他又問道:「你們的鋼都用來供應朝廷了,那你們怎麼辦?」

朱齊低聲音道:「所謂全部供應朝廷也隻是說說而已,事實上,我們隻把三鋼供應朝廷,其他七自己留用,不過這次達鋼換普通生鐵的協議,明年我們的三百萬斤鋼將全部賣給朝廷,換九百萬斤普通生鐵回去。」

範寧搖搖頭,「不可能的,朝廷鐵的年產量纔不過一千萬斤,怎麼可能一下子換給你九百萬斤,告訴你,你這次換的一百五十萬斤已經是極限了,每年最多給北島換這麼多,剩下還是留著自己用。」

朱齊臉上出失,隻得點點頭,「我知道了,回去和大家商量一下。」

這時,範寧走到大箱子前,拍了拍箱子笑道:「這就是鐵牛叔給我的嗎?」

「正是!剛剛從冰庫裡取出來。」

箱子上麵有搭扣,範寧掀開箱子,隻見裡麵裝了四個布袋,最大的一個布袋鼓鼓囊囊的,裡麵裝滿了土豆,足有三四十個,另外三個袋子則是兩盤向日葵,一小袋花生,和一包煙葉。

花生和向日葵都是原生態,但煙葉卻是發酵過的,應該是用自己教他的低溫烤製法,這很重要,烤的溫度過高會有刺激氣味,口也不會好,澤不會好。

範寧取了一片煙葉嚼了片刻,味道發苦,沒有烤煙的香味,也偏深,澤不夠金黃,明顯是烤得過頭了。

範寧又在放煙葉的布包裡翻了一下,他發現煙葉分為四小包,各用繩子捆著,範寧便問朱齊道:「我三叔應該讓你帶了什麼話給我吧!」

朱齊想了想道:「好像是說,他不太懂煙葉好壞,讓你幫他判斷。」

果然是讓自己來幫他判斷,三叔範鐵牛烤了四批,他卻不知道哪一批是上品,讓自己幫他判斷。

不過自己給他的冊子上寫得明白,什麼纔是上品烤煙,估計還是有點不放心,拿不定主意。

範寧細看四批烤煙,最後一批好像不錯,澤金黃,沒有雜質,他撕下一片嚼了嚼,味道非常醇正。

範寧大喜,把第四批烤煙放進袋子,給朱齊道:「這一批烤得很好,告訴二叔,就以這一批為標準烤製,然後切,撒上香料,放在煙鬥裡,我在冊子上寫得很清楚了,他應該知道。」

「放心吧!我一定轉述給鐵牛叔。」

兩天後,前往南大陸和北島的船隊都紛紛起航,沿著長江浩浩向東海方向而去,兩百多艘海船延綿數十裡,聲勢浩大,異常壯觀,這是南大陸移民最多的一次,他們的前往,必將給南大陸帶去深遠的影響。

範寧回到京城時,製改革已經開始了,第一項改革是恢復了唐三省製,廢除參知政事,以中書門下平章事為相國頭銜,保留了相國知政堂表決製度,同時改革了朝會議事製度,每日朝議容由天子指定,由殿中監負責提前三天通知到每個參會員,每日的小朝會的參會員也由三品以上員改為六品以上。

第二項改革則是省、臺、寺、監領空名者一切罷去,使各機構有定編、定員和固定的職責,使職和差遣合為一做職事合一,比如之前範純仁是任祿寺卿,知揚州事,改革後,他的祿寺卿頭銜就沒有了,職就是揚州知事。

從前朝中很多人出任同一個職,做幾個蘿蔔一個坑,改革後變一個蘿蔔一個坑。

同時增加省、臺、寺、監的職編製數量,比如原來一個部隻有一個侍郎,然後每個部有四個司,現在改為每個部設左右侍郎,每個部設八個司,將職權細化,責任也細化。

第三項改革是機構合併,三司歸戶部和工部,審院並於吏部,審刑院劃歸刑部等等。

第四項改革是地方改革,取消知縣,一律稱為縣令,將縣下麵的三大押司由吏改為,升格為從九品,另外各縣學正以及縣學教諭也同樣升為從九品

第五項改革是將散細分為二十四階,用來決定員的俸祿、福利,然後每一階的升遷都要有年限等條件,這個實際上是照顧資歷。

比如說某某人才能出眾,朝廷將他破格提拔出任戶部郎中,這個隻是他的職升了,但因為他太年輕,資歷不夠,階可能隻有八品,俸收還是比較低,但另外會得到職務補之類。

再比如某個員已經從政二十年,但能力實在平庸,不可能提拔他當戶部侍郎,他的能力隻能當個縣令,所以他任來任去,都是縣令,不過能力雖不足,但資歷卻足夠了,階升為正五品朝散大夫,正五品的俸祿。

所以第五項改革其實是一種妥協,能力足夠了,資歷早晚也會熬到,就像範寧,以前大家都說他資歷不足,居然升高,但現在沒有人再提此事,他畢竟也當近二十年了,資歷已經足夠。

但就是大部分能力不夠的員,又不能提拔,為了安他們,那麼就提拔階,收自然增加,隻要資歷足夠,小也能拿高俸。

所以京城各大報紙的評論就是,『一次改良派的變法』。

下午時分,範寧在他府旁的清風茶樓喝茶時,意外地遇到蘇氏兄弟。

    人正在閲讀<大宋超級學霸>
      關閉消息
      猜你喜歡
      通過以下任何一個您已經安裝的APP,都可訪問<歡享小說>
      首登送5800,日簽580書幣
      及時更新最火小說!訂閱推送一鍵閱讀!海量書庫精準推薦!
      2 然後輕點【添加到主屏幕】
      1請點擊